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传承智慧 引领文明
任廷贵
天华文化集团:
传承智慧 引领文明
—天华文化师道观
人类文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源远流长。任何一个阶段的人类文明与人类社会都离不开其灵魂——人类(宇宙)文化。她主导和决定着人类文明在浩渺的宇宙时空中每一个发光和闪亮点,她全责演绎、演化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面对着文化之重要,我们不禁要追问,是什么在牵引着人类文明?是什么在牵引着人类文化?是什么在决定和主导着人类及万物最终的方向和进程?
天华文化以其独到的全维高度,探索到了这一问题本质性的答案——是师!师是文化的灵魂和使者。师和人类的起源、生存、发展、灭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一、文明曙光——师的定义及渊源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师始终伴随在其中和左右。师就是文明的曙光,上下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广阔引领和照亮着人类的文明及生存、发展。
那么,师是什么?天华文化认为:在相对层面,师是高能量事物对低能量事物的总称;能量有整体和部分之分,所谓整体是指量级之差,所谓部分是指优势之别。师的本位是提高弟子或学生的能量,让他(们)达到和自己一样,甚至是超过师。以此为目的,在个体与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产生和进行整体或部分能量的传递、补充或交换。人类历史上以师徒之名著称的,都是在进行整体能量的传递。如:
广成子和黄帝;
老子和尹喜;
弥勒和无著;
鬼谷子和苏秦、张仪;
孔子和颜回;
黄石公和张良;
耶稣和彼得;
钟离权和吕洞宾;
玄奘和窥基(三车和尚);
八思巴和忽必烈;
那洛巴和玛尔巴;
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等;
而可以进行和产生部分能量为传递和交换的师,则往往很少进入历史的记载。部分能量的传递和交换是什么呢?即,在某一侧面或细节,能够给予、补充能量,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某个事物的优点、长处。在这个意义上,万物皆可为师,也就是孔子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能量的交换,其实,所有事物间的联系的实质,都是个能量转换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当个体与个体之间能够进行能量的传输或交换时,关系就很融洽,反之,当个体之间的能量不能进行有效的疏通和转化时,关系就表现为平淡或是僵硬。但这种个体间能量的传输与交流更多的是进行在存在位差的事物之间。所以,高能量事物或事物的部分优异能量——师是时刻存在的。
从根本上讲,师是能量,更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无论何种程度的师徒关系,其实质都是一种能量关系。知识、技能、文明等都是能量的外在化。他们负载了更多的阴性场能,人人乃至万物都需要,都从中各取所需。故,对于师的定位详尽来说也存在着不同,法、理、情都在其中,也都是能量。师对于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是普遍存在的,物质的能量守恒性决定了阴阳物质必须也必然有师。
所以,在人类社会中,师(文化)的渊源很深,她和人类社会是阴阳相合、始终如一存在的。中国早在《吕氏春秋•尊师》里,就有关于神农、黄帝、禹、汤等圣人、贤人尊师的记载。宇宙中的阴阳万物都有师,因为它们都需要在相对的运动中进行能量的补充与交流。

二、群星璀璨——师的划分

无论古今中外,师都是人类文明的标记和象征。他们分别标志着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的文明层次与程度,同时也展现着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代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强烈推动作用。
自古以来,对师,类别的划分就有许多种。比如,按能量的整体与部分来说,可以分为根本师(整体能量)和大众师(部分能量);按根本性目标和方向来说,可以分为正师与邪师;按能量的性质和事物来说,可分为阴性师和阳性师;按能量的大小来说,可以分为高师和低师。
其中,低能量事物和以传递或交换部分能量的大众师之间,并非绝对的师徒或师生关系,也可能是亦师亦友,因为二者之间部分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往往是相互的,所以,大众师可以有许多,而根本师由于个体与之能量差异较大,故在一定时期内,有一个足矣。
而正师与邪师呢,除了以根本的目标——解脱为区分外,还可以定义为:凡是把众生往上引导、以提高生命层次为阶段目标从而最终走向解脱的,都是正师;凡是把众生往下拉,使其陷入感情、欲望等较低能量、维层,使之生命层次反而从原有维层下降的,都是邪师。需要申明的是:解脱是根本性的目标,而且它并非一步就可以完成,它也是分阶段性的。所以,在走向解脱的过程里,中间有所侧重是可行的,比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多世的修炼过程中就曾有阶段性的追求长寿、追求神通等。通往解脱的大道有许多条,其沿途风光也是不尽相同,但是,只要是生命层次提高了,最终必然导向解脱,所以,在鉴别与判定正师、邪师的时候,要以眼下生命层次的提高为基准,且要把目光放长,不要轻易就指责、论断别人是外道。
阴性师和阳性师是指以哪种性质或物质的表现为主,二者并不是绝对区分开来的(即使是对于所有划分概念的师,它们的定义和概念都是有交叉的),他们都是通过阳性载体表现出来。从事物的根本层面——元神的意义上来讲,阴性师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常常不为所知,到了一定层次才察觉,而阳性师就没有层次上的过多限制要求。在最高层次的根本师的范畴上,阴性师和阳性师可以是统一的,这往往需要莫大的福缘,比如佛陀对阿难、老子对关令尹、张宏宝尊师对天华弟子;一般来说,阴性师和阳性师是分离的,比如密宗的上师和本尊。根据需要,阴性师和阳性师一样可以有多个。
高师和低师是以事物所处维层和量级来划分的,天华哲学则根据其所居维层和所具能量的不同,把师按层次分为天、地、人之师,也可以称为上、中、下士。
天华哲学认为,人的阴性生命是由元神、天魂、地魂及人魂和魄所组成,这也就是人体的精、气、神。相比较而言,精和气即是魄(严格来讲,精还没有完全到达魄的层次),天魂、地魂及人魂即是精气神的神。人的阴性生命的组成成分代表和决定了一个人的慧根、量级和修为层次。密宗和瑜伽的七轮(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就是对于修士们层次、功能的分别不同的表示和代表。
事实上,师的层次即是修的层次。同时也是师所代表的文化的层次。因师和文化的层次是以能量来划分的,所以,层次中又包含了他们各自的量级及由量级决定的周期性。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利己利他的下士;
师在这个范畴上可以称其为人师,即百业之师;其最低要求主要
是礼,即礼义廉耻。这个层次是以行业划分的,称为老师、师傅,表现为关心、爱护、教书育人。主要是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做人的准则;其极端情况是只教知识不教人,造成有才无德之人和贪官污吏遍地横行。人师的阴性物质组成是以人魂为主,在精和气的层次,修的层次在身体上的相应部位是在心轮以下。量级:80—250;周期在100年之内。
2、利他利己的中士;
师在这个范畴上可以称其为地师,这个层次的师是按门派划分的;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这个文化是区域性事物和谐相处的文化。其最低要求主要是忠,广泛要求是忠孝仁义;称其为师父;其极端情况表现为他不允许低能量事物超过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大性,且说一不二、金口玉言。地师的阴性物质组成是以地魂为主,在精气神中神的层次上,修的层次在身体上的相应部位是在心轮和喉轮。能级:250—500;周期:100-500年。
在这个层次上,文化在师的身上表现出来并且功能于世的作用就明显和彰显了许多。师已明确为文化的领袖人物,而师(文化)的层次决定了其与社会接洽的方式——政教合一。所谓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这种大修的方式、形式正是以地魂为主的师(文化)的选择和应用。因为虽然地魂的层次相对来说所具有的能量强、心量大,但是还受到本身层面的局限,加之与低层次、低能量物质的牵扯大、多和强,所以,地魂层次的师(文化)必然会选择也适用政教合一的形式。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密宗的格鲁派、萨迦派及马教都曾或都在推崇和使用政教合一,但这种形式又终于被其自身的实践证明了此种形式并非是最好的作用形式,因受到其层次的限制而产生了强烈的负效应。如,西方的中世纪黑暗、伊斯兰的圣战以及现行以中国大陆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独裁政权造成的贪腐与灾难……
从文化上来讲,基督教、马教把师异化了,伊斯兰又把师当成了政治目标,导致了无休止的“圣战”。但是佛教密宗和伊斯兰,也都把如何对待师导向了正确的一面,即对师的热爱、真诚和执着,虽说其层次并不是很高,但是这种至死不渝却是能够继续往上修的基本的基础。从修的角度讲,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密宗由此基础上升到了求解脱;而伊斯兰则在此做了无法逾越般的停滞。
地魂的层次,虽然能量强大,但是其性质——充满性和占有性决定了它们还有浓重的“我”的存在。所以,地魂层次所适用和使用的政教合一的形式,在社会的牵扯最多,这也注定了使用这种形式的文化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文化。真正高层次的文化也不会搞政教合一。这些都是地魂层次的阴性物质的性质——充满性和占有性所决定的。
3、舍己利他的上士;
师在这个范畴上可以称其为天师,这个层次的师也是按门派划分的,师本身就是文化的代表,如佛、道等;其极端表现在于极易陷入‘空’和‘有’,这个阶段是宁可入‘有’也不入‘空’。因为陷‘有’还有个目标或参照,如果真的陷入‘空’,就茫茫然而无所措了。天师最低层次的要求是尊,即尊师重道,它涵盖了人师、地师的礼和忠;称其为尊师或世尊,意为世间的尊者;其生命的阴性物质组成是以天魂为主,已进入虚或道或元神的层次,身体的相应部位在眉间轮、顶轮;能级:500—1000;周期:500—8000年。
这个层次的师和文化已经或者是趋近无我。或者是可能已经达到完全超越了天魂层次的元神层次,在这个最深的层面上讲,已经没有了相对,包括师徒,在这个意义和层面上讲,已都是师了。达到了解脱的师,会有许多的称号,如佛陀就享有十大称号,据说早期还要多。就像天华文化的创始人张宏宝先生,他有不少的称号——大气功师、Z功宗师、生命科学家、特医师祖、麒麟集团董事长、精神领袖、HB大法王、中国影子政府总统……每一个称号都是一个侧面,也都代表着一个历史阶段。有人猜测他究竟是不是弥勒尊者?现在我们可以正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称号,仅仅只是一个称号而已,并不完全代表和说明什么。只要是起到了这个相应作用,虽然没有那样去称呼,但他已经履行了相应的责任和使命,所以,他就是!
上士、中士和下士,是一种大致的划分,因为细致来说,师即使是在同一层次,还有不同的种类。这三个层次,既是师的层次,也是弟子的层次。为什么三士中越是利他的层次越高?
首先,这是阴性物质的性质(聚集性、分散性及其各自的反作用性)决定的。利他,是基于个体有相当的能量可以分散;是自觉能量的分散导致自我能量的聚集。越是利他的人,其能量分散后物质的运行速度会因加快而对阳性肉体的附着力变得很轻,而能量分散后的反作用力——聚,反而都使能量集中到这个人身上,因此能量、层次会不断增强、增高;反之,利己,是因个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分散;是自觉能量的聚集导致自我能量的分散。能量聚集会使阴性物质的运行速度降低和减慢,对阳性肉体的附着力变得很重,且能量聚集后的反作用力——散,反而使附着力很重的能量随着肉体的分解而消散。
其次,阴性物质的存在形式波和波群是相连的,其中没有个体的波的存在,而且波群是不断地排列、变化、组合的。就如大海和一滴水的一样,大海中并不单独存在一滴水的意义和概念。所以,在最高和最深意义上,个体的“我”实质上并不存在,利他即是利己。
第三,阴性物质的特性是“充满空间不占有空间;充满时间不占有时间,存在于时刻不存在于时间”。越是利他,“你”的能量就越强,成就(层次)就越高,充满性就越强,当“你”的能量和充满性达到一定的极限,这个极限就会被突破,就如气球原理一样。气球需要不断的增加能量来充满,在气球没有破之前,气球里的空气既有充满性又有占有性。同理,在“你”量级达到之前、突破极限之前,“你”既有充满性又有占有性,但在量级达到、突破极限即气球破了之后,“你”如融入虚空的空气一样,已经没有了个体性、我性与充满性,只有非占有性(不占有空间)、无永恒性(不存在于所有时间),这即是无我性和无常性。无我性即是佛家讲的空性和诸法无我;无永恒性即是诸行无常。
什么是“存在于时刻不存在于时间”?是指任何事物只存在于时间中的某一点而非存在于所有时间。所谓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只有当下。这个当下即是时间中的某一点——时刻。这也正是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气球原理的突破极限也是炼神还虚的过程。也就是说,阴性物质中,层次低、能量低的,具有充满性、占有性、永恒性等我性;层次高、能量高的,具有非占有性、无永恒性等无我性。
所以,越是利他层次越高。而利他的程度越高、范围越广层次就越会随之提高。比如,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利益角度考虑和出发,那就属于相当高的层次了。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师的离世方式来作为其层次高低的最后判定,而不愿意或不在乎去了解或深究他对世间的贡献。我们可以顺应人们的这一习惯来做一个非正式的实质分析与列比。
1、虹化、驻世、飞升——如藏密行者、彭祖、黄帝
虹化即身体化成了光(也有仅仅留下毛发或指甲)。这种情况是阴性生命的所有组成部分天、地、人魂和魄都共同上升了,共同化成了光。虹化往往是以修命功(或相当于修命功)为主,如修中脉、气轮(七轮)。因平时采光采得多,也就是输入的多,所以才输出的多。
天华(麒麟)哲学的阴阳根本律认为:光,仅是阳性物质转化成阴性物质的分界点,并不是阴性物质的最高层次。虹化,只说明其由阳性物质转化为阴性物质了,并不能说明转化为阴性物质的层维的高和低。根据物质的能量守恒性,我们可以得知,化成光的物质中,既然没有最低层次的出现,也不会有最高层次的出现。所以,虹化这种方式是直接取了一个“中”,也就是取了一个生命的各大组成部分——天魂、地魂、人魂及魄的平均值。此外,取平均值的还有,如道家的驻世、飞升等。只不过驻世不是在“光”上,而是着在“气”上,而飞升是着在“神”上,即“气能光像”的“像”上,比着在“光”上的虹化要更上一层。
这也可以推断出虹化在阳性身体修炼的相应部位应是在心轮至喉轮之间(驻世应在脐轮至心轮之间,飞升应在喉轮至眉心轮之间)。所以,化成光以后的阴性物质,其层次的高低不仅仅是可想而知,而是可见而知。因为这和炼就神通是一个道理,能量消耗在神通上,更高的层次就上不去,同理,能量都消耗在物质身体由阳向阴的转化上,就限制了住了层次和高度。从最高层面上来讲,取平均值(虹化、驻世、飞升)是最低的。而在三者当中,飞升又属最高的。
2、留下肉身——如六祖慧能
是生命组成的最高和较高的部分——天魂、地魂已经上升(或归位)了,生命组成的最低和较高的部分——魄和人魂,来看守门户(身体),因身体是父母所给,所以留下的肉身中一定会有人魂存在,且仅仅留下魄是无法提供保持肉身的能量。身体中的人魂和魄,是住在脐轮上,因气有滋养百脉的作用,所以,肉身会长出新头发、皮肤会有弹性。
同理,目前佛门净土宗流行的送往生之后亡者身体出现的种种瑞相(身体柔软、面目如生、身放异香等),也正是亡者天地二魂得到加持提高归位后,附带其人魂和魄也得到更多聚集和提高的反映。
3、舍利——佛教显宗行者
留下舍利即是生命组成部分中的最高、较高部分上升(归位)了,较之层次低的,在七轮都有分布(不等)。根据留下舍利的大小与多少的不同程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天魂上去了,地魂、人魂和魄化为舍利;
2)天魂地魂上去了,人魂和魄化为舍利。
舍利越多的,其所用能量也越多、标志着其天魂(和地魂)所达到的维层也越高,因为阴阳之间是相互匹配的。这种情况是平时以修性功(或相当修性功)为主,如,禅宗、净土宗是以思想作为作用点和用功点。
4、舍下肉身
此时,天、地、人魂都提高了,都上升到了元神层次,只留下魄。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所谓的人性与神性的反差。虽然在世人看来并无所谓神奇之处,但是其阴性物质层次之高是前三种情况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舍下肉身并无消耗半点能量来进行阴阳物质的转化。在已经把握的生命进程中,原有生命组成部分——高层次的天魂升华到更高,这个更高层次同时也带动了生命组成部分的其他多数较高层次的地魂和人魂的升华,但是物质的能量守恒性也决定和限制了,其中会有很少的、很微弱的低层次魄的部分暂时不能同步得到层次的上升。
离世的方式是能量的用途和表现方式。在以上主要四种方式中,以各自的最高成就衡量,表面上看起来最亮丽的(虹化),实际上层次最低;而表面上看起来最普通的(舍下肉身),实际上层次最高。所以,不能以表面现象论高低。虽然离世的方式做为也标志着层次,但是不能单纯以其来定论层次。如天师的舍下肉身和常人的离世有着本质的区别,常人离世是舍不下肉身,多是天魂地魂随其善恶各归天地,人魂留恋肉身,魄分散。
作为宇宙全维的天华文化,她的层次决定了其自身与社会接洽的方式——师,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师!虽然天华文化在全维的层次视野内作用于人类社会,但是尊师自身的层次决定了他“宁为帝王师不谋帝王位”的宽广与高度。“中国影子政府”不还是“师”吗?有些人担心天华(麒麟)文化的团队会演变为一种政治力量,也有些人选择回避尊师在99年之后的经历,昧着良心说谎。其实这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政教合一的形式并不符合天魂层次阴性物质的特点——非占有性和无我性。这些人并没有懂得和理解张宏宝尊师和天华文化的高度,因为这个高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认识、理解清楚的。

三、智慧明灯——师的传承方式

师在带动、提高弟子能量的过程中,方式有许多。其中分为长期的、短期的;简单的、复杂的;整体的、部分的等等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师会应用不同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完全取决于师层次——因它们都是阴性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其表现主要还是集中在传承方式上。
自古以来,无论是以阴性为主还是以阳性为主的传承,都是跨越时空的。其中,若是师的能量和层次低,其教导、教授弟子的形式就很拘泥;若是师的层次、能量高,对于弟子教导的形式就不拘一格。若以时空的横、纵方向来说,高师的传承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带、给、过。
1、带;
从下往上拉为带。带即是,我这样做,你也这样做,演练示范,直接强化。带,主要是指以阳性为主的传授,亦包含一定能量的传输。如,大中小学的知识传授;动作、技巧、技能等。带之后,由于其传输能量局限,特别需要勤学苦练,以使知识、技能达标,这也标志着能量的提高。
2、给;
从上往下予以为给,主要通过文字、语言、气光像等传递能量。
‘给’存在着这样一个特点,即不仅能给,也能收回;给的能量是为了用,不用它就消失了。给,主要是指以阴性为主的传承。给的方式有口授、心传等,像《易经》、《道德经》都是给的;再如密宗灌顶、中功的1——圆D等,这些也都是给。
心传可分为主动去要求和被动来接受两种,如佛家诸多大乘经典、藏密伏藏、《太上感应篇》、《太上清静经》、《福音》都是心传而得。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心传内容都和阳性的载体具有很大、很直接的关系。载体的根基、知识架构和对上师、事业的认识等决定了心传内容。
在具有广泛意义的心传中,又分为真伪、(层次的)高低及重点和非重点。那么,如何去鉴别或区分呢?在这个问题上,佛家早就有了在我们今日看来的前车之鉴。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以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它们和我们所说的心传中的三个问题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看心传中的三个问题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需要阳性载体具备哪些条件才有可能形成。
1、真与伪:一直对师保持低位,处处以他为根本师,看待和衡量事物,时时以师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和依据。在这种状况下,出现的心传内容一定是真的;反之,若一直很自大,忘乎所以,甚至狂颠无耻,那么所出来的由自己冠名的所谓心传,就一定是假的,这就是佛家讲的依法不依人。再有,判断心传的真伪,不应该只看其口气或语言风格,即使是口气或语言风格非常像,但是思想与尊师不相符甚至相差甚远,那么其同样是伪,这是依义不以语;
2、(层次的)的高与低:这和阳性载体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所涉猎知识的架构、灵悟高度及追求解脱和大道之理的恒心等有重大而直接的关系。如果阳性载体的文化程度高,专业知识强,掌握的知识架构相对全面,且灵悟能力很强,而且追求解脱的恒心如一,那么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心传,一定是高屋建瓴式的,给人以茅塞顿开的豁然开朗之感;反之,所出现的心传则说不清、道不白,虽然自己清楚(甚至有的连自己都搞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别人则还是不甚了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心传内容结构巨大、思想、理论和学术性都很强,而有的心传则肤浅而阻塞,呈现出仅仅的几句话或干脆是顺口溜儿。这是依智不依识,也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3、重点与非重点:这个是指发展中不同阶段的需要。阶段性的需要即是重点,不属于阶段性需要的即是非重点。这个重点与非重点在任何层次的文化中,尤其是高层次的文化中都是存在的。比如佛法,佛陀当年也是分有法华系列、般若系列及涅槃系列,它们分别是不同阶段性的代表。那么,这个重点与非重点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主要是与阳性载体的根基有关。比如,这个人是罗汉再来,那么在他的笔下或口中出现的心传,就是以个人兴趣或自己的参悟为主要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心传是以自度、自觉为主,不是大众当下所要解决的最重要和最困惑的问题,我们称之为非重点心传;反之,如果这个人是菩萨再来,那么在他的笔下或口中出现的心传,就不是以个人兴趣或自己的参悟为主要内容,而是以普度为己任,时时去追求、努力把握引导众生,解决大众当前最重要和最困惑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心传是以度人、觉他为主。我们称之为重点心传;
由此可以看出,心传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与阳性载体是密不可分的。而正是有了准确的心传,佛门才完成了从小乘到大乘的跃进;才由罗汉道走向菩萨道。
佛教大藏经《观音普门品》中的“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就是给,而且是高层次的给。因为只有高层次的师才会在不同的时空点、针对不同的区域、人群、个体,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文化信仰基础、不同的民族,选择最能接近他们或最能使他们接受的方式来把能量给予大众。用一个现代的名词,就是与时俱进。换句话说,真正高层次的文化会在不同的时空点以不同的方式来完整表达,文化会以师的名义出现。《普门品》中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的说法还仅限于某一相,而现在展开的则是一种文化。
带、给是纵向的,也是分阶段、分层次的。传承中为什么能实现带和给?首先,这是师的能量和位置决定的;其次,是阴性物质的性质——提升性(增高性)、超越性(层次性)和能量守恒性决定的。
传承中的给和带,从上往下必须有个大能量,聚在时间、空间的一个焦点,这即是能量来源。从一种文化的角度,聚光灯必须永远聚在创始人身上,这是保证一个门派发展的根本法则。这样,既可以聚光本门,也能让后人感觉亲切、可触摸。
3、过;
这是相近、相同境界的交流,是阴性物质的一种转移法。如“释迦拈花,迦叶微笑”,即所谓得“神交”,神交似乎是功夫界特有的,实则在世俗间也存在。就是平时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是相近或相同的境界,一点通,是神交完成。神交,即是过。过,是横向的。
传承中为什么会实现“过”?这是阴性物质的全息性决定的。其实,过,还有另一种跨越时空的形式——(活佛)转世。比如,班禅300多年传了10多世,这正是传承中的一种,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说明了其能量有限,只能平移到个体上,不能分散更多(即化身无数)。活佛转世的传承中存在着这样的利弊:只能聚不能散,名号成了练兵场,练成一个走一个。其实,西方的教皇与东方的活佛转世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
东方文化注重传承而西方文化却注重超越。为什么东西方会存在着如此的差异?因为东方文化起步高、能量大,难以超越,只有传承,这也是为什么东方发明少的原因。祖宗的能量太大了,后人无法超越,只能跟步;西方则正好相反,她起步低、能量小,易于超越,所以西方的发明很多。把东西方文化的侧重结合起来,就既有了延续性、传承性,又有了超越性。
当与师能量差别大时,先是不错不漏不走样地接收;什么是不错不漏不走样?就是坚定以师的思想来指导各种言行,来理解、看待一切事物,要保证思想上的纯洁性、专一性和放大性,这种纯洁、专一和放大不是仅仅保持在文字的片段上,而是在思想中。所以,要首先定位什么是师的思想?
师的思想即是以师的哲学为灵魂、源头与核心。这是保持纯洁性、专一性的保证。万行上师说过,“没有哲学的宗教是邪教”,遵从师的哲学是真正的不错不漏不走样。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语言、文字、作用点或接洽点等的阳性形式都会变化,但是其阴性根本——灵魂则永不会改变。
与师能量差别小和接近时,才能变通乃至于说超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传承;但对于少部分来讲,则存在变通和超越。不是说,作为弟子不能超越师,而是弟子在哪种情况下才能超越师。超越分为两种,一种是不需要突破形式;如,莲花生、六祖或基督教的《奇迹课程》,虽然他们是超越者,但是莲花生、六祖依然还叫佛教,并没有改为莲花生教或慧能教,《奇迹课程》依然称为基督教。这种形式内的突破就象是一个人的少年、中年和老年,虽然兴趣、需求、外表都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但是人还是同一个人。另一种是需要突破形式;
就如过去的佛教取代了婆罗门教,现在演绎大道之理更新为天华文化一样。她们是明晰、掌握了历史的时空点与众生的需求,虽说是打破了过去原来固有的形式,但其实质是一样。道永远都是道,永不会改变。变化的只是形式。而所谓的超越,正是形式,实质根本谈不上超越。即使在20维之上,超越已经没有意义,所以谈超越,只是在形式上。但是也有一种情形存在,即形式上的超越所指的是天魂和天魂之上的层次,天魂之下的层次仍然存在着实质内容上的超越。比如,由人魂超越进入地魂,或是由地魂超越进入天魂。
总之,在传承的基础上,无论是属于哪一种的超越,都可以增加文化或宗派生命力的强韧。唐朝的杜顺大师是华严宗的开山初祖,但是人们记住的却是产生了超越的第三代——法藏。莲花生、六祖等都是超越者。禅宗在六祖时期形成高潮,因为六祖实现了超越。只有超越,事物才能发展,才有生命力,才能延长成长期、积累更多的能量。佛教的大乘也是因实现了超越,生命力才强韧;若是从一开始就僵死了,其生命周期——法运也就可想而知。
在传承的过程、基础上,有所超越,才可以分派,如基督教中马丁•路德的新教,禅宗的南顿六祖;或在需要比较大的变通时,也可以分派,但这种分派不一定是超越。如禅宗的北渐神秀。那种掌握点皮毛就分门分派的人不仅根本谈不上超越,也不是变通,只是欺师灭祖的自大狂,往往很快被历史淘汰。最后即使是超越了,还有一个怎样对待师的问题。超越后应如何对待师,应该不会成为一个超越者的问题,因为真正的超越者会随着能量和层次提高而更加认识师的阴性的博大,从而更加尊师重道。尊师不仅仅是对于根本师,而且还包括大众师。因为一个真正的超越者会更明了:一个人的成功都是由根本师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大众师所共同造就、成就的。
传承中往往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流弊,即只相信、崇拜和跟随文化或派系的创始人,而对于后来或再后来的接续者,却持有反对、抵触、不接受或不以为然的态度。如,禅宗黄梅派对暗得衣钵之六祖的不屑、追杀及排斥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因为,这样的人并未明白文化传承的必然性和传承中的规律。
师(文化)的层次越高,其能级就越高,周期也越长,也就越需要接续;反之,师(文化)的层次越低,其能级就越低,周期相对来说也就比较短,接续的必然性就不是很强。所以凡是高层次的师文化,其传承和接续是必须发生和存在的。其中,接续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载体传承,即弟子传承;在这种传承方式中,对后续者的反对、抵触是最容易也最普遍发生。二是转世传承,即自己再来。这两种方式都是在一定(特定)的环境要求下才出现和产生的。载体传承要求弟子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即掌握了尊师根本思想和发展脉络。这个条件不论其资历、资格如何,而是要以层次、量级、愿力、境界来决定。转世传承则是因师(文化)的能量、层次有限而无法形成大的分散,所以只能是自己再来。也许有的人会提出质疑:基督教的大小派别有两万多个,耶稣不还是在一次次的几近断档的情况下,以通灵传经的形式一次次进行着传承?你能说他的能量低吗?的确,由基督教分化出的大小派别很多,但多是形式上的区分,在其本身就理论性不是很强的基础和过程中,其派系之间并不是由理论存在巨大的分野而产生,这样,就不需要强大的能量来进行分散。
在对于高层次量级的师(文化)的传承中,接续往往是多元性的,因为她永远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性的接续显示出了文化在不同的方面都得到了传承,这是文化在事业中蓬勃、发展和壮大的表现。值得提醒的是,在多元的接续中,即使是分出不同的派系,它也是有中心的。也就是说,在多元的弟子传承中,一定会有一位中心人物出现——他(她)最全面继承、发展师(文化)根本的思想和事业!在现实意义来说,他(她)就是师!在载体传承接续的过程之中,无论是仅仅起到的阳性载体的接续作用,还是把师(文化)放大和发扬光大,二者都是一样的。不接纳甚至是抵触、反对后续者,实则是对师的不敬,或者等同于欺师灭祖,因为师之后的接续者与师无异,尤其是中心传承的人物。所以,无论是哪个时间段、哪个阶段的后来者,他(她)们都是尊师的接续和代表,是他(她)们把师文化一代代传承、传播和发展、发扬光大!

四、星云朗照——他既是神,又是人

做为低能量事物—弟子,该怎样来认识高能量事物—师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重要到什么程度?它涉及到了弟子未来的归宿!
认识师就是认识师的元神、天魂、地魂及人魂和魄。认识师的外表(魄)和知识技能(人魂)并不难,但是认识师的思想、理论、成就(地魂、天魂、元神)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地师乃至天师,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巨大的课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它并不是用一世来完成的,多数人甚至会用多生多世去完成认识天师这一目标和课题。况且,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根本师,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往往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随着不同的大众师而找到一生甚至是多生中唯一的根本师。其中,会有许多的弯路要走。即使是根本师,也存在着一个总体性与个体性的差异——在任一层次的根本师当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全部性与部分性——就是说,师在某个方面(如:技巧、技术、技能)可能不如你,但他的整体能量是无可超越的。
因为,师是你所见区域、范围、领域、维层中能量的至高点(目标),并且他不是静止的,和珠穆朗玛峰一样,有增高性,年年长。可以说,天华哲学的阴阳根本律在更深一层意义上,量定了师的层次的实质——即,师是人性和神性的统一体。
所谓人性,就是组成生命的人魂和魄的部分,基本上在精气神之气和法理情之情的层次,以欲望、习气、感情、知识表现出来;所谓神性,就是组成生命的地魂、天魂乃至元神部分,其基本保留在精气神之神和法理情之法、理的层次,以法律、制度、道德、真理表现出来。
师身边的人(即距离特别近),往往会只看到师的人性;而与师接触不到的人(即距离特别远),却往往只感到师的神性。所谓“外道易归,亲人难度”就是此意。此二者都无法形成能量的传输。只有对师达到人性与神性的平衡时,才能更好、更顺畅的进行能量的传递。那么,怎样才是对师达到人性与神性的平衡呢?
一个人阴性生命的组成部分——天魂、地魂,在正常情况下其频谱、频率都很高,其运行速度也很快,这样,以人魂为主的接收器——人,就接收不到。只有把天魂、地魂的频谱、频率及速度都降低,使之与人魂的频谱、频率及速度相接近,才能使人——这部生物仪器接收得到。这就通过人魂——生物仪器的变压器,把高能量事物(天、地魂)变成低能量事物。所以,神性必须以人性化、人格化来表现出来,比如形象、文字、声音、图像等。所以,必须有适当的人性才可以表达神性。弟子必须合理认可师一部分的人性,因为它们是表达神性的基础和窗口。合理地认可师的神性与人性,即是认识师的一种平衡。以往,对待人性和神性,曾陷入了两种极端:1、把人格过于完美化,如:佛具有三十二相好,八十种庄严等;2、过于淡化人性,如身是臭皮囊。佛家的大小乘正是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小乘是偏于人性,大乘则是偏于神性,若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对人、神的一种把握和平衡。不过,要想把握住这种平衡真的很难,很多的时候,你认识到了,但是却不能站在这个平衡点上,不是偏向人性了,就是偏于神性了。就如禅宗的保任一样,功夫不深是不能到家的。
实质上,从神性到人性再到神性的过渡与平衡,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实际上是每一个人所必经的。一个人的成长正是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婴孩是万物皆有灵时段,万物之中的主体是父母,他(她)对父母的依赖把父母美化成了神,父母在其眼中最伟大、最完美;直到他(她)长大(进入青春期)了,才发现父母也有缺点、过错,父母的完美形象被打破后,他们(她们)就受不了,所以,性格表现得相当叛逆。接下来再进入社会以后,才发现原来人人如此,都存在错误、缺点,所以,在把父母从神坛上拉下来并打翻在地之后,会重新把他们扶起来,并且会为其掸去身上的尘土。达到一种人性回归神性的平衡。
在弟子或身边人没有认识或达到这种人与神平衡,也就是别人不理解的时候,师(圣人)在许多的时候往往是很委屈自己的。他知道,低的无法攀高的,只有,也只有高的去就低的。尽管如此,曲高和寡的寂寞、孤独常常会使得他们更加沉默。有的人说,圣人大多数时候的让人无法能理解的言语或举动,似乎昭示着他们是不需要亲情的。其实相反,圣人是重视亲情的!就因为他们比常人看的更多、更远,所以,他们对于家人的爱就更深沉,绝不是如常人一样,仅仅停留在、表现在表面。如中国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他为超度母亲从宁波天童寺一步一拜,历经三番寒暑冬夏,拜到五台山,这并非是一个常人可以做到的,而虚云法师之所以能够完成,完全是基于对父母的深沉之爱!
圣人是需要亲情的,只不过其中存在着两种层次上的差异。一种是还未到境界,能量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不是不需要,而是不敢需要。因为需要亲情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降低天魂、地魂来补充人魂以完善亲情和实现亲情的互动;另一种是已经到境,并不在乎和吝惜能量补充在亲情上,但是,却已经被亲情拒绝和抛弃!不是圣人不需要亲情,相反,而是亲情已不需要他!此两种情况虽然实质上有些差别,但是现象却是一样的。所以,为师有为师的难处,圣人有圣人的悲哀。他们时时处处含忍着自己,表现着平和与沉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儿!星云法师的《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不正表明圣者和为师的悲哀与无奈吗?
当师是以人魂为主的时候,所谓人师表现出来的绝大多数是人性。因其神性薄弱,学生或弟子适当并非盲目的尊师以彰显师之神性,更有利于知识技能的传输;因其人性强大,以天魂地魂层面的道德、制度、法律适度的压抑人性更有利于人魂——人性向神性的提升。所以在人师这个层面上,既要防止求学而不尊师,又要防止人性的泛滥。
当作为宇宙高能量载体的师是以天魂、地魂为主的时候,所谓天师地师表现出来的绝大多数是神性。因其人性薄弱,与弟子适当的接触交流和宣传以彰显师之人性更有利于大众的接受;因其神性强大,以人魂层面的感情尊师敬师,适度的降低神性避免盲目迷信更有利于天魂、地魂——神性向人性的传递。所以在地师天师这个层面上,既要防止对师人性的轻视而否认其神性,又要防止贪着神性盲目迷信个人崇拜。
当天师还没有达到阴阳合一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神,然后是人;在这个层面上讲,无论层次多高的师,就其载体阳性的一面来讲,或多或少都有其人性的存在,也就是一样有习气和感情,这有可能影响其神性的发挥。所以,藏密大师日琼巴当年会对极力挽留他继续留住一对老夫妻说“久住这里,我的内在功德不为人知,外表瑕疵却日渐显露……”。
当师已经达到阴阳合一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神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神性,师所表现出来的习气、感情一样可以演道;在这个层面上,师已没有了载体的个体性、个性化的东西,师即是道,道即是师。《金刚经》中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和“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是此意。站在这个“一”的层次上,我们才可以、可能了解人性、神性都是阶段性存在的内容和表现,也可以说是阶段性的偏颇,实质上,层面和阶段性上的东西都不存在是非与对错。
自古以来,在对师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多的偏执。这种偏执从阴阳上讲,过分张扬神性,使人和神的距离太远了,让人望而却步,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寺院;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就是这种状况。中国儒家的“灭人欲而存天理”也是强调了神性。同样,象印度的佛教、中国的玄奘取回的经书,后来都成为了束之高阁的高端学术,也是一种强调神性的表现和结果。过分张扬了神性,反而使人觉得难以达到,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和心理,所以,西方的唯物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从过分强调神性的天主教中产生而来。后来出现马丁•路德的降低神性、张扬人性之新教也是必然的。反之,过分张扬人性,就不信神了,如现在的中国大陆。佛教的净土宗为什么在大陆如此流行?就是因为在不信神的空白和贫瘠中,净土宗已经是把神性降格成念佛求福报了,其中取了一个“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家是为了减少人性的影响,当年佛陀创导的不留发、穿袈裟就是为了掩饰性别的差异。刻意与世人画出界线,仿佛这就是修行人的特征。当年佛陀自己也对阿难说:“我所现的出家相,这也不过是适应时代文明而权巧的示现,这并不是我佛陀的真实相”。所以,入世是最艰难的一条路,因世间众生混杂,无论是圣人还是众生,都在人性与神性之间挣扎、选择和取舍,所以说。大修在世间,小修在深山。尤其是现在,入世要比出世高深、艰险的多。
佛家把修的层次划分了三种:罗汉、菩萨、佛。这也是师的三个层次。相当于下士、中士、上士。为什么这样讲呢?罗汉是人无我,就是天魂、人魂转化到了元神层次和界面,还剩下地魂没有被转化;菩萨是法无我,即天魂、地魂转化到了元神层次和界面,还剩下人魂没有被转化;佛是人法无我,即天、地、人魂,都全部转化了。
有的人认为飞升、虹化、肉身不坏等的离世方式很神、很玄妙,名声也很好,可以流传后世,殊不知,这些现象都有人为、神为的成分和印记,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什么?《道德经》上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的是大道自然,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生自灭。
一位天华弟子说:把师看成神,总感觉他做的还不够;把师看成人,才觉得他已付出太多。
穆罕默德死后,他的一个长年伴侣对等候在麦地那清真寺外的人说:“人们,真的,不管谁曾崇拜过穆罕默德,他知道穆罕默德死了;但不管谁曾崇拜过神,他知道神活着。”
这位伴侣简单而又直白地道破了人性和神性的实质与差异。
认识了神性,才可称之为师;接受了人性,才可奉之为父;只有全面、全部地认识和接受了神性与人性,才有资格恭敬而踏实地把使我们受益万千或根本就无法计算受益的人,称为师父!
认识师父是无穷尽的。境界越高的师父,就越难一步认识到,正确认识师,是对行业领域或修道最大的提高和促进。任何一位师父,都是你内在的外在化,尤其是根本师,就更是如此。认识师的过程好像是外在的,实则是一个内求的过程,也是提高能量、觉悟的过程,更是认识你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是谁)和认识师(是谁)是交织的,这也是一个相互反证的过程,因为二者都必然导向元神。同样,世间的百业之师都在这个被反证的过程之中。只有到最后成就了,到了元神境界,才知道师就是你、你就是师,在元神这里达到了一体和统一。只有到了这一境界,才知道即使是根本师,只要有人这个躯壳,就存在神性和人性的交织,也并非是全知全能的,他也在不断的学习,也存在着缺憾和不足,这是能量的守恒性决定的——师的全知全能只是弟子一厢情愿的神话,更是过分强调神性的表现。

五、乌云遮日——你往往不认识师

无论是在世间的行业领域还是在修炼界,多数人甚至大多数人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师。为什么不认识师?这同样是阴性物质的特性——受限性、摇摆性所决定的。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阴性物质是如此高清的参与和影响甚或是左右我们的社会生活。天华哲学表明,不同层次的阴性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层次越低的其受限性和摇摆性越大——这是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师的根本原因。那么,不识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阴阳物质运动是进行在任何宇宙维层的,那么,由运动而导致的物质能量的转化及转化过程是存在和发生于任何一个层次和范畴的。虽然其所在的层次不同,但是它的过程内容和最后的结果却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所有能量转化过程的实质都是阴神(阴中之阴)向阳神(阴中至阳)的转化;所有能量转化过程的结果都是同时具有两种:一是因能量的上升而成功转化为阳神;二是因能量的下降而继续为阴神,且能量层次要比以前之阴神还低。
究竟,阴神和阳神有怎样的区别呢?阴神属于复质中的阴中之阴,与阳性物质结合得较为紧密,如,人体中的肝神、肺神等五脏之神等。但是它的能量要小于其所结合的阳性物质能量,因此其习惯、意识要受限于它所面对的以阳性物质为主的客观世界,所谓心随境转。所以其运行速度达不到光速,即在光速以下。又因为光具有波、粒二相性,所以运行速度在光以下的物质,具有阳性粒子的成分——很弱很小的粒子成分。天华(麒麟)哲学阴阳根本律论述的“阴性物质的运行速度其下限为光速”,其中的阴性物质所指的是单纯而可以独立存在的阴性物质,它不以和阳性物质的结合为目的而存在,这就是阴中之纯阳——阳神,其习惯、意识已经能够逐步达到不受限于它所面对的以阳性物质为主的客观世界,所谓境随心转。
阴神阳神的根本区别在于速度(是否已达到光速或光速以上)和能量的大小(是否大、小于所结合的阳性物质)。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阴神向阳神转化的成功与失败呢?
是高能量事物——师!
在阴阳两种性质、力量的对峙、较量和相互降服的过程中,新生的力量(阳性)特别需要获得能量、力量的源泉、提携和帮助。而师始终是这种能量、力量的给予者和传送者。宇宙中更多更广的高层次能量都是需要透过师来表达和传输,完成能量的交换,从而实现能量转化的成功——阳神。所以,师是至关重要的。师的能量低层次低,其在弟子升华过程的作用就不明显;师的能量和层次越高,其作用就越明显和重要,而且不可、不能代替。
弟子的能量和层次越高,对于师的认识就越偏于阴性的博大;对师的认识和态度将直接决定弟子的成就,如:玛尔巴、米拉日巴到岗波巴。它将直接作用于能量的转化过程,直观的影响和决定转化结果。设若弟子个人不识师,轻则背信弃义,重则欺师灭祖,就会在此消彼长的物质能量转化中,完全被动的消减了能量、降低了生命维层,对师父却没有丝毫影响。设若社会群体甚或整个社会不识师,轻则远离背弃,重则诽谤迫害,将师应时空点拯救人类于水火的巨大能量而不顾,就会很快消减社会能量,道德下降,贪腐假伪横行,而且还要背负巨大深远的因果,能量的释放——灾难会接踵而至, 不接受能量就只能被能量抛弃。
能量的转化过程历来被人们称为:考验、难、关、偏、魔境及误区等。
《西游记》就是一个大的物质能量的转化过程,其中又细分为八十一个小的转化过程,俗称八十一难;它是物质的能量、层次不断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一种上升的演绎。此外,象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验、修道五十关、佛陀证悟前在菩提树下的降服魔军与魔女、《LH经》中的九阳关等,都是阴阳能量转化的过程。不过,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阴阳物质及其能量是各个层次的,各个层次的阴阳物质、能量,都会在它们的运动中无一例外的、并且是反复的进入这一过程。也就是说,每一层次的转化过程都会涉及不同层次和成分的阴阳物质和能量,比如,在初级磨难——魄到人魂的转化过程中,就会有天魂的统领和地魂的参与;在高级磨难——地魂到天魂的转化过程中,就会有元神的普渡和天魂的参与。
师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过程中,起着关键而巨大的作用。佛家将这个转化过程称之为阴魔,并为其专著了一部《楞严经》;将色、受、想、行、识分别作了十种详尽的阐述与描述,形成五十阴魔。当然,五十阴魔的层次、能量都是不同的。
魄:在脐轮以下;相当于1——10之色阴魔;表现为对阳性物质
客观世界的执着;如执着健康、长寿、富贵等福报。能级:30——80。
人魂:在脐轮;相当于11——20之受阴魔;表现为对感情的执着;把师当成感情的依靠,将师异化成爱人、兄弟姊妹、父亲、长者,投入人性化的尊重、依恋等。能级:80——200。
地魂(以地魂为主,兼以人魂):在心轮;相当于21——30想阴魔(其中兼以受阴魔);大多表现为对阴性物质充满性(神)的执着;陷入盲目之信—迷信,把师矮化了。一味地把师看成领导、贤人、神;对师更加崇拜、依赖、感恩、爱。也有的表现为对阴性物质非占有性——空性的执着,狂颠狂慧,不屑或否定师,寻不着落脚点(理论),盲目追随空境,以为已经开悟或成佛,实际差得很远,误人误己。能级:200——400。
天魂、地魂(以地魂为主,兼以天魂或以天魂为主,兼以地魂):
在喉轮、眉间轮:相当于31——40行阴魔(其中兼以想阴魔、识阴魔);表现为对思想文化的执着;它会导致两种极端:一是因贪“有”而自大——自己可以研悟出一套或几套所谓的理论来了,觉得很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了,其实师也没什么,可以和师平起平坐了;二是陷入“空”——认为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不管是哪家哪派,都一样,最终都是空。表现为否定神性,否定过程,怀疑经典,而只承认最终的结果。正确地应把师看成大圣者、大解脱者、佛。更加敬爱师、敬畏师、遵从师、仰赖师。能级:400—700。
天魂:在顶轮;相当于41——50之识阴魔,(其中兼以行阴魔);
表现为对时间、空间的执着和否定。和师只有一步之遥,有师和道之念即为执着,跨越此境才是海阔天空,无师无道即有师有道。这个层面的执着是相当细微的,可能自己都不易察觉的到。正确的是应与师平和、合一、自然。师即是道,道即是师。能级:700—1000
五十阴魔分别与天、地、人魂及七轮相结合,得到的结果简单而又直观。
在《楞严经》所说的色受想行识五个层面(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五大类执着)中,克服执着是由下至上、循序提升的;被提升是需要基础的,高层面的并非是空中楼阁,无论到了多高的层次,都永远脱离不了对师感恩的这种感情基础。高层面时,即使对师的感情相对淡化了,但其实质是更加深沉、成熟了。高层次包括低层次,而不是没有低层次,这个过程应该是高低相容、高下相倾的。
由于对阳性物质、对感情、对阴性物质、对思想文化、对时空的五种分别坚固执着,必须有师,才能不断提升和跨越。
转化过程是阴阳物质运动所造成的,它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其中,识师的程度决定了迷茫和痛苦的多少,也决定了你心量、忍耐的大小;你的转化方式决定了你的作用;你的作用决定了你的成就。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与宇宙能量的转换、真理呈现的时候,你就是师!不过,在你成为师之前,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引渡、带动和建议。这是因果律决定的——自作自受。在一定(特殊)情况下,师也可以帮众生承担一部分业障,但大部分还是自己承担。不过,正是有了师的引导,能量转化过程——考验、难、关、偏、魔境、误区、阴魔等才成为了成就之路上的沿途风光!

六、光明之路——尊师重道

藏地有句名言说:“你专修一位本尊成就,就等于修一百位本尊的成就;你如果同时修一百位本尊,那么一位本尊的成就也得不到。”
天华文化的创始人张宏宝尊师曾告诫弟子说:
“跟我,你们就要认识我,拿出勇气来相信我”。
那么,什么是认识和相信?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实质?抛却我们平时泛指的“有印象或较为熟悉”的认识的含义,其实,认和识是两个范畴的具有深层意义的内容。
认,是低能量物质的一种直线运动,这种直线运动方式代表了它们的专一性;也是低能量事物本能的一种对高能量事物的需求和依附,这是低能量事物本身所具的需求性、依附性和认知性的共同体现。
识,是在认的基础上的看法、见地。如,你认为它能量有多高?或它是什么等。
而相信呢?也同样是两个概念的合成——信,是低层次能量事物
对高层次能量事物的一种主动遵从状态,也是低层次能量事物对高层次能量事物的需求和依附的体现,从生物仪器的角度来讲,就是接收台对着发射台。相,就是样子,即我相、人相的相。相信,实际是对“信相”的一种倒装,信相,即是遵从、依附、认知于这个像(相)。相信,是每一位师对于弟子的基本要求。对师相信的程度,就是对师遵从、依附和需求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讲,成就不在于师是谁,而在于弟子对师需求和遵从的程度。——也就是说,师是谁并非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但把师看成谁,则是最后、最根本的问题!所以,当藏密大师米拉日巴的一位弟子问他:“……请问尊者,告诉我们,你是金刚持的化身呢?还是哪位菩萨的化身?”尊者却答道:“我是谁的化身,自己也不知道,就是三恶趣的化身,你们若看作是金刚持等,也可以得到加持……”
把师看成佛,就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把师仅看成人,就只能得到人的加持——把师看成谁,就可以得到谁的加持,为什么?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一切都有元神,这元神就是佛家所说的众生都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也是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到的“众生都具有如来德相”,当你的目标、接受信息都对准了最高层次——元神,你自身就会超越天、地、人魂及魄的限制、影响,所以,就会得到元神的加持。
由此,你即可见到根本师,也可见到你的本来面目——真我——元神,所谓外求和内求在师这里达到了最完美的统一。
在重新界定、挖掘出了认识、相信的真实含义之后,如何对师就变得简单而了然——即,保持依附、需求和遵从的状态。这个状态共同要求了一个低位,包括感恩和敬畏,也包括如何称呼、如何行礼等。低位就是不断调谐对准发射台的过程。
那么,天华文化的弟子应对创始人张宏宝先生如何的称呼和礼节呢?仅仅是二十年前倡导的“尊师”和“接功态”吗?今天看来显然是不够的,“尊师”和“接功态”仅仅是学功弟子的低位,入门弟子应更新为“张宏宝尊佛”和“三拜九叩”。有人对这样的更正表示不理解或反对,认为这些都是形式,没有必要。其实不然,要知道形式决定内容,即使形式礼节是三拜九叩,你对于师的恭敬心到位了吗?接功态或仅是作“请师父”一想,是否太轻薄了?礼节,表明了低位的程度,只有低位才能实现能量的传输,和伊斯兰的礼拜和恭敬相比,我们还相差多少?有人说尊师在世时,对叩拜大礼都只接受圆顿弟子的。这个不假,但是说明了什么问题?1、是师谦虚;2、学道弟子更能认识到师的作用和重要性;3、还没有上升到学道弟子的一般入门弟子,更需要遵从、依附他,所以更得叩拜他。——对于天华的学功弟子而言,所有的功法都是为了相信师、为了完成对师的信任,从而完成能量交换。
低位之后就是接收和放大,也就是生物仪器接收并储存信号接着变级放大的过程。接收、放大的方式和层面也是不一样的,有感觉、情绪、气、光等表现,也有更高的文字、语言以致思想、境界等层面的表达,但是放大的最终是继承、发展。
整个认识—相信—低位(感恩、敬畏)—接收—放大的过程,是一个永远对待师的态度和过程,而且自古以来都没有脱离过。
如:信解行证。信,是过程中的认识、相信;解,是过程中的低位;行,是过程中的接收;证,是过程中的放大;这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上一个台阶是一个台阶,提高一步是一步。
再如,戒、定、慧。戒,是过程中的认识、相信;因没有认识和相信就持不住戒,有了认识和相信,持戒就能成为自然。定,是过程中的低位、接收;慧,是过程中的放大;
再如信、愿、行。信,即认识、相信;愿,指低位、接收;行,是放大。
再如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与前者(信解行证、信愿行和戒定慧)相比,更为具体、丰富和细化,它侧重于个人修的方式,好像是没有体现出这个过程,但是修的过程就是对待师的过程。实质是相通的。其中,布施是持戒的加行,只有布施、利他了,才能持住戒,才不会受到干扰;持戒是是过程中的认识、相信;忍辱、精进是禅定的加行,只有忍辱、精进,你才可以、可能定下来。禅定,是过程中的低位、接收;般若,是过程中的放大。
这个过程是循环的,即螺旋上升的。它循环作用在七轮上,就是说在哪一个轮都可以开始也都必须这个过程,只不过各自所表现出的层次、程度有所不同。对师的态度决定了轮的高度,对师越低位,轮就越高,为什么呢?因对师越低位,接收的高能量就越多,能量越多,在人体内所居的位置就越高。如杯子里的水一样,能量如水,身体如杯子,水越多,在杯子里的呈现就越高。
这个过程如盘山路一样,盘(循环)的越多、越长,山(师)越高,能量就越以高量级的阴性传输为主;反之,盘(循环)的越少、越短,山(师)就越矮,能量就越以阳性的技巧、技能、知识的传输为主。因此识师的整个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反复挖掘、加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无不体现了阴性物质在高低层面不同的性质,即,是阴性物质的性质决定了这个过程及过程中的每一步。如:
认识——是阴性物质的需求性、依附性、认知性;
相信——是阴性物质的主动性、遵从性、专一性;
低位——是阴性物质的恭敬性、低位性、持续性、无我性;
接收——是阴性物质的低位性、包容性、长久性(不断的接受);
放大——是阴性物质的提高性、增长性、继承性、发展性。
跟随师,就是学习师的过程。但这种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是为了完成能量的交换。而这个过程恰恰在理论上提供了可以逐步完成能量交换的详细步骤。但是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
1、如何去认识师:
从师的阳性(魄和人魂所表达的形象、语言、文字、著作、事业等)进入阴性(天魂、地魂、元神所代表的思想、文化、理论、境界);如观师默像入定一样,由阳入阴;追求从方方面面认识师,认识师的事业;懂得从师的话语中寻求、揣摩、领会他的心意,追求认识他;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停留在师的阳性,那只是开端。
如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攻读儒家经典终成一代大儒,近代印光大师闭关十八年阅大藏经六次成为净土一代宗师,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19岁出家经近四十年卓绝参禅56岁开悟统领五宗法脉。
2、如何去相信师:
由阳入阴之后,身心(生物仪器)所能深入到师所代表的最高维层,以此来获得最高、最多的能量。实质上,师所代表的最高维层是无止境的,但是,由于阳性的身体(生物仪器)的限制,根本无法企及那个无止境的‘境界’;坚信、珍爱师的话语,把师的话语作为弟子立身之本、生存的根基;对师说过的所有的话都不排斥、不轻视、不疑虑。不触犯一切师所禁止的事,在师似乎离弃自己的时候,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对师的信仰、敬爱不变不消失,具备受苦的心志和真实的信心。
如唐吕洞宾经汉钟离权十试仍然深信不疑从而修成高仙,唐玄奘历尽千难万险恒持圣号西行求法,近代弘一法师从绝代才子断然出家严持戒律一丝不苟终成一代律宗祖师。
3、如何去低位:
以师来代替魂魄之“我性”所代表的一层层浅表意识,也就是古人说的“把自己空出来”, 象洁净无染的容器一样地空出你自己,让师透过你来运作、来行动...努力追求并珍爱与师同在,与师全息能(化身)同在,自觉接受师(全息能)的管教、鉴察,把心完完全全地交给师。
如华夏人文始祖黄帝谦恭执礼问道于广成子后依教修持乘龙飞升,无著菩萨经十二年闭关及磨性考验痴心不改终得弥勒天授,米拉日巴接受玛尔巴艰苦考验黑业消尽修成一代密教大师。
4、如何去接收:
完全认识到自己就是师的载体,并甘愿做师的载体;凡事能够主动寻求、体贴师的心意,竭尽全力替师分担。能够时时处处事事以师的利益为重,把满足师的心意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如佛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难潜心记诵佛陀教诲如是我闻传扬天下,古印度龙树菩萨虔求佛之无上智慧从龙宫请回《华严经》,晋代女道士魏华存持斋修真得景林真人传授《黄庭经》,美国海伦•舒曼多年如一日接收耶稣信息传递形成《奇迹课程》引发现代基督教大跃进。
5、如何去放大:
在成为师的载体的基础上,明确你就是师的代言人、师的代行人、师的化身;实践尊师的话语,把尊师的教诲、要求、期望落实到行动上,在苦难临到的时候,宁肯自己承受痛苦,宁肯忍痛割舍个人利益,宁肯忏悔自己,也不埋怨师。奉持尊师愿力,始终以弘扬尊师教法为本。
如耶稣三次示现于保罗使其悔改并放胆传道光大西方文明,穆罕默德毕生谨示真主教诲开启阿拉伯文明,莲花生深入蛮荒吐蕃降妖除魔弘传密法带动西藏文明,鉴真大师矢志东渡传扬佛法提升日本文化,长春真人邱处机以古稀之龄万里赴诏播撒文明之光。
由于师层次、量级的不同,所以在跟随师过程的五个环节当中,是各有侧重的。其中,因弟子与人师的能量差距小,就以认识、相信和接收为主;因弟子与地师有一定的能量差距,所以以低位、接收为主;因弟子与天师之间的能量差距巨大,所以就以接收和放大为主。
对于心理简单的人来讲,所有的东西如技术、技巧、知识都可以
没有,只要有师,就有方向、有目标、有能量、有提高、有飞跃;而对于心理复杂的人来说,就不仅仅如此,光有方向目标还不够,还要有知识、技能做铺垫和依托,所以要从“师”的思想、理论、文化、知识、技巧等深入进去,有理有法的落实在行动和心念上,才能得到提升。
什么是心理简单?就是阴性生命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接受最高的统领,天魂能量很高足以统帅、控制地魂、人魂和魄,上下能够贯穿一致,心理简单不一定能量就低,反而往往能级较高;心理复杂则正好相反,天魂能量不高不足以统帅、控制地魂、人魂和魄,即阴性生命的组成部分谁都不服谁,天魂统领不了大众,一会儿这个冒出来主事,一会那个冒出来主事,表现出来就是心理变化快而且复杂。所以,在天华(麒麟)文化的养生极品(二部功)中,就有“一切都在我的传功之列、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列、一切都在我的所度之列”——所传,是对于人魂;所控,是对于地魂;所度,是对于天魂。之所以这样,正是尊师对天地人的一种全面而正确的把握。
认识师,特别是能够正确认识师,需要基础、时间和机缘。但是这三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尽管如此,也尽管人们对尊师重道的理解和所为存在着天地之别,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师的影响与作用。天师、地师和人师(尤其是天师、地师)还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积极不怠的引领着更高意义和层次的文明!

结语

尊师就是重道,重道必须尊师。凡是提高,只有通过师、也必须通过师才能提高。——这是天华哲学的生命升华根本律。
如果说,过去把某门某派作为了宗教,当成了重点,那么现在乃至于今后的历史发展,就是以师为中心、为重点,其中,不但有语言、文字、形式、语音、影像等,还要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状态。这就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师文化的真正的发展,保证了文化的传承。没有对师的敬仰,文化徒有其表。有师,则可以再造文化;由对师的态度,小的方面说决定了某个门派的高低;大的方面来看,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与文明进程。重视师,人类社会就繁荣昌盛发展,轻视甚至迫害师,人类社会就衰退萧条甚至灭亡。
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代表,永远都是人类文明的信号和标志。无论你用怎样的好恶之心和个人意志去涂抹,都是枉然。因为老师、师父、尊师们会始终如一地一代代将师(文化)的智慧传承下去,引领着全人类更高水准和层次的文明!并且全力去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让我们紧紧跟随师,紧紧跟随师文化,以师为核心,来传承智慧、引领文明。使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不再徘徊和停留。回首悲重的过往,让我们以历史为戒!

参考书目及文献:
《麒麟哲学导读》张宏宝著
《天华文化历史观》天华文化集团
《天华哲学因果律》天华文化集团
《天华哲学阴性物质概说》天华文化集团
《中华养生益智功高级功法一部功》张宏宝著
《中华养生益智功高级功法二部功》张宏宝著
《中华养生益智功高级功法圆顿大法》张宏宝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析——宣化上人讲述》
《上清黄庭内景经》
《三期白阳会考证龙华经》
《古兰经》
《圣经(新约、旧约)》
《吕氏春秋》
《论语》
《奇迹课程》作者:海伦•舒曼 ,若天编译
《告别娑婆》葛瑞•雷纳(Gary R. Renard) 著 ; 若水译
《西藏生死书》作者::[美] 索甲仁波切 译者::郑振煌
《藏密大师》作者:查同杰布 等著,张天锁 王沂暖 等译
《释迦牟尼佛传》作者:星云大师
《米拉日巴传》作者:桑杰坚赞著 刘立千译注
《慧能大师传——学禅阶梯教室》 作者:仿佛
《虚云和尚年谱》作者:岑学吕
《弘一大师传》作者:陈慧剑
《西游记》 吴承恩
《修道五十关》 [清] 王建章 刘一明著李宇林 整理
《比较宗教学》作者:释圣严
《西方哲学史》作者:(英)罗素 著,张作成 编译
《世界宗教史纲》作者:徐家玲
《红史》作者:蔡巴司徙•贡噶多杰, 译者:陈庆英 / 周润年
《青史》作者:廓诺•迅鲁伯, 译者:郭和卿
《伊斯兰教法史》[英] 诺尔曼•库尔森
《大自然与人类能量级别的关系》大卫•霍金斯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星云大师


















深入广泛全面学习《天华文化师道观》
天华文化集团的《天华文化师道观》,自6月23日推出以来,引起了广大同门、同修者的极大关注。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加深刻、深入、具体地了解师道、领会师道、透彻师道和契入师道,也为了使《天华文化师道观》能够更加正确、及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她的指导作用和意义,现我们围绕《天华文化师道观》,特意组织并提出了下列问答和思考题目,以促进大家对师道的理解、消化、吸收及运用。
欢迎大家对这样共同的学习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共同提高和提升!
希望大家都可以借助师道踏上修的捷径!
 
                    天华文化集团办公室
                                                    2011.7.1
 
一、文明曙光——师的定义及渊源
1、为什么说师是文化的灵魂和使者?
2、在《师》文中,师的定义是什么?
3、师的本位是什么?
4、师徒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二、群星璀璨——师的划分
5、师的划分有多少?各自是按什么划分的?
6、根本师和大众师可以有多个吗?为什么?
7、如何鉴别正师、邪师?
8、阴性师、阳性师的定义是什么?相互间有哪些关联与区别?
9、天华哲学对“师”是如何划分的?
10、天华哲学中,人的阴性生命是由哪些组成?
11、人的精气神源于哪里?
12、为什么说师的层次就是修的层次?
13、师和文化的层次是以什么来划分的?
14、人师、地师和天师各是按什么划分的?各自的弊端是什么?各自修的层次在身体上的相应部位分别是哪里?能级和周期分别是多少?
15、政教合一是哪个层次的师的选择应用?
16、历史上有哪些宗派使用过政教合一?
17、地魂层次的阴性物质其性质是什么?
18、尊师是不是弥勒尊者?为什么?
19、三士中为什么越是利他的层次越高?
20、为什么说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
21、修者的离世方式有几种?各自的实质是什么?
22、为什么虹化不是最高成就?
23、舍下肉身和舍不下肉身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24、为什么说天华文化与社会接洽的方式是师?
 
三、智慧明灯——师的传承方式
25、师的传承方式有几种?都有什么特点?
26、为什么说心传内容和阳性的载体有很大、很直接的关系?
27、心传中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各自是如何形成的?
28、心传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9、心传是依靠什么实现的?(阴性物质的性质)
30、什么是“神交”?其进行或实现的前提是什么?
31、为什么聚光灯要永远聚在创始人身上?
32、活佛转世是属于传承中的哪一种?其弊端是什么?
33、西方的教皇与东方的活佛转世,他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吗?
34、东西方文化各自注重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注重?
35、什么是师的思想?
36、超越分为几种?分别是什么?
37、超越和变通是一回事儿吗?为什么?
38、超越的作用是什么?
39、超越者应如何对待师?
40、传承中往往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流弊?
41、传承的必然性和传承中的规律是什么?
42、传承中接续方式分为哪两种?
43、载体传承要求弟子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44、为什么说师之后的接续者与师无异?
45、为什么在多元的弟子传承中,一定会有一位中心人物出现?
 
四、星云朗照——他既是神,又是人
46、为什么说认识师很重要?
47、为什么说认识师很难?
48、人一生甚至是多生中唯一的根本师往往是如何找到的?
49、师的层次的实质是什么?
50、所谓的人性、神性是什么?
51、为什么说“外道易归,亲人难度”?
52、怎样才能对师达到人性与神性的平衡?
53、以往对待人性和神性,曾陷入了怎样的两种极端?
54、圣人为什么总是保持沉默?
55、99前我们是怎样漠视尊师的人性的?99后又是如何否认尊师的神性的?二者是如何产生的?
56、自古以来,在对师的认识上存在着怎样的偏执?
57、为什么说入世要比出世高深、艰险的多?
58、为什么说任何一位师都是你内在的外在化?
59、为什么说“认识师的过程好像是外在的,实则是一个内求的过程”?
60、师的全知全能为什么只是弟子一厢情愿的神话?
 
五、乌云遮日——你往往不认识师
61、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2、能量转化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63、阴神和阳神的区别是什么?
64、为什么阴神向阳神转化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
65、整个社会不识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为什么?
66、能量的转化过程历来有什么俗称?
67、能量转化过程分几个层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68、如何印证你的修为层次?
69、为什么各层次的阴阳物质,都会在它们的运动中无一例外的、反复的进入能量的转化过程?
 
六、光明之路——尊师重道
70、认识和相信的实质是什么?放大的最终表现是什么?
71、为什么把师看成谁,就可以得到谁的加持?
72、内求和外求如何达到统一?
73、对待师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分别是阴性物质的何种性质所决定?
74、如何去认识师?有何例证?
75、如何去相信师?有何例证?
76、如何去低位?有何例证?
77、如何去接收?有何例证?
78、如何去放大?有何例证?
79、心理简单和心理复杂对待师有什么不同?
80、张宏宝尊师如何指引我们把握天、地、人?
 
结 语
81、天华哲学的生命升华根本律是什么?
[10/7/2013 3:47:22 PM]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