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天華修院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一个圈外人对学佛人的忠告
圈外人
以下是讨论回复部分内容节选:
你的意思我听出来了,是在说我不够做人的资格吗?我是学社会科学的,的确不像你们那样修过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和你讨论哲学问题。相反,站在宗教哲学的角度我更加关注这些理论问题。也到过不少佛学和气功论坛。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很多自命为修行人的佛教徒和气功修炼者存在着两个致命的问题:一个是缺乏做人的最基本素质,动辄开口伤人,言语和行为极不相符;另一个是缺乏理论探讨的基本素养,动不动就把理论讨论中的分歧扯到人品问题上去。对不起,这并不能令人信服。按照你们佛教的观点,如果对方不是和你谈歪理而你又不能说服他的话,一定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因此而生恼怒归罪于对方的人品或道德缺陷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应该的。因为既然是在和你理智讨论本身就是在了解和学习的阶段。怎么可能用学有所成的标准去要求他呢?正应该耐心解释和包容他不理解的地方才是。前一种是本身做人问题就不必说了,后一种则恰好是个人修为还比较过得去的,甚至也有些理论水平的人。这让我有些诧异?也很感兴趣。为什么在这些人身上也会出现不依道理的情况?难道对真理的追求是有限度的?是以自己已达到的某个高度为标准的吗?这样会不会又形成了自己的固执之见呢?如果自己也承认自己还没有达到终极真理,目前这个高度是不是就没有再讨论的空间了呢?这难道也算得上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吗?揣着这个疑问我曾尝试过和一些这类学佛和学功人士在不同场合进行过层次很深的讨论,有的甚至很激烈。希望能遇到能以理服人,用缜密逻辑论证来说服我的修炼中人。很遗憾至今没有能够如愿。遇到的差不多都是理上过不去就搬出圣人语录来吓人的,要么就是拿因果来唬人。有的甚至生烦恼,这就让人不能理解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应该说这些东西对一个长期关注宗教哲学的人,尽管我一天也没有修行过,也照样可以搬出一大套来回敬对方的,而且自信不会比对方更逊色。但可惜我很厌烦这样无意义的事。我要的是解决我心中的问题并得到能够落实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方案。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会对佛教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的,而且最近几年我还发现了在现代的气功门派中也真有在哲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智者,并不都如lhz一样的低级。非常令人失望的是这两个领域都没有能让知识阶层信服的从业者。人们所见到的修持者形象无论如何不能让人把他们同这个文化所应该代表的层次联系起来。这可以说是作为当代主流社会始终难以接纳这些古今哲学智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想这和他们缺乏一批既有修持又能雄辩的以理服人的信徒直接相关吧。什么时候能够不再动不动拿圣人的语言和因果的大帽子掩盖自己理论上的苍白,就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一步。并不是说因果不可信,圣人不伟大。而是说在现代文明当令的时代,人们崇尚客观自然比崇尚圣人更坚定,一个物理学定律比一段佛经更让人哑口无言,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格言比一段佛言祖语更让人顶礼膜拜。你说他是迷信也好,理性也罢,你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都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作为宗教界和气功界人士,既然以智慧的制高点和道德的守望者自任,理应主动降低身段认识、面对、适应这个现实。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在距离现实很远的云雾缭绕处向世人作夜郎自大似的道德喊话。既然是以普度众生为己任,就应该做出效果而不是做做样子。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做,因为那除了增加世人的误解之外只有徒然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和生命而已。知识阶层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也自然应该是宗教重视的群体。诚然,也是你们认为最难影响的一类。但一旦能以我们熟悉的知识结构折服我们,那反过来又会是弘扬先进文化的中坚力量。我观察了多年发现,这一点除了气功界的张洪宝先生认识到之外,传统宗教的领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有些影响很大的高僧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讲话开口闭口否定知识,否定科学。且不说有没有道理,就策略上来讲也是一大失误。这样必然把知识阶层推到自身的对立面,又如何能争取这些主流阶层发挥正面的作用呢?更不要说佛教里要求的恒顺众生,观机逗教了。即或以我浅陋的智慧来看,这也无论如何也是不合佛智的。我希望能有正知正见、逻辑严密的理论思辨,不希望看到道德说教和长篇大论的旁征博引,如果是非理性的跟贴,就恕我不回复了!

……

你的解释理性了很多,态度又让我容易接受,而且很耐心,我想这在讨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我很高兴,也很赞赏这样的改进。因为这使得我们的讨论比过去平等一些了,当然也就更容易走向深入。但是对于你的观点我仍然觉得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我愿意提出不同的看法:

首先,你认为希望有人说服自己是因缘不成熟的表现这个我不能同意,我认为这恰好是因缘成熟的时机到了,否则我又怎么会对佛学如此关注呢?和我一样学过佛经哲学的知识分子那么多,他们有很多为什么不像我这样迫切的希望人说服他呢?那才是因缘不成熟的表现。而我既然在到处寻求对这些疑问的解答,正好说明我的因缘已经成熟。

其二,只不过我求证的方法更为理智,照你们的说法好像知见多了,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也是求法的一种途径。而且你面对的“我”只是知识阶层的一个代表,你必须考虑到这代表的是一个主流的社会群体,当今时代在佛教度化对象中这类根器是一个占百分之八十比例的庞大群体,而不是一个个体。那么对这个主流群体你是应该对他们的“我慢”说no,还是应该顺着他们的知识结构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去折服他们呢?

其三,主动求教的众生必定个个都是具缚凡夫,你除了以先行者的佛学知识的优势简单的斥责他为“愚痴”、“不堪教化”之外,是不是还应该改进自己说教方式呢?如果佛教是普度众生的,你们如果真学的如你们认为的那样登堂入室的话。难道就可以置求法的度化对象于不顾?只因为他知见太多而简单的将他推到佛门之外?据我所知一个虔诚的佛弟子,必定要发渡众生的愿,也就是你们常挂在口里的发菩提心。你所接触到的众生向你问法你却不能说服他,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没能正确传达佛陀的教义,或者是传达的方法有严重问题?难道真的只是愚痴众生的问题吗?倘若是这样,那么释迦牟尼最初觉悟时,他遇到的都是上根利智?没有这样愚痴难度的吗?他有没有像你们这样一句因缘不成熟就推得一干二净?

其四,知见多就是我慢重,这个我不反对,我承认知识分子普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慢重就不度了吗?我慢重就一定入不了佛门吗?这个却不一定。除了这个突出的缺点之外知识阶层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我们服从真理,愿意被真理折服,为真理而献身。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有很多例子的。比如苏格拉底,比如哥白尼,再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等。通过与佛辩论而折服的舍利弗和大迦叶,最终带领自己的僧团投入佛陀的门下。他们当年不都是带着知见和我慢与佛陀论辩而得度的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们的信条,他们不愿意迷信,不愿盲目崇拜。且不说他们为之献生的真理是不是究竟,但他们的精神是迷信盲从所不能比拟的。这种精神一旦用在学佛上同样会后来居上,成为龙象之才的。但你必须折服他才行。对于这个群体,祖师语录是不管用的,他们信奉的是天理,在没有从自然法则的逻辑论证上折服他们以前,对他们背诵语录只能证明自己的理论苍白,对引导他们信入是绝对负效果的。所以你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用佛法的智慧和声明的技巧去折服他,而不是长篇累牍的堆积不相干的祖师语录对他们的知识结构予以否定。更不是斥责他们“我慢”而置之门外了事。

其五,如果说只有净空法师做到了,这个我只承认一部分,因为净空法师的说法也有很多不能让知识分子信服。他的信众范围大多数是知识程度中等或中老年的斎公斋婆,虽然也有少量知识分子,甚至有个别还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毕竟不能代表整体。只能是他们个人更加上位而已。从理论建构上说,净空法师总体上走的是否定科学,否定知识,否定整个时代,恢复传统的路子。从这一点上就整体上失去了和知识阶层融合的可能。这形成了他的教育体系和现代主流文化的天然排异性。所以尽管一时影响可以很大,几乎不可能想象被主流文化圈接纳。而一个文化要想成为普世价值观,必须能够得到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肯定才行。这样的文化可能一时不被认识,但是从文化架构上和所处的社会必然是相容的。这就注定它迟早会登上主流文化的舞台而被公推为普世价值观。这好比儒家文化创立于春秋时代,在汉代登上中国主流文化舞台影响中国两千年一样。而净空法师的教法本身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就不足,这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习者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最后拿出来的就是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佛法。在法师那里的完整佛法被一群宗教热情的信徒割裂成庸俗化了的末世基调上的消极避世说。这是法师不愿看到的,也是他始料不及无法挽回的。我相信随着法师将来的往生,再往后还会愈演愈烈。以上种种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宣扬真理是要注意时代特点的。第二,作为合格的佛弟子眼睛更多的应该盯在门外,而不是一味纠缠在已经入门的那部分人群当中沾沾自喜的玩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佛学语录和文字游戏,或者是自我陶醉的互相赞叹。这样实际上是在消遣佛法,玩弄佛法。如果不能用已掌握的佛法理论解决自己和他人在修学和度人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那就应该警惕自己是不是落入了一个新的误区——一个只有学佛人才可能遇到的误区。这也许就是佛经里讲过的“化城”的形式之一吧!这才是菩萨道行者最难解决的也必须解决的尘沙烦恼——所知障!在这里我定义为因对佛学已有所了解而形成的障碍。

我想即便是一个没有修证经验的人,也并不会因为他的知见而影响上面这些话的合理和中肯。因为他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多年观察得出的大体上还算客观的看法,而且我相信还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

对于哈哈先生的乐观、大度和善良我是感动的。这个也是我在佛门里经常遇到的令人欣慰的事情,也是我对佛教发生兴趣的原因之一。但是当我进一步观察的时候也引起了我的担忧。在这些虔诚和善良的背后我看到的更多是迷信而不是佛教所要求的正信。是言不由衷的过度谦卑而不是表里如一的文质彬彬。这很令人担忧这种虔诚和热情某一天被人打着佛教的幌子利用来干些别的事情,或者净空法师走后被他名下阳奉阴违的人拉大旗作虎皮将这些虔诚信徒引向歧路。这不是没有可能,当年气功热席卷全国的结果就是严新等大师们留下来的盲从者被lhz忽悠裹挟而去。而过份的谦卑又使得这些人在这个时代极端显眼又不合时宜。逢人便称呼大德或菩萨,这在传统文化主导的时代无疑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东方礼仪之邦全社会约定俗成的基本礼节,自然成为那个时代人际关系最佳的润滑剂。而到了今天传统道德体系已礼崩乐坏的环境下他却反而令双方都有浑身都不自在的感觉。产生过犹不及的社会效应。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社会人突然遇到一个人称呼你大德,见面就给你九十度的鞠躬,你会是什么感觉?是首先忙不迭还礼回敬呢,还是猛地一愣然后揣测眼前这个人是什么目的?要钱还是推销?不言而喻多数时间是后者。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人心已经习惯了诈伪的环境,他的第一念就从戒备心理出发来揣测一切。等他明白过来也只会作为一件稀奇事来说说了事。并不会因此也彬彬有礼起来。这种感化效应只能对小范围善根深厚的人起作用。并不足以引起广大群体的行为变化。汤池小镇的示范效应究竟能不能被广泛效仿?这样事倍功半表面文章到底有多大的意义真的很难评价。我倒不是说净空法师不该做这件事,从善如流的事应该当仁不让的,有生之年做一分算一分。比不做好。但是从有效转化社会人心的战略高度来考量的话,应该有以效果为核心的更科学的考量才对。我想表达的是:不管是普度众生还是个体修行,首要的问题是应该实效为重的。外在形式虽然也不可以废弛,但是形式不能大于实质。如果这样,效果可能是相反的。

我想,应该还有更好的方法。

……

我发现当今不少学佛人身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他们的言语中经常出现奇怪的悖论但自己却不觉察,这也是让常人不能信服的地方:一边说法无高下;一边又旁征博引拼命说只有净土好,别的都不能成就。天天说度人不如自己先成就,却并没看到有几个真正老实在家念佛,反而是在热情地到处度人念佛。人们常常觉得在他们心里充满着心口不一的矛盾。经过仔细研究后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经文是他们手中变戏法的道具,随着自己的需要说。为了宣扬念佛好,逃避繁琐又深奥的逻辑论证,或者逃避论辩中理屈词穷,就说假如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什么都不如一句佛号念到底简单有效;另一方面为了逃避念佛的枯燥乏味,自己又确实做不到真正老实到只念佛不管其余,只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劝别人念佛上,内心实际上还是希望通过度人的功德抵消念佛不得力带来的往生资粮的亏空。总之什么话都让他们说了,但就是自己并不按说的去做。都把精力用在劝别人上面了。这种行为与言语的矛盾在旁人眼里清清白白,但他们自己却安之若素。但是修行人素来是以心地法门标榜的,心里和口里要一致这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个上面出了问题真的就叫常人很难再听得进去你说什么。在一个有良知的常人看来,我做不到的宁愿承认没做到,也比强撑着好受。承认做不到的我还可以努力,外人也不会苛求我。而没做到的硬要对别人说那个好,别人会问你做到了吗?这个时候心里难免就会犯憷,承认吧,好象不合适?不承认吧,又说了假话。心里就留下了阴影。忐忑不安一阵后就习以为常了,长期下去最后形成了双重人格,口上的君子和内心的小人并存,心地上没解决基本的“诚”字,也就不可能有“安”字。往后的成就就免谈了。念佛的人往生者万无一二问题大多都出在这里。也许你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是学佛人里面很常见的现象。因此我说这些经文引用很不可靠,不能用来作为支持论点的证据。

第二,你对张宏宝先生和净空法师两者教法的对比例子举得极不恰当,那张图片我没见过,但是不管什么图片都不能代表张先生的教育体系,只有他的哲学才能代表他的思想。净空法师讲华严经倒是可以代表他的体系,那是他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你这样对比明显有偏向净空法师的倾向。这样对比实际上优劣立现。一张图片再高明也不可能比文字语言更易让大众理解。这里面反映出的是你对佛家的偏爱,二是暴露出你治学方法的问题,不善于正确对比。犯了有失客观公正的错,先入为主必然产生偏见,这对你正确领悟你偏爱的佛学也是极其不利的。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检讨,情况可能会很糟糕。在学术上都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误,在佛学上应该更是如此。

第三,凡夫没有能力护法,此话从何说起?从古至今有多少高僧他们都靠的是凡夫护法,远的不说,就说民国期间的朱子桥将军他并没有开悟,但对佛法所作的贡献是载入史册的,是公认的佛门大护法。净空法师身边的护法难道都不是凡夫?不要给我说那是佛菩萨示现。如果这样说,那你怎么知道谁是凡夫,谁是示现呢?既然示现的是凡夫,那就和凡夫一样的烦恼,一样的障碍,既然他们能护法,为什么别人就不能护法呢?护完法有功以后就给他封一个示现,那当初谁来认定他有这个护法资格呢?这个说法显然不能令人信服。对于现代人这和忽悠他没有什么区别,最好换一个说法好。

第四,佛法讲的因缘成熟,并不是他从不从事修行的活动,而是他是不是真正此生能证果。这样说又在转移主题。你说的是成就因缘成熟。我们说的闻法、学佛的因缘成熟了。否则的话,你们自己是自认为因缘成熟的那部分人,那你认为是证果的因缘成熟了吗?在没有证果以前你不能说已成熟,证果以后才可以说因缘成熟了。难道你们认为自己现在都已经证果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凭什么认定别人因缘没有成熟呢?又凭何断定后学的人就一定不能成就呢?阿阇世王犯下五逆重罪都能往生,何况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并没有犯如此重罪的知识分子呢?说法太武断了。理论上说不通之外,言语间透露出来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更加不能令人信服。为什么?讨论问题的时候双方是平等的,都只以理说事,没有仲裁权。如果说一句谁有资格护法谁听得懂真谛,谁不懂就算正确的话,那谁是标准呢?你可以说,我不是也可以说吗?那一定会是越扯越没边了。所以,无关的话题还是不要说为好。

还有就是你在讨论中常常出现偷换概念的问题,和喜欢用一些佛学上模糊概念如:不二、自性流露,佛一音说法众生各解等等避开主题,这很不严谨,而且让人怀疑你不是想讨论清楚问题,而是躲躲闪闪。因为这些和主题真的没有关系。果德的事让佛菩萨去讨论,我们凡夫就应该说凡夫的话,说因地的事。果地上的佛菩萨不还是不坏这些法吗?佛创立的因明学就是为了让学佛的弟子用凡夫的思维和习惯学习和表达佛法的。你这样跳来跳去最后落到空档里去,受害的是自己。佛理也没理清,世间法也没落实好。生活和治学中碰到的问题都会很多的。讨论就更不会有结果了。
[12/17/2009 4:38:24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