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转巫石吉《孤独的美思》
雨文周
|
夏多布里昂把他的自传取名为《墓中回忆录》,对此一般人似乎很难理解。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他面对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需要掩饰或撒谎,自欺者所面对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卢梭说:“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哲学家的命运似乎包含在他的性格和使命之中,他的真诚,他的勇敢,他的创造性,注定了他的孤独。人的天性中皆有创造的潜力,可是大多数人不肯去挖掘,因为懒惰,也因为独创要忍受沉重的锁链,透过宁静的孤独心灵,方能寻觅真正创作的高雅艺术灵感。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尼采离开人声鼎沸的“市场”逃到自己的孤寂里,宁与树木和岩石为伍,因为树木和岩石知道诚敬地保持沉默。
孤独的心灵,往往蕴藏着热烈的爱;最孤独的心灵,往往蕴藏着最热诚的挚爱。
热爱人生,忘我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寻求人生的真谛,在真理的险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来越少。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
但无聊不同,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则不是,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像酸碱值近于七的中性成分,理性又富有几分天马行空,饶富哲学意涵却感性,沉淀在心灵的诗的美学当中。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哲学家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感到有一条可怕的鸿沟,把他们同一切传统分离开来,置于恒久的光荣之中。”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孤独,这是向一切传统挑战的思想斗士的孤独。
以前跟书法家杜忠诰老师学了两年书法,听他谈到:“一流的艺术家就是一流的思想家,一流的思想家就是一流的哲学家。”哲学家是孤独的心灵,但孤独的哲思心灵自有一般人想像不到的陶醉与欢欣。这样的推理,艺术家、思想家的心灵是人生的意义的探索者,也是孤独而富理想。
古今中外一流的文学、艺术、哲学家恰恰都是感伤的,甚至是悲剧。感伤的能力是天才的特质,和人性阴暗面相遇是高贵心灵的宿命,东坡也不例外。这种特质和宿命主宰他人生的转折,但如何面对却是他选择的态度。没有别的原因,就只爲人生的真相是孤独与痛苦。
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时,才在孤独与痛苦中汲取人生的真谛,从而站在哲学思维的置高点,探索出不凡的文学艺术生命来;他的书法行书神品【寒食帖】,歌咏的不仅仅是对于书法技巧的熟稔度,更是透过最强烈震撼,最深沉曲折,最呕心沥血的生命讴歌,所表现出真正的艺术生命的书魂。
此幅【寒食帖】的真迹,也透过黄山谷的跋语与款识,内文提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悲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东坡居士与黄山谷亦师亦友,两人在书画诗文均有过人处,在历史上也留下不朽的艺术文学地位,黄山谷跋文中谈到“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可见当时的情境对于东坡居士是沉着痛快的,在字里行间完全流露出优雅不俗的艺术真性情,真风骨,真灵魂。
所以说,就算东坡居士再次书写同一幅【寒食帖】的内容,未必能达到浑然天成,天然去雕饰的神来之笔,超脱物外的意境中。
苏辙谈到他这位兄长,从小“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就能满足地徜徉自得于大自然景致之中,“凡物皆有可观。茍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他的多数最好的文学作品都完成在被贬谪黄州以后,传唱千古的前后赤壁赋,让我们联想起陶渊明的“昔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藉着东坡居士不妥协的读书人风骨,引领自己置身在黄州的偏僻地带,而了悟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激荡出在宁静中的优雅风情,才能顿悟人生乃“寄浮游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诗人透过聆听自然的优美旋律,感应自己与大自然合而为一,让孤独的小我心灵与肉体,不仅仅身心灵结合在一起,也与黄州的素朴景致,悠悠然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孤独的美妙处,在于思想可以如纵横天地的想像力,透过宁静的独处沉思,唤化出心灵久蛰的探索追求,透过“孤独的心灵”灵化成“艺术的灵魂”。这过程中,如果没有罗素说的:“若没有逃避现实这一动机,我相信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几乎都不会产生了。”
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就是自己的帝王。”当“自己的帝王”未免言过其词,如能当自己思维的主人就再恰当不过了,但可以感受到独处时的自在与快乐,确实超越了在人群中的快乐。因为在孤独时可以天马行空的思考与想像,悠然神往于浩瀚的宇宙天地间,无需在意周遭的人事物的干扰,那是一种无限想像的心灵世界,可以超越时空,也可以尽情思索当下的丰富美的事物,仿佛天上人间,美的像首诗,像一幅画,像智者的道,可以引我们航向想像的智慧与美的国度里。
向往孤独,那是心灵的美中之美,美不胜收,美在虚无缥缈之间的那种美丽心境;美在行到水穷处,坐在高处欣赏云雾,在水的源头“濯足万里流”的快意我心,美在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那是一种心灵的通透后,会心与自然万物融合为一体的感物之情,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可以捕抓那稍纵即逝的美感精灵。
此时的孤独是美的飨宴,大自然的画面透过美感精灵将想像的美无垠地扩散开来,缓缓地蔓延开来,让我们的视野可以无限延伸,无限宽阔,无限想像。爱极了这美丽的孤独思维,让自己徜徉在丰富的美丽人生中。
梭罗曾经感慨地说:“我从未有过像孤独这样好的良伴。”在拜伦的诗歌:“在孤独中,激起感情万千,在孤独中,我们最不孤单。”
在伯德自愿孤处南极的原因里谈到:“我渴望更全面的体验那种孤绝的感受,渴望能一个人独处一阵子,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尝出安详、宁静和孤独到底是美好到什么程度的东西。”
似乎孤独不再只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苦思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不再是悲剧性的,甚且还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心境。就像东坡居士说的“茍有可观,皆有可乐。”欢乐可以是内心慧心的喜悦,也可以是痛苦到深处的豁然开朗,端赖经由苦思不得其解的人生体悟中,才能一窥其中的堂奥妙语了。
暂时放下吧!让自己在孤独下如何去面对孤独,寻觅孤独的内涵,提升孤独的方式很多,可以透过读一本本好书,从事艺术创作,或聆听一首首轻快的音乐,或灵感来时,写下脍炙人口的篇篇诗章,让孤独的心灵透过心灵飨宴再出发,你我将以享受人生中难得的孤独而更乐在孤独喔!
|
ny [3/9/2006 1:02:07 PM] |
转巫石吉《孤独的美思》
[#1318: 5274, 1/636] - 雨文周 (3/9/2006 1:02:07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