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从民生着眼,以生存为重!------驳"鼠文"《福利制度不利社会稳定》
东海一枭
从民生着眼,以生存为重!------驳"鼠文"《福利制度不利社会稳定》

 专制中g疑是特权阶级、xxxxxxxx,但人们特别是中国人在批判抨击它的同时,也有权呼吁要求要求它"善待"国民。中g要一天在台上,我们就有权建议督促它的一切方针政策措施对国民的生存和发展负责!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施压。这与反专制并不矛盾。专制苛政暴政本质难改,但那怕苛刻残暴的程度减低一些,未尝不是民众之福,也是给中g留后路。关于福利制度的呼吁,当作如是观。这是中g负的责任,国民应有的权利;这也不是什么替政府考虑,而是从民生、生存权着眼。

中g调稳定压倒一切。在当下中国语境里的所谓的社会稳定,实乃特权统治的稳定,与普通民众"不搭界",甚至相反,中g里的社会越稳定,民众生活越艰难、权利越受侵犯。老枭为社会保障鼓呼,是希望普通民众减少一点苦难,生存权得到基本保障,如此而已。(不锈钢老鼠在某文后跟帖曰"一边想推翻中g一边又要中g你提供福利,才叫可笑。"此言才是真可笑!这等于承认中国以及国家财富资产都是中g,与"打江山坐江江"之类强盗话语同一个逻辑!)社会是否稳定、对政府有无好处,我一般是置之度外的。我看重的是国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日子过得怎样、能否过下去并尽量过得好些。

不过我觉得,建立符合中国经济现状的社会保障制度乃双赢的选择,有利国民也有利中g弱势民众那怕最贫困,也能自身衣食无忧、普通病患能治、儿女上得起学,为贼为盗挺而走险与反对特权奋起抗争者势必大大减少,中g治岂非能相对稳定些?也确有人劝过我暂缓呼唤福利制度,以免客观上帮了中g忙-----万一中g纳我的建言的话,还不如让剥削压榨来得更凶残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让民众的苦难更深重些让走投无路的人更多些,让中g视人民生存权的谎言暴露得彻底些,让积压已久的民愤早日突破临界点,早日摧毁专制吧!我承认这个劝告有一定道理,使我久久陷入两难。但面对水深火热的同胞们,人道、民生的立场以及恻隐慈悲之心还是让我决定继续鼓呼。

刘获"在目前的中国实行福利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判断,建立在两句话上。第一句是:"如果要建立福利制度,成本只能由中层来承担。"我的看法是:福利制度的成本,中层难免要承担一些(上层更没有理由置身事外),但绝非是他们不可承受之重。同时福利制度也大有裨益于中层。一者,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是中层的最需要。上层随时可以走人(跑到国外去),下层破罐子破罐,逼急了,可以为丐为贼为盗,中层不上不下,当是最不愿意生活在盗贼纷纷、危险丛丛的社会中的阶层;二者,中层以出身农村为多,也会有亲友需要救助,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或儿女永不"沦落风尘"。

况且福利所需,主要部分不应也不太可能靠提高税负来解决(人言中国税负已高居世界第二,纵有出入,也不会太大。而且主要来自于下层),而是迫使中g良财政分配政策,降低和压缩外援、"内控"(如镇压抗争、压制异议、监控异己之等)以及面子工程之类许许多多不合理的支出与非必要的建设,在财政开支严重不合情理纯属杀贫济富的情况下尽量地趋于合乎情理些。同时,此长彼消,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社会管理尤其是各种特殊管理成本亦可逐步减少。

刘获"实行福利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判断的第二个立足点是:"对一个政权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下层,而是中层。历史事实证明,吃不上饭的底层民众不会造反"。说最大的危险不是下层,而是中层,这样的断言粗糙得可笑,具体情况太复杂了,如什么性质的政权?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各方面状况怎样?社会结构如何及中产阶级人数比例如何?等等各种因素都予考察,然后才能勉强判定最大的危险在哪里。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我倒认为最大的危险不是中层,倒是下层呢(证明过程略,呵呵);"历史事实证明,吃不上饭的底层民众不会造反",这句话更是离谱。不知刘获那来的胆量,或者了解的是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敢于得出这样的惊世结论?如果此言成立,全部的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史都要改写了。

两个立足点都难成立,刘文"在目前的中国实行福利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基本观点当然站不住了。

单就中国的经济实力而言,是完全能为国民提供基本福利的,这是肯不肯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具体凭证和数据另找,现仅摘日前姜福祯君《在中国初步建立福利制度的可能性探讨》文中一段数据供略窥一斑:我国目前GDP总量已达14万余亿人民币,人均GDP已过1,000美元大关,年税收20,000余亿人民币,外币储备每年以数百亿美元的速度增加。事实证明,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福利供应能力。姜福祯君甚至认为,成功的改革有可能省出每年上万亿的资金,足够用于建立一个高福利的公平社会。我不相信会有什么"成功的改革",中国老百姓也不会抱高福利的奢望。低福利足矣。还是那句话:让所有国民吃得饱饭、看得起病(普通疾病)、读得起书(至少能接受义务教育)。

刘文曰:"面对目前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个问题,我只能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如果你是一个同情弱势群体的左派,请你用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如果你是一个主张小政府、大社会的右派,也请你用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老枭曰:在国家垄断了大部分经济及文化政治等各方面资源、根本不存在正常民间社会的社会里,慈善事业亦专营至少半官方的,一般民间人士殊难插手,反对国家或政府对老弱病残和贫困无告者进行必要的救助,其实与见死不救无异。希望个人的力量"承担起社会应有的责任"扶贫助困,小仁小义、妇人之仁,效果如何,有正常心智的孩子都知道。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曰:子欲手援天下乎?面对数以百万、千万、亿万计的落水者,孟子给出的答案是:援之以道!

刘荻对对未来的民主政府的建议:社会能够做的事,政府就不要做。我基本赞成,但亦不必太绝对,有的事社会能够做,政府可予襄助。民主宪政体制下,一切问题都好商量。未来的民主政府对福利是完全袖手不管还是学习西方、与民间慈善团体携手g,届时可以另议。我的目光投注在当下!当前中国大陆号称经济一支独秀,鳏寡孤独残者和广大弱势者却几无生活医疗保障。太多的冤屈,太多的贫困,太多的不公不平,太多的农民工被欠薪,太多的弱势群体受尽凌辱压迫,太多的天灾加人祸、天灾变人祸,大大小小层层叠叠无数冲突矛盾无数问题都是制度性的。援以"民主自由之道"当然是最好,但在当道豺狼不肯让路又未能及时驱逐的情况下,援以相对比较容易办到的"福利之道",对于民生,当是无奈而又必要的次优选择。
2006-2-18东海一枭
首发2006、2.18《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

附不锈钢老鼠:福利制度不利社会稳定
    本不想参与这场有关"福利制度"的争论,因为福利是政府的事,而我的原则之一是不替政府考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样,我也不向政府提什么建议:提建议总是要为对方着想,希望对对方有某种好处的,既然我和政府彼此视对方为敌人,敌人是不向敌人提建议的。如果心里巴不得对方早点完蛋,却装作关心对方的样子提什么建议,好比老鼠建议猫在脖子上挂个铃铛一样,一则这不是一个诚实的敌人所为;二则,你以为对方是傻瓜吗?
    如果非要提建议不可,我也只会"建议"政府不要做某件事,比如不要抓人,不要封网之类,而决不建议政府做某件事,比如建立一个福利制度。因为在我看来,敌人做的事越少越好。
    有人会说我不与政府为敌,我提出的建议是真心为政府着想的,比如福利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对政府也有好处。我要说的是,在目前的中国实行福利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饭桌上论述过江和胡的政策区别:江是联合中层(包括资本家阶层)剥削下层,胡则是想收买下层,但是上层他不能动,也不敢动,那么收买下层的成本只能由中层来支付。比如建立福利制度,由谁来掏钱?支持该制度的人说现在贪官污吏一年吃喝掉的钱就足够了,但是在目前的体制下政府是决不可能损害到这些官僚的利益的。贪官污吏吃喝掉的钱再多,也不可能拿来建立福利制度。如果要建立福利制度,成本只能由中层来承担。对此我的朋友感慨道:如果江的政策继续下去,这个政府还能再多维持一些时间。因为中国的社会稳定有赖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如果对资本家剥夺得多了,福利制度又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本家就会减少投资,致使经济增长放缓,这时政权的危机就到了。我要补充的是,对一个政权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下层,而是中层。历史事实证明,吃不上饭的底层民众不会造反,但当吃饱了饭的中产阶级吃肉的梦想破灭的时候,革命就到来了。作为一个"敌人",也许我很乐意看到这一情景,但作为一个诚实的敌人,我不会向对方提这种对它来说是毁灭性的"建议"。
    因此面对目前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个问题,我只能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如果你是一个同情弱势群体的左派,请你用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如果你是一个主张小政府、大社会的右派,也请你用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建设社会,承担起社会应有的责任,而不是向"敌人"提什么建议。
    因此我提出的建议只针对未来的民主政府:社会能够做的事,政府就不要做。未来的民主政府自然不会压制民间自发的慈善行为,民间又有许许多多像老枭一样对弱势群体充满同情的人,何愁弱势群体无人帮助,何苦要让政府来做这件事?
首发2006、2.18《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

[2/18/2006 10:11:21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