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宇龙光子:日本圣岳神魂:富士山
富士山云游感悟
日本圣岳神魂:富士山
——富士山云游有感
天华弟子 宇龙光子

 
(资料图片)

8月15日,有幸陪同张晓大师姐和集团的老师们攀登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
当接到天华文化集团负责人张晓大师姐要带我们一起登富士山的通知,我好高兴呀。于是赶快在网上搜索有关富士山的简介,以期更多一些地了解富士山。
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山峰。每年的7、8月是日本的登山节,人们以登上富士山顶为荣。因为这是日本的最高山峰,更因为这是日本国的神圣的灵魂之山,是日本民族循规蹈矩、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珍惜环境、天人合一的精神象征。

 
山道上尽是火山灰的黑色沙土,一拨拨游人或上或下,扬起阵阵灰尘,难怪有游客戴着口罩

今天,我们起了个大早,驱车来到吉田口五合目,自以为来的很早,可停车场已停满了巴士,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数岁的孩童,不光是日本人,还有许多外国人。人们购买拐杖、整理行装、查看路线,来往穿梭,但却彬彬有礼,秩序井然。
张晓大师姐率领我们一行人从五合目登山道经六合目、七合目、花小屋、兼岩馆、富士一馆、鸟居庄、东洋馆、八合目、太子馆、蓬莱馆、白云庄、元祖室、本八合目、御来光馆、顶上久须志神社,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登,终于到达海拔3776米高的富士山山顶。
 
攀登

富士山登山道较为险峻陡峭,许多地方仅是顺着山势地形原貌稍加整理而成,沿途虽有链栏,但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石头和宽窄不一的沙土梯子,给登山频添了不少的困难。在山石中爬行要小心谨慎,在沙土中行进亦要谨小慎微,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难道是日本人没钱修好路吗?不是的。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困难越多,胜利的喜悦越大。

 
游客在山道上爬行

由一步一喘到一步三喘,勇于攀登的游人仍然努力前行,有的甚至手脚并用地爬行。从他们身上,我进一步领会了“迎难而上”的含义,其中包含了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和磨练。
特别是八合目后,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体力。
不仅如此,这种看似艰难的呼吸方式本身就是很自然地与充满灵性的富士山交换能量。
在到达七合目之前,张晓大师姐看到一位日本老人十分吃力,便主动教她体呼吸的方法。及时用我们的养生方法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可谓法轮常转。
一般来说,大部分游人都是头天或者晚上登山,第二天看日出后下山。而由于我们不仅是来游玩,更有云游的含义等。同时,我们只能是当天返回。这对一般的游人来说是有很大压力的。因为,仅正常的上山时间就要六个小时。
俗语说,山区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
老天由我们刚上山时的白云环绕,到八合目时就乌云滚滚,然后小雨般的雾水被寒风鼓动着不断淋浇着游人。
大家穿上雨衣,一则避雨,二则抵挡风寒。
一边走着,一边请求张晓大师姐为我们拨云见日。呵呵,果然,太阳露出笑脸,白云蓝天,刹是美丽。我们脚下是白云缭绕,山下的山梨县城若隐若现,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日本的生态环境这么好,与他们的整体素质有极大的关系。瞧,旅游景点沿途没见到一丁点儿垃圾。这是一。第二,即使是从未谋面的人,相互间总要问候,或问声好,或微笑点头致意。让人有友善和宾至如归的感觉。第三,大家爬山,很少有插队的现象,不管前面走的多慢,后边的人总是老老实实跟着。
“不是么?守道守则也好,守时守职也罢,其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的概念,不就是‘规则’吗?而高大雄伟的富士山,呈标准的圆锥形,左右匀称,对应整齐,不正是耸立在天地间一座巨大的‘规则’?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每一位国民心中的‘圣山’、‘神山’,千百年来,日本人十分虔诚地朝它,崇敬它,久而久之,这座巨大的‘规则’也许就慢慢浸润了每一位国民的心灵。那么,是富士山的‘规则’开启了人们心中的灵念,还是山在心中,心在山中,大自然的‘规则’与人的‘规则’交融相汇、浑然一体呢?我当然就难以得知了。”——摘自南宁市郑作广的《富士山之魂》
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富士山山顶,张晓大师姐展开了国际中功总会的旗帜。在丽日下,在寒风中,张晓大师姐和国际中功总会的大旗一样光彩夺目、慈祥庄严。

 
无限风光在险峰(摄于日本富士山山顶,海拔3776米)


 
富士山佛像前,张晓大师姐显现紫光

 
唐僧师徒经过艰苦拔涉到达佛前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决非偶然。这正预示着我们天华文化的第二次创业已全面起动,必将从日本幅射全球,造福人类三界,实现尊师的宏愿。
大道安排我在此时空点跟随张晓大师姐,并让我参与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仅以此图文抛砖引玉,帮助更多同道醒悟自己的使命,引导更多同道步上天华文化的修炼正道上来,完成使命,成就大道。
合什礼!
2011年8月16日





































附一:
富士山介绍

 
这是12月16日傍晚在日本静冈县富士宫市拍摄的“红富士”景观。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富士山位于东京的近郊,也是世界最美丽的高峰之一。富士山白雪皑皑的山顶,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富士山下有五个湖,湖光山色,景色十分美丽。还有原始森林、瀑布和山地植物.一年四季不但自然景色抚媚之至,且还有种种休闲活动的场所。夏季适于露营、游泳、钓鱼等,冬季则是滑雪滑冰的好场所。
    美丽的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山峰,日本人奉它为“圣岳”、“不二山”,多少年来一直是日本文学家、艺术家们讴歌的主题。富士山形体对称均匀,白雪皑皑的山顶终年积雪,阳光下,像一顶像一把闪闪发光的雪冠,雪冠形状为上小下大,又张开倒置的玉扇,所以又有了“白扇倒悬东海天”的美丽诗句。这白与蓝的色调被称为“青空一朵玉芙蓉”,被视为世上少有的奇观。
    在富士山周围100多公里以内,人们远远就可以看到那终年白雪皑皑的美丽的圆锥形轮廓,昂然耸立于天地之间,是那样神圣、庄严、令人神往。这座闻名世界的富士山,历史悠久。它是在距今一万年前,过去曾为岛屿的伊豆半岛由于地壳变动,与本州岛激烈相撞时隆起形成的山脉,而富士山现在的秀丽形态是5000年前左右的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历史上富士山喷发过多少次,没有详细的记载,据说从公元781年以来,富士山共喷发过18次,是一座比较年轻的休眠火山,最近一次大的爆发是1707年,喷射出的黑色岩浆直达1000公里外的东京,砂土远扬到400公里以外的地带,之后人们认为在1854年、1923年富士山也发生过小地震现象。
    在日本,人们认为“登上富士山顶是英雄”,这和中国的“不到长城非好汉”遥相呼应。日本人登富士山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说始于平安时代 (794--1192年)中期,当时日本人对富士山的信仰与佛教结合起来。多少 年来富士山的神奇魅力像巨大的磁铁,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人前来攀登。如今,每年的7--8月定为登山节,很多人以登上富士山为荣。登富士山有5路线,每条线路都划分为10个阶段,叫“10合目”,每合目都设有供游休息的地方,利用巴士可上到2305米的5合目,从这里开始登山,一般需要6小时才能登上顶峰。如果在凌晨4点半到5点之间到达,可目睹日出的壮观景象,顶峰上有一块2米高的大石碑,上刻着“富士顶峰3776米”的字样,山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火山口,像一只大钵盂,日本人称之为"御体,"它的直径有800米,深220米。
    富士山是以这个火山口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堆积起来的高高山峰。巍然耸立,八面玲珑的富士山,千百年来为日本人顶礼膜拜的瑰宝。日本的文人雅士自古以来就对富士山竞相讴歌。日本最古的和歌集《万叶集》就记载着发生在富士山的动人故事。奈良初期的宫廷歌人山部赤人赞美富士山“巍巍一秀峰,举目趣无穷”。江户前期诗人松尾芭蕉赞美富士山“云雾萦峦时,须臾绘百景”。诗人安积艮斋脍炙人口的名句是:“万古天风吹不断,青空一朵玉芙蓉”。





附二:
富士山之魂
南宁市 郑作广
飞临东京,随手拉开遮阳板,中午的灿烂阳光一下卷走了我的昏睡朦胧。抬眼望去,哟!闯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浑的山——那不正是日本的富士山吗?
富士山山体左右规则对应,犹如一座巨大的圆锥稳稳地耸立在大地上,在东京湾蔚蓝的大海和飘浮的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峻伟高挺;山顶上白皑皑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时泛出闪闪点点的银光,像是罩上了一道雪白耀眼的光晕,显得格外的庄洁圣美。富士山虽然仅高3776米,但或许是临海拔起,或许是飞机已下降了高度,看过去,山,就变得特别的高耸,特别的庞大,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到正在迎面扑来的山体。此时,机舱里的人群也一下子都兴奋起来。同行的日本朋友说,若不是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和阳光灿烂的天气,这样的景色也难得一见。难怪,7年前我第一次到日本访问时就没有看着呢。
  接下来10多天的培训考察,一些看似平常的所遇所见,更使我对这座神奇的大山有了深切的感受。
  在东京拥挤的道路上,我发现每每乘坐的大巴士,总是不愿变更行车道,哪怕旁边的车道空无一车,它也总是只认一条道,耐心地一直走到底。我细心观察,别的车辆也是如此,哪怕前面车再多、路再堵,旁道车再少、道再空,也不会变道行驶,更不用说打喇叭了。一次外出考察,车回东京已是晚上7时多了,大伙儿又累又饿,心里都盼着能早点回到酒店。可我们的车呢,还是默默地一条道走到底的劲头。我实在忍不住了,便对司机说:“师傅,旁边的车道空着呢,前面的路那么堵,变一下道是不是能开得更快点?”司机望了我一眼,似乎有点奇怪地问道:“哦,要变道?这怎么能呢!”看样子,甭说他会变道,恐怕脑子里压根就没有“变道”这个词。
  这一次到日本主要是参加国家行政学院安排的培训,每天早上,我都得从东京最拥挤的涉谷地铁站乘“东急车横线”前往“佳能目黑研修中心”。东京地铁的拥挤世界有名。第一天,跟随着黑压压、急匆匆的人流往前赶着,忽然,我看到旁边有条人行道空无一人,便转身想从那往上走,可抬眼一看,嘿,台阶上方挂着一块“降车(下车)专用道”的牌子呢,我这才恍然大悟为何没人从这往上走。以后每路过此处,我都专门驻足看看,令人叹服的是,不管那条下行道多么的空荡无人,不管这边的上行道多么的人流滚滚,都从无一人由此道上行。你还真的不得不佩服日本国民的自觉守则。
  参观佳能株式会社总部那天,时间预定是上午9时。佳能公司派来接我们的车也许担心路堵误时,赶早了点,结果8时35分就到了。看到参观的项目不少,我们便向负责接待的日本朋友提议,既然30多人全到齐了,能否提前点进行呢?那位日本朋友的答复是:“既然双方已经约定在9时,为什么要临时改变?”无奈,我们只好耐着性子足足等了20多分钟。
  日本企业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在这方面很舍得花巨资。像佳能这样的跨国公司,自己就专门建有“佳能全球管理学院(CGMI)”、“目黑研修中心”、“沟口研修中心”等设备一流、设施齐全的培训场所,从一般员工到高管每年都要分期分批进修培训。一次课后,我悄悄地问佳能公司人才开发所所长岛冈浩嗣先生:“企业在一个员工身上花了那么多钱,他跳槽了怎么办?”看到岛冈先生一脸的大惑不解,我以为可能是我的英语夹杂日语让他听不明白,就赶紧拉来日方翻译,指手画脚翻了好一会儿,我想他该明白“跳槽”是什么意思了吧。可他却回答:“抱歉!日本不会有中国公司的那种跳槽,我们日本企业都是终身雇用。”这回,倒是日方翻译怕我听不明白,又补上几句:“也就是说,在日本企业不太可能出现中国的‘员工炒老板鱿鱼’,当然,也就不会有‘老板炒员工鱿鱼’的事情。”我这才清楚,岛冈先生并非听不懂,而是他无法理喻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日本还多着呢。乍一看,近乎“傻冒”,可认真一琢磨,你又不得不承认这其实有一定的哲理:试想,倘若你变道,他也变道,你违规,他也违规,你不守时,他也不守时,人人三天两天都想跳槽,情况岂不是更乱?秩序岂不是更糟?
  我思索着,日本国民如此这般根深蒂固的守道、守则、守时、守职,当然靠教育、靠养成、靠制度,可更深层的答案是什么呢?好几次试着请教岛冈先生,可是他总是笑而不答。
  这百思的谜底,在我登上高高的富士山时,终于一下豁然解开了。当我站在海拔2350米高的五合目山腰观景台上,面迎山上吹来的阵阵寒风,仰望着太阳光下熠熠闪光的山顶,头脑突然格外地清醒起来:对!答案就在我脚下正站着的富士山。
  不是么?守道守则也好,守时守职也罢,其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的概念,不就是“规则”吗?而高大雄伟的富士山,呈标准的圆锥形,左右匀称,对应整齐,不正是耸立在天地间一座巨大的“规则”?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每一位国民心中的“圣山”、“神山”,千百年来,日本人十分虔诚地朝它,崇敬它,久而久之,这座巨大的“规则”也许就慢慢浸润了每一位国民的心灵。那么,是富士山的“规则”开启了人们心中的灵念,还是山在心中,心在山中,大自然的“规则”与人的“规则”交融相汇、浑然一体呢?我当然就难以得知了。
  当我兴奋地把这一发现告诉陪着上山的岛冈先生时,他饱含深意地看了我一眼,依旧还是笑而不答。不过,这回我敢肯定,我一定读懂了他的微笑。
  呵!那么神奇的富士山!我迈开步伐,继续朝山上大步走去……

中国 [8/18/2011 4:41:21 A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