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怎样做才是侮慢孙中山
zhuantie


如果胡適與殷海光還在世的話,看到形容孫中山是「革命夢想家」,批評「他充滿熱情但欠缺抽象思考地拼裝出『建國大綱』及『三民主義』等憲政結構」,因此又 引起了一陣異議批判之聲,他們一定會覺得難過:怎麼,當台灣已經以自己的民主自由而自豪於世的時候,為什麼孫中山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物?

 早在一九二九年,國民政府初始成立,全力推動「以黨治國」,規定人人都得背誦孫中山的遺囑,參加「總理紀念周」的時候,胡適就有批判之辭:「上帝可以否認,而孫中山不許批評。禮拜可以不做,而總理遺囑不可不讀,紀念周不可不做。」

 在他看來,這樣的作為,只會「造成了一個絕對專制的局面,思想言論完全失去了自由」。當然,胡適必須為自己的批判,付出代價,「反動」分子的帽子,就此戴在他的頭上了。

  生活在台灣黨國威權體制之下的殷海光,在一九六○年發表了〈我對於三民主義的看法和建議〉,直言「自從國民黨得勢以來,就把三民主義捧若聖經,自黨員以至 於人眾,只許信奉,不許批評」,特別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三民主義「必須以高壓手段餵填鴨,必須拿考績和利祿來作鼓勵」,最後的結果,「不僅禁錮了自己底思 想,而且也禁錮了三民主義」。殷海光對孫中山與三民主義的批判,與胡適同聲共調,他得承受的代價,更是自己在台大的教職乃至於生命。

 在歷史的本 來場景裡,孫中山與他的學說,一直不是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對中華民國之建立有汗馬功勞,更撰寫《中華民國解》來詮釋中華民國之意義的章太炎,就是批判 孫中山而不輟的「健將」,諸如「中山計畫短淺,往往自敗」、「中山天性褊狹」、「中山為人鹵莽輕聽」、「中山名為首領,專忌人才」等等的字眼,統統出現在 章太炎的筆下。可以說,即使在「革命先烈」或是「革命先進」的心目裡,孫中山都不是「英雄」,更不是聖人。

 不能否認,孫中山及其學說,在一九二 ○年代風起雲湧的「國民革命」浪濤裡,曾經是某種希望的象徵,出版孫中山的著作更可以牟利營生,「靠孫中山吃飯的行業」(the Business of Sun Yat-sen)竟勃然而興,就是個例子。隨著此後國民黨黨國體制的建立,以「孫中山崇拜」為核心,打造了各式各樣的中華民國的國族象徵,新的國旗、國 歌、國徽,陸續出籠,向這些國族象徵的致敬儀式,扎下了國族認同的潛在基礎,也開展形塑了一套新式的政治文化的歷程。畢竟,國民黨政府及其政治領袖支配君 臨中國的正當性的來源,正是建立在這一套「孫中山崇拜」的儀式之上的,正如同「列寧崇拜」在蘇聯的態勢一樣,孫中山或列寧都成為神聖的象徵,是既存政權能 夠操掌生殺與奪之權力的泉源。

 轉衍流傳,孫中山的「聖人」地位,好似不可動搖;更隨著一九三九年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六中全會時通過《尊稱總理 為中華民國國父案》,終而建立了「孫中山=總理=中華民國國父」的論述公式。以至於現行《中華民國刑法》第一六○條猶然規定,「意圖侮辱創立中華民國之孫 先生,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汙辱其遺像者」,都必須接受法律制裁。一句話,孫中山的「聖人化」,實在是黨國意識形態打造的歷史結果。

 為了要讓我們 掙脫這等意識形態的束縛,如胡適與殷海光等先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時至今日,如果我們以為民主自由是台灣得以挺立於世的最珍貴資產,卻還走不出黨國意 識形態的綑綁,不能以自由開放的心靈理解孫中山的生命意義,必然會使得「還孫中山一個本來面目」的歷史書寫事業,難上加難。走不出「神話國」的思想禁錮, 其實才是對孫中山及其思想遺澤的最大侮慢。(作者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
[9/28/2010 6:24:28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