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中华民国第一罪人—倒灶兵痞冯玉祥[下]
草虾
|
中华民国第一罪人—倒灶兵痞冯玉祥[下]
中华民国第一罪人—倒灶兵痞冯玉祥[上]
中华民国第一罪人—倒灶兵痞冯玉祥[下]
[3] 倒灶兵痞的问题
开头说到,冯玉祥有两个美名,一曰‘爱国将军’,二曰‘基督将军’。那么还有一个称号‘倒戈将军’又是怎么回事?其实草虾的标题已经说了:倒灶兵痞!
说到将军,一般都是美名,比如西汉李广号曰‘飞将军’,东汉冯羿号曰‘大树将军’,北魏独孤信号曰‘侧帽将军’,唐朝尉迟恭号曰‘大槊将军’,宋朝杨业号曰‘金刀将军’,元朝木华黎号曰‘不解甲将军’,明朝徐达号曰‘常胜将军’,清朝年羹尧号曰‘白袍将军’,左宗棠号曰‘大腹将军’,民国张宗昌号曰‘狗肉将军’,共产党的朱德号曰‘常败将军’,刘伯承号曰‘独眼将军’,贺龙号曰‘菜刀将军’,陈毅号曰‘诗人将军’,贺鹏飞号曰‘独臂将军’,梁兴初号曰大牙将军…
什么是倒戈将军呢?比如李将军被主子张元帅派去打王元帅,半路上早早地宣布脱离张元帅的旗号,因为觉得老主子的德行有亏罪孽深重,然后帮着新主子打老主子。这样明说明干,老主子也不会怪罪,人各有志。至于两军的最后成败,最终取决于人心所向,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另一种将军呢,答应老主子的重托,承担了阵地的布防,然后等到关键时刻突然发难,捅向老主子的核心阵地,端掉老主子的老窝,甚至老命,这就不叫倒戈而叫倒灶,就象奴才在主人家吃饭,有意见一不拿出来明说,而不走出去开打,而是直接颠覆了主人的灶,谁也吃不成。以前民间认为,最大的罪是杀人,其次是盗墓,其三是倒灶—因为灶是举火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供奉着守护这一家的神灵灶王爷,女人要围着灶台转。打仗斗殴是男人之间的事情,但不能不让人家女人小孩吃饭;扒人家房子掘人家地可以,但不能倒人家灶。如果一个将军的政治立场倒来倒去,就凭着自己的兵力,最后自己也没有安身之地,那么他的见识还不如一个黑社会的流氓,这样不是一个保境安民的将军,只是一个兵痞而已。将军一生几回倒?
我们看看三国,比如吕布和刘备,同样是战争记录最多的将军,同样是经常倒戈的将军。刘备的趋势是越倒越好,吕布的趋势是越倒越糟。刘备为了朋友被欺负而倒灶,而且明说明干,所以让人同情,人家也知道他不会谋财害命,也不怕他,看他表演就是了,刘备在徐州表演的是让徐州,而不是倒徐州。吕布则相反,为了一匹宝马倒丁原,为了一个美人倒董卓,这样的人谁不怕他?谁家没有宝马没人?最后为了一块地盘倒徐州,借口辕门射戟的雕虫小技,把老朋友吃饭的灶倒掉。所以刘备就明白,这样的人会有人来收拾他。如果让自己的关羽张飞跟他火并,就要背上倒灶的嫌疑。所以到了白门楼,天下第一大黑心家曹操何等英明?天下第一大厚脸家刘备把一切都摊开来说。曹操和刘备相互作个证明,曹操没有屈才,刘备没有倒灶,吕布之死乃是恶贯满盈怪不得任何人。
刘备有多次倒曹操的机会,但不能在别人的灶里倒,要倒,到外面痛痛快快的倒。所以天底下人包括曹操,对于刘备这号有信用的人,来了欢迎走了欢送,到了徐州有人让徐州,到了豫州有人让豫州,到了荆州有人让荆州。刘备呢,势不如人游走天下,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后来到了荆州,诸葛小儿劝刘备赶紧倒荆州,刘备就明白,火候没到,荆州跟徐州豫州一样,都是天下要冲难守太平。倒荆州不成,反而会把自己的金字招牌毁了。所以赤壁以后付出代价,即使刘备占了荆州,还有东吴请他去江州,刘璋请他去益州。益州是个犄角旮旯,赶紧倒进去就有安全感了,所以刘备拼着金字招牌不要了,赶紧翻脸倒一回。
文人武夫都不能随便乱倒。庞统就喜欢倒来倒去,最后倒死在益州。诸葛亮明白,人一生只能倒一回,顶多倒两回。所以刘备信任诸葛小儿,不信任庞统小痞。政治眼光欠缺没关系可以培养,政治品德欠缺可就是不能原谅的事情。为什么黄忠受赞扬?黄忠面临杀头之祸,也不肯倒长沙。为什么魏延受贬斥?就因为魏延倒荆州倒长沙,有了两次倒灶的不良记录。还有个倒灶党,张松法正孟达,有何下场?倒灶的事情天下最忌讳,他们偏偏喜欢倒灶,所以都不得好死,犯了天下大忌。另有一位将军黄权,坚决不倒灶,于是受到新主子刘备的信任。黄权后来跟随刘备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截断归路之后,迫于生计归降了那场战争的中立方曹魏。刘备非但没有责怪他,而且命人好生去他的家小,也没有要求他再倒灶回来。黄权两次倒灶,但都是被迫的,所以信用反而更好。
所以,堂堂正正反戈一击的,或者旧主人死了,被迫招安于新主人的,可以叫做倒戈将军。吕布冯玉祥这样倒来倒去的武夫,就不能称作倒戈将军了,只能叫做倒灶兵痞。
再比如当今世界,都以网人的身份上网。天下的网站论坛多的是,爱玩就去不爱玩就走,何必寻死觅活吓唬人?靠正经文章没让人超过比如胡平,或者靠管理水平没让人驳倒比如丁林,这样的网人或许可以成为网霸坛父。如果去了说道倒说道,去了大家倒大家,去了博讯倒博讯,去了海川倒海川,去了清水倒清水,如此网人,只能是倒坛网痞而已。
[4]大岛茂和小岛一郎的问题
回到近代的军阀话题,我很崇敬北京政府时期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一干人物。 下野之后隐于市井、与民同乐 ,或开办实业、造福乡里; 绝对不是国共两党的“伟大领袖”所能比拟的。想必这些北洋耆宿,我们尊敬的冯玉祥将军不但自己喜欢倒灶,还象个孵焐器,孵焐了整整一代的倒灶兵痞,著名的有宋哲元、韩复榘,吴化文、张克侠、何基沣、庞炳勋、高树勋、高桂滋、董振堂、孔从洲…可以说,冯玉祥成名之后的中国近代史,简直就是冯玉祥及其门徒们的倒灶史。且看看他的几个得意门生:
石友三--号称‘无常将军’。石友三曾当过安徽省主席、四方面军总司令、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他一生投机钻营,反复无常,三次背叛冯玉祥,二次背叛蒋介石,1932年又曾投降日军,组织伪军在冀东一带活动。次年,又被国民党军收编。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一八一师师长、六十九军军长、第十军团总司令。一度还与八路军联合,邓小平、杨秀峰曾到石友三部工作,但仍脚踏两只船。 1939年共党干部撤出石友三部,1940年石友三在开封与日本驻军司令佐佐木签订协议,公开投敌。12月1日蒋介石命高树勋部在河南濮阳将石友三诱捕,用麻绳套住石友三的脖子,背到黄河边活埋了。
孙殿英 号称‘盗墓将军’,不多说了。
杨虎城 号称‘刀客将军’。杨虎城这‘刀客’不是贺龙那个两把菜刀的刀客,而是持刀劫道的刀客,就像水浒中的九纹龙史进的营生。受了招安成了冯玉祥部下的政府军,然后在冯玉祥和蒋介石之间倒来倒去,倒一次升一次。最后呢,效仿冯玉祥囚禁曹锟于北京,杨虎城也囚禁蒋介石于西安。可见中华民国的历史上,第一罪人是冯玉祥,第二罪人就是杨虎城。这样的倒灶兵痞,人人得而诛之!
顺便说说吧,张学良居然也做出倒灶的勾当,害得拜把子的蒋哥哥终生戴着铁背心,东北易帜的历史功勋岂非付诸东流?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已经是中华民国的叛国贼,出洋考察之后,学习了苏俄的洋倒灶的经验,还要回国冒充民族英雄,是否继续发动到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杨虎城从欧洲归来之后,在长沙武汉南昌之间跑来跑去,拜访于右任等等名流,终于在十二月十日,被戴笠捉拿归案,直至大陆沦陷时枪决。
再顺便说说中日战争,西安事变之时,应该是日本皇军彻底‘进入’最终解决的大好时机,怎么就按兵不动呢?我宁可相信,日本皇军进入中国是一次逐步升级的误会,至少是没有乘人之危,值得中国军人永远尊敬。至少人家天皇薨逝或者首相下台的时候,不要发动战争。
蒋介石怎么就那么讲信用呢?西安事变乃是城下之盟,脱身之后完全可以继续剿共,而且灰色势力东北军已经群龙无首,红军内部也是毛泽东张国焘自相火并,何不一鼓作气,把共匪赶到西伯利亚去?要知道,蒋介石的救命之恩,是斯大林的。斯大林下令释放蒋介石,乃是因为蒋介石得到中国国民的拥护。蒋介石顶多把外蒙古送给斯大林也就得了,何至于把整个大陆送给毛泽东?
[5]冯玉祥倒灶十三趟与共产党的问题
有朋友问,冯玉祥一生倒戈几回?粗粗数数看:
第一次倒大清,1912年1月3日,冯玉祥担任北方革命军政府为总参谋长。
第二次倒袁世凯,1915年夏,冯玉祥策动四川都督陈宦宣布独立讨袁。
第三次倒段祺瑞,1917年11月,孙中山举起“护法”大旗后,段祺瑞调冯率十六混成旅南下1918年2月14日,冯在武穴通电发表主和,主张恢复国会,投向直系曹锟。
第四次倒中华文化,1918年3月下旬,冯率部驻常德期间,在军中设教堂,请牧师向全体官兵宣讲教义,并为100多名官兵施行洗礼。
第五次倒曹锟,1924年9月18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命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冯在古北口与奉方代表达成协议,然后召集部下倒戈改称国民军。20日清晨,鹿钟麟指挥部队控制了北京全城,监视曹锟于中南海,驱逐溥仪出紫禁城[此即北京政变]。11月10日,冯玉祥、张作霖分别到天津推举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第六次倒北洋政府,1925年1月,冯受命为西北边防督办,率6个师15万人赴张家口,结识了李大钊及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并邀请苏联军事顾问进入西北军。1926年5月10日,冯赴苏联考察归来之后宣布参加国民党,要为国民革命而战。9月16日,冯到达五原后发表了五原誓师宣言。17日,国民军各部将领公举冯玉祥为国民联军总司令。冯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集体参加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冯玉祥被委任为广东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策应北伐。
第七次倒共产党, 1927年6月,冯玉祥与武汉北伐军“中原会师”,举行“郑州会议”、“徐州会议”,达成协议“分共、清党”。冯将他军队中的共产党员和他管辖地区内的共产党员干部全部“礼送”出境。
第八次倒蒋介石,1928年4月,北伐全胜的编遣会议之后,蒋介石、冯玉祥之间由合作转向分裂。1929年5月22日,冯玉祥的部将韩复榘、石友三联合通电拥蒋叛冯开始,经过中原大战,蒋冯阎李张五大集团中,冯玉祥成为唯一输得精光的总司令, 1930年11月4日,冯在太原通电下野,隐居读书。
第九次倒张学良,1931年7月,冯策动旧部石友三进攻东北军,反而被打败。
第十次倒蒋介石,1931年下半年,冯策动甘肃旧部反蒋,被蒋军打败。
第十一次倒日本,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成民众抗日同盟军,8月7日,冯被迫宣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辞去总司令职,于8月17日重返泰山。
第十二次倒蒋介石,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等在福建组成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冯派代表余心清参加,并被选为经济委员会主席,然后积极联络韩复榘、宋哲元呼应反蒋。
第十三次倒蒋介石,1946年9月2日4月7日,冯玉祥启程 “赴美考察水利”。1947年11月5日发表《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一文说“蒋介石政权是中国所有腐败政府的顶峰,外国的金钱是无法使它免于垮台的”。1948年7月31日离美,登上前苏联“胜利”号轮船,准备经前苏联回中国解放区参加新政协。9月1日中午,“胜利号”在向前苏联敖德萨港行进时,船上失火,冯玉祥不幸遇难,终年66岁。
以上十三次倒灶,算是数得过来的大倒。其间忽略不计的小倒有多少?天知道!
冯玉祥这个‘大岛茂’孵焐出来多少‘小岛一郎’?天知道!
不说别的,如果没有冯玉祥在北方策应,蒋介石的北伐军恐怕只能占有半壁江山;如果没有旧部张克侠、何基沣的倒灶,淮海大战就要长期僵持,平津的傅作义就不会成为孤军,蒋介石恐怕还能维持半壁江山。
假如冯玉祥及其统领的各省将军都像‘窄轨将军’阎锡山那样,都能保境安民于一样,那么岂不是富足安康的联省自治么?美利坚联邦式的政治蓝图岂不也降临中华?据说冯玉祥是孙匪中山的忠实信徒,特鄙视阎锡山那样的窄轨行为,希望用革命的手段来革命天下,结果把自己的命革到黑海去了。
据说毛泽东感谢日本人进入中国驱逐蒋介石去了四川的同时,不过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倒灶兵痞冯玉祥吧?
|
[9/8/2010 12:58:42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