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日本黑龙会会员孙文要革谁的命?
北方清晨
|
日本黑龙会会员孙文要革谁的命?
本文亮点:
1.一九一一年七月十六日,孙文致函宗方小太郎:「我将日本视为第二个祖国。只是,近来我国青年志士常误解日本经营『满洲』对中国不利,真是令人遗憾。」
2.孙文对政敌绝不宽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意见不合便立即以谋杀手段干掉。
3.孙文等对日本政丶府唯一的不满,是日本不以孙文一夥为主要合作对象,而"对无诚意之敝国政丶府始终一贯持续执行强硬之交涉……旷日持久,时至今日,实在可悲……远离日中提携这一最终目的之手段,敝人等遗憾至极。"
正文
正确的史观应该是因事而人,而不是我们长期采用的因人而事;所谓因事而人是指通过史实的累积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而所谓因人而事是指在给人草率定性的前提下去找出符合要求的史实。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多面性,因此也需要给出一个多面的评价,一个普通人尚且有复杂的性格,更何况是那些纵横驰骋的历史人物?因此,我们必须从脸谱化的人物评价中跳脱出来,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评判一个人。
孙文曾经在其『建国方略』中曾回忆道,其于日本策划革命时,曾结识以下日本友人:「遂往日本,以其地与中国相近,消息易通,便于筹画也。抵日本后,其民党领袖犬养毅遣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来横滨欢迎,乃引自东京相会。一见如旧识,抵掌谈天下事,甚痛快也。时日本民党初握政权,大隈为外相,犬养为之运筹,能左右之。后由犬养介绍,曾一见大隈,大石、尾崎等,此为予与日本政界人物交际之始也。随而识副岛种臣及其在野之志士如头山、平冈、秋山、中野、铃木等,后又识安川、犬冢、久原等。各志士之对于中国革命事业,先后多有资助,尤以犬冢、久原为最。其为革命奔走始终不懈者,则有山田兄弟、宫崎兄弟、菊池、萱野等。其为革命尽力者,则有副岛、寺尾两博士。此就其直接于予者而略记之,以志不忘耳。其他间接为中国革命奔走尽力者尚多,不能于此一一悉记,当俟之革命党史也。」据萱野长知记载,在孙文等人革命期间,曾经积极参与其事的日本人,约在三百人之谱。孙中山平日常常公开活动,鼓吹革命,四处演讲,但是身边都是有贴身护卫的,特别是在满清特务最多的日本,其贴身护卫更都是黑龙会里武士出身的搏击高手。在日本外务省出版的一本「东亚志士录」里,就有记载上千名参与孙中山革命运动而战死或遭杀害的日本人,其中有半数以上都是黑龙会的成员。
一、与日本帝国的因缘
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同年,一心要在中国成功实现第二次明治维新的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因空洞无物而遭拒。
一八九八年七月,孙文由宫崎滔天引介,于东京拜会内田良平。据内田回忆,孙文曾表示:「原来吾人之目的,在于灭满兴汉,至革命成就之晓,即令满蒙西伯利亚送与日本亦可也。」内田良平一听孙文此言,认定孙「非寻常之人」,遂与之订下援助之约。后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丶立,孙中山唯一邀请了一位日本人来参与,那位就是宫崎滔天了
一九○○年,内田良平曾对其部属解释:「吾人赌生命以援助孙革命之所以,以其与日本利益相一致之故也。孙以大义名分、兴汉灭满为革命旗帜,建设汉人之中国。(吾人)以故助汉人,使满人求助于俄,而后日支提携以破俄,收『满洲』、西伯利亚为我所有,奠定经营大陆之基础。」除了内田良平之外,其他右翼人士也多有图谋中国东北,才援助革命者。一九○○年,孙文结识下田歌子,请其帮助革命党人筹措革命经费。下田问:「革命成功之日,是否有意将『满洲』予以日本?」孙文答:「可也。」于是下田说:「如此,当不惜尽力。」一九○七年,伊藤博文就清朝庆亲王奕劻要求日本将孙文驱逐出境一事,与内田良平商议时,内田曾提到孙文可资利用之处为:「孙文自前年以来,向我朝野诸人游说,言日本若能援助支那革命,将以满蒙让渡日本。」孙文为求日本朝野援助革命,亦曾主动表示不妨将中国东北交给日本经营之意。一九一一年七月十六日,孙文致函宗方小太郎:「我将日本视为第二个祖国。只是,近来我国青年志士常误解日本经营『满洲』对中国不利,真是令人遗憾。」
黑龙会于一九○一年成丶立之时,幕后的创会者头山满自任为「顾问」,而由内田良平担任「主干」负责执行。在此之后,黑龙会就有许多日本籍成员加入当时兴中会时代发动的革命起事,多有死伤。在多次起事不成后,黑龙会认为问题在于当时中国的各革命团体不够团结,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在清政丶府开始局部兑现政治承诺,宣布预备立宪后,在各地声势大涨。一九○○年前后,保皇会的声势颇壮,梁启超不只夺去了兴中会发祥地的檀香山,且称雄论坛,大有不可一世之势。而若立宪派真正如愿以偿,清王朝走向君主立宪的改革之路,那革命党就算彻底玩完了。革命党若不成气候,那黑龙会想要趁机夺取东北、黑龙江流域的计划就会一起受挫,在这样的情况下,黑龙会积极撮合中国各种革命组织合作,形成同盟,以一起推动武装起事,而这就是1905年7月,同盟会会在黑龙会大力支持下成丶立的主要原因。
二、对政敌绝不宽恕
孙文对政敌绝不宽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意见不合便立即以谋杀手段干掉。
按当时宋教仁对革命的主张有三策:上策是一举占领北京,号令全国。中策是长江革命,在长江流域各省举兵,树立政丶府以后再北伐。下策是被称为边境革命的两广革命。孙文为人独断专横,又醉心于边境革命,因此在同盟会内日渐沦为边缘人物。当孙文的金钱问题引起同盟会内讧时,张继就指出「要革命,必先革革命党的命」。
陶成章和孙文也合不来。除了天生的个性不合以外,革命主张也南辕北辙,陶主张首都革命,孙文却坚持边境革命。陶后来成为打倒孙的急先锋,主张将孙文除名,赶出同盟会。
孙文的金钱问题曝光后,陶成章于1909年11月写成「孙文罪状」三种十四项,指出孙文无谓牺牲同志、欺诈同志、破坏全体名誉,作成「南京革命党人宣布孙文罪状传单」到南洋各地分发,并到南洋成丶立光复会分会,侵犯了孙文兴中会系地盘而成为孙派的死敌。孙文不但与光复会系的陶成章等誓不两立,又与华兴会系的宋教仁志同道不合。同盟会的内斗虽然历经黄兴的仲裁也无法达成和解。孙文既然无能领导革命派团结,张继苦劝孙文「向天下宣告辞退同盟会总理」、「隐遁深山」也未果。
加入黑龙会组织的孙文因而对光复会的龙头展开报复行动。1911年6月,光复会的中心人物赵声因盲肠炎猝逝,风传是被孙文心腹胡汉民毒杀。陶成章为了逃避孙文黑手党的暗杀,躲进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内「养病」。光复会员王竹卿引导蒋介石潜入病房,由蒋亲自开枪射杀。《蒋主席》一书中亦对此有所着墨,指陶为「伪革命」,阴谋夺取浙江都督职位。陶被暗杀后,章炳麟曾指出:武昌起义后,陶曾私下运作选出黎元洪为大元帅,孙文为了报复私怨而下令暗杀。
当时的黑龙会会员后来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灵魂北一辉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有关宋教仁暗杀一事,袁世凯是主犯,这已成定说。可是宋的死忠盟友北一辉在其《支那革命史》(1913)一书中则另有看法。北一辉认为,暗杀宋教仁的主犯是上海黑道头目陈其美,从犯是袁世凯和孙文两人。而《百年之冤-替袁世凯翻案》一书写到:宋教仁血案的主谋很清楚,陈其美等人都是共进社成员,他们不满宋教仁对民党的领导,而陈其美则更是对宋教仁不满,刺杀宋教仁对孙中山、陈其美来讲真是“一举两得”。既能煽起人们对袁世凯政丶府的不满,又能清除自己的“政敌”。宋案最大的赢家是孙中山与陈其美,他们既清除了自己的“政敌”,又起到了煽动反对袁世凯政丶府的目的,后来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就是他们目的大暴露。宋教仁案的最大受益人咋可能是袁世凯?
宋教仁从不把孙中山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是将袁世凯看成是自己的朋友知己和事业同路人,而且至死不悟!宋教仁也从不把袁世凯看成是暗杀自己的凶手,临终遗言是留给袁世凯的而不是孙中山的。孙中山终身特别喜爱搞暗杀,将自己讨厌的人给暗杀掉。孙中山是走到那里,那里就会发生连绵不断的暗杀事丶件,而且被暗杀掉的人全是孙中山的政敌和死对头。例如,刮民党领袖人物陶成章、新闻界巨子黄远庸、已取代孙中山党内领袖地位的宋教仁,陈炯明的亲信粤军参谋部邓坚等。事后确实证据证明陶成章与黄远庸为孙中山的人所暗杀,暗杀指令来自孙中山。暗杀宋教仁是在被陈其美严密控制的上海地盘里发生的,而不是在被袁世凯和赵秉钧控制的地盘里发生的。宋教仁血案的破案过程如同演戏一样,以如此快的速度被侦破,就好像此案在未发生以前,就已经做了“预演”,演员和一切材料都准备就绪。为破此案,曾做过上海都督的陈其美出了大力。“暗杀”在陈其美眼里是清除政治对手的“手段”,也是陈其美的惯用手法。宋案发生后不到两个月,陈其美又设计炸死反对孙中山的徐宝山,两人均是孙中山的眼中钉肉中刺。
三、与日本反目成仇
孙文能为了利益,许诺如果支持他的革命起事,就让日本在日后能「领有蒙满」,那袁世凯又有何不可。日本许多过去支持孙中山的势力,转而支持与袁世凯打交道,这也让孙文怒不可遏,当时宋案未有证据证明是袁世凯指使,袁黄也力主有司法途径解决。惟孙文一口咬定袁为元凶,指非用武力不可"。在后半生里孙文一直指控袁世凯勾结日本,卖国求荣。
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从俄国手上得到关东州的租借权,已经在中国建立新的滩头堡,同时在关东州的驻军,就是后来讲到中国近代史一定会讲到的日本关东军,关东军大力支持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此对于远在广州的国丶民党兴趣缺缺,这也间接让孙中山在走投无路下投向苏联,与共产国际合作。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正是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为孙中山日后"联俄、容共"打下了伏笔。之后的孙文,鼓吹"党在国上",以壹己、壹党之私淩驾于民众和国家利益,为获得苏俄军援,竟饮鸩止渴、"联俄、容共",沦为中丶共乱华的关键先生。俄国革命后遭各国敌视,内战又造成实力下降,欧洲方向铁板一块无从下手,只有面向东方,支持孙成丶立一个亲苏政权,从东方打开局面。孙顺时应势,实行三大政策,应和俄国扶持,想得到从西方列强手中得不到东西,实在是明智之举。之前,孙以为自己搞革命求民丶主,就能够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大错而特错。列强从掌握政权的大清、北洋政丶府手中得到了实际利益,谁愿意扶持一个缺枪缺人的革命党。只有急于打破列强封锁的俄国,才会不要太高的价码来支持孙老头。而孙中山后来联俄容共时,曾经与苏联代表联合发表过一个「孙越宣言」,其实内容就是要反驳当时社会上批评孙中山,密谋出卖外蒙古与东北的利益给前苏联,好换取前苏联对他的支持。这就好像今天台湾电视上陆委会「捍卫主丶权」的广告一样,若社会上没有这样的质疑,又何必要花钱打这个广告??这篇「孙越宣言」可谓是此地无银三百两。2006年11月12日,胡锦丶涛发表《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丶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这个"三最"讲话被翻译成蒙古文、藏文、维丶吾丶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出版发行,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统战的需要。
在孙中山过逝后,也曾经在日本加入黑龙会的蒋介石,与日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蒋介石的黄埔建军的第一批资本,也是蒋介石利用过去的关系,秘密去日本弄来的三百枝步丶枪。后来蒋介石初步掌握军政大权后,於一九二九年前往日本访问,寻求支持。只可惜革命了一半,国家尚未统一,蒋介石就被英美派挟持,对外不能引日本强援,对内党派大分裂,造成了TG和一大帮不服他的地方实力派。四一二之后,蒋公打来打去,对手竟是党内同志和原先的盟友~~~
孙文1914年5月11日给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这封信有四个要点:
1,中国对日本,可以起到比印度之於英国更大的作用。孙文说:"英国之区区三岛,非甚广大,然人莫不知其国力膨胀日加者,以其得印度之大陆,为母国之大市场,世界列强始莫能与争。日本之发展已尽,殆无回旋之余地,中国则地大物博,尚未开发。今日本如英国之於印度,无设兵置守之劳费,而得中国之大市场,利且倍之,所谓一跃而为世界之首雄者此也。"也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给日本比印度这块殖民地之於英国更廉价和利益更大的作用。具体说来是内政、外交、军事、实业、司法等等均靠日本帮助,且"可开放中国全国之市场,以惠日本之工商,日本不啻独占贸易上之利益……日本制造品销入中国者免税,中国原料输入日本者亦免税。"
2,袁世凯政丶府实际上是反日的。袁氏及其政丶府"佯与日本周旋,而阴事排斥……或政丶府依违其间,而嗾使民间反对,或其权利已许日本,而翻授之他国。彼之力未足以自固,又惮民党与日本亲善,故表面犹买日本之欢心……设其地位之巩固过於今日,其对待日本必更甚於今日。"
3,国丶民党掌握政权之目的未达到之前,中国不可能安定。信中的原话是:"夫惟民党握中国之政柄,而后中国始有治安可言也。"民党"抱有主义,为求其之必达,生死以之……民党之志一日不伸,即中国一日不能安"。
4,"日本能助革命党,则有大利",所以要敢於超越常规,帮助国丶民党。孙文坦言"中国革命党事前无一强国以为助,其希望亦难达到",但"助一国之民党,而颠覆其政丶府,非国际上之常例。然古今惟非常之人,乃能为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窃意阁下乃非常之人物,今遇非常之机会,正阁下大焕其经纶之日也。"
如此大利,没有打动日本首相。在日本政丶府首脑看来,依靠已经统治著全国的袁世凯,比起指望形单势孤的孙文一夥显然更加实惠。孙文暗通款曲,唯一的作用是日本在压袁世凯就范时多了一个筹码。
3月15日,孙文给日本外务省政务局长小池张造写信,寻求日本政丶府的"提携",小池是二十一条的起草者,是深得加籐外相信任的重要人物。再看看孙文给小池的信,其中意蕴就更加清楚了。这封信说了些什麼呢?
1,"不肖等经常确信,东亚之安全与福利全赖於日本之提携。"因此,日中应"有巩固之同盟",所以提出这个《中日盟约》。
2,"昔日,贵国政丶府曾向敝国政丶府提出日中交涉事宜。对其详细内容,固然无法窥知,但 其主要内容必定以日中亲善及东亚和平为目标。与敝人倡导之主张一致,不胜欣喜。"
3,孙文等对日本政丶府唯一的不满,是日本不以孙文一夥为主要合作对象,而"对无诚意之敝国政丶府始终一贯持续执行强硬之交涉……旷日持久,时至今日,实在可悲……远离日中提携这一最终目的之手段,敝人等遗憾至极。"
|
[8/16/2010 9:34:50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