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大处分明休琐屑,吸烟酗酒亦真儒!
东海一枭
大处分明休琐屑,吸烟酗酒亦真儒!

近有人在凯迪社区-猫眼看人转贴出《儒教文化信爱者宣言》,发起者不详,估计又是哪位大儒的大作,有网友向我推荐,看了结尾(这是我看网文的习惯,先看头尾再决定是否全文过目),便不愿看了。该宣言尾巴上提出“儒教要求学子们首先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以民族的总体利益为利益。要成为儒教学子就需要——模范地遵守国家法令…”云云,又列出几条“在生活当中首先要遵守的细节”,第一条就是:不吸烟、不酗酒、远离一切无益嗜好。

    怎样才算以民族的总体利益为利益?总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关系如何?如果统治者以总体利益为名侵犯个体利益,儒家怎么办?怎样才算模范地遵守国家法令?对明显的恶法是否也要模范地遵守,可不可以批评?这些都是大问题,此处暂不展开。只说把“不吸烟、不酗酒”写进宣言,让我对“宣言”者的智力产生严重怀疑。吸烟酗酒,生活小节,戒之固佳,不戒何妨,有必要列为儒教学子的共识和必须遵守的生活规范么?有几人真能永远遵守?如不能遵守却宣言出去,岂非虚伪?便永远遵守无误,也不过琐碎小节,值得自豪值得效仿么?

    历代名士大儒,岂但酗酒,狎妓嫖娼乐此不疲者亦不可胜计,甚至一些大理学家或大英雄也不能免俗,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出仕之前是个风流主儿,贪享受好伎乐,明末很多英雄人物如陈子龙都纵酒狎妓乐此不疲…。按作者的小眼看,岂非他们都不配“成为儒教学子”了?在生活小节方面,古人尚能通达洒脱,现代儒家却如此拘泥不化,真是可怜。希特勒倒是不吸烟不酗酒远离一切无益嗜好的,呵呵。我有个枭氏定理:愈是不明大义大理者愈注重琐碎小节。

有人说,儒家重礼,礼不就是生活规范么?不错,儒家政治被称为礼治,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道德规范、共同风俗习惯、文物典章制度。《礼记》就是讲礼的各种规定、解说各种礼的意义的儒家经典,其中某些礼节确实繁琐不堪。墨子少时学儒,就因“礼烦而不悦”而叛出儒门。

所以我主张,对于儒家的礼,我们应抓住“礼之本”,着重继承其精神本质。礼的内容实质是情理,礼的内在本质是仁义,对于当时特定社会制度下的具体行为规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必也不可能全套照搬。历代统治者出于不同的政治需要文化背景,加上制礼者派别有异各有所宗,或对古代文献理解不同,所制定的礼仪制度常有互相矛盾抵触的情况,而且很多具体的“礼”的规范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规范,想照搬也无从搬起。至于吸烟酗酒,古代亦不违礼,况现代社会乎?儒家学习是否遵守,完全属于个人自由,不必过于拘泥。老枭这种观点也是符合原儒“礼”之精神的。

《论语》中孔子批评“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同时又认为繁文缛节是不足取。他在答弟子“问礼之本”时又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其易也,宁戚”;《礼记•礼器》曰:“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有三千,其致一也”;《礼记》中又有“无体之礼,无声之乐”之说,意谓衷心敬重,不必拘泥于行礼;衷心和悦,不待见之于奏乐。

《礼记•儒行》篇中,孔子列数儒者的种种行为或道德规范也是有主次重轻之分,有普遍要求与特定规范之别的。如“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等,讲的是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规范,属于次道德,遵守与否,并不严格,可以因人而异。

我们继承和弘扬儒学,应该从“大”的方面、从精神实质着眼,要当就当真儒大儒,不要当琐儒俗儒。在当今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大同理想、心性修养、圣贤气象、责任使命意识、大丈夫精神和批判现实入世淑世的精神等,就特别值得继承、弘扬和发展之。

《儒教文化信爱者宣言》结尾也提到了横渠四句。我说过,横渠四句体现出来的社会关怀、历史责任、道德勇气都是无与伦比的。但由于这四句话过于“宏大”,常被一些伪君子伪大师党用学者们鹦鹉学舌,成为官腔之外另一种假大空和口头禅。为此,老枭也写了四句话自勉并与当代儒生及广大书生共勉:为个体争自由,为民众维权利,为传统续慧命,为天地树正气。与横渠四句相比,东海四句更为明白切实,切近时代,应成为当代儒家指南针和必修课。
东海一枭2006-1-31
首发2006、1、31《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

[1/31/2006 8:42:37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