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何以如此絕望?
殘缺美女
|
輕語喚您一聲好哥哥呀!
請您勿消極!勿絕望啊!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能與一個文人講理,總勝過對一個草莽唱山歌吧!
不待此時待何時?
殘缺相信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根據氣象學家Lorenz提出的一篇論文,
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
結果會很不穩定,
他把這種現象稱做「蝴蝶效應」.
然而,
現在這套理論不僅是在自然科學被認可,
亦被廣泛運用在經濟學與人文政治上運作.
細語再說一聲,
老總連您都不積極,誰還有這力與您往前衝!衝!衝!
晚輩找出一份曾經讀過的舊新聞轉給您,請您思索思索:
<造假的蝴蝶效應 從紐約時報醜聞想到的>
來源:解放軍報 2003-05-26
著名的混沌理論傳播最廣的一句話是:亞馬遜流域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會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場風暴。《紐約時報》記者傑森·布萊爾編造杜撰新聞的稿紙,看來就是那蝴蝶的翅膀,它掀起的風暴使得《紐約時報》轍亂旗靡,成為新聞史上重大醜聞的主角。
27歲的布萊爾在這張頗有些聲譽和影響的報紙幹了四年記者,幾年間他因“高產”和筆快而屢得褒揚。但沒想到這顆“新星”竟然成了該報的“喪門星”———五月初其醜聞被曝光,原來他一直在有系統、成批量地制假作假。尤其是近半年來,其造假率已近半。他編故事一般地製造假新聞,不到現場、不見當事人,但卻靠推理想像、看圖寫作……
就像百年老店“童叟無欺”的招牌, 《紐約時報》的報頭上天天都印著一句話:“此報所有新聞宜於印行”。然而,醜聞卻使得這句招牌話成了莫大的諷刺,該報也稱自己進入“黑暗期”。
其實,在西方新聞界砸招牌的遠不止《紐約時報》一家。小報小刊就不用說了,一些很有點知名度的報刊也是醜聞纏身,有刊登偽造希特勒日記的,有靠造假蒙上普利策新聞獎的……
尤其是在剛剛結束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不少媒體更是因“事每憑虛、詞多烏有”而信譽掃地。讀者不妨回想一下那期間美國及西方一些媒體的有關戰事報道,無中生有編故事者有之,嘩眾取寵造新聞者有之,“一犬吠形,百犬吠聲”捕風捉影者亦有之。傳播這些混亂、矛盾和錯誤資訊的結果,只能被對手拿來當作笑柄。
話再回到布萊爾身上,這位曾一度風光的年輕記者的新聞生涯固然已走上了不歸路,但一想到在他剽竊造假尚未東窗事發之前,出自其手的多少假新聞在“真實、公正、客觀”的招牌下堂而皇之地刊登,就難免對西方新聞界的這一自我標榜感到可笑。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應當承認,西方新聞界確有不少嚴肅正派的編輯記者是以此為準則的。如本年度普利策新聞獎特稿類獲獎作品《恩裏克的旅程》,全文直接描述新聞事件的有2萬餘字,但另有7000多字作為注解,巨細靡遺地包括了文中所有細節、人物對話和數位的考證。據說,此稿僅採訪就用了5個月。獲獎可貴,但如此鍥而不捨、毫不含糊地堅持對新聞真實性的追求精神更令人敬佩。
美國學者羅爾斯說:“假如正義蕩然無存,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又有什麼價值?”同樣,假如真實性蕩然無存,新聞存在又有什么價值?
|
[1/31/2006 10:42:21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