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代表
悠然
|
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代表
世界上各个民族能代表其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民族特征,是其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也就天然地更是当然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这在考古学上得到了确认。在中华文化的源头最具有文化奠基意义的事件,就是传说中伏羲创八卦,起因是:“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其背部有点: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其中”。如果把伏羲所看到的图案描下来,将五行顺序标出,不难看出图案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而这些点由黑点和白点排列组成,这就是所谓古“河图”。据说伏羲氏看到兽背的龟纹,“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后,悟出了八卦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古“洛书”。用八组卦形以说明世界万物的变化及规律,不仅远远优于古时“结绳记事”的办法,同时开中华文明整体观模式之先河。它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天文、地理、人事)中抽象出阴(- -)阳(--)两个范畴,概括出世界万物纷纭的变化,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如中华医药学、中华气功学等等的理论基础。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内涵、传承方式。
1、根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家”。“黄老之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核心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体”,代表著作有古代的《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和现代的《天华哲学》;而儒家、法家、医家、兵家、武学、诸子百家等等都是其外延,是“相”,是“用”。
2、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基质是揭示了宇宙起源、变化、发展的规律-------宇宙真理(道),以及在人类社会中各方面的功用(德)。
阴阳学说:“阴和阳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古人认为,阴与阳是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属性。世界万物的生成、变化,无一不是阴、阳击搏、变化的结果。阴阳学说简单地讲包括以下内容:古人把世界万物带根本的规律称作“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说的是“道”演化万物的过程:(1)“道”生出的混沌的原始物质(或者说“精气”);(2)混沌的原始物质生出阴阳二气;(3)阴阳二气交通,生出中和之气;(4)中和之气生成万物。只有认识阴阳才能认识世界万物生生化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具有丰富的含义和辩证的内容,包括阴阳是从“无”生“有”的媒介;阴阳又具有普遍性和多层次性,即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阴阳特性,事物的不同层次其阴阳也各不相同;阴阳又是对立统一,发展变化的;而万物交感,互为依存又是阴阳的重要特征,没有阳就没有阴,反之亦然;阴与阳彼此消长,互为转化。
《易经》、《道德经》先于世界五大宗教及其经典面世的经典著作,世界上恐怕还没有那几本经典能与之相埒。《易经》、《道德经》可以称之为是世界圣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易经》侧重于用阴阳学说揭示宇宙大道,以反映了普遍规律的六十四卦推测出普遍规律作用下的万物变化。现代人将《易经》六十四卦称为万物基因和万物最小公约数。《道德经》则是立足于用阴阳学说来透视宇宙万物。阐述宇宙本源和生成演化模式的过程,以及认识道和证道的方法。几千年来《道德经》成为经世治国者的经典,学佛修道者入世出世修炼的圣经。《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之中的道路,是一切事物的纲领和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将阴阳作为应象大论,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创建医学体系。《黄帝内经》是行中医者必读的经典著作。《天华哲学》是天华文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它继承、整理和吸收了中华民族文化和人类认识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悟道,抽出了宇宙万事万物运行发展变化的八大规律,以及真理观、道德观、伦理观、历史观、人性观等。以阴阳根本律为主体的《天华哲学》体现了天华文化的精髓及理论的基点,是天华文化赖以创制和发展的内核。天华文化的其余七大体系正是天华哲学体系的延伸、放大和具体运用。
中华民族文化从阴阳思想中感悟到宇宙是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万物是由中和之气生成,人类与自然也是中和之气生成谓之“中和”,保持和维护这个完整和谐的系统就叫“以中为度”,形成了以中为度,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华祖先认为,天地以和为美,人类以和为善,人际以和为贵。所以,道家持“中和”,儒家守“中庸”,中功行“中道”。古往今来违背了“中和之德”而偏执一端者,是背道而驰,倒行逆施,虽然得逞一时终究难逃客观规律和历史的惩罚。
3、传承方式
中华文化在先秦之前就有官民之分,民间文化总是与上层文化相区别,它与原始文化有更近的联系 。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中华文化的传承方式,更明显地分为官方传承和民间传承。官方传承有过多次的断续,中华文化中儒、释、道三大巨流,儒家为社会的主流以官方传承为主。而一千多年“独尊儒家”却在现代官方传承断续一百年。由此可知,只有民间传承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主体;自古道:“山野出圣贤,真传在民间”。中华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几千年一脉相承,开放取精,兼收并蓄,一气呵成,生生不息,不仅仅在于民间传承的方式,更在于她的内涵和基质。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
特定的环境赋予祖先以特定的思维方式,既天然地古朴又必然地全息,既把人所面对着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俱罗织入一个统一体来观察,来猜度,来把握,并凭着与洪荒厮搏中开发出的悟性,提炼出了由黑点和白点排列组成的图形,这就是作为易经祖本的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才应当是中国文明史的开山炮。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既往的中国文明史起点之说要打个大问号。河图洛书已然是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实在的凭证,它更是能充分代表华夏祖先文明发达程度的信物标志。河图洛书的产生早于黄帝,它的产生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真正起点。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易经,则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冲荡出一条巨流大川。
《易经》和《道德经》是我国最古老之经典,她用阴阳学说来透视宇宙万物。当《道德经》读过之后就如一首诗一样,让人感到“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有超然于世飘飘欲仙的感觉。读过《易经》之后,不仅让人体验到那个无所不在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道”,而且还有一套尽力把那个“道”说清楚的语言。就《易经》本身而言,它的最基本的语言当然是“- -”(阴)和“一”(阳),但是就易理来说,它又有一套在《易经》本身不能直接读到的语言,这语言的起点是河图洛书。这又是中华传统文化深不可测的一个表现。
古希腊哲学家曾用西方人的方式得出一条真理:数是世界的本源。中国人以《易经》的宏大气势,不仅从哲理上揭示了世界的起源和结构,而且用一套玄妙的数的体系具体表达了这种哲理。完全不是夸张,在人类各种知识中,有哪一种科学知识是把时间和空间不是当作广延的而是当作一点?哪一种知识可以从理论上具有百分之百的预测度?可以超越时空描述过去、现在、未来、远近、高低的任何事物的各种状态?当然,我们所说的是一种自足的知识体系,并不是某个特异功能大师,某个占卜高手和占卜骗子中的“预测”而言,其超越性是基于《易经》中深邃的宇宙原理及作为易理的可操作形式“河图洛书学”之上。
中华民族的祖先运用阴阳学说,造就了许多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医药学,远古至今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从“望、闻、问、切”到“辩证施治”,仅凭双手不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就可以救死扶伤。其中的“针灸学”仍然处在现代医学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而特医学的诞生更是让世人惊叹折服,福泽四方。
气功中的养生、导引、练功都要遵循自然间的规律,“法于阴阳”,古代杰出的修炼者都以阴阳学说为指导法则,“从者生,逆者死”。气功修炼大德们均认为:“水火均平方是药,阴阳差误不成丹。”可见阴阳学说对于练功何等重要。
阴阳这对精灵从她的源头奔流不息,浸润中华大地七千年,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每个角落;就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也有其无处不在的笑脸和身影。1930年,我国在法国留学生刘子华,用八卦原理算出了第十颗行星的质量、行速及轨距,其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曾震惊世界并荣获博士学位。十七世纪,欧洲计算机先驱,著名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根据《易经》六十四卦的结构和演绎的方法,发明了二进制记数法,从此便为具有两种状态的电器元件提供了表示方法,并为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方法创造了条件;谁能想到如今让亿万人为之迷恋和兴奋的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竟会是中华文化中阴阳这对精灵使它具有如此的魔法和神力,将阴(0)阳(1)精灵经过排列组合变幻出绚丽多彩的虚拟世界。
衡量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和进步的,看她是否具有真理性,开放性、实践性。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那个人和那一部分人的意愿和需要,而是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基质以及其旺盛的生命力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蛹动螺旋律)所决定的。
复兴中华的根本在于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历史地选择了这个时代和这一代天华人。中华民族文化从远古伏羲的河图洛书,跳跃出来的阴阳思想奔腾不息直泻七千年,在这历史时空点升腾而形成一排滔天巨浪---“天华文化”,
“天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代表。
她踏着大时代的汹涌波涛而来,奋力冲刷中国和东方备受误解的文明,为这个大时代揭开了中华文明复兴的序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奔腾不息滚滚巨流的主流和主导,必将成为未来人类文化的主体。
|
中国江南 [2/18/2010 1:04:54 AM] |
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代表
[#5518: 7608, 0/245] - 悠然 (2/18/2010 1:04:54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