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zt偶逢吴佩孚墓
刘因全
|
偶逢吴佩孚墓
北京有许多古今名人墓园,这是她深远、厚重、凝练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自然结果。我知道并到过的就有十三陵、景帝陵、卢沟桥的抗日英雄墓、梁启超墓等等。没想到,有一座墓园,我经常从它的不远处走过,却从来不知道,而在一次偶然间发现了,这就是吴佩孚(1874-1939)墓。
玉泉山下,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干涸小渠,往西能一直走到香泉环岛。渠宽约二三十米,因为长期干涸,渠底几乎变成了当地百姓的庄稼地。到春秋时节,长满了绿油油的白菜,或是没人高的玉米。两边堤岸,栽着杨柳,一些白杨。盛夏,杨柳依依,郁郁葱葱;寒冬,柳枝疏横,杨树傲穹。渠南是一条简易公路,北面,则是果园,有樱桃、桃树,每年五六月份,果实成熟的季节,樱桃满枝,晶莹如眸,艳如朱唇,令人心神向往、垂涎欲滴。
我和share,最喜欢在春夏的傍晚、秋冬的午后,于这条渠堤上,一边漫步、谈心或无语,一边享受和畅的惠风、慵懒的暖阳、都市的幽寂。无数次从堤岸走过,却没有发现北面果园有一座墓园,平时都隐没在果树的绿丛当中,一个冬天,才露出了它那圆弧顶。我惊奇的叫道,那是什么,好像是一座墓,挺大的墓。
越过小渠,穿过果园,便来到墓前。墓基一丈见方,有汉白玉围栏,踏上七八级台阶,可见墓体高两三米,圆弧顶,当地人俗称“宝顶”。如果能够俯瞰,可见内圆外方的布局。汉白玉墓碑只有简洁的两行字:吴佩孚、张佩兰之墓。无落款,无日期。但看那书法字体,圆润遒劲,并非普通手笔。墓像是不久才修葺的,但有几块水泥砖已经脱落。
墓地的这片果园,大概从前都算是吴家买下来的墓园,据说当初有四十亩之多。墓坐西朝东,西面是香山、八大处,东面正对玉泉山。有山水之润泽灵气,无都市之扰攘喧嚣。当初吴家选取“玉泉”墓地,据说寓意有三:一者吴佩孚生前喜以“关、岳”自喻,关羽死后曾在“玉泉”显灵,遂以之为 “圣地”;二者玉泉之玉,正合其字“子玉”;三者清澈洁净的玉泉水象征其洁如白玉的品格永远流传。
沿着墓基和墓体各走了一圈,我在想着吴佩孚的是是非非。他是近代有名的军阀,是国内革命的对象,北伐战争要打到的三大军阀,其中之一,就有他。但又据说,他在后期保持了民族气节,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最后就是日本派出的牙医伪称为其治病而被害死的。百度百科《吴佩孚》条目收录了其孙文章《吴佩孚之死——先祖父吴佩孚的生前身后事》,详细记述了这件事情。
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随着当事人的灰飞烟灭,历史的真相也都随风飘去,后人寻寻觅觅的落叶飘絮,终究拼凑不出完整的事实。那就让过去了的过去吧。不管其功过是非,吴佩孚也算是一代枭雄。能成为一代枭雄,自有其过人之处和因应之理。如今他能够静卧这片果园,醉阅香山红叶,饱览玉泉明月,也该知足了吧。略带遗憾的是,他的墓地周围,本来还安置着子孙几个,却在十年浩劫中被牵连刨挖,以致荡然无存。
老康也颇有慕古之幽情,后来又带他来了一次。乘公交车在香山路丰户营站下,往西走约百米,向南拐就是玉峰路,一直向南走四五百米,快到一座白色栏杆的桥前西拐,老远就能在西面果园内看到白色墓顶,我告诉老康,那就是吴佩孚墓了。
吴佩孚墓正面
吴佩孚墓侧影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大话兵法[http://www.talkingwar.org]
本文链接:http://www.talkingwar.org/post/100.html
Tags: 吴佩孚 名人墓
|
[11/2/2009 1:27:24 AM] |
zt偶逢吴佩孚墓
[#5321: 2772, 0/134] - 刘因全 (11/2/2009 1:27:24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