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21世紀基督宗教改革宣言
刘宗正
|
21世紀基督宗教改革宣言
刘宗正
十六世紀初期,歐洲發生了宗教改革,這是當時的基督徒,反對教皇神權的革命運動,從此建立了新教的教派;但是這場宗教改革,並沒真正回歸基督信仰的目的與本質。
21世紀,人類面臨了比十六世紀初期,更大與更多的文明危機;這些文明危機,包括人類道德的墮落與心靈的空虛、人類倫理與價值觀的混亂、無神論的人本主義思想橫行、人口過度的膨脹、貧富不均、能源與乾淨水源的短缺、核子威脅與毀滅性的戰爭、恐怖主義、生態浩劫、全球性的傳染病盛行、過度的工業與城市化、環境污染、地球溫室效應、全球氣候的異常、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的逐年消失、地球資源的枯竭、地球可持續發展性等問題。
這些文明的危機,牽涉到人類的罪、懺悔與救贖等問題,也牽涉到人類應該如何自我拯救的問題;作為一個“以拯救人類為目的”的基督教,它現在應該有更積極的行動與更正面性的意義,如此才能有效解決上述人類所有的文明危機。
21世紀的基督宗教,應該重新回歸基督的精神與理念,也應該重新回歸基督信仰的目的與本質!那麼21世紀的基督徒,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回歸“基督的精神與理念”與“基督信仰的目的與本質”?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對基督與基督徒,作清楚的定義與認知,否則便無法做進一步的討論。
從聖經的經文,可以清楚了解,基督就是愛!這種愛,是來自于神界的愛,是超越人界的愛,是永不改變的愛,是永不妥協的愛,是永恆的愛,是主張愛仇敵的愛,是為罪人與加害于我的人禱告的愛,是寬容的愛,是謙卑的愛,是包容偉大正義的愛,是不要求回報的愛,是要求人人平等的愛,是捨棄一切財寶與救濟窮人的愛,是為善不欲人知的愛,是代表鹽與光的愛,是拒絕一切罪誘惑的愛,是不畏強權與暴力的愛,是不畏邪惡與黑暗勢力的愛,是追求公理與正義的愛,是不畏死亡的愛,是願意背十字架之愛,是願意勞苦擔重之愛,是主動承擔人類責任之愛,是願意做人類僕人之愛,是無私無我的愛,是無邊無際的愛,是犧牲之愛,是捨己之愛,是獻身之愛!
凡是願意認同與信仰這種愛的人,都是基督徒,他可以是人類任何一種宗教的信徒,也可以是一個沒有特別宗教信仰的人,但是他不可以是一位信仰絕對無神論、不尊重生命尊嚴或倡導仇恨意識的人。
凡是屬於“愛與正義”的理念與價值,就是基督的理念與價值;凡是心存愛與正義之人,就是基督徒,因為愛與正義的理念,是人存在的最高本質與目的,基督與基督徒只是一種方便的名稱。
人類只要能夠認同這種基督的理念與價值,那麼人類一切的文明制度、規章、法律、建設與文物等,就可以朝正面價值與意義的方向發展;人類有許多的人文學者與專家,他們並不欠缺文明制度、規章、法律、建設、文物等的設計與創造能力,他們所欠缺的是上述的理念。
兩千年以來的基督信仰,一直被狹義、權威、庸俗與少數人壟斷化;在這種信仰逐漸被虛無與異化的過程裡,人類可以看見許多屬於虛浮的宗教權威與儀式,但是卻不容易看見真正基督“犧牲與捨己”的精神與成為人類“僕人的僕人”的事實。
真正的基督信仰與本義,應該全面性地回歸到,耶穌生平所有神聖言與行的實體,而不是將基督信仰無限地哲學、文化與宗教化,使它成為某些哲學理論、神學理論、比較宗教學、神職工作、宗教宣傳、世俗教會等的附屬。
在聖經四福音書中,充分記載了耶穌生平的言與行,任何一個信仰或認同基督理念的人,都應該積極效法耶穌這種親身實踐與傳福音的行為,並且認真奉行耶穌生平所有神聖的言與行,這才是真正的基督徒與義人;唯有這樣的義人,才能真正繼承耶穌拯救世人罪與靈魂的工作,使人類走向正途與避免滅亡的命運。
21世紀的基督徒或“有愛心與正義感”的人,應該效法耶穌的愛與永恆不懈的實踐精神!
“基督的精神與理念”與“基督信仰的目的與本質”,要求人要“全身、全心、全靈、與全意”地進行道德實踐,而不是要讓人停留在自我建立信仰與追求屬靈的層次;如果為了拯救人或實踐基督之愛,必須犧牲自我生命,人也不可以隨便退縮或拒絕。
罪人與聖徒的差別,只在一線之隔,如果罪人願意全心從善與行義,那麼他有可能成為聖徒;要使全世界的罪人,都能成為聖徒,並不是不可能,只要人類有這個決心與不斷向神求助的禱告,就有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耶穌愛與實踐的精神。
真正的教會,不在教堂,不在宗教的規章與儀式,也不在教友之間,而在人類最苦難與黑暗的角落,因為那是神要人去工作的地方。
21世紀基督宗教的改革,就在於人應該學習耶穌,走出教堂與放棄安逸的生活,勇敢地投身到人類最苦難與黑暗的地方,並且要成為“神的愛與正義”的實踐力量,如此人類才可以有效拯救人類永恆沉淪的命運。
|
[1/28/2006 1:06:38 AM] |
重返伊甸园
[#141: 5151, 5/1082] - 雨文周 (12/30/2005 12:10:00 AM)
- 有信仰是一种幸福
[#404: 0, 0/871] - 蒋品超 (1/18/2006 11:13:06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