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维吾尔族于三世纪前在贝加尔湖附近游牧——附:维吾尔族历史
中华不败
|
[編輯] 古代
一名維吾爾女孩,攝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維吾爾族歷史久遠,與西方和中原相交往,迄今已有兩千年歷史。從西元前3世紀至西元3世紀稱為丁零。 以後改稱高車、狄曆、敕勒、烏護、韋紇、回紇、回鶻、畏兀兒等。西元前,丁零分佈在匈奴之北,於貝加爾湖一帶,也有部分在當時的額爾齊斯河流域附近。5世紀以後,在當時西域的丁零迅猛增加。7世紀,居住在蒙古和西域境內的鐵勒人受突厥汗國的統治。
唐天寶三年(西元744年)(uyghur impire 維吾爾帝國) ,回紇消滅突厥汗國,建立了回紇汗國。唐貞元四年(西元788),改稱回紇為回鶻。開成五年(840),回鶻汗國國破,向西分三支遷移,其中一支南下。咸通七年(866),回鶻建立了西州回鶻政權。10世紀中葉,葛邏祿建立黑汗王朝(也有說為回鶻,一說為樣磨、葛邏祿),這對維吾爾族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維吾爾族的生產由遊牧為主逐漸轉變到以定居為主。天山一帶和南部原來的印歐語系民族逐步被回鶻同化。
從1124年至13世紀初,今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先後被西遼與乃蠻貴族所統治。1209年,高昌「亦都護」主動要求臣服於蒙古成吉思汗。同年置達魯花赤監之。1324年併入察合台汗國之封地,初建都阿力麻裏,即今天得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
明朝洪武四年(1371),西察合台汗國亡國,西域分裂成許多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的統治者仍然是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他們出於爭權奪利的需要,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對維吾爾族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這些蒙古貴族為了便於統治維吾爾族人民,別失八里的馬哈麻繼禿忽魯帖木兒汗之後,在蒙古族中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使數目相當的蒙古族居民改信伊斯蘭教。在這個時期,生活在維吾爾族農業區的大批蒙古族相繼被同化於維吾爾族之中。
|
[7/16/2009 1:57:33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