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无知无耻的东突
史真
|
无知无耻的东突
前两年,我偶尔浏览过几次东突组织的网站,略一浏览就哑然失笑。东突组织讲的突厥族的历史和所谓“泛突厥主义”理论的历史依据太荒唐了,太无知太荒谬可笑了。稍微学过一些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维吾尔族人哪里是突厥人的后裔?新疆成了维吾尔族自古以来世代祖居的家园、汉族人成了侵略者殖民者?!真他妈扯淡!东突组织既愚蠢无知,又非常无耻。第一,维吾尔人根本不是突厥人的后裔。维吾尔(畏吾儿)人的祖先是回纥人,回纥人的祖先是铁勒,铁勒的祖先是丁零,丁零的祖先是狄人;回纥人只是先做过突厥人的奴隶和附属,后来又灭亡了突厥的几个政权。第二,维吾尔人进入新疆的时间比汉人晚了整整近一千年。 汉人是西汉时期开始进入西域屯田开垦、从军经商、定居于此,回纥人是公元840年被黠戛斯人灭国后,分四路逃窜,其中两支在大约接近公元850年时窜入天山南北麓,逃窜至西域的回纥(回鹘)人主宰奴役西域各小国,屠戮其男子,霸占奸淫其女子,繁衍后代,定居于此。这才是回纥人进入新疆的开始。
如果一直往前追溯,当然不能说维吾尔族跟突厥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有关系,但却不是无知无耻的东突组织说的那种关系。中亚草原的属于白种人的塞人征服了铁勒部的一支,攫取了铁勒部的图腾“狼”为自己所有,形成了突厥族的最早雏形,后来又吞并了铁勒的其余部落,日益强盛,建立了突厥汗国;后来,回纥人先后攻灭和瓦解了突厥人的三个政权。
如果再往前追溯,突厥人、铁勒人都是匈奴人的后裔(突厥人中当然还有来自中亚草原的白种人塞人的血统),都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戎、狄各部的后裔;再往前追溯,汉人的祖先华夏族,突厥人的祖先匈奴人,铁勒人的祖先丁零人,丁零人的祖先狄人,匈奴人的祖先胡人,胡人的祖先戎、狄,鲜卑人和乌桓人的祖先东胡,还有今蒙古族、满族的祖先(满洲人祖先的源流和发展史相对更独立一点),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一、匈奴与突厥
突厥族的源流学术界迄今尚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带有匈奴的血统,突厥源自匈奴。维吾尔人中传说:他们是匈奴的后裔,匈奴有两兄弟,后来一支成为突厥,一支成为回纥。现代的土耳其族人,除认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后裔以外,还认为突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8年立国的北匈奴。土耳其族的确是东突厥的嫡系后裔。
匈奴曾经是一个十分强悍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战国时期已经多次袭扰进犯中土,秦国和赵国、燕国都在北方修建了长城抵御其入侵。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后,赢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上大破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然后征发70万农民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在北方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葺、延伸,成为从临洮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北方匈奴和东胡的入侵。西汉时期,匈奴又日益强大,与汉王朝长期对峙,是汉朝主要的外患。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粮草武器充盈、兵强马壮、条件准备充分,开始反击匈奴,在大将卫青、霍去病等的率领下,几次大败匈奴,并深入漠北和西域追击匈奴。后来,匈奴爆发内乱分裂,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率部南下归汉,南徙阴山附近。后来匈奴又多次分裂,各部相互攻伐。至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在汉武帝击败匈奴后近二百年,东汉明帝先是派大将军窦固深入西域征伐北匈奴,然后大将军窦宪、耿秉率军深入漠北,彻底击败北匈奴,从此彻底解除了匈奴对华夏族—汉族长达一千多年的威胁。
北匈奴人一部分逃到今天的土耳其一带,一部分越过乌拉尔河和乌拉尔山进入欧洲,引起了欧洲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和对匈奴人的广泛恐惧。西迁的匈奴人首先在公元350年消灭了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匈奴人打击挤压东哥特人,进攻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哥特人又去挤压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则和其它野蛮民族一起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阿提拉领导下,匈奴人一度在欧洲建立起了庞大的匈奴帝国,王庭在今匈牙利境内,罗马人和欧洲各文明民族的人恐惧地将阿提拉称为“上帝之鞭”。
南匈奴人则经过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融入今天中亚和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土库曼族、吉尔吉斯族以及阿塞拜疆族、格鲁吉亚族和维吾尔族。还有一些散布在中国内地。
••••••
二、黄种人和白种人混血的突厥人
一般认为,匈奴的遗民突厥人是黄种人,所谓突厥语其实是铁勒语,“铁勒”的意思就是“黄色人”,而匈奴的后裔铁勒部就是黄种人。铁勒在我国商周时称 “狄”、“丁零”(匈奴的先民就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戎”、“狄”各部),游牧在从黑海以北到贝加尔湖之间广阔的漠北草原地带。南北朝时,铁勒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南北朝晚期往西南迁至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多山)。后来,中亚草原的白种人——塞人阿史那部征服了铁勒部的一支,并将其同化,把铁勒的图腾“狼”攫为己有,遂有原始“突厥”(意思是“强壮的”、“肥沃的”),也被称作“蓝突厥”。中亚的塞人征服铁勒部后 塞人—铁勒 混合形成的突厥人有文字、有历法,5世纪始创制突厥文,亦被后世研究者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最古老的文字。历法以动物纪年。
阿史那部公元5世纪中叶被柔然征服,徙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以善锻铁被柔然称为“锻奴”。6世纪早期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贡献方物。546年合并铁勒其余部落5万馀落(户),势力逐渐强盛。552年突厥大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了突厥政权――突厥汗国。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今辽河上游)和大兴安岭,西濒西海(今咸海),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南临阿姆河南。最高首领为“可汗”,其子弟称“特勤”,将领称“设”。分辖地为“突利”(东部)、“达头”(西部)。可汗廷帐在东西两部之间鄂尔浑河上游一带。突厥汗国官制有28级。税法规定对普通牧民、黑民(战争中归附者)“征发兵马、科税杂畜”。
被统治的铁勒诸部落中,较早放弃原部落名而采用“突厥”称号的,被称作“黑突厥”;而始终不肯放弃原有部落名,不断反抗、降叛无常者,如匈奴后裔的回纥(今维吾尔族的先祖)、黠嘎斯(今吉尔吉斯族/柯尔克孜族的先祖)、突骑施和葛逻禄(皆为哈萨克族的先祖)等部落,也被归入突厥名下。
突厥在隋唐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治经济联系密切。隋初,公元582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二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但是在武则天时期,公元680年,南迁的突厥人再度建立 后东突厥帝国。公元745年,后东突厥帝国亡于回纥,突厥各部乃大多附于回纥,一部西迁中亚,另一部南下重新归附大唐。“蓝突厥”就此绝灭,“黑突厥”相应崛起。在蓝、黑突厥对中亚、西亚,以及回纥对塔里木绿洲征战和迁徙的过程中,当地的印欧语系民族被渐渐同化为黄白混血的突厥族人。
••••••
三、回纥与大唐
现在把维吾尔族的源流摘出来梳理一下。维吾尔族源出于漠北的铁勒(敕勒)部落。铁勒这个古老民族很不幸:先是被匈奴统治,匈奴西走后来了鲜卑,被鲜卑族拓跋部征服,接着又是柔然;好不容易揭竿而起搞了个高车国,正要去与东方的柔然汗国决一死战,却中了以阿史那为首领的塞人的暗算,被塞人吞并。在日后的西方话语霸权下,连族名、语言文字名都变成“突厥”了。
铁勒中有一个叫“韦纥”的氏族部落,在反抗突厥统治者的过程中,成长为部落联盟“回纥”。这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正宗祖先。隋唐之际,回纥先后瓦解了西域和漠北的3个突厥政权,终于在公元646年建立了漠北的回纥汗国。
••••••
••••••
四、回纥与大清:
••••••
公元1759年,清王朝统一天山南北。其后150余年中,维吾尔族人口由25万增加到150万人左右,为新疆各族之首。维吾尔族融入中华民族之中,成为组成中华民族的众多民族之一。
为什么很多在血统上不是突厥族后裔的民族也讲突厥语系语言?突厥族人是最早有拼音文字的北方民族,但“突厥化”的最大成果却在于从我国新疆到爱琴海的一大片地带都讲相互都能基本听懂的突厥语。塔里木绿洲上的古印欧语系语种——吐鲁番语、焉耆语、库车语和梵文被突厥语取代了;东伊朗语只在塔吉克、阿富汗山区还保留着(乌兹别克族大部分是“突厥化”的塔吉克族)。汉人、匈奴人、鲜卑人、铁勒人(高车国)、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蒙古人、吐蕃人,都曾君临西域和中亚,留下大量的混血民族,但那里保存下来的语言都是突厥语。这是一个民族学和语言学上的专业问题,在此不便展开。
无知又无耻的东突,不提历史还好,要提历史,维吾尔人的历史有什么光彩之处?!不是被人家打败,就是被打败后去侵略、掠夺、奴役、压迫、屠杀比自己更弱小的西域各民族,对西域各小国各民族进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那才是真正的种族灭绝,其残暴野蛮程度仅仅次于13世纪踏遍亚欧大陆到处屠戮的蒙古人和17世纪中叶屠城的满洲人。
今天的东突组织自称什么突厥人的后裔,要建立什么“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甚至现在就一直口口声声称呼新疆为“东突厥斯坦”,真他妈的无知无耻之极。汉人进入新疆(西域)定居生活比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早了整整近一千年,汉人反倒成了新疆的侵略者殖民者?!公元前127年,张謇通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包括今天整个新疆和中亚五国大部分疆域的西域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管辖之下。汉族中原政权把西域纳入自己的有效的直接统治管辖之下并在此前后有大批汉人移居西域屯田开垦、从军经商,定居于此,比败亡逃窜的两支回纥残部进入天山地区要早了整整900多年!“东突厥斯坦运动”分子还仇视汉族和回族,跟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鞑靼族)攀亲,自认同根同宗,真他妈搞笑。在语言、文化上是非常接近、同属一系,最近一千多年也都生活在西域中亚,但是历史上,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其它几个民族,不是险些灭掉回纥(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的祖先黠嘎斯人),就是险些被回纥给彻底种族灭绝掉(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的祖先),双方根本才是真正的血海深仇。
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就是中亚所谓“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族,祖先是打败并且差点儿灭掉回纥人的黠嘎斯人。黠嘎斯人在公元840年大败回纥人、攻破回纥都城,灭掉了回纥汗国,回纥人残部分四路逃窜。其中两支窜入天山南北麓,时在接近公元850年,这是回纥人最早进入新疆地区的开始。黠嘎斯人到唐朝拜见,请求大唐出兵,和黠嘎斯一起联合用兵奔赴西域追剿回纥残敌,彻底消灭回纥人,但唐懿宗不允。汉族一向宽厚仁和,放过了回纥残部。
当然,亦有一说认为吉尔吉斯人有汉人血统,并且是可信度较高的一种说法。史书记载,西汉大将李陵率五千人与匈奴作战,兵败投降,被匈奴单于封为坚昆部(坚昆人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之一)首领。显然,这支残余的军队就在当地扎根,娶妻生子,参与了吉尔吉斯族(柯尔克孜族)的民族形成过程。“坚昆”在中国后来的史书中变成了“黠嘎斯”,即要么是坚昆部演变成了后来的黠嘎斯人,要么坚昆人是黠嘎斯人的祖先的一部分。 几百年之后,到了唐代,黠嘎斯人的人种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人长大,赤发,皙面,绿瞳;亦有黑发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这多半是说,当时黠嘎斯人分为体态迥异的两部,前者显然是白种人——高加索人种的外貌特征,后者是黄种人的外貌特征,而黑发、黑眼的黄种人,是汉将李陵及其军士与当地人通婚繁衍而来。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面临回纥(回鹘)威胁,黠嘎斯人出手相救,成为救助实力衰弱的唐朝的一支外援。他们自称是“都尉(李陵)苗裔”,“与国同姓”,表明对唐朝的亲近和攀附;在帮助击破回鹘后,他们护送太和公主回到唐朝。唐朝也对他们表示亲善,加以笼络。《新唐书》载:景龙中献方物,中宗引使者劳之曰:“尔国与我同宗,非他藩可比也……”此后,中国人与中亚民族的融合还在继续,黠戛斯人也曾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分,元朝时曾将一部分黠嘎斯人安置到今山东曹县等地。
由此看来,倒也能找出一点维吾尔人仇视汉族人的依据。但是,汉将李陵部仅仅只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之一部分,这一部分完全包含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族里边,维吾尔人要算历史旧账,还是只能去找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而且是在回纥人首先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进攻侵犯掳掠唐王朝的情况下,黠嘎斯人支援唐王朝抵抗回纥人的侵略进犯而大败回纥人的。而且,今天被东突认作亲兄弟的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其他民族被回纥人压迫、奴役、屠杀、种族灭绝的历史上的血海深仇,更重得多,又该怎么算?
还口口声声“东突厥斯坦”,真他妈不要脸!无非是想借土耳其和中亚各国给自己壮胆而罢了。土耳其人是西突厥人的后裔,中亚各国各主要民族大都认为自己是突厥人的后裔,土耳其又是整个中亚和西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大国,中亚四国跟新疆接壤,土地相连、山水相通、民族跨界居住,东突组织拉上它们做自己的靠山、给自己壮胆儿。
东突组织真是愚蠢无知,对历史无知之极,又无耻之极,一方面拼命想拉上和胁迫绑架今天的维吾尔民族给自己垫背,一方面欺骗愚弄国际社会和西方国家。还好现在他们在中国的维族人中、在新疆的维族人中还没什么民意基础,没什么群众基础,支持赞同的人少之又少。
“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背后的推动力量,主要是流行于中亚、西亚的“泛突厥主义”运动。“泛突厥主义”又称“图兰主义”,最早是1804年俄国鞑靼族的一个神学家提出来的,呼吁革新伊斯兰教,对伊斯兰教进行现代化建设。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局限于俄国鞑靼知识分子内部。1880S,泛突厥主义思潮在俄国各地的鞑靼人中开始发展,而后扩展到中亚的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和土库曼人等其他突厥语民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沙皇政府的打压迫害下,很多俄国泛突厥主义者和泛伊斯兰主义者纷纷逃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青年土耳其党人密切配合,出版刊物,大肆鼓吹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俄土战争爆发以后,他们更号召俄国穆斯林与土耳其合作,对异教徒进行圣战。这样,发源于俄国鞑靼人的泛突厥主义,就在土耳其找到了大批拥护者和崇拜者,并在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支持和推动下,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一战土耳其成为战败国,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瓦解。1923年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的民主共和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说:“伊斯兰团结和图兰主义都不能成为我们的原则和必然政策”,并于1926年取缔了青年土耳其党,使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遭受了沉重打击并受到抑制。但是,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并未得到清理和批判,时沉时浮,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二战期间有所反弹,并与德国纳粹党勾结。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思想影响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渗透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凯末尔对土耳其进行了世俗化改造,为土耳其共和国确立了世俗主义的基本国策,但是由于伊斯兰教本身的宗教特点和发展规律,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在土耳其仍然持续酝酿发展,尤其在凯末尔去世后。土耳其共和国的公民身份对世界上所有突厥族人开放。于是中亚突厥族人源源而来,包括一个“东突厥斯坦同乡会”在内的各种流亡组织也纷纷成立。1930年代发起“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麦斯武德、伊敏等人,便是从土耳其回到新疆的。1990S后,在世界反恐的大背景下,尽管突厥语国家的历次峰会都把打击恐怖主义的话挂在嘴边,但有少数国家总喜欢对“疆独”分子网开一面。如1998年底,来自哈萨克斯坦等11国的“疆独”组织代表,公然在土耳其共和国首都安卡拉召开第三届“民族大会”,成立所谓“突厥斯坦民族中心”。现在该中心已在美国、德国、土耳其和沙特设有代表处。
“泛突厥主义”被中亚西亚一些鼓吹大突厥联盟的势力所利用,成为他们重要的意识形态旗帜。但是由于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强烈反对以及近年来塔利班的暗中拆台,“泛突厥主义”运动一直处于狂热不减但效果有限的局面。作为“泛突厥主义”运动策源地的土耳其共和国,综合国力有限,国内的“泛突厥主义”政治势力也受到多方限制和牵制(如国内的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民族和土耳其族中一些有理智清醒头脑和政治远见的开明温和派人士)。而在俄罗斯的软硬兼施下,中亚突厥语国家纷纷强调要平衡它们与俄罗斯的关系。可见,某些人虚幻的“突厥民族大一统”、“泛突厥主义”,也并不符合这些世俗政权自身的利益。
2009.7.10-14
|
[7/15/2009 11:10:59 AM] |
无知无耻的东突
[#5074: 13459, 0/125] - 史真 (7/15/2009 11:10:59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