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中办高官透露胡锦涛“不折腾”的来历
打压媒体
|
中办高官透露胡锦涛“不折腾”的来历
请看博讯热点:打压媒体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2月22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日前一中共中央办公厅高官在酒桌上透露胡锦涛讲话中“不折腾”的来历,他说,他早前在海外媒体博讯上看到一些对胡锦涛讲话中出现“不折腾”的解读,都有一些道理,但他强调,其实胡锦涛讲话中的“不折腾”并不是他的发明,胡锦涛也不是党内首位使用这一口语化的领导人。
这位多次参入了胡锦涛演讲稿起草的官员说,这个词第一次在党内高层流传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央对胡耀邦的问题拿不准主意,很多人要对耀邦下手,邓小平也一时无法决定,就让中办专门派人南下找到当时影响力仅仅次于邓小平的叶剑英问计。叶剑英当时的批示很简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字:不折腾。 (博讯 boxun.com)
<推荐:月费起价$4.99,免费大陆回拨号码、任选美、加电话号码.点击这里加入有5美元折扣>
叶剑英的“不折腾”就是不要再整人了,大事化了。这位中办领导透露,外界对胡锦涛讲话“不折腾”的解释,几乎没有一个说到这个出处。这个出处对解释胡锦涛的讲话有什么意义?中办的领导说,意义非同一般,如果不知道这个出处,那些解释几乎都围绕在胡锦涛意在对中国政治制度和体制改革“不折腾”,当然从前后文看,确实有这个意思。但主要的意思却是和这三个字的出处有关。胡锦涛当时使用“不折腾”其实包含了不整人,不折腾那些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人。
在问到那些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人是否包括《零八宪章》签署者,这位喝了点酒的领导有些清醒了,他说这要看你的理解。当初宪章出来后,各派人马都很激动,有些人要借此一网打尽,形势很紧张。政治局在此观点上剑拔弩张。最后焦点集中到胡温身上,如果胡锦涛压不下去,《宪章》体制内的那帮签署人现在还不都被解雇了?
被问到国内媒体是否出现黑名单,要求各大媒体不要刊登《08宪章》签署人的文章时,他说,瞎扯蛋,根本没有这回事。有些宣传部门自己紧张,完全违反了中央的意思。中央曾经打了一个很温和的招呼,就是不要刊登《08宪章》签署人宣传宪章的文章,至于这些人写其他的文章,一切照样,没有什么黑名单。没有说有黑名单,现在是要做那些人的思想工作,要拉拢,只要他们不再有进一步的实质性活动,这事就算了。怎么可以孤立他们,那不是进一步把他们逼到极端的立场上?胡锦涛不是那种领导人。
他说,宣传部门当时很左,跳得很高,站在要对宪章下手的立场上到处积蓄力量,所以在宪章出来后,他们故意不发文禁止,就是想“引蛇出洞”,让事情闹大。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不知道是中国知识分子冷淡了,还是他们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结果中国媒体有自律,知识分子闭嘴,谁也不敢闹大,到后来宣传部也感到很没趣,却不知道中国人其实早就被他们玩得服服帖帖了。
当时怕中宣部失控,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胡锦涛亲自下令,在宪章那段时间,他的左右手王沪宁亲自过问宣传事宜。主管宣传的李长春被架空。
王沪宁怎么过问?就是不折腾,他什么也不过问,既不发指示,也不发文章,宣传宪章和批评宪章的文章一律禁止发,谁也不许折腾。他的风格几乎和胡锦涛一模一样,难怪,王沪宁已经成为目前胡锦涛最信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中办领导说,胡锦涛的不折腾其实就包含了不折腾那些宪章签署人,要用这种大事化了的办法化解这场危机,这也是胡锦涛的一贯立场。
本来这位中办领导不会讲出这些话,但他说,习近平这次在海外又用了了一次“不折腾”,他是说不折腾外国人,大家应该看出,这个“不折腾”的本来意思了,不是我不折腾自己,也不是你不折腾我,而是我不折腾你,不整你,如果你不折腾,我就放过你。这才是胡锦涛“不折腾”的本意。
|
[2/22/2009 7:01:48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