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谁是新中国》一书有明显的偏见
杨威
《谁是新中国》一书有明显的偏见
杨威
《谁是新中国》一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其取材 到解读都有明显的偏见。我认为,辛灏年先生基本上是站在反民主的威权主义立场上,以威权主义孤臣孳子的有色眼光和遗老心态,对独裁者进行了过份的粉饰,而对两蒋时期的历代民主人士进行了不公正的丑 化。一边是文过饰非,一边是欲加之罪,都不是出于严格的史学态度,而是军涛所批评的,“以政治需要和好恶,对学术和专业问题作政治结论”。其治学态度是不慎重的,所以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家有分量的学术机构或学者,对《谁是新中国》一书,作任何 值得一谈的正面评价。
辛本人多次强调他不是民运人士,所以他不是“伪民运”,而是非民运。但是他希望民运数典忘宗,割断与两蔣时代两岸历代民主民运人士的联系,而向反人民的独裁者和旧国民党“认祖归宗”,这是我所坚决反对的。他总结国民党失败的经验时,竟然称是因为蒋介石国民党独裁不够,也充分说明了他的反民主立场。
辛灏年先生对台湾民主化的态度是暧昧的,对国民党 的民主化是反感的,他把台湾的民主化说成完全是两蒋和国民党的功劳,完全抹杀了台湾民主人士为民主英勇奋斗的历史,也完全抹杀了王炳章时期的中国海外民运对台湾民主化的促进作用,也不提当时的国际国内大环境(美国国策的改变和江南事件的震 撼)已经使蒋家王朝难以为继。在这里我并不否认蒋经国先生晚年的开明态度对台湾民主的关键作用, 但是辛灏年先生故意无视其他因素,这绝不是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辛灏年先生本人我有所接触,那时候我们的私交还可以,我觉得他待人接物还不错,讨论问题也比较谦虚,有什么错立刻就会认账。但是这些都是他成名以前的事,后来没什么个人接触,就不好说了。 首次见面是在他家,那时他还没有这个名字,记得我们讨论了历史,在座的还有当时尚未成名的画家王海燕,(如今几乎美国的每个 Mall中都有她的作品)。在陈军家欢迎童屹的Party中, 我们(Party上众人)热烈地讨论过怀疑主义,他好像都同意我的说法,但是我怀疑他是否真明白。只要他不反对,我仍然可以说和他算个朋友,但是朋友归朋友,立场归立场。他不会改变他的立场,我也不会丧失我的。
不管人家怎么变,不管民运怎么变,我的立场是从王炳章时代到现在都从来没变过的。谁让炳章兄封我一 个“最固执的民运人士”的称号呢?

[2/1/2009 4:32:28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