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在未来中国论坛答网友:谢李后主先生。我们从事民运,是为了人民,不是为了哪个人和党
刘因全
谢李后主先生。我们从事民运,是为了人民,不是为了哪个人和党,更不是为了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孙中山和他的两个儿子党---国民党共产党。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而不应站在哪个人和党的立场上。评价孙中山也是这样。
无论有什么观点,都应该心平气和的讨论,不应像这里有些人那样,完全站在孙中山的立场上看问题,不允许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对不符合国共两党的欺骗宣传的不同意见,打棍子,扣帽子,无所不用其极的谩骂,这是什么作风?这和中共有何区别?这样的人自称民运人士,是对“民主自由”四字的侮辱。
我从没反对辛亥革命,从没批评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及以前的“革命”。我主要批评他的“联俄容共”和“二次革命”及以后的倒行逆施。我批孙的观点摆在那里,请骂我者看清再谩骂不迟。


另:宋教仁是被孙中山暗杀的,这方面的文章很多,引一篇,请兄阅。

草虾:
呼之欲出的答案:孙中山陈其美谋杀宋教仁

草虾相信,国民党的内斗虽然比不上共痞,却是远远强于北洋党。北洋诸公乃是行伍出身,动则明火执仗,不大会干那绞尽脑汁的暗杀游戏。同盟会三大派,广东人孙中山的兴中会,绍兴人章太炎陶成章的光复会,两湖人黄兴宋教仁的华兴会。陈其美蒋介石追随孙中山。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刺,也可能出自陈其美的主谋。陈有动机:因为宋威胁了孙中山的总统地位和陈其美的总理地位。宋教仁如果出任责任内阁总理,并且施政成功,那么就是全国革命党的领袖,那么大骗子孙中山也就没有市场了,那么大流氓陈其美也就没有前途了。

陈其美有两次前科:

1911年12月23日,光复会领袖陶骏保,在上海沪军都督府大堂上,被陈其美令人枪杀(攻克南京的江浙沪联军,林述庆担任联军总司令,陶骏保为联军参谋长。赵声发展的“镇江辛亥七将军”:柏文蔚、冷遹、倪映典、林述庆、伍崇仁、李竞成、陶骏保)
1912年1月14日,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上海医院里,被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枪杀,为了抢夺浙江都督的席位。


陈其美有两大条件:

其一,吴佩璜是国民党人当时上海电报局局长,负责收集情报的,受陈其美之托,查来往电报. 这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东西暴露出来.”

其二,应桂馨是青帮大字辈,江苏驻沪巡长,双面间谍。


应桂馨(又名应夔臣),与范高头早有勾结。两人合伙搞过走私洋纱的非法生意,一度就此被租界巡捕房关押过。1910年应桂馨在宁波老家私占民田民房建立学校,引起公愤。陈其美经人介绍出面调解,为焦头烂额的应桂馨解了燃眉之急。事后应知恩图报,将其父在西门文元坊的住宅无偿借给陈其美使用,陈其美从此有了一处较为安全的秘密据点。1911年应桂馨在广州起义后见上海民众倾向革命,曾在舞台戏院中演过《广州血》,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清廷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进一步靠拢革命党,凭其在上海交结的帮会朋友和各种社会关系,多方为同盟会刺探情报。

由此可见,陈其美掌握了吴佩璜,就掌握了北京袁世凯政府与上海间的电报联系,掌握重要人物的动向路线和时间,掌握了可以栽赃嫁祸的时机和素材。特别重要的是应桂馨这个双面间谍。应桂馨故意让杀手武士英咬出自己,然后往来电报又被查出。他既是江苏驻沪巡长又是帮会人物,没有生命危险和酷刑之苦。只要他不说出是陈其美指使的,所有证据都指向北京。刺宋案的破获那么迅速,好像应桂馨就是故意等待被破获的。应桂馨好像没有供称是北京指使的。即使供认了,也可能是伪供。

即使宋教仁的责任内阁成功了搞得袁总统不爽,老袁派两个枪兵就可以押来小宋。即使行刺,也犯不着委托两面间谍应桂馨,北洋军中的枪手多如牛毛。袁世凯如果主谋刺杀宋教仁,目的就是“革命党如果跟袁世凯作对,没有好下场”。孙中山陈其美如果主谋刺宋,目的也是“革命党如果跟袁世凯合作,没有好下场”。

1916年,陈其美被陶成章的遗部刺于上海,革命党同样也说是袁世凯指使张宗昌干的。

刺宋案有何后果?宋教仁谋画的“南北一统,咸与宪政”的局面彻底破灭,革命党回到孙中山的旗下。对于袁世凯来说,宋教仁如果成功组织责任内阁,不可能夺走北洋枪杆子。宋教仁如果被刺了,革命党还有孙黄诸雄活着,反而有了造反的口实。袁世凯不至于以为刺宋就可以登上皇位。刺宋对于孙中山可是有大大的好处。

刺宋案为何成为历史悬案?原因之一是应桂馨与陈其美都死于非命,原因之二是陈其美的门徒蒋介石成了蒋总统,不可能允许任何人揭穿陈其美的行径了。如果是陈其美主谋刺宋,蒋介石也肯定参与了。

共痞政府既然尊奉孙中山,妖化袁世凯,当然也就沿袭故说了,反正袁世凯已是不怕开水烫的死猪了。

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成立在北京湖广会馆,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理事,代理理事长。中华民国的第一次国会大选,国民党获得众议院议席的269/596,参议院议席的123/274,于是作为国会第一大党将单独组阁,宋教仁将出任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准备离沪赴京。当时,有人提醒他警惕袁世凯的暗算。宋教仁若无其事的说:“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堂堂正正,何足为惧。国家之事,虽有危害,仍当并力赴之。”有人建议他坐轮船从海道走。他嫌轮船慢,坚持乘火车。当晚10时45分,宋教仁在上海车站准备登车时,突遇刺客枪击,身中三弹。经沪宁铁路医院抢救无效,于3月22日凌晨4时48分逝世,年仅32岁。去世前,宋教仁强忍剧烈疼痛口述致袁世凯电文:“望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得国会确立不拔之宪法,则仁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再看孙中山的轨迹:
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
1919年,得到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支持,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

如果不是苏俄输出赤色革命、干涉中国内政,中国的历史进程要好得多。孙中山遭到陈炯明的炮轰,因为他还没搞懂布尔什维克是啥样,就急于兴兵作乱,去广州再演“非常大总统”的闹剧。陈炯明刚刚在那里取得一点安定团结的局面,如果拿广东对抗全国,势必破坏广东的民生,所以要炮轰孙大炮。1924年 1月,孙中山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其实,1912年8月25日就有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北京湖广会馆,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 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五个组织合并成立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理事并代理理事长。其后,中华民国的第一次国会大选,国民党获得众议院议席的269/596,参议院议席的123/274,于是作为国会第一大党将单独组阁,宋教仁将出任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准备离沪赴京。当时,有人提醒他警惕袁世凯的暗算。宋教仁若无其事的说:“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堂堂正正,何足为惧。国家之事,虽有危害,仍当并力赴之。”有人建议他坐轮船从海道走。他嫌轮船慢,坚持乘火车。当晚10时45分,宋教仁在上海车站准备登车时,突遇刺客枪击,身中三弹。经沪宁铁路医院抢救无效,于3月22日凌晨4时48分逝世,年仅32岁。去世前,宋教仁强忍剧烈疼痛口述致袁世凯电文:“望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得国会确立不拔之宪法,则仁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
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

好了,疑问如下:
1] 宋教仁为何不相信袁世凯会杀他,而且临死遗言只给袁大总统“竭力保障民权”,而不是给孙中山“总理为我报仇”?
2] 宋教仁虽死,孙中山为何不指导组阁?国会大选成果未死,国民党作为第一大党,该党总理孙中山应该化悲痛为力量,迅速完成指导组阁,然后利用合法的政府力量,调查凶案。
3] 孙中山为何要另立“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已是国会第一大党,享有合法组阁权,宋教仁之死使该党获得更为广泛的同情。孙中山是该党总理,为何逃到日本之后,要另立一个“中华革命党”,抛掉已有的国民党?
4] 最后又把中华革命党改为国民党,是否重拾金字招牌?

草虾的答案为:

宋教仁原先华兴会,推崇黄兴作龙头,自己作掌握实务的龙颈。采用这个模式组建国民党,既从组织上架空了孙中山,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孙中山的革命路线。宋教仁不相信袁世凯会杀他,也想不到革命党内部会有人杀他。

孙中山对于现代政党一窍不通,只醉心于私人效忠的帮会。他从心理极端痛恨这个只让自己挂牌的国民党,根本没把它当作自己的党。

宋教仁一死,孙中山喜出望外,自己不会去、也不派人去做合法组阁的总理,而要乘机兴兵,想做铁血大总统。兵败,孙中山不是“重新登记国民党”,而是另立“中华革命党”,正是为了清洗宋教仁的影响,让江湖力量回归自己的革命路线。

到了1919年,看到列宁在俄罗斯的暴乱成功,才猛然醒悟,必须好好利用宋教仁遗留的壳资源,改造成布尔什维克,因为自己的暴乱组织“中华革命党”不得人心,宋教仁的国民党才是深得人心。此时,孙中山怎么不提宋教仁呢?

假如孙中山没有痛恨宋教仁,假如孙中山没有默许陈其美蒋介石谋杀宋教仁,那么“为宋教仁报仇”的二次革命之后1914年,孙中山为什么要扔掉宋教仁组建的国民党,另立效忠自己的中华革命党?

如果无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法,那么宋教仁之死的谜底就是肯定的了。孙中山对于宋教仁之死及其死后国民党处理,旁证了孙中山对于宋教仁命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10/2009 1:57:02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