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提起精神问一下:《中国和解智库》怎么啦?
张三一言
提起精神问一下:《中国和解智库》怎么啦?

精神不好,但不得不说。

徐水良对和解的质疑、毕时圆提出的和解的逻辑条件,我基本赞成,实际上也是我一贯坚持的思想。不过关于《中国和解智库》“抱怨民众暴力对抗、抱怨民众是暴力的崇拜者,完全是混淆视听”我很困惑。因为,我一向支持《中国和解智库》,我之所以支持原因有二。

一是,在我过去的认知中,《中国和解智库》并没有“抱怨民众暴力对抗、抱怨民众是暴力的崇拜者,完全是混淆视听”,我从来没有看到他们指责民众暴力,例如翁安杨佳等事件他们都没有指责他们使用暴力。相反,他们是指向统治者的,例如他们向统治者呼吁让异议人士回国参与奥运等等。

二是,他们的召集人丘岳首曾经多次说过,他们的和解并不是唯一道路,乐见其它不同道路取得成就(大意)。

可惜,在这次他们在齐氏基金会给他们颁奖会上的两位召集人的讲话,可能会改变我的态度。

丘岳首说:“种种迹象显示,“紧张对峙”演变为“剧烈对抗”的可能性在快速上升。墙内墙外严峻的形势逼迫中国朝野在未来几年必须认真正视和解与革命的问题并就此作出抉择。首先是当权者(也是暴富者)艰难的抉择:要么让渡部分既得利益和公权力,换取和解共生;要么继续用暴力维持多几天的酒醉金迷,等待共死双输。其次是民间社会同样痛苦的抉择:是否愿意对忏悔予于宽恕?可否以放弃清算去与认罪作个交换?从变革成本计算,是否应该减少当权者对民主的恐惧,以体面的谈判妥协促成社会早日转型?以暴易暴把持枪者逼到墙角让他们掏枪决斗是不是上策?能否赢?…“中国和解智库”高扬和解理念的民间立场是鲜明的,政治指向是清晰的,那就是以真相换谅解,以忏悔换宽恕,加害者停止作恶施暴,对受害者道歉赔偿。同时,我们也呼吁民间社会调整完善自身的思维、话语和行为方式,而这也是公民社会的要求。在我们的系列文告中,已多次强调选择和解与否的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拥有巨大财力和武力资源的庙宇高堂,强调当权者顺应时代潮流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妥协代替镇压,这样做不但对民族子孙功德无量,也是他们对自身的救赎。”

这个取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首先责备和要求的是统治者。但是“民间社会…是否愿意对忏悔予于宽恕”则是伪问题。丘岳首自己在这篇讲话里也给出了实际的答案:统治者全无忏悔。既无忏悔又何来对忏悔?

王光泽说:“当重庆万州事件、贵州瓮安事件等特别是县市级群体性事件爆发时,借助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科技,民间的不满被迅速放大,悲情被迅速传递,并跃出网络,演化成一场又一场实际的暴力,地方政府遭到攻击,甚至地方治安当局也被攻陷,不得不大量调入外地警力来维持社会治安。”

我不认同这种不分权力暴政的非正义使用暴力和受害者以暴力扺抗的正义使用暴力取向。特别是把权力的非正义暴力描绘成为“不得不”的被迫行为更不能接受。丘岳首说要“以真相换谅解”,现在的真相是权力暴政是强奸者,民间是被强奸妇;被强奸妇用暴力反抗暴力强奸者就是真相,怎么能够把他们反打五十大板?

在这里我要为杨佳说几句话。

王光泽说:“当北京的杨佳扬刀出鞘、砍杀上海10名警察时,他沿袭的也是毛泽东那样的革命逻辑。他说,当上海警方侵犯他的权益而不作出相应的补偿时,“他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他一个说法”,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革命伦理具有同构性。”

杨佳为什么要走上这条绝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都是有压迫就有反抗,有过度使用暴力迫害就有拼死用暴力同归于尽。现在中国就是一个统治者高压迫强侵害和过度使用暴力的社会,中国平民百姓,特别是低层民众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曾受过欺凌迫害的,绝大多数人都含冤忍辱着,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中国平民尽杨佳”。现在只有一个胡佳起来为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拼命。把这个现象视作邪恶毛泽东的思想继承者,是不是过分一些了。

杨佳是因为“我认为我是无罪的,是他们先打人,我一级级投诉都没有结果,而是(警察)一级级地侮辱我的人格,”,所以才有“7月1日发生的事是完全正常的。”并表示“我不后悔”。我期待中国的知识精英在提倡和解的同时不要“顺带”宣扬顺民奴才思想。

我重申以往坚持的和解理念。

● 不和解是由统治者造成的,特别是统治者过度对民间使用暴力以掠夺和侵犯人权;责任在统治者,不在民间。

● 反对暴力首先是反持统治者的暴力,而不是平均地反对统治者和民间的暴力,更不是把矛头指反抗统治者暴力的向民间暴力。在统治者停止使用暴力前提下,才可以全面反对暴力。

● 和解必须是统治者首先表达善意,最低限度要对受害者表示忏悔。没有统者治的善意,所谓和解是空谈。

● 目前中国现实条件下,民间以暴反暴是不以人们意志可转移的;但是却可以以统治者放下屠刀向人民忏悔而消解。若统治者不放下屠刀,民间以暴抗暴是必行之路,或者还可以说是唯一可让统治者放下屠刀的方法。

● 民间宣扬反暴力、和解宣扬者,对象是使用暴力的统治者而不是民众。在目前政治现实中,平均地反对统治者和民间暴力,其实质就是助长统治者使用暴力。

● 我支持所有不同派别不同路线从事各自选择的模式促进中国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工作。但不支持且反对以自由民主人权法治为名助长专制制度的行为。
2008/11/4

@@@@@@@@@@@@@@

附:

毕时圆 和解的逻辑条件
 
一、和解的逻辑条件

所谓和解,就是因为事先已经不和。莺歌燕舞的和睦相处,和解就失去了逻辑基础。如果一对平安无事的夫妻,你要没事找事的整天到他们家里去说,你们要和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二、独裁政府和民众不和,错在独裁政府

如果独裁政府和民众不和,错不在民众而在政府。古今中外的独裁政府,都是在政府过度使用暴力的前提下,使民众产生剧烈对抗的情绪。因此,《中国和解智库》抱怨民众暴力对抗、抱怨民众是暴力的崇拜者,完全是混淆视听。这样的抱怨看似悲天悯人,其实际效果是维护独裁政府单方面使用暴力,从而激怒更多的民众产生过激的对抗情绪。

三、和解的对象

独裁政府和民众的和解,和夫妻吵架的和解有本质上的不同。夫妻之间有口角,可能双方都有错。你在调解的时候,可以各打五十大板。而面对手里有枪有炮的独裁政府和手无寸铁民众,你也各打五十大板来讲和解,就等于对独裁政府小骂大帮忙。因此,我赞成徐水良的意见:谁要宣传改良,宣传和解,宣传温和,请向有能力改良、和解、温和的中共去宣传,不要向没有这种能力的反对派宣传。否则,谁就是帮中共欺骗反对派。让他们不要反抗。

四、和解的资格

甲乙双方产生矛盾,第三方有给他们讲和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要把这种愿望变为行动,就要有最起码的条件:甲乙双方都认可第三方作为调解人。

要做中国独裁政府和中国民众之间的调解人,首先必须独裁政府和民众双方都认可。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共产党会认可《中国和解智库》作为调解人吗?其次,如果共产党独裁政府认可的调解人,中国的民众会不会认可?

如果双方都没有认可,那么调解人的资格在哪里?

五、和解作为一种思考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共产党和中国的民众能和解确实是一件好事。很明显,中国能和平的不流血的走向宪政民主,那代价可能是最小的。但对于中国的现实而言,要讲和解,首先必须要说服的,是有枪有炮的共产党而不是要民众放弃对抗。只有在肯定广大民众和共产党对抗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和解的思考才有起码的立足点。

六、和解的诚意和危险性

如果《中国和解智库》的人,内心极端痛恨共产党,恨不得把共产党吃了。但表面上假装和共产党和解--把和解当做一种策略那是很危险的。一方面,你自己对和解都没有诚意,如何要求别人去和解?另外一方面,如果把共产党想象成被你随意欺骗的傻瓜,那就大错特错了。你要假装和解做和解的大舅子,就必须取得共产党的信任;要取得共产党的信任,就必须在共产党面前低三下四。你心不诚以为而共产党会不知道?共产党什么时候在这方面糊涂过?而对于共产党的对抗者们,你这样做,会永远不会被他们认可--他们认定你这是出卖。即便你整天呼天叫地的向他们哭诉:其实我不是共产党那边的,我表面上是和共产党讲和,而实际上和你们是一伙的只不过打算卧薪尝胆的做第五纵队。这绝对是自欺欺人的幼儿园孩子们的想法。

@@@@@@@@@@@@@@@

徐水良 在中共一直坚决镇压的条件下宣传三反一温和要和解,目的何在? 2008-11-03 09:50:26 [点击:70]
共产党从来不跟反对派和解,却指使他们的特务搞三反一温和,要和解。

他们在没有社会公正,不结束中共一党专制,甚至没有真相的条件下,要搞温和、和解,他们宣传和解,宣传了这么多年,有用吗?你要和解,要温和,中共听你吗?

他们宣传这么多年的结果,不过是帮助中共,让中共单方面进行镇压,而反对派则不能反抗,否则就是不温和,不和解。

没有社会公正,连真相都没有,何来和解?允许中共镇压,不许反对派反抗而已!

这种做法,什么目的,连傻瓜也能看得出来。

谁要宣传改良,宣传和解,宣传温和,请向有能力改良、和解、温和的中共去宣传,不要向没有这种能力的反对派宣传。否则,谁就是帮中共欺骗反对派。让他们不要反抗。

和解一定会有的,民族大和解也一定会有的。但那要在结束中共一党专制,恢复社会公正以后,才会有。至少要在中共愿意和解、停止镇压的条件下,才能搞和解。在民主制度下,在搞清重大问题的真相,维护法律尊严,认真执法,依法处理责任者,恢复社会公正,为被害者先刷冤屈以后,和解才有可能。

 






HK [11/4/2008 9:03:12 A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