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为什麽大陸人不接受中華民國的稱呼
费事
|
为什麽大陸人不接受中華民國的稱呼
慈禧太后绝不是守旧分子。费行简在其《慈禧传信录》中记述说,太后曾对光绪皇帝说,变法图强,乃其素志,只是不同意“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以得罪祖宗而已。
因此,她在看了冯桂芬所写提倡变法的《校邠庐抗议》之后也承认,作者说得十分中肯,只是告诫说“毋操之过蹙而已”。光绪皇帝在戊戌维新之前“泣告西后,不 欲为亡国之主”,太后也说,“苟可致富强,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当时一位作者也说,“戊戌之变,外人或误会为慈禧反对变法,其实慈禧但知权力,绝无政 见”,她之镇压变法,“纯为家务之争”,仅仅害怕儿子抢去自己的权力。
镇压了维新之后,慈禧召见李鸿章,明言有人弹劾他是维新党人,李鸿章回答说:“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 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的意思是说,他并没有参与废黜太后的事情,但确实支持变法。听了这番辩白,“太后默然”,无言以对。为什 么?或许就是因为,在太后看来,变法并不算错。
很快,变法就变革了政治正确。庚子之乱,洋人入侵,两宫狼狈西逃。这一番经历,恐怕让已届暮年的慈禧太后深受刺激。她清楚地意识到,旧制度已无法有效运转。因而,1901年1月28日,两宫在西安发布《变法上谕》,把当年维新派所提出的变法纲领原封不动地拿出来,并变成现实。
清朝的前期,国家的上层统治者由上层旗人中的王公贵族和少数民人出身的大官僚组成,他们是这个国家的特权阶层。到了中后期,民人出身的大官僚渐渐就占据了上层统治阶层的主体,清朝后期任命的总督和巡抚,民人出身的占95%以上。
就国家的上层统治阶层的成分构成上来讲,清初是旗多民少,清中是旗民各半,清末是旗少民多。
旗人中真正有特权的,只是极少数的王公贵族家族和科举作了大官的,大多数下层旗人不过是他们的奴隶。他们的境况还不如普通民人。民人有自己的人身自由,旗人没有,旗人的人身关系是被限制在他们侍奉的贵族家族下的。在 生活上被限制在驻地,职业上只有三种选择:当兵、科举、失业,旗人们没有务农、从商、手工业的权利,也没有自由选祖居驻地和迁徙的权利。关于刑律,在清 初,旗人犯法所获得刑责要比民人轻,因此激发了旗民矛盾,于是从雍正朝改革,加重了旗人的刑律,旗人在法律上的优势也没了。
清代的时候有一个很讽刺的现象,就是旗人靠民人亲戚接济。旗人里面有很多都是汉人八旗,这些汉人大多是早年移民东北的山东人,他们在山东有很多亲戚。因为旗人内部通婚,所以很多旗人与山东人都能扯上亲戚关系。那时候很多山东民人靠着与旗人亲戚的关系到北京做生意,他们的旗人亲戚因为不能经商,所以一旦经济上有了困难,就只能靠民人的 亲戚救济了。
按照八旗制度的规定,当国家需要打仗的时候,民人可以逃难,旗人是不能逃的。直至清代末年,在八旗下层官兵的心间,早年间形成的为爱国护民不惜奉献一切的精神,“不得捐躯国事死于窗下为耻”的观念,依然是相当牢固的。直到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及其以后几十年间,八旗将士前仆后继、浴血抗敌的事迹,仍然在各类史书上多有记载。旗人们即使家徒四壁,也要自费购置兵器战马,不忘国家重托,上战场打仗,他们嘴上常常挂着的口头语儿,还是那么一句落地有声的硬话:“旗兵的全部家当,就是打仗用的家伙和浑身的疙瘩肉!”他们一贯地忠勇可敬,饥寒困苦并没有磨损了他们世代相传的爱国报国之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即庚子年,为反抗八国联军的疯狂入侵,八旗军人们为护卫祖国的首都而喋血奋战,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场景。著名作家老舍的父亲永寿,也就是在这一场战斗中尽忠殉国的。
中华民国是越蛮所创建。越蛮非常有心计,建国策略很独特,历史证明也很成功,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值得细考。众所周知,越蛮先在广东帮助洋人贩 卖鸦片,抽大烟,引起了鸦片战争,引狼入室。然后搞太平天国起义,横扫江南把清朝搞的狼狈不堪。使清朝既无时间搞经济,又无精力对抗世界抗资本主义列强入 侵!太平天国起义前,清朝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29%,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五国的GDP总和占29%,与中国持平。太平天国短短几十年后,中国的GDP只占世界的6%。等清朝皇帝和太后觉悟了要变法维新,越蛮们马上派越蛮康有为给皇帝献“变法维新”大策,挑拨朝皇帝和太后的关系,结果比皇帝都积极的第一号改革派太后老佛爷大怒上了当,废除了变法维新,使中国失去了维持为世界强国的机会。太平天国失败后,越蛮孙中山继承先辈的遗志,改走种族主义路线,率领由百越,九黎、三苗诸蛮组成的革命党,冒充汉人对内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外以出卖东北领土,国家财政控制权等经济利益为代价获得清朝 死敌日本 俄国的支持终于把清朝推翻了。舌頭都伸不直的马来种越南-老撾人孙中山(日本名)還被汉人尊为“国父”!革命空前成功。近一个世纪的血雨腥风,战乱,动荡 不安从此开始。
现在马来种越蛮效仿越蛮孙中山在台湾对内搞 种族撕裂,搞垮了100年前也搞种族撕裂的国民党,去中国化,对外联合一切 反汉人势力搞台独!注意这些国外势力可都是掌握高新技术的强国,一旦台湾拉中国下水的阴谋得逞,华夏历史可能就此毁灭结束。
为什么50年代初的农民最后能够心安理得地剥夺地主土地?
当全体中国人想剪掉辫子时候,上天就把气数给了几千年拥有断发风俗的百越族国民党的.上天给百越人国民党地痞流氓一个公平的机遇,所以让来自逃到东南亚的百越人国民党地痞流氓和中国的百越人国民党土豪地主联合起来成立以百越人土豪地主为主的政府,所以北阀让他们成功.....
可是,无德的百越人土豪地主纵容挖清朝皇帝祖坟....实际上也把他们自己的气数也挖尽了.......百越人国民党土豪地主只有21年气数.....
如果说清朝末年满人在江南的遭遇太也过分,上天为江南闽越汉人扎扎实实安排了日本给予的一个接一个大屠杀.没死的土豪地主也是漏刀的,死亡岂止是满人100倍.....特别是西安,福建,武汉,杭州......从民国开始那些当年屠杀者国民党土豪地主也得到他们应得到的回报......如果说国民党挖了清朝皇帝的祖坟太也过分,国民党土豪地主只坚持21年就完蛋,老毛又几乎挖了全中国土豪地主的祖坟为其赔偿.....如果说国民党地痞流氓没收了清朝皇帝财产,那么几乎全体中国人特别汉人土豪地主在40年中失去所有财产,这些财产估计都是在清朝积攒下来的....如果说国民党地痞流氓对满族从皇族到贫民歧视,另其贫困破产,过40年就好了,那些富有的汉人土豪地主却因为财产被歧视,被屠杀,而几乎贫穷占大多数的满人,却因为他们近2代的的贫穷让他们在近30年的时间里安然度过......
这是上天对仁厚清朝皇室与旗人的给予.......
中国需要建设和谐社会,但和谐的前提是和解,而和解的前提是厘清历史事实。中国历史中的冤结太多,需要由公正的历史视野去审视,并通过正当的程序界定是非,没有和解,何以达致和谐?
(一) 南方政府:民國五年護國討袁之戰。民國十一年陳炯明背叛砲轟總統府。民國十四年黨軍兩次東征及回粵討楊(希閩)劉(震寰)之亂。民國十五年革命軍北伐。民 國二十年兩廣背叛中央寧粵之戰。民國二十二年黎平閩變之戰。
(二) 北方政府:民國二年二次革命討袁之戰。民國六年張勳(復辟)段祺瑞馬廠誓師討逆之戰。民國九年直皖之戰。民國十一年第一次直奉之戰。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 之戰與「北京政變」。民國十四年奉軍郭松齡叛變及奉軍與國民軍之戰。民國十八年唐生智背叛中央。民國十九年中原大戰。
(三) 國內第三勢力(共產黨) :民國十六年南昌、兩湖秋收武裝革命及廣州各地武裝革命。民國二十年至二十四年國民政府曾經在贛南發動五次討伐,始有共產黨二萬五千里長征之役。民國三十 年「新四軍」在皖南叛離之役。民國三十四年國共和談破裂,從東北內戰開始,由關外蔓延到關內,由點到面延伸至全國各地,國民黨的部隊一個個叛離投共,終於 民國三十八年冬全部退出大陸,固守台灣伺機再起。
(四) 對外國戰爭:民國十七年濟南中日「五三慘案」。民國十八年韓光第將軍駐防呼倫貝爾,俄軍來犯,率七千勇士為國捐驅。民國二十年日本發動「一二八淞滬之 役」。民國二十年日本在東北爆發「九一八事變」。民國二十四年日本發動長城之役。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本在蘆溝橋製造事件,引發全國人心憤慨,全國軍 民一致決議長期抗戰,在此一連串的國內外戰役都從清宣統退位後開始,尤其抗戰八年被日本蠶食鯨吞僅剩重慶一隅,差一點亡國滅種,其生命財產損失比起鴉片戰 爭(開放租界賠款) 、甲午戰爭(割讓台澎金馬) 要大過千萬倍,處處慘絕人寰!但是中國人的記性不好,忘性卻數第一,日本一投降,殺害中國人的深仇大恨立刻忘光,抗戰流亡的人民尚未回到故里,傷兵難民窩 集在街頭,斷垣殘壁滿目瘡痍,國民政府卻宣布日本侵華行為,不懲罰、不追究,以德報怨,並立刻遷返日僑、日軍,讓國民錯愕!同時對清廷的怨恨,對滿族的仇 恨一直咬著不放,對國人的災禍亦無一點點憐憫之心!請讀者就史實自己思考吧!
。「以前滿族人當皇帝,只有一個遠在北京,天高皇 帝遠,老百姓納了錢糧不怕官」,如今漢人自己當總統,人人不服氣,有兵權的人各據一方,都騎在老百姓頭上橫徵暴歛,互相攻伐兵燹連年,真是民不聊生苦不堪 言,孫中山如果有良心、有血性,應該後悔、無地自容,否則就是一介莽夫。
第一,中華民國是一個被中國人民推翻的腐朽政權,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上,沒有一個成功復辟的王朝。
第二,中華民國在她統治中國大陸的短短38年間,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數的屈辱,讓中國的民族尊嚴幾乎落到了歷史的最低點。
1915年,當時的北洋政府承認日本的“二十一條”,幾乎使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1919年,中華民國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和會上沒有享受到戰勝國應有的榮譽,爆發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五四”運動。
1931年,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堅持“不抵抗政策”,結果短短三月使中國的東北三省徹底淪入日本帝國主義的手中,東北人民從此過了14年的亡國奴生活。
1935年,國民黨政府和日本簽定《何梅協定》,釀成了華北危機。
1946年,國民黨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使中國一下了失去北方最重要的屏障,使前蘇聯能直接威脅當時的北方重鎮北平,國民黨這次出賣國家的主權達157萬平方公里,占當時中華民國領土的14%。比滿清政府幾個不平等條約加起來割讓給沙俄的領土都要多。
第三,在中華民國統治時期,中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亞病夫”。
1932年中華民國第一次參加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就只有唯一一個選手劉長春。赴美的旅費要不少錢,當時教育部又決定不派選手參加,也沒有經費支援。幸好時 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將軍出面,資助經費約8000銀圓,約合美金1500元,已經足夠所需。7月1日張學良在東北大學畢業典禮中宣佈,劉長春為中華民 國參加第十屆奧運會的選手,教練宋君複。
7月6日、7日,上海新聞界、體育界及團體,為劉長春餞行,將近2000人出席,場面熱烈。7月8日,劉長春及宋君複自上海搭乘郵輪,出發前往美國洛杉磯,展開中國奧運首航。
經過21天海上行程,郵輪在7月29日抵達洛杉磯,受到籌備會人員及僑胞熱烈歡迎。籌備會人員以警車開道,將兩人送到選手村,第二天下午就要舉行開幕典禮了。
開幕典禮當天,由劉長春持國旗,繞場的人有宋君複、沈嗣良,以及在洛杉磯臨時找來的華僑及青年會幹事劉雪松、申國權、托平等人,下場湊人數,免得過於孤單。這就是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開始。
劉長春在經過3個星期海上漂浮,體力早已大受影響,因此原來報名3個項目,他只參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則因體力不支,沒有出場比賽。參加的兩個項目,都在分組中最後一名,未能晉級。
比賽結束後,劉長春因路費不夠,而無法回國,後來是在當地華僑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國。
|
[10/27/2008 1:55:58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