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zt:杨奎松教授的错误逻辑—“孙中山的卖国就是爱国”
刘因全
|
杨奎松教授的错误逻辑—“孙中山的卖国就是爱国”(退而不休之人)
送交者: 海东青 2007年10月13日18:59:52 于 [史地人物]http://www.bbsland.com
2006年11月4日星期六9时50分拟稿
去年7月28日,《南方周末》第30版用了整整一个版面,登载了《何为民族主义,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杨奎松教授访谈录》一文。在这篇《访谈录》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先生直言孙中山的卖国活动,为孙中山的卖国活动理直气壮地进行辩解,旗帜鲜明地把孙中山的卖国活动美化为爱国。
在《访谈录》中,杨奎松教授直言不讳地说:“孙中山自走向革命道路之后所做的第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就是1895年的广州起义。问题是,这次起义的背景是什么?是中国正经历着中日战争史上的第一次惨败,国家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而且,孙中山不仅选择这个时候发动起义,他还想利用敌国日本的帮助,来实现推翻满清政府的设想。结果,这边日本正在北方进攻中国的海军和海防,邓世昌等爱国将领壮烈牺牲,那边孙中山却在广州几度秘密求见日本领事,要求日本给中国革命者提供武器帮助。尽管日本政府这时没有理会孙中山的请求,孙所发动的起义没有成功,但是这件事无疑留给后人一个颇多困扰的问题:如果我们相信那个时候邓世昌他们更爱国的话,那么,孙中山他们的行为又该如何理解呢?”
杨奎松教授接着说:“1915年日本乘着一战爆发,占据了原为德国所占据的中国胶东半岛,并且利用袁世凯想要称帝、需要得到列强支持的机会,向袁政府提出了变相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孙中山了解到日本政府的这一阴谋后,曾力图抢在日本政府与袁政府达成条约之前,以日本帮助中国革命为前提,率先与日本达成一个类似的秘密盟约。”杨奎松教授说,不仅如此,“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已经乘日军占领胶东半岛之机,在日控区建立了中华革命党东北军,并且开始从日本占领区向当时中国政府所控制的山东其他地区发动进攻。要知道,日军占据胶东半岛这件事,后来恰恰是爆发1919年全国范围的五四爱国反日运动的关键所在。然而,中华革命党这时却利用日军的占领,在日本军方的帮助下,建立起一支骨干为日本浪人和日本中下级军官的革命党人的军队,试图以此来发动军事革命,推翻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如果我们不是历史地看问题,我们大概是不会把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的这种行动与‘爱国’两字画上等号的。”
在杨奎松教授看来,每当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之即,孙中山乘机加紧与日本的勾结,苦苦哀求日本政府与他签订“秘密盟约”,紧紧依靠日本军队,建立起一支以日本人为骨干的中华革命党的军队,与日本侵略军携手攻打中国军队,协助日本颠覆中国政府等等活动,都是“爱国” 行动!
本人认为,杨奎松教授的上述认识错了!卖国就是卖国,决不能把卖国“与爱国两字画上等号”!杨奎松教授在这里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这就是杨奎松教授在这篇《访谈录》中断言说:“没有人能够否认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以此为大前提,从而做出一系列错误的结论。例如:杨奎松教授把孙中山的各种活动都视为爱国活动,甚至把孙中山卖国也视为爱国!再如:杨奎松教授把孙中山视为中国革命的化身,从而把日本侵略者支持孙中山及其中华革命党,视为支持中国革命!更为荒唐的是,杨奎松教授把孙中山及其中华革命党协助日本侵略军占领山东和进攻中国军队,也视为革命、视为爱国!
杨奎松先生作为堂堂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竟然在这篇《访谈录》中散布了一系列的谬论,我感到十分震惊。去年8月26日,我曾经从邮局用挂号信的方式,给《南方周末》负责编辑《何为民族主义,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杨奎松教授访谈录》的责任编辑刘小磊先生寄去一篇稿件,题目是《不能把孙中山的卖国行经美化为“爱国”》,刘小磊编辑没有理我。我又打了几次长途电话,他总不在编辑室。我觉得大概是因为人微言轻,只好不了了之。
今天,我通过网络媒体,发表了上述批评杨奎松教授的言论,是想奉劝杨奎松教授清醒起来,看看不断变化的世界,看看近些年来我国关于孙中山的研究已经悄然发生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近些年来,有关孙中山卖国活动的史料不断地被发现和披露出来,对此,杨奎松教授和中国史学界也应该正视和重视起来,重新审视原来的研究结论,坚决改正错误的偏见,坚决揭露伪造的历史,以正视听!
|
[10/18/2008 9:11:46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