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zt孙中山:最伟大的汉奸
刘因全
zt孙中山:最伟大的汉奸
http://www.boxun.com/hero/200808/fivecolor/11_1.shtml


1937年日本皇军统帅部的将军们,再也不像43年前甲午海战军界前辈们那样小心翼翼、畏畏缩缩了,年轻气盛、气势如虹的少壮派军人甚至喊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这份狂妄不可一世的自信既来源於日本皇军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对清帝国的大胜,以及1905年日俄战争对俄帝国的完胜,更来源於日本军国主义者长期扶植的汉奸们对中国卓有成效的政治和军事颠覆与破坏。

20世纪中国历史的苦难,正是由於一代又一代的汉奸、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通过勾结日本获取武器和资金援助,採取行刺、起义、暴动和内战等种种手段,彻底把一个居於世界强国之林的民族,推向了任人宰割的积弱国度。

在这一系列的汉奸名单中,名声最大、臭名最昭著的就是汪精卫,於1939年投身日本怀抱的国民党副总裁,孙中山的得意弟子;身后最悲凉、骂名千古的也是汪精卫:日军失败以后,坟墓被炸毁,骨灰被抛弃。而前后接受美日援助、暗中干尽汉奸罪行的孙中山,却成为伟大的“国父”,荣享现代中国最大的帝陵中山陵。

孙中山死后,国人忘记了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伟大的“国父”,更是伟大的汉奸头子这一历史事实。细心阅读孙中山的一生,不管是官方出版物,还是历史学家的论文,都可以发现孙中山先生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为天下先的汉奸先行足跡。

189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后,全国陷入了图强救国的情绪之中,反倒是孙中山却借中国自顾不暇之际,於1895年在广州开展武装暴乱,并为此数次访问日本驻广州领事馆,请求日本政府为其提供武器援助,以彻底帮助日本从内政上击败中国。

从此之后,孙中山借助“革命”的幌子,暗地里合纵连横日本各种力量,尤其是那些企图彻底征服中国的团体甚至军方,开展对中国的各种武装暴乱活动。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获胜之后,孙中山曾特别致电日本政府称颂胜利。1905年8月,孙中山在黑龙会(一个意图征服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日本军国主义组织)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协助下,在黑龙会东京总部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正式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分裂征服中国的代理人。

1911年孙中山得知辛亥革命成功消息后,绕道欧洲回国,首先即电召日本友人在香港接船,然后与大批日本人同船抵沪。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仅在财政、银行等方面求助於日本财阀,而且很快就任命了大批日本人,包括极力主张策划满蒙独立的日本浪人头目内田良平,来做自己的经济、法律、海军和政府等各方面的顾问。(本段引自杨奎松论文孙中山与日本关系再研究)

1915年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对德宣战为名,出兵强夺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胶东半岛及其胶济铁路,孙中山当即委派党务部长居正前往刚被日军佔据的青岛去成立在日军庇护下的中华革命党东北军。为此,孙中山全力疏通日本官方,很快得到了日本佔领军的支持,获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并任用了大批日本浪人、学生,甚至日本军人。这支以日军佔领区为后方的革命军,一度攻佔了山东昌乐、安邱、高密、益都、昌邑及寿光等县。只是由於袁世凯很快去世,日本政府改变态度,孙中山才没有能够在日本浪人和军人的直接帮助下,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战果。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之后,孙中山认识到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重要作用,就改变了出卖国家利益换取日本援助的习惯手法,开始使用民族主义作为号召民众反抗北洋政府的幌子,并逐渐与日本脱鉤,寻找新的资金援助国家。从此而啟,汉奸立了爱国的牌坊,独裁立了共和的牌坊。

1923年孙中山为了获得俄共的金卢布和枪支弹药,在《孙文越飞宣言》中,同意俄国军队不必从外蒙撤退。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法西斯极权政党,组建国民党军,公开出卖外蒙古与俄国合作,进行了赤裸裸的出卖国家主权的汉奸行为。

从1895年发动广州暴乱,到1925年死亡,孙中山及其众多汉奸仁人志士,在外国资金武器的支援下,有效的瘫痪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仅仅37年(1912年到1949年)的岁月里,竟然发生了从清到民国、到国民党、到汪偽、到共和国的几度变更,内战、分裂、割据、镇压,数亿人死于非命,使中华民族饱经苦难、历经沧桑。

1937年的大日本皇军,有理由自信心爆棚,因为他们多年来豢养的汉奸们,已经把中国搞得很烂很分裂了,灭亡中国,就等著卢沟桥的枪声了。
[9/29/2008 12:02:28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