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zt:前世今生,轮回转世问题的研究资料
刘因全
|
前 世 今 生
《 世 界 日 報 》
研究前世今生的科學家──史蒂文森教授
調查40年,案例近三千宗,轮迴與善惡因果緊密相聯
【2002年6月26日】在印度,雷克庖生下來右手就沒有五個手指頭,看起來就像被齊齊的切掉了。他記得很清楚,那是上輩子的事了。那個酗酒的父親喝醉了,順手把切糧食的機器打開,沒有注意到兒子的手正在上面。五個手指一個個掉在地上,把他和他的父親都嚇呆了,沒多久這孩子就死了。雷克庖在街上認出他前世的哥哥和姊姊,從此就互相來 往。雷克庖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和前世的家庭住在一起。有人問他前世的母親說,「他是你的兒子嗎?」她說:「我知道他是我兒子,他也知道他是我兒子。」
這些不是神秘小說的情節,也不是警世的宗教故事,這是研究前世今生的科學家依安﹒史蒂文森教授和他同僚所研究的一些案例,40年來,所調查的類似案例將近三千個。
維 吉尼亞州立大學位於維吉尼亞州西北部的夏洛斯維爾,是個學術味濃厚的保守古城,居民頗以這兒的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為榮,而這所由傑弗遜總統所創辦的大學更以能維持傑弗遜尊重獨立思想的傳統自豪。這所大學有一所宗教研究院,凝聚了來自各種宗教的學者與研究生,爭議性強的研究一樣能在這所大學裏不受干擾的默默進 行。
在城裏安靜的後街,座落著一棟兩層樓的米色老房子,幾乎是掩藏在陽台下是一個極小的性格研究所的招牌(Personality Studies)。往來的車輛不多,城裏的居民和學生很少知道這裏就是世界輪迴研究的中心,更少人知道在這裏進出的高、削瘦、滿頭灰髮的老紳士就是世界聞名的輪迴研究的權威史蒂文森教授(Ian Stevenson)。
83歲的史蒂文森教授今年剛從維吉尼亞大學的性格研究所退休,但仍繼 續他的研究與寫作。雖已高齡,他的智力、體力和精神依舊十分敏銳,談起輪迴研究的案例時如數家珍,滿口的印度、斯裏蘭卡的人名地名,記得清清楚楚,給人深刻印象。40年來,每一年,他馬不停蹄,不辭勞苦,到世界各地調查研究自發性的小孩輪迴記憶案例,著作過九本有關輪迴的專題書籍,其中兩本書已翻譯成德文、法文和日文版本。他的第一本有關輪迴的書:《輪迴相關案例二十件》(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於1966年首版,目前仍然在銷售。
史蒂文森教授出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市,父親是倫敦時報駐渥太華的首 席特派員,母親搜集了各種東方宗教理論、神智學、靈魂學、通靈術等書籍,對於他後來選擇的工作有些影響。他從小品學兼優,16歲高中畢業後在英國讀大學, 後來在蘇格蘭讀醫學,因戰爭而轉回加拿大,在麥吉爾大學醫學院以第一名畢業。因為得過三次肺炎,不能適應加拿大的寒冷氣候,他遷到美國南方,在紐奧良醫院工作及研究。
他原本是學內科的,但因對心理學感興趣,後來在紐約的康乃爾大學研究因心理造成的生理症狀。五十年代初,他又對於生物化學 極感興趣,在路易斯安那大學醫學院做了七年的研究,發表了一些生化研究論文。39歲時,他受聘為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心理系主任。當時他的名聲還是屬於一般 的醫學研究,但他表示想研究一些超常的現象。因為精通法語和德語,又能閱讀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葡萄牙文,所以閱讀廣泛。
研究前世 論文獲得首獎
有一次,他讀到一篇關於某個小孩記得前世,經調查後獲得了印證的報導,令他感到興趣。之後他陸續搜集了一些類似的報導,到1960年時,他一共集到44件有 關前世記憶的報導。他根據這些資料寫了一篇論文去參加心理研究學會的徵文比賽,結果獲得了首獎。他的理論是,假如能找到新鮮的案例,在雙方家庭還未碰面之前更仔細的去做輪迴調查的話,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科研題材。
論文發表過後一段時間,紐約的超心理基金會果然收到新的輪迴的小孩案例,於是邀請史蒂文森教授到印度去調查,並願意提供經費。原本對於輪迴就很好奇的史蒂文森教授以為可藉此順便在印度度假,就整裝出發了。
在出發時,他手上有五個案例的資料,沒想到小孩記得前世在印度是稀鬆平常的事,到達不久,史蒂文森手上的案例就發展成30個。他在印度停留了六個星期,親自訪談所有的一手證人,包括當事人和家屬,記錄了大量資料。待他客觀的分析和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讓這些小孩知道某個逝者的私事或動機後,他得到的是令他吃驚 的結論:輪迴可能是真的。而他明白這個結論將會動搖所有「生命終結在死亡」的理論。
史蒂文森教授在美國心理研究學會的月刊上發表的兩篇 研究論文,引起了照相複印技術(Xerox)的發明人切斯特﹒卡爾森(Chester Carlson)的注意。卡爾森一直有個願望,想把他賺來的財富回饋給對全人類社會有益的研究上,即使有一天他不在了,希望這個研究還能持續的有利於社會人心。他認為史蒂文森的研究正符合他的要求,於是他在維吉尼亞大學捐贈了一席教授職位,並提供研究經費,讓史蒂文森能專心的研究輪迴。
卡爾森於1966年驟逝,史蒂文森以為輪迴研究將會終止了,但後來發現卡爾森已在他的遺囑中留下了一百多萬美元給維州大學和史蒂文森教授的研究所,這筆錢是性格研究所經費的主要來源。
性格研究所並不僅限於研究輪迴現象,也研究特殊的心靈現象,譬如靈魂出體、幽靈現象、心靈溝通(ESP),和瀕死經驗(NDE)的研究等,研究的目的是希望 以科學方法證明和了解意識在脫離肉體能夠單獨存在。據史蒂文森說,取名為性格研究所的原因是,一般科學家認為人類性格的形成是來自遺傳或是環境,再者是綜合這兩個元素,但他認為還有一個被人忽略的可能因素,那便是輪迴。
研究輪迴 世界公認權威
1990年時, 蓋洛普曾經做過一個有關輪迴的問卷調查,結果是四分之三的美國人和半數的歐洲人相信人在死後還有某些生命現象,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輪迴。史蒂文森撰寫過不少的有關輪迴現象的論文和書籍,希望能引起更多的科學家重視或投入輪迴的研究。他的論文曾經刊登在美國醫學學會的期刊上,但次數有限。主編認為史蒂文 森的研究報告做得非常詳盡,研究態度很客觀,使用的方法也無懈可擊,舉出的案例除了輪迴之外其他的原因很難成立。但是對大多數的科學家來說,僅是小孩記得前世的題材就是無法接受的事,更不用說認真的看待輪迴現象或投入研究了。
無法在科學界引起更大的反響,令史蒂文森頗為失望,欣慰的是,冰島大學的心理醫生海若爾森和將繼續專注於小孩輪迴的研究,並為這些孩子做心理測驗;性格研究所也有了理想的接班人,在史蒂文森今年初退休後,由他們延續他過去的研究。
史蒂文森雖是世界公認的輪迴研究權威,卻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也不追求虛名。他在美國媒體中曝光的次數不多,因為極少接受媒體訪問。據說他在國外比在美國還要出名,因為早些年他每年必須經常到各國做輪迴研究。1992年時,英國的國家電視公司曾委託紐約洛徹斯特的製作公司製作過三集探討死亡的紀錄片(In Search of the Dead)。
在探討世界各地小孩輪迴現象以及研究輪迴的一集中曾專訪史蒂文森。除了筆者的此次專訪之外,上一次的專訪是1996年由華盛頓人雜誌的訪問。
起初批評史蒂文森的人說,他的輪迴案例都是發生在傳統上相信輪迴的國家裏;但長時間下來發現,全世界都有小孩記得前世的現象,並不限於那些國家。印度和斯裏蘭卡確實比較多這些案例,其中不少記得過去所住的地名或姓名,比較容易追查到過世者的資料。在這些地區裏,大約只有20%的案例無法查證到孩子所指的逝者。美加的案例也有豐富的內涵,有時雖有地名,但無姓名,除了一些輪迴再生到同一家庭的情形外,不容易查證到前逝者。
有些小孩會不經意 提起前世的事,很多父母以為是孩子的幻想,有的會責罵小孩胡說。這些記憶會逐漸淡忘,不過也有例外。有些美國的父母很遺憾的對史蒂文森說,「我兒子三、四歲時常說他從前是飛機駕駛員,後來被打下來。我們每次都對他說,你不要瞎說。」現在再問他,他已經不記得了。
史蒂文森說,來自前生的經驗中的偏好與恐懼症往往會繼續影響人的這一生。幾乎所有的這些孩子都記得在死之前所發生的事,大約三分之一有創痛性的死亡,史蒂文森認為強烈的經驗可能是這些孩子記得前生的原因。
在輪迴研究上,史蒂文森最大的突破是發現和證明了輪迴與胎記和天生缺陷的重要關係。在他研究的過程中,他注意到很多記得前世的小孩身上都有與他的前世死亡原因相關的胎記或天生缺陷。在他早期調查的拉維﹒山卡的案例是其中之一。
天生胎記 帶著過去印記
印度理髮師的6歲獨生子孟那被兩個鄰居殺害割下首級,並將他的屍體埋在沙裏。這兩人其中之一曾供認之後又推翻,後來因證據不足而逍遙法外。拉維﹒山卡半年之後出生,生下來頸子上就有一圈好似疤痕的胎記。他在2歲時就告訴家人他是理髮師的兒子,並說出了殺他的兇手的名字和他被殺害的經過。
這種生下來就帶來過去的殘缺,胎記的情況是一種共同現象,其他的研究者也曾發現過。但在性格研究所的並排緊鄰的輪迴檔案櫃裏,史蒂文森收集了上數百件輪迴與胎記、疤痕或天生殘障的相關資料,有照片、X光片、驗屍報告、警方繪圖等官方文件。
記得前世是被矛刺死的阿拉斯加特領吉族印第安人,身上天生的疤痕或胎記是菱形的,正是矛頭的形狀與大小,疤痕的位置也與此人的記憶相符。15個記得死於槍殺 的人身上有兩個圓形相對的像疤痕的胎記;一個較小而整齊,另一個大些而不規則,正與病理學家所指子彈進出的傷痕相符。史蒂文森教授已將這些文件與圖片編輯成兩本有兩千兩百多頁,重達八磅多的資料書籍──「輪迴與生理學─胎記與生理殘缺的致成原因」供研究者參考。1997年他又將這些資料濃縮成一本,有二百 二十多案例的「輪迴與生理的關係」(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輪迴的研究和嘩眾取寵的報導不同,必須以客觀和謹慎的態度來求證和探討,既不是一味的認定所有的宣稱記得前世的小孩都是輪迴的鐵證,但也不排斥輪迴的確是可能的。為了再三求證,史蒂文森會不定期的突然的再度探訪過去的一些重要的輪迴案例的主角和證人,目的是追蹤新的發展和對照證人的證詞。目前書店和圖書館中有 一本叫:「老靈魂─前世的科學證據」的書。(Old Souls-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ast Lives)這是華盛頓郵報的編輯湯姆﹒施洛德(Tom Shroder)跟隨史蒂文森到印度、黎巴嫩和美國、土耳其等國做輪迴研究的記錄。
史蒂文森從來不說他已證明了輪迴,也拒絕表示他本人相不相信輪迴,他說他只是以科學家的立場來搜集有關輪迴的證據。有些證據並不完美,但是有些證據強而有說服力,信或不信任人自行判斷。他最大的希望是更多的科學家親自來審視這些現象,作些調查和研究。
或許有一天,人類能夠由史蒂文森開始的輪迴研究的結果中更加了解人生的真諦。說不定會像卻斯特﹒卡爾森的期許一般,人類社會能因此不斷獲益。
輪迴轉世的研究 (前言)
【2002年6月7日】
前 言
親愛的朋友,我們向你伸出溫暖的手;笑一笑,點點頭,放下煩惱與憂愁;閑適瀏覽“輪迴轉世的研究”,從此找回“生命永存的證據”,何樂而不為?
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人生短暫,到底有沒有目的?人生如夢,這夢能不能延續?人間多苦,這苦有沒有來頭?人情斷腸,可否逃過這刀口?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聲音響自歷史的源頭,和歷史一樣悠久。它曾引人超凡入聖,它仍然在輕敲著追尋生命奧秘的智者的耳鼓。
我們都有過:苦苦追求的希望,深深埋藏的心願。但對多數人,希望與心願,就像地平線:永遠達不到,偏偏看得見;直到自己離開人世的一天,還和當初一樣地遙遠。是命運之神總愛捉弄人?還是我們對命運有著天生的偏見?
不公不平的炎涼世態,啟迪我們深深思索;艱難坎坷的人生旅途,迫使我們頻頻詢問:天公地道何處有?善惡有報可是真?
生活之路,不像是從小道融合到了康莊;反倒像,從自在的天地落入了迷宮:到處是牆,可又到處是門;牆不能碰,否則頭破血流;門又太多,我該從何而出?誰是真正的智者,能夠指點我迷津?
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回溯歷史的源頭,追尋智慧的根蒂;叩開聖哲的大門,審視先賢的足跡;遍訪科學的殿堂,磨礪邏輯的思緒;我們回顧過去的久遠久遠,我們瞻望未來的無窮無極;我們咀嚼各民族每一種文明的豐碩果實,我們搜尋世界上每一個智慧的新舊領域。
懷著對時光如流的感慨,本著對寶貴生命的珍惜,我們經歷著,我們承受著:茫茫迷霧中的徘徊,沉沉黑夜裏的孤寂;污水泥濘的沼澤,荊棘叢生的荒地;這一切,只為了繼續,千萬年來對生命本源的尋覓。
當我們歷盡難言的艱辛,贏得真理的青睞,我們願回過頭來,向求真的朋友敞開友愛互助的心懷;我們踩著前人的肩頭,真理的曙光向我們招手,我們願以自己的雙肩,高高托起後面的朋友。
當面對真理,轉頭和回頭的,不是因為智慧短淺,而是因為心裏懦怯。真理寬容大度,毫無私心與妒忌。只要有接受他的勇氣,他都一視同仁,滿懷真摯的愛意。真理的大門在向你開啟,拿出做人應有的勇氣;放下眼前的悲悲戚戚,未來你就會頂天立地。
捧起這本書,你就握住了我們的手。讓我們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頁是一步腳印向前,每一篇是一段曲徑通幽。一步一步往前走,直到你微笑在心,真理在手。
親愛的朋友,接著往前走。
引 論
有了生命,就有了生死;有了生死,就有了“為甚麼要生要死?”“能否只生不死?”以及“能否不生不死”等等問題。這樣說來,輪迴轉世的理論就是為了解決這些 麻煩問題而發展起來的?不是,恰恰相反:這些複雜問題本身就是因為不相信輪迴這一簡單事實以後才產生出來的。要是人人都相信輪迴,誰還提這樣的問題?
古 時候,我們的祖先不把輪迴轉世當作“信仰”。對他們來說,轉世現象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對它的認識是一種常識。沒有人會把常識說成“信仰”的。其實,一旦你 用上“信仰”這個說法,就隱含了“有些人不相信”了。人人都信,必然會習以為常,也就成了常識,而非“信仰”了。我們要取下輪迴轉世頭上“信仰”的帽子, 還它個天真自然的“常識”的本來面目。
人人都相信的,就沒人出來提倡。不信的人多起來了,才會有人出來提倡。古今中外,談論輪迴轉世的書多如牛毛,相信並提倡輪迴轉世的歷史名人數不勝數。提倡是提倡,可惜“常識”最終還是變成了“信仰”。
現在許多人不相信輪迴,認為是“迷信”、“反科學”。他們老記住科學和宗教打架的舊仇,把一切與宗教有關的東西全都說成“反科學”。殊不知科學發展到今天,早已在悄悄和宗教握手言和,並且在許多方面證實著宗教中的基本概念和說法。而在這些被證實的基本概念中就有輪迴轉世。
要 按科學的觀點,真能稱得上輪迴轉世科學研究的,還是近幾十年才有的。自上一世紀六十年代前後開始,輪迴轉世的研究便一直在長足地發展,至今仍保持著方興未艾的勢頭。1982年的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輪迴轉世;而英國保守的“星期日電訊報”的民意測驗認為,在過去十年中,一般民眾中相 信輪迴轉世的人數從18%上升到了28%。這已經足以說明,輪迴轉世的研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是卓有成效的了。
當今西方的輪迴轉世研究,主要是兩大台柱在支撐著。一個是以史蒂文森教授(I. Stevenson)為代表的,使用比較傳統的方法的研究。這種方法的程序是:發現對象,獲取資料,立案質疑,當面取證,追蹤觀察,寫出報導。這種方法簡單可行,確鑿可信,人人能懂,並且誰都可以去驗證,因而客觀性強,可信度高。挖掘出來的有些案例令人震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不過這種方法費時較長,因為 追蹤觀察一般都要拖幾年或更長的時間。另一個是人數可觀的一群精神病學、心理學專家教授兼門診醫生的研究。他們中比較有影響的有:姆迪博士(R. Moody),魏斯博士(B. Weiss),瓦姆巴赫博士(H. Wambach),伍爾吉博士(R. Woolger),魏頓博士(J. Whiton) 等等。他們最初使用催眠回歸(hypnotic regression)方法是為了幫助病人找回對過去事件的記憶。結果許多專家和醫生都不約而同地把病人引回到了前世以至更久遠年代的記憶中。病人講出的前世經歷,活靈活現,細緻入微,合情合理,吻合歷史,甚至糾正了歷史學家的錯誤;而其中多數內容又往往是病人在通常狀況下全然不知道或不可能知道的。當專 門用於回溯往世體驗時,這種方法就叫“往世回歸”(Past Life Regression)。隨著輪迴轉世研究的迅速發展,“往世療法”(Past Life Therapy)--即引導病人對往世經歷的回顧,進而找到今世疾病的根子,對疾病一舉根除的方法--由於它獨特、神奇的治療效果,已經成為一種廣泛使用 的醫療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後來成為輪迴轉世研究中有名人物的專家和醫生,最初都是不相信轉世的。但自己親自作出的結果擺在面前,迴避不了,否定不了,不信不行。
他們大多經過了一個從不信,震驚,對過去理解的動搖,到最後相信並積極投入研究的過程。
另外,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有一些特異功能者(psychic)。他們雖然沒有直接作輪迴轉世的研究,但對於把輪迴轉世這一事實推向社會卻貢獻不小。其 中一些人對於上述主流研究中的某些科學家都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一批人由於其治療疑難怪病和解決棘手問題的特殊能力,大多有點社會地位和聲望,其中有一些還非常有名。
他們和上述第二類研究者一樣,都是為了給人治病或解決生活中的疑難而去觀察別人的前世。不同的是,醫師們用“往世回歸”讓病人自己去看自己的前世;而他們是用自己的功能去為病人看他們的前世。
大多數東方人,包括中國人,歷來都是相信輪迴的。只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一面倒的宣傳,中國不相信輪迴的人才突然多起來。信不信是個人的自由,但轉世的事實卻不因此而改變。事實雖然是事實,但環境不容許就沒法進行研究。因此當西方國家這幾十年來輪迴研究不斷升溫時,中國卻毫無動靜。其實,要說搞輪迴研究,中國 有比其他國家好得多的歷史條件和民眾基礎。
其他東方國家,如日本,印度,也一直有人研究輪迴轉世現象,但其深度和廣度都遠不如西方國家,在方法上也主要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兩種方法。
我們編譯這本輪迴案例故事,就是希望大家通過閱讀故事這種輕鬆方式,對輪迴轉世這個不可辯駁、無法遮掩、無處不在的事實,獲得一點感性的認識。如果讀者餘興未了,還想知道更多細節,甚或還想作一些深入的研究,我們書後所列的部份英文參考書目是一條很好的渠道。那是從眾多的參考書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可以信賴的代 表作。
目 錄
一、引子篇:靈魂的存在
1. 鬼買房子
2. 是誰救了遇難船
二、第 I 類故事
A. 選自“記得前世的兒童”
B. 選自“二十案例示輪迴”
C. 選自“輪迴型案例”
三、第 II 類故事
A. 選自“兒童的前世”
B. 選自“生生世世與背後的神”
C. 選自“往生往世,同歸自我”
D. 選自“生命的本質---我們為何而生存”
四、第 III 類故事
A. 選自“現代預言家”
B. 選自“生命多重”
五、第 IV 類故事
A. 選自“跳出塵囂”
B. 其他故事
後記
參考文獻
輪迴轉世的研究 (英國)
【2002年6月8日】
引子:靈魂的存在
說到輪迴轉世,靈魂的存在就是個不可缺少的前提。否則,誰在轉世?雖然從邏輯上講,證明了輪迴轉世也就同時證明了靈魂的存在,但把靈魂的存在分開來說似乎還是要清晰和明白一些。
古今中外,親眼見過靈魂的人非常多;但因缺乏“硬證據”,很多人還是不信,甚至斥之為“反科學”。看來,如果科學不出來說句公道話,靈魂還得委屈下去:主宰著人的一切,人卻不想承認他。可憐的靈魂!
科學畢竟還打著一面“實事求是”的大旗,過去認識不到的東西總有認識的時候。
上一世紀六十年代前後,科學終於要說老實話了。許多科學家、醫學家和醫生在靈魂離體、瀕死經驗以及輪迴轉世方面作了許多嚴謹的研究,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其實,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都有過靈魂離體的經驗。根據資料記載,調查顯示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經歷過靈魂離體。通常這種現象發生在危險出現的時候。有時則是不由自主地和沒有甚麼理由。但不相信的人會輕易放過或用別的理由去解釋。
對於靈魂離體、瀕死經驗方面的研究,我們向大家推薦電子書--《打開生死之門,探索靈魂奧秘》。那是介紹現代科學對靈魂存在研究的好書。為了同時也給讀者更多的觀察考慮問題的角度,我們從歷史的眾多記載中為大家選譯幾則靈魂存在方面的故事,權作這篇引子的說明。
故事一:“靈魂”買房子(英國)
住在愛爾蘭的一名婦女有靈魂離體的習慣。
在一次靈魂離體的遊歷中,她找到了自己夢想中的房子。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她多次靈魂離體到那裏去看那所房子,越看越喜歡。
後來,她和她丈夫準備搬家。她想,如果知道那棟房子在哪裏就好了,那棟房子對他們來說再理想不過了。
他們到倫敦去找房子。令她欣喜的是,一個他們曾經過問過的廣告把他們帶到了剛好是那棟她熟悉的房子。一切的一切,包括傢俱、擺設都和她靈魂離體旅遊時看到的一模一樣。
而且,這棟房子出奇的便宜,因為據說那是一棟鬧鬼的房子。
當她作為潛在的買主和那棟房子的房主見面時,房主盯著她尖叫起來:“啊,你就是那個鬼!”
[評註] 從房子鬧鬼的傳說和房主一見面就認出了她,可想房主已經見過她的靈魂許多次了。
另 有一種所謂“先身而至”(false arrival cases)的情形,證實了人可以在他的物質身體到來之前出現。這種現象在北歐一些國家,特別是在挪威,據說還很普遍,甚至有些人都習以為常了,有些人還把它作為“客人要來了,快準備咖啡”的先兆。俄國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也可以證實這種現象的真實性。
媒體大王丹尼爾﹒道格拉斯﹒霍姆到 俄國訪問時,托爾斯泰和他的太太到聖﹒彼得堡火車站接他。他們看到霍姆下火車後匆匆離去,根本沒理他們。托爾斯泰的太太給霍姆住的旅館寫了一張便條,對他這種古怪的行為表示失望。三小時後,霍姆乘另一輛火車抵達,那張便條已經在他將要下榻的旅館裏恭候他了。
(摘譯自“內在自我的秘密”(Mysteries of the Inner Self, by Stuart Holroyd, Bloomsbury Books, London, 1992))
輪迴轉世的研究 (英國 2)
【2002年6月9日】
故事二:是誰救了遇難船?(英國)
1828年的一天,在一艘來往於英格蘭利物浦和加拿大的商船上,大副羅伯特﹒布魯斯看見一個素不相識的男人坐在船長室裏往一塊記事板上寫字。那人轉過身,帶著木然不動的嚴肅表情盯著他。這使布魯斯感到驚恐。他趕快衝到甲板上,去向船長報告他所看到的情景。
“你一定在發瘋了,布魯斯先生,”船長說道。“一個陌生人?我們已經出來近六個星期了!下去看看是誰。”
“我從不相信鬼,”布魯斯說。“但是,說句老實話,先生,我可不願單獨去見它。”於是,船長和大副一起去了船長室,發現裏面空無一人。然而,當他們檢查記事板的時候,發現上面寫著“往西北方行駛”。
“先 生,你是在戲弄我吧?”船長嚴厲地說。布魯斯發誓他所說的全是真話。船長坐在辦公桌前沉思了幾分鐘。然後,他把記事板翻到背面,讓布魯斯在上面寫下“往西 北方行駛”。石板兩面的字跡完全不同。他很滿意。他又把二副和其他乘務員依次叫來,讓他們寫這幾個字。用這個辦法,他檢查了全體船員。沒有一個人的筆跡與記事板上的有一絲相像。於是,他們從船頭到船尾,把整條船徹底搜查了一遍,也沒找到任何偷乘者的跡象。船長最後問道,“布魯斯先生,你到底怎麼理解這一切呢?”“我說不出來,先生。”布魯斯說道。“我看到那個男人在寫字,你看到了他的字,其中必定事有蹊蹺。”
由於風向很好,繞道西北方只會多 花幾個小時,於是船長下令向西北方轉航。大約經過三個小時的航行以後,監察哨報告說前方有冰山,冰山附近有一艘船。當再靠近的時候,船長通過望遠鏡看到了那艘船,船上有很多人。實際上那是一艘遇難船,已經被牢牢地凍結在冰上了。他派出一些小船去營救倖存者。當第三艘救生船返回來,上面的乘客正在登上大船船 舷時,布魯斯驚訝地發現,其中就有他幾個小時前在船長室裏看到的那個人!
當大副認出了這位新乘客以後,船長說道,“老實說,布魯斯,這真是越來越離奇了。我們去看看這個人吧。”
在 船長的要求下,那個人在記事板的空白面上寫了“往西北方行駛”這幾個字。當記事板翻轉過來時,他和其他人一樣吃驚地發現,在另一面上有著一模一樣的詞語和一模一樣的筆跡。他把記事板翻過來又翻過去,“我只寫了一面,是誰寫了另一面?”他完全記不得那件讓布魯斯驚恐的事情。不過,他記起一件可能與此有關的事。那天中午時分,他因精疲力竭而酣然入睡。他醒來後宣稱他們一定會得救,因為他夢到自己登上了一艘來救他們的船。遇難船隻的船長證實了他的說法。船長 說,“他向我們講述了船的外表和裝備。讓我們驚奇萬分的是,你們的船出現了,與他描述的一模一樣。”
這個故事發表於1860年羅伯特﹒戴爾 ﹒歐文的《走在靈界的邊緣上》(Footfalls On The Boundary Of Another World, by Robert Dale Owen,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860),是由羅伯特﹒布魯斯的好朋友克拉克船長向上述作者講述的。他描述說布魯斯是“他一生中所見過的最真誠、最直爽的一個人。”他跟歐文說,“我用 生命來保證他沒有說謊。”
這個故事不尋常之處是,靈魂不但離體顯形,還到很遠的船上留下了帶有準確信息的字跡。這塊記事板和上面的字跡可是“硬證據”,誰也無法否認的。
如果上述例子純述“偶然”,下面例子中的歷史人物至少在當時是可以反復提供“硬證據”的。
美籍黎巴嫩後裔阿列克塞﹒塔努斯具有許多特異功能,包括離開肉體,超越時空的旅行。有時候,有人聲稱在某處見過他,甚至與他交談了,可是他的肉體卻在另一個地方。有一次把他弄到一個實驗室裏監視起來,他竟然離開自己的肉體到了另外一間房裏,並且移動了那間房裏的一樣東西。
(摘譯自“內在自我的秘密”(Mysteries of the Inner Self, by Stuart Holroyd, Bloomsbury Books, London, 1992))
輪迴轉世的研究 (美國)
【2002年6月10日】
第 I 類故事
這一類故事所根據的案例,來自引論中所說的傳統方法的研究。這種研究以史蒂文森教授(I. Stevenson)為代表。這裏我們選了史蒂文森教授三本書中的多個案例,加以刪節整理,寫成故事形式。這三本書--《記得前世的兒童》,《二十案例示輪迴》,《輪迴型案例》(一共四卷,四本書),都是史蒂文森教授的名著,也是當今世界上輪迴轉世研究中的經典著作。
在這第一類故事中,我們也選擇了一篇由印度的 K.S.拉瓦特博士報導的。拉瓦特博士在印度是位史蒂文森式的研究人員。
薩娜提﹒迪芙意(Shanti Devi)是兒童們對前世記憶的最出色例子之一。其不凡之處還在於,調查是由聖雄﹒甘地任命的知名人物委員會進行的。他們把薩娜提﹒迪芙意帶到她回想起的前世的村莊。
原文刊載於1997年3/4月份A.R.E. (艾德嘉﹒柯易研究機構)的雜誌《心靈歷險雜誌》。
小查特金 (美國-阿拉斯加)
在阿拉斯加南部,有一個特林吉民族屬於印第安人。其中有個叫維克多﹒文生的漁夫。有一天,他告訴一個跟他很親近的姪女查特金太太說,在他死後,他將轉生為她的兒子。他讓她看自己身上因小手術留下的兩處疤痕,一處靠近鼻梁,一處在後背上方;並說她可以由胎兒身上出現的與此疤痕相應的兩處胎記來認證他的轉世。
文生死於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大約十八個月後,於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查特金太太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叫小查特金。奇特的是,小查特金身上有兩處胎記,其位置剛好就是文生身上疤痕所在的位置。據查特金太太說,到一九六二年的時候,這兩處胎記已經從初生時的地方有所移動,可仍然非常明顯。尤其在背部的那一處胎記更令 人印象深刻,那是一塊大約三釐米長五毫米寬,比正常的膚色深而稍微隆起的區域。尤其是,在胎記的四週有許多小圓點,就像是手術時用針縫合傷口所留下的痕跡。此點非常吻合文生因動小手術而留下的疤痕樣式。
當小查特金才十三個月大時,有一次,查特金太太試圖教他念他的名字。哪知小查特金不耐煩地跟他媽媽說:“你難道不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卡柯迪啊!”卡柯迪是文生的一個特林吉族語的名字。查特金太太將此事告訴她一個嬸嬸,這位嬸嬸告訴她說,在小查特金出生前不久,她曾夢見文生對她說,要來當查特金太太的兒子。查特金太太非常驚訝,因為她並沒有告訴她嬸嬸任何有關文生曾經對她說過的話。
在小查特金兩歲多時,他自動地認出許多文生生前所熟悉的人,其中有文生的太太。他講過兩件發生在文生身上的事情,按說都是他不可能知道的。此外小查特金的一些行為特點,也非常類似文生。例如,小查特金梳頭髮的樣子非常像文生;小查特金和文生都有口吃毛病;還有彼此都非常喜歡船和戲水;彼此都有同樣強烈的宗教 傾向;而且彼此都是左撇子。小查特金很小就顯現出操作引擎的興趣,並有修理機器的技能。他曾自己學會開船,而這點不太可能承襲或學習自他的父親,因為他的父親對引擎和機器並沒有甚麼興趣和技能。
大約九歲以後,小查特金就不怎麼談到他的前世了。到了一九六二年時,他說他已經甚麼都記不得了。到了一九七二年,他的口吃毛病,除了在激動時,可說幾乎已正常了。他仍然保持對引擎的興趣。但不幸的,在參加越戰時他是炮兵,一顆在他附近爆炸的炮彈損傷了 他的聽力。此外,他身體狀況良好,並在離家不遠的一家紙漿廠工作。
(編譯自 Ian Stevenson,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87. 伊安﹒史蒂文森:記得前世的兒童)
輪迴轉世的研究 (美國2)
【2002年6月13日】
羅伯塔﹒摩根 (美國)
羅伯塔出生於1961年8月28日。當她兩歲到兩歲半時,就開始談論她的前世了。在羅伯塔對她前世談得最多的那個時候,她母親對轉生一無所知,而且認為羅伯塔是在說胡話。後來,通過閱讀和反思,她感到羅伯塔不但可能是一直記得一個真實的前世,而且她自己(摩根太太)還因為壓制羅伯塔談論此事而沒能盡到自己應 盡的責任。
在羅伯塔談論前世談得興起時,羅伯塔的行為“不時表現得像一個被收養的孩子,對她(以前的)父母和住房充滿記憶”。她說沿著一條長路往下走,就能到達她以前的住所。那房子就在一個小山坡上,附近沒有其他房子。羅伯塔進一步描述了她記得的那所房子及那一帶的情況,但她母親後來卻很少 記起羅伯塔描述的事情,只記得她以前的家住在一個有馬和狗的農場上。一次,當羅伯塔大約四歲時,被帶到一個有馬的農場,她徑直走向馬群並摸弄它們,當有人問她:“你不怕馬嗎?”她回答:“不,我已騎過很多次馬了。”羅伯塔還提及她以前的父親曾擁有過一輛汽車,她有時會指著一輛車說:“那是我爸爸有過的那種 車。”
一次,羅伯塔和她母親坐在一輛小車裏,她指著一條路說那就是她以前生活的地方。她指的是一條連接高速公路的土路,她想沿那條路去看望她以前的家庭。她母親不願意。顯然,這是因為她母親當時認識不到羅伯塔有可能是對的。後來,羅伯塔為此責備了她母親好幾天,因為有機會去探望她以前的家庭 而她母親沒帶她去。
羅伯塔要她母親給她買和她以前曾有過的玩具相類似的玩具,當她母親說她不知道這些玩具是甚麼時,羅伯塔認為她母親遲鈍,為此她感到苦惱。另一次,羅伯塔又再一次責罵她母親沒有記住她(羅伯塔)的前世,在羅伯塔看來,她母親應該記得。
羅 伯塔顯然對她前世父母的長相記得很清楚。對於她前世的母親,她告訴摩根太太:“你的行為像她,但她長的和你不一樣。”羅伯塔喜歡她前世母親做各種家務的風 格包括煮飯。當她(今世)母親為正餐做些新的菜餚時,羅伯塔有時會告訴父母她以前已經吃過那些菜很多次了。一次她母親做了道干貝玉米,想給家人一個驚喜,當她端上桌時,羅伯塔說:“我已吃過很多次了,你們不記得嗎?我的另一個母親過去常做這菜。而後,她說出了干貝玉米另外一個名字,但後來摩根太太都忘了。摩根太太問羅伯塔她“另一個母親”是怎麼樣做這道菜的,羅伯塔就耐心地解釋了她“另一個母親”做那道菜的方法。羅伯塔還認為她母親太傻,不像她前世母親那 樣用有效的方式擦洗窗戶。她常常打斷她父母的談話,發表一些意見,表明她熟知這一話題或事情,而在她母親看來,正常情況下,她是不可能知道的。
羅伯塔給出了一些她前世是在甚麼年代的線索,例如,她沒有提及穿過明顯是屬於早期款式的服裝,她對汽車很熟悉說明她的前世至少是在美國農民普遍擁有汽車之後,她暗示她的前世父母仍然還活著,而且能夠找到,只要她父母願意去做這件事。
她索要玩具,這表明她所回憶的那個人很小就死了,不過羅伯塔從沒說那個人是怎麼死的。事實上,她否認她已經死了,當有一次摩根太太直接問這個問題時,羅伯塔回答:“我沒死,我必須得離開他們(另外的父母)一陣子,而且我告訴他們我會回來。”她從未說過她愛她的前世父母。確實,摩根太太認為,把自己和她的前世 母親的聲望作個直接比較,她(摩根太太)會贏,儘管機會很小。羅伯塔要回到她前世家庭去的急迫感,似乎來自於她要回去的許諾,而不是親情的聯繫。
摩根太太和她丈夫都是基督徒。摩根太太是神召會的成員,而她丈夫是羅馬天主教會的成員,轉生之說在這兩個教派中都沒有地位。在羅伯塔開始講述前世時,摩根太太對轉生一無所知,她對這種講述沒有思想準備,對羅伯塔要求帶她去見“另一個母親”,以及不斷地將摩根太太和“另一個母親”作令人不快的比較就更沒有思想 準備。每個父母對這種比較的容忍都是有限度的,在羅伯塔每天這樣糾纏不休大約六個月後,摩根太太的容忍到了極限。每次只要羅伯塔提到前世的事,她就懲罰羅伯塔,這樣漸漸地就使羅伯塔停止了提及這件事。
但這事一直在困擾著摩根太太,開始是隱隱約約的,後來越來越明顯。最後,她腦子完全被必須尋找羅伯塔的前世家庭讓她與他們見面的想法所佔據。她開始責怪自己沒能讓羅伯塔自由地將她的前世講出來,她肯定羅伯塔當時可能說過某些名字,而這些名字是可以用來證實她的記憶的。
可惜,這種態度的改變來得太遲,那時羅伯塔已經九歲半,她已提供不出更多的線索來辨認她的前世家庭了。
輪迴轉世的研究 (美國 3)
【2002年6月14日】
蘇珊﹒伊斯特蘭 (美國)
溫妮是一個可愛的六歲小女孩,1961年死於一場致命的車禍。她的猝死攪亂了家人的生活,她的母親伊斯特蘭女士更是沉浸在悲慟之中。
溫妮去世後大約有六個月,她的姐姐莎朗夢見她要回到這個家裏來。當伊斯特蘭女士兩年後懷孕時,她夢見溫妮又和全家團聚。1964年,她在產房待產時,孩子們的父親覺得他聽到溫妮清楚的聲音:“爸爸,我回家來了”。小寶寶蘇珊就這樣來到了幾年前失去了一個小女孩的家。
蘇 珊兩歲左右時講了一些關於溫妮生前的事情。當問及她多大時,她總是回答自己六歲了(這是溫妮遇車禍去世時的年齡)。她比自己實際年齡更大的那種感覺至少持 續到她五歲的時候,因為當時她堅持說她比十一歲的哥哥理查德大。溫妮比理查德大三歲。以溫妮的身份來說,蘇珊的話是對的;而對於蘇珊和理查德的關係來說,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
蘇珊對於溫妮的兩張照片情有獨鍾,並且說:“那就是我”。蘇珊不僅認定那兩張照片是她的,還非要把其中一張掛在床邊,另一張隨身帶著過了幾個星期,有時反復說那是她的照片。
同一時期,她經常重覆一句話:“在我上學的時候”,還講到在學校裏盪鞦韆的事。蘇珊還沒上學;她盪過自家後院的鞦韆,但沒盪過學校的。另一方面,溫妮去世前已經上學,並且經常在學校盪鞦韆。
溫 妮在世時,伊斯特蘭女士有一個蓋子上帶貓的餅乾罐兒。她常常和孩子們玩一種遊戲:孩子想拿罐子裏的餅乾時,她就問貓咪這個孩子可以拿多少片。然後她尖著嗓子學貓的聲音回答說:“喵,你可以拿一片”。(餅乾的數目是根據伊斯特蘭女士估計孩子們的需要和飢餓情況。) 溫妮去世以後,伊斯特蘭女士把餅乾罐兒收起來不再用了,就這樣放了許多年。蘇珊四歲左右時,伊斯特蘭女士把它拿出來,裝上餅乾。蘇珊問她要餅乾。她沒有意識到蘇珊不知道這個餅乾罐兒上有隻貓的遊戲,不加思索地問道:“好,小貓咪怎麼說?”蘇珊的回答嚇了她一跳:“喵,你可以拿一片”。
此後, 蘇珊講了另外幾件溫妮做過的事情。她講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到海邊捉螃蟹,還講出當時在場的每個人的名字。伊斯特蘭女士記得那是在溫妮去世前一年,他們全家去了華盛頓州的海邊。在那裏,他們在浪花中嘻戲、在沙灘上玩耍;他們拾貝殼、尋海蛤。蘇珊也講過她和姐姐莎朗在牧場玩耍的事;她說她一點也不害怕馬,還曾經 在馬的身體下面走過。這一切對溫妮來說都是對的:她和莎朗在牧場裏玩耍過、她不怕馬、曾經在馬的身體下面走過。
有一次,伊斯特蘭女士問蘇珊 是否記得住在街對面的小男孩格裏戈裏。蘇珊回答:“我記得格裏格,我常常和他在一起玩”。“格裏格”是格裏戈裏的暱稱,這一點伊斯特蘭女士從未告訴過蘇 珊。伊斯特蘭女士還問過蘇珊是否記得喬治叔叔。蘇珊說她記得,還補充道:“我們去學校的時候經常停下來和他玩一會兒”。這是溫妮的習慣;事實上,她去世那天還在喬治叔叔的屋裏玩過。可是,格裏戈裏和喬治叔叔住在溫妮在世時他們家居住的城鎮。蘇珊出生在愛達荷州的另一小鎮,並在那裏長大。
一次,伊斯特蘭女士告訴蘇珊她(指溫妮)曾在野外丟了一雙新鞋。對此,蘇珊笑著說她才不在乎丟鞋子,她接著說:“那你就得到鎮上給我買新的呀。”這件事發生在溫妮身上,她曾在野外丟失了僅有的一雙鞋。
蘇珊還記得溫妮生前的另一件事。她告訴母親那件發生在她(指溫妮)陪媽媽去保齡球場的事。她媽媽打保齡球時把溫妮留在一個賣食品和糖果的地方。溫妮在那個地方和媽媽打球的地方之間跑來跑去。那裏的一個男孩子跑到溫妮身旁,並吻了她。伊斯特蘭女士對這件事記憶猶新,因為小男孩的作法使她丈夫非常生氣。
蘇珊學東西非常快,以致於伊斯特蘭女士這樣評價她:“有時候我覺得她學的那樣新東西是她原本就知道的,只不過需要提醒她一下罷了”。
伊斯特蘭女士注意到蘇珊和溫妮有兩處相似的性格,她們倆都性格外向且隨和。她們的姐姐莎朗則是膽小且不隨和。
蘇珊左臀上有一處胎記,這和溫妮被汽車撞倒的致命外傷位置一樣(有一份醫院檢查報告的副本為證,她撞車受傷後被送到醫院並在那裏過世)。家裏的其他成員都沒有這樣的胎記。
伊斯特蘭女士信仰基督教,所在的教會嚴格否認輪迴現象。她認為,如果教會察覺她對輪迴現象感興趣會把她趕出教會的。她確實對此感興趣,雖然她還是設法繼續遵從教會的其它教條。
(編譯自 Ian Stevenson,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87. 伊安﹒思蒂文森:記得前世的兒童)
輪迴轉世的研究 (美國4)
【2002年6月15日】
小威廉﹒喬治 (美國-阿拉斯加)
老威廉﹒喬治是他那個時代著名的阿拉斯加漁夫。和其他的特靈吉特人一樣,他相信轉生。
到了晚年的時候,他顯然有所疑慮,同時又抱有要回來的強烈願望。好幾次,他告訴他喜愛的兒子雷吉納爾德﹒喬治和媳婦說:“如果真有轉生這種事的話,我就會回 來做你們的兒子。”他又多次補充說:“你們會認出我來的,因為我會有像我現在一樣的胎痣。”於是,他指著兩個顯眼的黑痣,都是半英寸大小,一個在左肩頭上,另一個在左小臂內側由肘窩往下兩英寸的地方。1949年夏天,老威廉大約六十歲,他又再次表示了死後要回來的意願。這一次,他將一塊他母親給他的金表交給了他的愛子,同時說到:“我會回來的,把這塊表替我保存好。我要來做你的兒子。只要轉生這事是真的,我就會幹的。”此後不久,雷吉納爾德﹒喬治回家度 週末,把那塊金表交給了他妻子蘇珊﹒喬治並把他父親的話告訴了她。蘇珊把那塊表收藏在一個珠寶盒裏,一直存放了將近五年。
1949年8月初,上述事情發生的幾個星期之後,老威廉從他掌管的漁船上消失了。船員們都不知道他發生了甚麼事,搜尋員也找不到他的屍體。有可能是他落水後被海潮帶到了海裏,在那片水域容易發生這種事。
老威廉的兒媳雷吉納爾德﹒喬治太太緊接著就懷孕了,並於1950年5月5日分娩,離她公公去世剛剛九個月。這孩子是她十個孩子中的老九。在分娩期間,她夢到了她公公出現在眼前並說他等著瞧他兒子。顯然,喬治太太當時沒有將這個夢境和她公公的轉生聯繫起來,因為當她從麻藥中醒來時,她被嚇住了。她預期見到她公 公時,應該是他在生時的成年人影像,就像她在夢中見到的那樣。但是,她所見到的卻是一個懷孕足月的男嬰,左肩頭上和左小臂內側剛好在他爺爺所說過的地方有黑痣。孩子的胎痣大約是他爺爺胎痣的一半大小。這些胎痣就給他父母為孩子取他爺爺的名字提供了依據,所以,他就成了小威廉﹒喬治。
小威廉一歲時得了嚴重的肺炎,直到三、四歲才會講話,而且口吃嚴重。雖然他父親雷吉納爾德﹒喬治到了1961年還非常關心他的口吃問題,但在後來的年頭裏也就慢慢地變好了。根據小威廉在學校的表現,他的智力似乎屬於中等。
隨著小威廉長大,他家人對他行為的觀察使得他們更加確信老威廉回來了。這些行為有好幾類,首先是喜歡、不喜歡和一些自然傾向的特徵都和他爺爺相似。例如,老威廉年青時打籃球嚴重地扭傷過右腳踝,後來走路有點瘸,而且右腳往外撇,走路有一種獨特的步態。小威廉也有相似的步態,走路時右腳也是往外撇,他的父母見 證了這一點。不過小威廉在小的時候,這種異常並不明顯。家裏人也注意到了小威廉的長相和體態都像他爺爺,他還像他爺爺那樣喜歡打擾周圍的人,給周圍的人提警告。他過早地顯示出了捕魚和漁船方面的知識。他知道最好的魚餌,當第一次被放到船上時,他似乎就已經知道如何撒網。他還顯得比他同齡的男孩更怕水,比同 齡的孩子更嚴肅、更懂事。
對小威廉行為的第二類觀察表明,他幾乎完全就是他爺爺。例如,他把他伯祖母叫做“姐姐”,這實際上是她和老威廉的 關係。同樣,他把他的叔伯和姑姨(雷吉納爾德﹒喬治的兄弟和姐妹)叫做兒子和女兒。而且,他對他們的行為表示了適當的關心。例如,他兩個兒子(叔伯)的過量飲酒。小威廉的兄弟姐妹常常假裝叫他“爺爺”,他也不反對。(隨著小威廉長大,他和他爺爺相同之處稍有減退。)他父親認為小威廉太關心他的過去了,也注意到他的頭腦“想入非非”。由於這個原因,加上“老人們”警告說,回憶前世會造成傷害,小威廉的父母就阻止他談論老威廉的生活。
第三,小威 廉對一些人和地方的知識,在他家人看來,已超過他通過正常渠道所能學到的。在小威廉四到五歲之間,有一天,他母親決定查一下珠寶盒裏的珠寶,就在臥室中把珠寶都倒了出來,把老威廉的金表也拿了出來。就在她查看這些珠寶時,一直在另一間房裏玩耍的小威廉走了進來。一看到那塊金表,他就揀了起來並說:“這是我 的表。”他緊緊地抓住那塊表,重覆著說是他的。他母親花了好長時間都未能說服他放下那塊表。最後他總算答應了將表放回珠寶盒。打那以後直到1961年,小 威廉時常向他父母要“他的表”。實際上,隨著他長大,他對那塊表的索要更堅定了,還說他現在應該擁有它了,因為他已經長大了。
雷吉納爾德﹒ 喬治夫婦都肯定那塊金表自1949年7月喬治太太放到珠寶盒裏後就一直留在那裏,直到五年後她找珠寶時才拿出來。他們同樣肯定他們從沒有當著小威廉的面談過金表的事。他們記得他們向家裏的好些人談過老威廉在死前給了他們這塊表。但是,他們確信這些人都不可能向小威廉提起過這塊表。對這幾點的肯定,使得小威 廉的父母對小威廉能認出金表比他們看到他在老威廉相同的地方有黑痣更為驚奇。在他們看來,認出金表純屬偶然。雷吉納爾德﹒喬治太太並沒有想讓孩子看到那塊表。他只是在她收拾珠寶盒時碰巧闖了進來,她沒給他任何提示,他就認出了那塊金表。
到1961年,小威廉已經大量失去了和他爺爺相同的地方,除了偶爾索要“他的表”和一點殘留的口吃外,他和他同齡的正常小孩一樣。
喬治太太說,她並沒有強烈的意願,希望她公公回來做她的兒子。然而,在她談論此事時,從她臉上快樂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她很滿意她公公在眾多女性親戚中選擇了她作為他的下一個母親。她公公選擇她,顯然不僅僅是因為她正巧是他愛子的妻子,可以說至少部份是因為對她的正當感情。雷吉納爾德﹒喬治先生肯定是他喜歡的 兒子,而其他孩子對他們父親的幸福既不負責任也不關心。雷吉納爾德﹒喬治回報了他父親對他的喜愛,他確實想他的父親回來做他的兒子,並期望他能完成他的心願。
(編譯自 Ian Stevenson,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2nd ed. revised and enlarged, 1974. (1st 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966.) 伊安﹒思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迴)
輪迴轉世的研究 (美國5)
【2002年6月20日】
查爾斯﹒波特(美國-阿拉斯加)
波特先生於一九零七年出生在西特卡。據他姐姐格雷亨太太說,他曾談到他的前世死於一次氏族戰爭中。當時殺死他的是個老人。
波特小時候常常說,他在特靈吉特印第安人的一次氏族戰爭中被矛刺死。他說了殺死他的那個人的名字、他被殺害的地點,以及他自己前世的特靈吉特名字。那個被矛刺死的人是他現在媽媽的舅舅。這些事實已被氏族歷史的死亡記錄所證實。
他小時講到自己如何被矛刺死的故事時,手總指著他右肋的地方。據波特先生說,他那時並不知道在那個部位有一塊胎記,那是他長大成人後才知道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波特的右肋,發現那裏有一塊不尋常的色素澱積區域,剛好位於右下肋的正側面。由於在正側面,他自己可能不容易注意到。那是一塊大致像菱形的胎記,寬約半 英寸,長有一英寸多。矛從身體的這一點刺入體內,將刺穿肝臟,並可能刺穿重要的血管,從而幾乎能立即致人於死地。
雖然波特先生是完全的特靈吉特血統,他的家庭卻是最早接受英語教育的特靈吉特家庭之一。他們在家說英語,他自己直到十一、二歲時才學特靈吉特的語言。在波特小的時候,他父母從來不談論特靈吉特的歷史也沒有告訴他氏族戰爭以及他提到過的殺死他的前世的那個男人的名字。
死 難者生前非常喜歡一種特別的煙草,據波特的姨媽說,波特也喜歡那種煙草。波特先生的姐姐格雷亨女士說,波特在兩歲時(1909)開始說他前生被矛刺死,並 說出殺死他的男人的名字。這個男人那時是居住在他們長大的同一地區的一位老人。她的弟弟大約八歲以後(1915)便不再談論他的前世的事情,在此之前他談 了很多前世的生活與死亡經歷,儘管每次都遭到他母親的阻止。在對波特先生的母親採訪時,她已是九十歲的老人,但她確實記得她兒子曾說自己被矛刺死。每次有人問到他胎記的事時,他就會這麼說。她說她兒子認出了殺死他的前世的那個人,他兒子講這些事的時候那人還活著。在西特卡採訪的一位波特先生的親戚證實,她 小時候聽說波特很恐懼小刀、刺刀和矛,並會在看到時躲得遠遠的。
(編譯自 Ian Stevenson,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2nd ed. revised and enlarged, 1974. (1st 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966.) 伊安﹒思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迴)
輪迴轉世的研究 (泰國)
【2002年6月11日】
邦庫奇﹒普羅姆辛(泰國)
邦庫奇﹒普羅姆辛於1962年2月12日出生在泰國那康撒萬省唐卡村。他的父親帕莫潤﹒普羅姆辛是唐卡附近的一所學校的校長,雖然經濟收入一點也不豐厚,但卻稱得上一個很有教養的人。
在邦庫奇能夠連貫地說話後不久,或許在這之前,他開始提及他的前生。他逐步地向他的家人透露出前世的細節。他宣稱他來自華塔農村(離唐卡村大約9公里的另一 村莊),說出了他前生的名字叫查姆拉特,以及查姆拉特父母的名字。他也描述了當時他所擁有的東西,例如一把刀子和一輛腳踏車。他提到他家裏曾經有兩頭牛。(邦庫奇的家裏沒有牛)。
特別是,他描述了兩個男人在華塔農村村民舉辦集會時在那裏謀殺他的情況。兇手刺傷他多處,拿走他的手錶和項鏈,隨後把他的屍體拖到一塊地裏。(邦庫奇描述上述詳情的時候是在大約兩歲左右。)
邦庫奇說查姆拉特死後,在靠近謀殺地點的一棵樹上呆了將近7年。一天,天下著雨,他看見了(現在的)父親,就陪他坐公共汽車回家。邦庫奇的父親後來回憶道, 在他的妻子懷上邦庫奇之前不久,他一直呆在華塔農。他在那裏參加一個會議,天一直下著雨。邦庫奇的母親,薩瓦伊﹒普羅姆辛,在懷上邦庫奇之前,去過謀殺發生的地區找竹筍。
帕莫潤因為他的工作關係認識華塔農的學校老師。但那裏沒有他的親屬或者社會朋友。他和他妻子都說,他們從未聽說過被謀殺的查姆拉特,查姆拉特死時只不過是個小青年。發生在像華塔農村的謀殺案新聞可能傳到了鄰村,包括唐卡。但從另一方面講,那個地區有很高的殺人犯罪率,不可能 期望一位居民記住所有發生過的謀殺。而且,在邦庫奇談起查姆拉特之前,他已經被謀殺十多年了。很可能邦庫奇的父母聽說過查姆拉特謀殺案,但沒有太在意並且很快就忘記了。
邦庫奇所說的話傳到了查姆拉特家,查姆拉特家的幾個人到唐卡來看他。(那時他大約是兩歲半。)後來,邦庫奇和家人去了華塔農。這些拜訪幾乎驗證了邦庫奇所描述的一切關於他前生的事情。其中一個殺人犯便迅速逃跑了,另一個儘管被逮捕審訊,但因證據不足被釋放了。然而,幾個警察 對這起謀殺案卻記得相當清楚。他們確認了邦庫奇的一些陳述是正確的,例如,被懷疑的殺人犯的名字。
和他描述自己的前世生活一樣,邦庫奇不尋常的表現也同樣引起了他的家人的注意。在他談論自己前世談得最多的時期,他顯露出被他家人視為骯髒的一些壞習慣,例如洗手的方式。他使用一系列他父母都不 明白的詞語。他也表現出對那些他家裏人不大吃或者不是太感興趣的食物的偏愛。原來查姆拉特的家庭是老撾人(泰國人認為他們不太講究清潔),邦庫奇所講的奇怪的話是老撾話。然而,邦庫奇家裏沒有其他人使用他說過的老撾詞彙。但他不可能通過正常途徑學會老撾話。(唐卡村村民中沒人可以教他學老撾話。)邦庫奇喜 愛的食物,比如糯米飯,是老撾人通常喜愛的;泰國人有時吃這些食物,但比起他自己的泰國家庭,邦庫奇喜愛的食物更接近於查姆拉特的老撾家庭。
邦庫奇顯示出對殺害查姆拉特的兇手不可原諒的態度。幾年來,他威脅要報復他們,等他能這樣做的時候。他有時用一根小棍子作為他想像中的武器練習擊打一根柱子,柱子代表殺害查姆拉特的兇手。他練習的時候會叫出兇手的名字。
就像許多經歷過這一類事例的人一樣,邦庫奇有時把自己想成一個成年人,被無端地束縛在一個孩子的身體裏。他像成年人一樣刷牙(在泰國,孩子們通常不刷牙);至少有一次,他叫當地理髮師給他刮鬍子。他不理睬同齡的女孩子,卻追求成年女人,這令人震驚甚至令人害怕。一個女孩來拜訪普羅姆辛夫婦,打算住一段時間。 但在邦庫奇試圖撫摸她後匆忙離去。有時他談到要加入佛教和尚的行列。邦庫奇這兩種大相徑庭的天性,與查姆拉特的秉性相符,也是順理成章的:在查姆拉特死時,他有一個幾乎要訂婚的女朋友;同時,他對宗教有濃厚的興趣,並表達了要作和尚的意向;在泰國,有很多年輕人做幾個月、或者更久的和尚後,又還俗結婚。
隨著邦庫奇年齡漸增,他對前生的記憶也漸漸淡忘。在他那個村子裏,有些孩子取笑他是“有兩條命的男孩”。這可能使他聲稱自己已經忘卻的記憶,比他實際忘掉的 要多。無論如何,他不再與其他人談論他的記憶。到他十歲時,他可能已經忘記了大部份。在形象記憶淡忘的同時,他不尋常的行為也隨之減少了。他逐漸地變得完全正常。最後殘存的老撾人的一個習慣,就是他一直喜愛糯米飯。
編譯自 Ian Stevenson,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87. 伊安﹒思蒂文森:記得前世的兒童
輪迴轉世的研究 (芬蘭)
【2002年6月12日】
塞繆爾﹒赫蘭德,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五日出生在芬蘭的赫爾辛基。到了一兩歲的時候,他的一些言行表明,他能記起他母親的弟弟佩爾蒂﹒赫基厄生前的故事。繼後,塞繆爾表現出一些在自己家裏顯得反常但卻與佩爾蒂十分吻合的舉止。
佩爾蒂﹒赫基厄於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出生在赫爾辛基。於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五日,年方十八歲時,死於嚴重的糖尿病。佩爾蒂的母親安內莉﹒拉格爾奎斯特和他的姐姐瑪爾雅﹒赫蘭德(塞繆爾的母親)在他死後極度悲傷。
瑪爾雅懷孕十週時夢見佩爾蒂。當時她曾一度考慮過墮胎。但在夢裏,她聽到佩爾蒂對她說:“保住那個孩子。”
當塞繆爾大約一歲半的時候,一問起他的名字,他總是回答“佩爾蒂。”糾正他應該叫“塞繆爾”總是無效的,他堅持說他的名字叫“佩爾蒂”。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他六歲。不過,當母親叫他“塞繆爾”時, 他也會答應或者走過來。
佩爾蒂十歲以前拍的照片最能激起塞繆爾的談話。有一張照片使塞繆爾想起狗如何咬過他的腿。佩爾蒂三歲的時候被狗咬過,塞繆爾則從來沒被狗咬過,也沒人告訴過他佩爾蒂被狗咬過的事。而從那張照片上也絲毫看不出他被咬的跡象。
另一次,塞繆爾注意到一張少年時的佩爾蒂拄著拐杖的照片。他說那是他的照片,還說他曾腳上裹著石膏住在醫院裏。但從照片上看不出他的腳曾裹過石膏,因為那是發生在拍照前的事。大約四歲的時候,佩爾蒂雙腿在一次事故中骨折。當塞繆爾講述這件事時,他自己也是三到四歲。
不僅如此,每當塞繆爾看見一張照片上有佩爾蒂時,他總會說:“那就是我。”
當塞繆爾看見照片上佩爾蒂的父親彭蒂﹒赫基厄時說:“這是我的父親。”由於安內莉﹒拉格爾奎斯特的第二個丈夫有點嫉妒彭蒂﹒赫基厄,這張照片通常是被藏起來的。塞繆爾在認出那是“他的父親”之前肯定沒有看過它。
塞繆爾也認出了佩爾蒂的一些物品:一個吉它、一件燈芯絨外套和一塊舊表。那塊表放在一個堆滿廢舊物品的抽屜裏,然而塞繆爾一眼就看到,並把它一把抓在手裏,說那是他的,堅持要保管它。有時候他把它放在枕頭下睡覺,其它時候就放在床下的一個抽屜裏。
塞繆爾從未直接談到過佩爾蒂之死。不過,他的兩次談話顯示他記得那以後的事情。他說他去過一個地方,那裏有許多棺材,其中一些還是開著的(塞繆爾從沒去過太平間,但佩爾蒂死後他的屍體被送進去過)。他還說,他死後佩爾蒂的母親(塞繆爾的外祖母)是如何地大哭不止。
當塞繆爾被帶到埋葬佩爾蒂的公墓墓地時,他看著佩爾蒂的墓說:“那是我的墓。”
塞繆爾的母親和外祖母還提到他的一些與佩爾蒂一樣的不尋常的行為。佩爾蒂十五、六歲時,從一個碼頭上掉下,穿破薄冰,掉進海裏,幾乎溺死。那次事故以後,他有了恐水症,從此以後不再游泳。塞繆爾對被浸泡在水中有顯著的恐懼感,並且特別抵制洗澡。他的外祖母說,給他洗一次澡所作的鬥爭是一場“夢魘”。
在塞繆爾剛開始講話的時候,他用父母的名字稱呼他們:彭蒂和瑪爾雅。他還稱他的外祖母安內莉﹒拉格爾奎斯特為“母親”。他明白這些身份,而且告訴瑪爾雅﹒赫 蘭德:“你不是我的母親。”塞繆爾對拉格爾奎斯特女士表現出強烈的感情。他兩歲前後還曾想吃她的奶(那時他已經斷奶,但佩爾蒂在那個年齡還沒有斷奶。) 塞繆爾五歲以後才停止叫拉格爾奎斯特女士“母親”。
佩爾蒂有個可愛的習慣,就是在聖誕節時沿著房間走一圈,挨個兒親吻在座的每一個人。這不是家裏其他人的習慣。因此,在一九七八年聖誕節聚會上,當兩歲半的塞繆爾像佩爾蒂一樣親吻每一個人時,大家都驚嘆不已。
塞繆爾還有兩個和佩爾蒂一樣的站立姿勢。他倆都習慣於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地站立,並且經常把一隻手放在屁股上;他倆都傾向於背著手走。家裏其他成員都沒有這些姿勢。
輪迴轉世的研究 (印度)
【2002年6月21日】
普拉卡什 (印度)
1950年4月,一個叫尼厄馬爾的十歲小男孩因得天花在他父母的家中離開了人世。他父親叫波蘭納﹒傑恩,住在科錫卡蘭鎮。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他一直都很焦躁不安,兩次對他母親說:“你不是我母親,你是賈特人。我要到我母親那兒去。”說到這兒,他用手指向馬蘇拉和在同一方向上的查塔小鎮,但並沒有提起這兩個城鎮的名字。說完這些奇怪的話之後不久,他就死了。
1951年8月,住在查塔的布裏吉拉﹒瓦什內的妻子生了一個小男孩,取名叫普拉卡什。嬰兒時期的普拉卡什除了比別的孩子哭得更多以外,沒有甚麼異常的表現。在四歲半的時候,他開始半夜醒來跑到家外邊的大街上。如被阻止,他就會說,他“屬於”科錫 卡蘭,他的名字叫尼厄馬爾,他想回老家去。他說他的父親是波蘭納。在一個月中,他像這樣連續的四五個晚上起床跑出去,後來雖然次數少些,但還時有發生。他總是纏著家人把他帶到科錫卡蘭去。1956年的一天,他的叔叔(為了讓他平靜下來)不得不把他帶上了一輛遠離科錫卡蘭去馬蘇拉的公共汽車。但是普拉卡什立 即指出了這一錯誤,並哭著喊著要去科錫卡蘭。他的叔叔於是帶他上了一輛真的去科錫卡蘭的汽車。普拉卡什來到波蘭納﹒傑恩的店鋪,但並沒有認出來,也許是因為傑恩不在,店鋪關著門的緣故。他第一次沒有見到傑恩家的人,但是傑恩家的人卻知道了他來科錫卡蘭的事。
1956年,在普拉卡什將近五 歲的時候,他作為尼厄馬爾時的生活記憶變得非常的清晰。他想起了尼厄馬爾的親戚和朋友們的名字。在第一次從科錫卡蘭回來後,他繼續強求他的家人滿足他去那兒的願望。他的家人用盡了各種辦法讓他忘掉尼厄馬爾和科錫卡蘭,包括把他放在製陶器的轉輪上反時針轉動,據說這樣能損傷記憶。最後他們甚至打他。過了一些 時候,他似乎忘了這些事情,至少不再公開地表達回科錫卡蘭的願望。
1961年春天,波蘭納﹒傑恩的兒子賈格迪什(尼厄馬爾的哥哥)的三 歲半的兒子死了。之後不久,賈格迪什就從他居住的德裏遷回到科錫卡蘭。在科錫卡蘭他聽人談到了查塔的那個自稱是尼厄馬爾、父親是波蘭納﹒傑恩的男孩。 1961年初夏,波蘭納﹒傑恩和他的女兒梅莫來到查塔做生意。在那兒他見到了認他作“父親”的普拉卡什。普拉卡什依稀記得梅莫,只是把她誤認為是尼厄馬爾 的另一個妹妹維姆拉。他乞求波蘭納﹒傑恩把他帶回科錫卡蘭。當傑恩和梅莫要走的時候他一直跟隨到汽車站,請求跟他們一起走。幾天後,尼厄馬爾的母親,姐姐塔拉和弟弟達文德拉到查塔看望了普拉卡什。當普拉卡什看到他姐姐塔拉時,高興得哭了。他乞求他的父親把他帶到科錫卡蘭去。傑恩一家人說服了普拉卡什的父母 同意讓他再去科錫卡蘭看一看。普拉卡什帶路從汽車站來到傑恩在科錫卡蘭的家。到了家門口他有些遲疑,家的外觀在尼厄馬爾死後改變了很多。在家裏普拉卡什認出了另外一個哥哥,兩個姨媽和一些鄰居,以及那間尼厄馬爾曾生活過並在那裏辭世的房子的各個部份。
尼厄馬爾的家人終於深信他已轉生成普拉卡什。不幸的是,普拉卡什對科錫卡蘭第二次的拜訪以及和傑恩家人的見面徹底激起了他回科錫卡蘭的願望。他又開始逃離自己的家。他的父親又開始打他讓他忘卻這些想法,至少不要有所行動。
令人無法解釋的是普拉卡什正確地認出了傑恩家眾多的成員和他們的鄰居,有時給出他們的名字和他們之間的正確關係。他認出的人中有兩個是身居深閨的女士。(這 些人只見她們的丈夫,子女和關係要好的女性朋友。她們的特徵是不為陌生人所知的。對直系家人以外的陌生人來說辨認出她們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此外,普拉卡 什知道傑恩家裏各個房間的情況,用品及使用方法。更進一步,他知道傑恩家和一些店鋪在尼厄馬爾生前的情況,而這些信息在他拜訪科錫卡蘭時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些情況以及他誤認梅莫為尼厄馬爾的另一個妹妹維姆拉,表明了普拉卡什對科錫卡蘭的人物和地方的所知來源於以前的經歷。
1971年11月,普拉卡什已經二十歲了,但他從沒有得過致尼厄馬爾於死地的疾病:天花。(天花在印度仍然很流行)。
他說他不再自發地想起他的前生,只有在被問到或有特殊情況時才這樣(去科錫卡蘭就是這種很自然的激發)。他說他還記得他的前生,他對前生的記憶並沒有減弱。
當有人問他,如果給他機會和選擇,他願意在哪裏轉生時,他說他不想再轉生了。但十分清楚的是,直到1971年,他始終對科錫卡蘭的尼厄馬爾家庭有著強烈的依戀。
(編 譯自 Ian Stevenson,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2nd ed. revised and enlarged, 1974. (1st 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966.) 伊安﹒思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迴)
輪迴轉世的研究 (印度2)
【2002年6月22日】
賈斯伯 (印度)
1954年春,拉蘇爾珀村的斯裏﹒格達裏﹒拉爾﹒賈特三歲半的兒子賈斯伯被認為已死於天花。賈斯伯的父親找到他的兄弟和村裏的其他人,請求他們幫助埋葬他“死”去 的兒子。由於當時天色已晚,人家就勸他第二天早上再埋。幾小時後,斯裏﹒格達裏﹒拉爾﹒賈特偶然發現他兒子的身體在動,然後慢慢地全活過來了。幾天後,孩子又能講話了,幾週後他就能清楚地表達自己。
當他恢復說話能力後,他的行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說他是維希迪村香克的兒子,並希望去那兒。他不吃賈特家裏的食物,因為他屬於更高社會階層,是個婆羅門。要不是一個好心的婆羅門婦女,斯裏﹒格達裏﹒拉爾﹒賈特的一個鄰居,用婆羅門的方式給賈斯伯 做飯,賈斯伯這樣倔強地拒吃東西肯定會使他再次死去的。就這樣,鄰居為他做了大約一年半的飯,賈斯伯的父親為這位鄰居提供食物材料。但有時賈斯伯家的人也騙他,給他的食物不是那位婆羅門婦女做的。他發現了這種欺騙。這一現實情況,再加上來自家庭的壓力,使他逐漸地放棄了他嚴格的婆羅門飲食習慣,並和家人一 起正常進食。這種抵抗總共延續了不到兩年。
賈斯伯開始講述“他”在維希迪村的生活和死亡的進一步細節。他特別描述了在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的婚禮隊伍中,他吃了一些有毒的糖果,而且說是一個借了他的錢的男人給了他這些糖果。他變得頭暈並從所坐的馬車上掉了下來,頭被摔破而死。
賈斯伯的父親試圖阻止賈斯伯在村裏古怪言行的消息擴散,但是消息還是洩漏出去了。特別是要為賈斯伯用婆羅門的方式做飯的消息自然地被村裏其他的婆羅門知道了。最後(大約三年後),該消息引起了斯麗瑪蒂﹒希亞莫,一個拉蘇爾珀村土著的婆羅門的注意。她嫁給維希迪村土著的斯裏﹒拉維﹒塔特﹒蘇克拉,很少回拉蘇 爾珀(七年一次)。1957年她回來時,賈斯伯認出她是他“嬸嬸”。她把這事告訴了她丈夫家的人以及維希迪村泰阿吉家裏的成員。賈斯伯所敘述的“他”死亡 和其他情況的細節,和維希迪村斯裏﹒香克﹒拉爾﹒泰阿吉的兒子,一個二十二歲的年青人索巴﹒蘭生活和死亡的細節非常吻合。雖然在賈斯伯講述之前,泰阿吉家族根本就不知道所謂的中毒或有人欠索巴﹒蘭錢的事,但是,索巴﹒蘭1954年5月死於一次馬車事故的經過卻與賈斯伯的說法和描述的方法一樣。之後,他們就懷疑有中毒一事。
後來,斯麗瑪蒂﹒希亞莫的丈夫斯裏﹒拉維﹒塔特﹒蘇克拉訪問了拉蘇爾珀村,聽了賈斯伯陳述的報告並見了他。然後,索巴﹒蘭的父親和他家裏的其他成員都去了那裏。賈斯伯認出了他們,並正確地說出了他們與索巴﹒蘭的關係。
幾個星期後,在維希迪村附近的製糖廠經理的鼓動下,維希迪村的一個村民,斯裏﹒賈甘納思﹒普拉薩德﹒蘇克拉將賈斯伯帶到了維希迪村。他把賈斯伯放在火車站附近,要他領路到泰阿吉家的四合院去,賈斯伯毫不費力就做到了。後來賈斯伯被帶到斯裏﹒拉維﹒塔特﹒蘇克拉的家,讓他從那兒(走另外一條路)去泰阿吉家。賈 斯伯逗留在村裏一些日子,在泰阿吉家人和其他一些村民的面前,顯示了他對泰阿吉的家人和家事瞭如指掌。他在維希迪村過得非常開心,很不情願地回到拉蘇爾珀村。打那以後,賈斯伯經常訪問維希迪村,一般是幾個星期,夏天時間更長。他仍然想生活在維希迪村,而在拉蘇爾珀他感到孤獨和寂寞。
(編譯自 Ian Stevenson,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2nd ed. revised and enlarged, 1974. (1st 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966.)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迴)
輪迴轉世的研究 (印度3)
【2002年6月23日】
蘇克拉 (印度)
蘇克拉於1954年3月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的坎珀村,父親名叫斯裏﹒森﹒古普塔。
大約一歲半,還不會怎麼說話的時候,她就經常抱一塊木頭或枕頭,叫它“米露”。問她“米露”是誰,蘇克拉說,“我的女兒”。在以後的三年中,她逐漸透露了更多有關米露和“他”的信息。“他”指她前世的丈夫。她說,“他”、米露、凱圖和卡魯納 (後兩人是她前世“丈夫”的弟弟)住在巴特帕拉村鎮的拉思塔拉。巴特帕拉村鎮在去加爾哥達的路上,離坎珀村約11英里。古普塔家族對巴特帕拉略有所知,但 從來沒有聽說過巴特帕拉的拉思塔拉以及蘇克拉提到過名字的那些人。
蘇克拉逐漸產生了一種去巴特帕拉的強烈願望,並堅持說,如果她家裏人不帶她去,她就自己去。她聲稱,她可以帶路去她的公公家。古普塔和一些朋友談起過、也向一個鐵路上工作的同事提到過這件事。這個同事斯裏﹒帕爾住在巴特帕拉附 近,在那裏有親戚。通過這些親戚,斯裏﹒帕爾得知一個名叫凱圖的男子,住在巴特帕拉的拉思塔拉區,那是一個很小的區域。凱圖有一個名叫瑪娜的嫂嫂。瑪娜在 1948年一月去世,留下一個嬰兒叫米露。當斯裏﹒帕爾把這些事實告訴蘇克拉的父親時,她父親對帶蘇克拉去巴特帕拉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經過對方家庭的同意後,雙方對此事作了安排。
1959年夏天,剛過5歲的蘇克拉和家人一同去了巴特帕拉。蘇克拉帶路徑直來到她前世公公斯裏﹒阿姆裏塔拉﹒查克拉瓦蒂的家。在那裏,蘇克拉準確地說出了許多人和家裏物品的名字。之後,查克拉瓦蒂家的人回訪了蘇克拉在坎帕的家,瑪拉娘家的人也來看望她。後來,蘇 克拉又幾次走訪巴特帕拉,與在巴特帕拉的前世丈夫斯裏﹒哈裏丹﹒查克拉瓦蒂以及前世的女兒米露的會面,在蘇克拉心中激起了強烈的感情,因而渴望與他們更多的團聚。雖然她從未表達過要永久回到原來家庭的願望,但她確實非常想念哈理丹﹒查克拉瓦蒂,渴望他的來訪。
當故意告訴蘇克拉,遠在巴特帕拉 的米露發高燒時(實際上並沒有生病,只是為試驗目的),蘇克拉立即傷心地哭了,其他人花了好長時間才使她明白米露並沒有生病。另外一次,當蘇克拉聽說米露真的生病時,她非常悲傷,一直懇求帶她去看望米露。她的家人只好第二天帶她去看望米露。蘇克拉與哈理丹﹒查克拉瓦蒂在一起吃飯時,總是像普通的印度婦女一 樣,吃完他盤中剩下的食物,但從來不吃其他人剩下的食物。(在印度,妻子要吃完她丈夫盤中剩下的食物,但卻不能吃任何其他人剩下的食物。)蘇克拉還常常面對查克拉瓦蒂家的那架縫紉機掉淚,那是瑪娜生前經常使用的縫紉機。
蘇克拉三到七歲這段時期對前世的記憶最為深刻,以後便逐漸地不再主動談論自己的前世,特別是前世的丈夫娶了第二個妻子、前世的女兒嫁人以後。到1969年十五歲時,她完全不再主動談起前世的事,而且,當任何人問起此事時,她都會變得心煩。到1970年,她說,“我對巴特帕拉那個瑪娜的生平,一點也記不起來了。”
(編譯自 Ian Stevenson,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2nd ed. revised and enlarged, 1974. (1st 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966.)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迴)
輪迴轉世的研究 (印度4)
【2002年6月24日】
絲婉拉塔 (印度)
絲婉拉塔﹒米什拉1948年出生在印度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三歲時,她跟父親出遊。途經距離她家百多英里的城鎮卡特尼時,她突然讓司機轉上一條路去“她的家”,還建議說他們可以去那裏喝到比路上更好的茶。
稍後,她又想起了更多的細節,她父親都一一記錄下來。比如她說,她原名叫拜雅﹒帕撒克,有兩個兒子。她家是棟白色的房子,門是黑的,有鐵柵欄;四個房間粉刷過,其餘部份沒怎麼裝修。前房地板是石板鋪成的;屋後是一個女子學校,屋前是鐵路,從屋內能看到一個石灰的鍋爐;她家有輛摩托車(當時極為罕見)。她說拜 雅死於“喉嚨痛”。她甚至記得,她和一個朋友參加別人婚禮時找不到廁所。
1959年春天,絲婉拉塔十歲時,有關消息傳到了班納吉教授那 兒。班納吉拿著絲婉拉塔父親記的筆記,去卡特尼找到了那棟房子。這房子屬於帕撒克家族,已於拜雅死後擴建了不少。他採訪了那家人,證實了絲婉拉塔所說是真的。拜雅﹒帕撒剋死於1939年,留下悲慟的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兒子以及一群兄弟。這些帕撒克家的人們從沒聽說過百多英里外米什拉一家;米什拉家也沒聽說過帕撒克一家。
1959年夏天,拜雅的丈夫、兒子和大哥來到絲婉拉塔那時所住的查塔坡。他們沒講他們的目的,還請了九位當地人一同前往。
絲 婉拉塔立即認出了她的大哥,並叫他“巴布”,那是拜雅對他的暱稱。十歲的絲婉拉塔一個個看過去,有些是她認得的,有些是陌生人。當走到拜雅的丈夫斯裏﹒潘代跟前時,絲婉拉塔垂下了眼睛,顯得很害羞。她說出了他的名字。她還準確地認出了前世的兒子莫利,她死時莫利才十三歲。不過莫利打算騙騙她,差不多二十四 小時內都堅稱他不是莫利,而是別人。莫利還帶了個朋友去,騙絲婉拉塔說他是拜雅的另一個兒子,納瑞什。納瑞什與這個朋友年齡很相近。但是絲婉拉塔堅持說他是個陌生人。最後,絲婉拉塔提醒斯裏﹒潘代說,他從拜雅的錢盒子裏偷拿了1200盧比。斯裏﹒潘代承認了這個只有他跟他妻子才知道的隱私。
幾星期後,絲婉拉塔的父親帶著她去卡特尼拜訪拜雅生前的家。
一到那兒,她就注意到了房屋的變化。對所有人她都一見如故,或是流淚或是淺笑。一個素不相識而且遠道而來的十歲小女孩(在印度,百多英里已經讓她連口音都截然不同了)居然儼然一副家中大姐的樣子。
以 後的日子裏,絲婉拉塔定期地去看帕撒克一家,與這家人關係親密。他們都把她看作拜雅的再生。絲婉拉塔對拜雅的長輩們尊敬守禮。不過她與拜雅的兒子單獨在一起時,就顯得很活潑輕鬆,像個母親一樣。當然,在印度,若非另有原因,十歲小女孩與素昧平生的三十幾歲男子這樣親密是不成體統的。帕撒克家的兄弟們與絲婉 拉塔每年都依印度教的風俗,互換禮物,以表手足之情。有一次,絲婉拉塔誤了這種儀式,帕撒克家的兄弟們覺得很難過,因為他們覺得她跟他們生活了四十多年,只跟米什拉家生活了十年,他們有理由要求得多一些。
帕撒克一家,由於其地位財富,觀念西化,在此之前壓根兒不信輪迴;但他們承認絲婉拉塔讓他們改變了觀點,並把絲婉拉塔當成了拜雅的再生。絲婉拉塔的父親也接受了這一事實。後來,當絲婉拉塔要結婚時,他還聽取了帕撒克家對女兒擇偶的意見。
可能是因為和前世親人保持接觸的原因,絲婉拉塔始終能清楚地記憶前世的生活。她說,有時懷念在卡特尼的愉快生活,甚至非常想回到拜雅的優裕生活中去,想得都哭了。但是她對米什拉一家的感情分毫未損。除了定期回卡特尼去看看外,她接受這世的安排,順順當當地出落成一個標緻的大姑娘。
在記得前 世的人中,許多人發現他們前世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比這世更高,因此便對今生的貧窮不滿和抱怨,甚至責罵或者嘲弄他們的父母。絲婉拉塔的作法與此恰恰相反。當她對自己所沒有的某種東西產生強烈的慾望時,她前世生活中相應的生活片段便悄悄地浮現眼前,她便感到了滿足,因為她發現自己在前一世時早就得到過了。
1969年絲婉拉塔以優秀的學業獲得植物學碩士學位,並於1971年到一個學院任植物學講師,又於1973年五月結了婚。
(編 譯自 Ian Stevenson,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2nd ed. revised and enlarged, 1974. (1st 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1966.)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迴)
輪迴轉世的研究 (印度5)
【2002年6月25日】
戈帕爾﹒古普塔 (印度)
戈帕爾﹒古普塔1956年8月26日出生於印度德裏。他父母沒受過甚麼教育,是低等中產階層的成員。在戈帕爾的嬰幼兒時期,他們都沒有注意到戈帕爾的發育有甚麼不正常。
在 戈帕爾剛開始說話(兩歲到兩歲半)時,家裏來了一位客人。當戈帕爾的父親叫他把客人用過的杯子拿走時,戈帕爾說了一句讓所有人震驚的話:“我不拿,我是一 個沙爾瑪。”(沙爾瑪是印度最高階級婆羅門的成員)然後,他大發脾氣並打破了一些杯子。戈帕爾的父親要他解釋他的無禮和驚人的話語,他就講述了他所記得的前世,在德裏以南大約160公里的一個叫馬蘇拉的城市生活的細節。
戈帕爾說他擁有一家醫藥公司,他給它取名叫蘇克﹒珊卡拉。他還說他有一幢大房子和許多僕人,一個妻子和兩個兄弟,他與其中一個兄弟吵了架並被他槍殺了。
戈帕爾聲稱他前世曾是一個婆羅門。這解釋了他為甚麼拒絕拿那個水杯,因為婆羅門一般不會去接觸底層階級的人所碰過的器具。他自己的家是商人,是生意人階級的成員。
戈帕爾的父母和馬蘇拉沒有任何關聯。戈帕爾對他在那兒生活的描述也沒有激起他們的任何記憶。他母親不願鼓勵戈帕爾談論他聲稱所記得的前世。開始時,他父親對此也很冷淡,但是卻常常告訴他朋友戈帕爾講的話。其中一個朋友模模糊糊的記得曾聽說過在馬蘇拉有一個戈帕爾所說的謀殺,但這並沒有激起戈帕爾的父親前去馬 蘇拉證實戈帕爾所說的是否屬實。終於,由於一個宗教節日,他父親去了馬蘇拉(1964年)。在那兒,他父親找到了蘇克﹒珊卡拉公司並詢問了公司的銷售經理 有關戈帕爾所說的準確性。他父親的話給那位經理印象很深,因為數年前該公司的擁有人之一的確曾開槍殺了他兄弟。死者沙克笛帕﹒沙爾瑪於中槍幾天後在 1948年5月27日死去。
那位經理把戈帕爾父親到訪一事告訴了沙爾瑪家。隨後,沙爾瑪家的一些人拜訪了住在德裏的戈帕爾。交談後,他們邀請戈帕爾去馬蘇拉,戈帕爾去了。經過在德裏和馬蘇拉的會晤,戈帕爾認出了沙克笛帕﹒沙爾瑪生前知道的各種人和地方,他說出的話表明他知道沙克笛帕﹒沙爾瑪 大量的事情。沙爾瑪一家印象最深的是戈帕爾提到沙克笛帕﹒沙爾瑪曾試圖向他的妻子借錢,並希望把這錢給他兄弟。他兄弟是公司的合伙人,但卻喜歡吵架和揮霍。沙克笛帕﹒沙爾瑪希望多給他兄弟些錢來平息他的過分要求,但妻子不同意並拒絕借給他錢。他兄弟的憤恨與日俱增,最後槍殺了沙克笛帕。這場家庭紛爭的細 節從未公開過。除了有關的家庭成員外,恐怕誰也不知道。戈帕爾對這些事情的知曉,他的其它講話,還有他認出沙克笛帕﹒沙爾瑪認識的人,使得沙爾瑪的家庭成員確信他就是沙克笛帕﹒沙爾瑪轉世。
伴隨著他對前世的陳述,戈帕爾還表現出一個富有的婆羅門所應有的行為舉止,而這些和他現在的家庭是不般配的。他毫不猶豫地告訴其他家庭成員他屬於高於他們的階級,他不願意做家務,並說他有僕人去做。他不願意用任何人用過的杯子喝牛奶。
戈帕爾從未表示過要去馬蘇拉的強烈願望。打從1965年去過以後,他再也沒有要求要回去。1965年以後的幾年中,他曾偶爾拜訪過沙克笛帕﹒沙爾瑪住在德裏的兩個姐妹。以後,兩個家庭的聯繫就終止了。隨著戈帕爾長大,他慢慢地失去了他婆羅門的高傲,變得與他卑微的家庭環境相適應了。他談論沙克笛帕﹒沙爾瑪的 生活的時候也越來越少。但直到1974年,他父親還是認為戈帕爾仍然記得很多事情。
(編譯自 Ian Stevenson,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Vol. 1 - Ten Cases in India,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75. 伊安﹒史蒂文森:輪迴型案例卷一 -- 印度十案)
简介催眠是怎么回事
首先,跟心理学菜鸟们说一点关于西方临床催眠医疗的基础知识。催眠并不是你所以为的那回事。
所谓催眠,这名字其实起的不是很贴切。催眠治疗始创于西方心理学鼻祖佛洛伊德。他发现人类除了我们所感的表意识外,其实还有一个像个大仓库似的潜意识存 在。用一座冰山来打个比喻,潜意识是水下的那一大块,而我们在日常状态下所感的表意识,只不过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小尖尖而已。潜意识我们平常不大可能感受 到,更不容易发挥其巨大潜能。人通常只能在做梦的时候才总算能对潜意识这大大仓库来个隙中窥豹。(由是有经验的心理医生也能够通过听患者讲述所作的梦,来 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
而催眠治疗法呢,则是医师让病人用非常舒服的方式躺在躺椅上,然后吩咐病人身体和思想充分放松,最后让表意识沉睡(但仍可以听到、感觉得到的,只要病人愿 意,随时可以醒来),这时候,病人被压抑的潜意识因为没有了表意识的约束,就得以释放出来了。可以说,这是一种潜在意识的觉醒!此内在意识甚至比平时还要 清醒百倍!因为在潜意识里面,会有很多在表意识状态中“忘却”的信息,和智慧。这种潜在意识的觉醒,往往能令人的思想通达透明,一切了了。
这些信息都对於治疗非常重要。而更神奇的是,在催眠治疗中,病人通常都能够自己找出他们心病的根源。而且,当根源被病人找出来后,他们的病通常都会大有起色,逐渐好转,甚至到最后可不药而愈。
因为要想到达这种催眠状态,此过程需要声音命令的指引,我们常人在没有帮助下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现代西方心理学中才兴起了催眠疗法。专业医师让病人在舒 适安全的环境中,充份放松身体,指导他的表意识关闭,让潜在的内意识觉醒,然后指导潜意识找向自己的病源。潜意识比表意识聪明厉害得多,就好比喻那个时候 才是醒的,而我们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才是在梦中。病人在那样的状态下,总能很神奇的找出自己的病源!然后医师会给予病人一些正确的指令去处理这些病原,令之 得到释放。通过如此一次到多次的反复溯源释放治疗后,病就会慢慢好转了。
再后来的案例中,很多医师发现,一些病人所找到的病源,原来并不是在今生所造成的。而是前生!因此令好多原来唯物主义的医师在惊讶之余,令他们自己的人生观都有了莫大的转变。
(文后链接,就是第一位发现这个前世回溯而著书出版的著名催眠医师魏斯,关于这方面的报告和研究。其实如果你打“前世回溯催眠”或者“*回案例”之类的文字,都可以找到好多相关的现代研究案例和撰文。)
看完我上面所说的,你对催眠是怎么一回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以下则是我所介绍此书和其作者的来历。然后你可点击文末的链接阅读全文。通过这些案例总结, 你就会明白你现在的处境,你和身边的人,和他们的究竟因缘其实都不是偶然的。或者,你也因而会对一切不好的遭遇感到释怀。。。
魏斯博士的*回探索报告简介
美国心理医师布莱恩.魏斯在偶然的一次对病人的催眠治疗中,病人竟然回忆起了她的病根在于前世。这件事完全改变了他的唯物观。之后他就一直致力于作前世催眠治疗探索。
只是他作为一个已经略有成就而且一向严谨的心理医师,一直害怕一旦公开他的*回探索成果,反而会招来耻笑;因此直至4年之后,他才终于有勇气把他的临床案例集结成书出版,随知道就一纸风行。(此后,东西方都逐渐形成了一股前世催眠探索的潮流。)
此后20年来,他又陆续的挑选一些比较典型或者比较有研究价值的临床案例继续出书。
魏斯所写的前面四本书都在文末的连接中了(最近出版了第五本)。大家如果时间有限,建议先看第一本。第一本有不少作者称之为“灵魂大师”的高维空间高级灵 体,通过病人的口说出一些生命和宇宙的真理、哲言,非常好!当初我便是在图书馆看了他的这第一本,因而对生命大为改观。
以前我与大多数的人一样,迷惘于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为着什么。为了开心快乐吗?原来不是的,应该是为了进步!
魏斯医生和其他众多东西方催眠医师的催眠案例,以及不少医院医生所遇到过的濒死经验案例,乃至一些国际知名灵媒所总结的案例,对“*回人世”这件事情,居然都不约而同地得出同一个结论:
人生,是一个课堂。灵魂因为带着不完美,带着众多的弱点、缺点而需要来到世上为人来学习。而每一个或数个缺点、弱点,都可能需要花好几个人生来改善。例如 当他(她)的一个缺点或者弱点,在一生中没有改掉或者改进。那么,他(她)的下一生就将要重复同样的课题,遭遇类型相似甚至完全一样的事情,一直到他终於 学懂为止~!
人生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的灵魂,也为了帮助别人的完善!再总结就是为了爱!和学习爱!
呵呵…有一句话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此话说的多妙啊~!要打赢自己,原来不是以一年一年来算的。在人生的课堂中,往往是用一生一生来算的啊~!
这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现在既然有网上的免费阅读版本,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真的从头到尾读完第一本,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因而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充满了阳光。^_^
布莱恩.魏斯医学博士简介
布莱恩.魏斯(Dr. Brian Weiss),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纽约大学比尔闻医疗中心做实习医生,之后成为耶鲁大学医学院心理系 的住院医师。担任过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在匹兹堡大学教过书,任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居住并执业于佛罗里达州迈 阿密市。并带领许多国内外的研讨会,以及专业训练计画。专攻生物精神医学与药物滥用。目前他在迈阿密的蒙圣那医疗中心担任荣誉退职心理医师。
布莱恩.魏斯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及国际知名演讲者,曾发表三十七篇科学论文和专文,著有多本临床催眠研究系列畅销书。他主导许多研讨会、研究小组,并在全 世界进行专业训练,助人无数。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四千名的病患在他的协助与引导之下,成功摆脱生活上的焦虑难题,重获生活的平静与喜悦。作者个人网站:www.brianweiss.com
魏斯博士《前世今生》简介: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布赖恩.魏斯(Brian L.Weiss)曾任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现任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魏斯教授专攻生 物精神医学和药物滥用,在他多年的临床工作过程中,碰到了上门求诊的凯瑟琳,让魏斯教授经历了一场难以置信的经验,从而改变了魏斯博士对于前生、*回转世 的观念,在此之前魏斯博士对前生、*回转世的观念一无所悉,也没有兴趣了解。
当魏斯博士担任迈阿密一家医院的精神科主任约一年左右,凯瑟琳被介绍来就诊。她年近三十,来自新英格兰,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对天主的信仰从未动摇。她深受恐惧、惊慌、沮丧、重复的噩梦所折磨,这些症状跟了她一辈子,而且愈演愈烈。
经过一年多的传统治疗,她的严重症状依然如故。而魏斯博士认为,经过这段时间的悉心诊治,她的病情应大幅改善才对。按理说,她是医院实验室的化验员,对于 治疗应该有能力自动配合。而且,基本资料中也看不出来,她会是个棘手个案,反而,她的背景显示,她很容易诊断。由于凯瑟琳长期患有呕吐与窒息恐惧症,拒绝 服用任何药物,因此魏斯无法开给她抗焦虑药物或镇静剂,这些药物是专门对付象她这样症状的患者。还好,她的排斥反而是一种契机,只是魏斯博士当时无从体 会。
最后,凯瑟琳同意试试催眠治疗,这是一种集中精神的方法,回溯她的童年记忆,找出被压抑或遗忘的创伤,魏斯博士认为,这一定是她目前症状的病根。
凯瑟琳顺利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并开始忆起意识无法回想的过去事件,她想起被人从跳板推落泳池,呛了好几口水而窒息。她也想起在牙科诊所里,有人把防毒面 具罩住她的脸,让她吓得半死。可是经过治疗后,她的症状依旧严重。出乎预料的结果令魏斯博士颇觉诧异。于是不断思考何以造成僵局,然后获得结论,凯瑟琳一 定还有更多的创伤埋在潜意识里,必须再追究下去。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再度让凯瑟琳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不过这一次魏斯博士刻意不从旁指导,让她自由发挥。那想到她却横跨四千年,回溯到古代近东地区的前 世,在这一世中,她有不同的形貌、不同的名字。当时的地形、服饰、日常用品,所有细节她记得清清楚楚。她回想出这一世中的许多事件,最后被洪流吞噬,怀抱 中的婴儿也被大水卷走,凯瑟琳死了,漂浮在肉体之上,整个死亡过程就是库伯罗丝博士(Dr. Elisabeth Kbler-Ross)、慕迪博士(Dr. Ray – mond Moody)、林格博士(Dr.Kenneth Ring)所研究濒死经验的翻版。然而,凯瑟琳从未听过这些研究者的名字,也不知他们的研究成果。
催眠中,凯瑟琳回想起另两个前世,她曾是十八世纪的西班牙妇女,也曾是希腊妇女,这一世比近东地区那一世晚了数百年。魏斯博士非常震惊,也很怀疑,但因为 诊治凯瑟琳一年多了,了解她不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不会产生幻觉,也不是多重人格,极不易受暗示所影响,也没有滥用药物或酗酒。此时推想:她的“记忆”一 定是由幻想或梦幻般的内容所组成。不过事情有了奇妙转变,凯瑟琳的病状竟然戏剧性改善,此时魏斯博士明白,幻想的内容不可能产生快速而良性的疗效。日子飞 逝,凯瑟琳先前的症状,随着催眠回想前世而日渐消失。
魏斯深重的怀疑也逐渐消散。在第四次或第五次的诊疗中,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回想前世的死亡经验时,凯瑟琳漂浮在肉体之上,被引向亲切的灵光。在一世与一世 的“中介生命”状态中,每次的情形总是一模一样,而且,她已活过八十六次。最后,凯瑟琳痊愈了。现在生活的更加愉快,害怕死亡等的恐惧症状已消失。凯瑟琳 知道,她的某个部分比意识心灵更伟大,这一部分包含着她整个前世的记忆与人格,而且在肉体死亡后,它还会继续活着。
由此,魏斯博士知道:当我们的肉体死亡时,我们并没有真正死亡。人的灵魂是不朽的,灵魂能在肉体生命结束后继续活着。
***
魏斯花了四年,写下了《Many Lives ,Many Masters》(《前世今生》)这本书。花了四年,才鼓起勇气,甘冒专业的风险,透露这些不正统的讯息,让大家都了解不朽和生命的真义。
这本书一出版,在佛罗里达州上了连续两年的排行榜,平装书印刷十次,译成十一国文字,风行一世,得到医师和专家的好评。
本书令人震惊的是:一个接受二十世纪科学洗礼的精神科医师,却在治疗他的女病人之时,发现这个病人的前世*回。他不敢相信,却不得不信。他透过催眠,使病 人在前世今生徘徊,也聆听到另一个世界的精神大师的垂示。作者终于鼓起勇气,把这段心理治疗的经过写成本书。他说:自从接完这个病人,我的生命全然改观。
美国 布莱恩.魏斯(Brian L. Weiss)医生的四本前世回溯著作在线阅读:
http://post.baidu.com/f?kz=288554241
⑴《前世今生──生命*回的前世疗法》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⑵《生命*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⑶《返璞归真》 (Only Love Is Real)
⑷《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 (Message From The Masters)
其它相关链接,著名台湾催眠医师陈胜英的前世催眠回溯著作:
陈胜英的催眠报告 - 50年内人类将不能直接暴露于大气下
http://forum.dwnews.com/showthread.php?t=280203
新聞 > 科技動向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張榮森結合科學與催眠開設「發明與創作」課程三十日舉行成果發表會。圖為學生透過腦波儀量測的腦波起伏頗多,顯示他剛開始要進入催眠狀態。//中央社
催眠打開人類意識的奧祕
--------------------------------------------------------------------------------
【大紀元3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陳柏年/採訪整理)一旦人對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切不去想、不碰觸、不牽掛 了,潛意識的能力就會高度發揮,進而見到平常人不可思議的世界真相。已有十多年催眠醫療經驗的杭明女士,以其親身實證的體會,解說了有關催眠醫療的奧祕與 神奇。
催眠和睡眠有何不同?
「催眠和睡眠不一樣!」杭明說。
為什麼人在催眠狀態下,可以知悉古往今來、甚至千年前自己的輪迴轉世等等事情,但是在醒著的時候或是睡著的時候,卻一無所覺呢?杭明說:「那是因為平常人的睡眠並沒有真正的休息」。
人 本來就賦有高度的意識潛能,卻因為生生世世對於名、利、情的沉溺與執著,心靈從來沒有真正的清淨下來,即使在睡覺的時候,人的腦子還是在活動著。而透過專 業催眠師的引導,可以讓他在這個空間的身體、骨頭、細胞……都得到徹底的放鬆與休息。一旦他對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切不去想、不碰觸、不牽掛了,潛意識的能力 就會高度發揮,進而見到平常人不可思議的世界真相。
催眠醫療的驚人展現
催眠醫療在美國普遍被接受的程度非常的高。美國的心理學界很早就引用催眠作為醫療方法,不用針、不用藥就能達到醫治的目地。無論是缺乏信心、要戒煙、戒毒、減肥等等問題的人,藉由催眠,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這已經是醫學界承認的事實。
杭 明女士曾經發表了許多催眠的相關文章,談到多位接受催眠者不可思議的前世今生。有篤信實證科學的人被催眠後,竟然發現自己在廣大的宇宙星雲中飛翔遨遊;不 相信輪迴的虔誠基督教徒,催眠以後卻發現自己原來是羅漢降生人世。還有中國古代帝王與嬪妃之間的恩怨情仇,延伸到這一世,結下了深厚的緣分……朝代與歷史 都詳實地展現在催眠中。
自催眠狀態回來之後,由於知道了真相,生命會提升得非常快,可以解開病人糾結難解的心結,釋放負面能量,重新建立信 心,治癒各種疑難雜症。杭明幫助過很多人士,打開他們心中的疑惑。有孩子生重病、家庭關係破碎的女士,瀕臨自殺邊緣,在催眠後,明白了這是自己生生世世欠 下的結果,從而獲得面對的力量。
她提到兩天前,有一位長期被不明心臟疼痛折騰的病患,總覺得胸悶、心臟像被重物壓得喘不過氣來。經過催眠後,知道她前世是一個街頭賣藝、練武的小女孩。有一次表演時,讓一位大漢坐在她胸上,結果劇烈疼痛,原來,那漢子坐下時在她心臟上壓著一塊石頭……。
當人們從催眠狀態中出來,知道了自己為什麼有病、為什麼丟錢、為什麼被先生毆打之後,就會更加堅強,不再消極承受,轉而積極面對。
催眠時意識更加清楚
杭明女士說:「人們都誤解了催眠,把催眠表演與催眠醫療混為一談。」其實催眠是非常純正的醫療,催眠所用的都是最美麗的語言、最祥和慈悲的話語,使人獲得生命的真實力量。
催 眠並不像舞台表演那樣,受催眠的人會喪失他的意識,催眠師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要他唱歌就唱歌,甚至叫他跳樓他就跳樓。催眠的時候,被催眠者的意識非常 強,催眠師不但無法操控個案的心神狀態、束縛他的所想、所見,反而是被個案清明覺醒、有如全方位觀點的意識所引導一般,從旁了解個案的狀況。
杭明強調:「催眠後的心靈是很高層次的心靈」,被催眠的人有著分明的善惡是非觀,還能進入不同時空,觀察當時的景況,對自己肉體所處的時空也仍保有敏銳的知覺。例如被催眠時屋子裡的聲響、外面有人按電鈴了、車子經過的喇叭聲……等,他都能明白感受。
在催眠當中,為什麼人可以神通大顯,甚至看到無數的佛道神?是因為被這個物質世界障蔽了的心靈一旦打開,人就能看到微觀下、分子以下的世界。實證科學僅能在這個有限的物質空間中發展,微觀世界的浩瀚與奧妙是現代科學所無法觸及與解釋的領域。
洞察輪迴的深刻體悟
問到杭明懸壺數十年,對於催眠醫療中最深刻的體悟時,她說:「很感嘆啊!」
一個洞視因果輪迴的人,就會知道,在宇宙中善惡有報,就連一杯水的恩情都必須來世償還。做壞事、傷害別人,會睡不安穩,甚至失眠。
人是群體轉生的,千年的記憶都留存著,彼此都有著深厚的緣分,所以人必須心存善念,善待周遭的人、事、物。
記憶不只儲存於腦中,人體的細胞、更小的微粒都帶有記憶。譬如器官移植,連帶記憶也一起移植。杭明特別提到,目前中國大陸強奪活體器官移植,這是天大的罪行,會遭報應的。植入器官帶著受害者的訊息不但不會使病好,反而會加速死亡。
杭明說,5年之內中國將有驚天動地的變化,她會很快地寫出來,以警世人。◇
催眠與音樂療法,音樂引導前的腦波。(圖片來源:美國國際整體暨自然醫學學會副理事長廖佳音)
音樂引導后的腦波。(圖片來源:美國國際整體暨自然醫學學會副理事長廖佳音)
2005年11月17日﹐費城的塔-默裡斯(Taj Morris﹐ 左)在接受醫生史蒂芬-羅森博格(Steven Rosenberg)的催眠術以去掉吸煙的習慣。(William Thomas Cain/Getty Images)
3/22/2007 3:15:06 AM
光的記憶── 一樁動人的輪迴紀實
【2002年6月3日】上一個世紀初,在美國南方的一個小鎮上,發生過一個關於小女孩蘇珊娜和小男孩山姆的故事。
不明白黑暗是甚麼
蘇珊娜的父母都是農民,而山姆是一個木匠家的孩子。他們是鄰居。在蘇珊娜一歲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之後她的眼睛就再也看不見了,成了一個小瞎子。山姆和蘇珊娜從小就在一起,他們非常要好,山姆經常請他爸爸做很多的小玩具,火車、木馬和小人,他會帶給蘇珊娜,和她一起玩。
蘇珊娜三歲才開始學會搖搖晃晃地走路,而山姆已經八歲了。他帶著她去河邊、山上,教她放風箏,和她一起牧鵝。他不介意她是一個小瞎子。蘇珊娜四歲開始會分辨風的方向、花香和鳥叫。她不太會講話,梳著兩根麻花辮子,非常內向和害羞。鎮上的孩子們都嘲笑蘇珊娜,不願意和她玩。有一次一個男孩子衝著蘇珊娜做鬼臉, 山姆前去制止他,小男孩說:“蘇珊娜看不見!她是一個瞎子,反正她就是永遠生活在黑暗裏。”
這是蘇珊娜第一次聽到關於黑暗這個詞。雖然她一直生活在黑暗裏,但她還不會分辨黑暗。她問山姆黑暗是甚麼意思,這個問題叫山姆無法回答。
能分辨得了光就行
在蘇珊娜五歲的某一天,山姆來到她的家,他把蘇珊娜帶到窗台邊,讓她面對著陽光。然後他問她感到了甚麼,小女孩站在午後的陽光裏,很久,她說:“暖。”過了一會兒又說:“有點燙。”於是山姆對她說:“蘇珊娜,你只要記得分辨光就好了。你不需要知道黑暗是甚麼。”
蘇珊娜六歲了,開始學習盲文,山姆十一歲,在鎮上念書。他們真的很要好,山姆從不把蘇珊娜當做一個瞎子。他們仍然一起爬山、放牧,甚至蘇珊娜還學會了爬樹。有時候蘇珊娜在樹梢上睡著了,山姆就把她背回家。他們就是這樣相互陪伴著長大。
只是有一次,那是一場大雨過後的清晨,蘇珊娜在屋裏聽見人們在外面歡叫,孩子們拍著手說:“看呀,快看!”她從屋裏走出來喊:“山姆,發生了甚麼?”山姆很興奮地說:“是彩虹!可壯觀了!”蘇珊娜忽然哭了,這是她第一次因為看不見而流淚。
嚮往東方神秘中國
時光總是不會停留的。蘇珊娜九歲了,除了可以“閱讀”盲文,她還會講故事,各種各樣的故事。每個星期天,鎮上的孩子們都會來聽她講故事。因為她有這樣的能力,再也沒有人欺負她,甚至連大人也覺得很奇怪,為甚麼她看不見卻能知道那麼多?
山姆已經到鎮外的中學讀書了。他每個星期都回來,告訴蘇珊娜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他收集了很多彩色的玻璃彈珠,送給蘇珊娜。山姆在學校裏最喜歡的功課就是歷史,他告訴蘇珊娜,在地球的另一邊,有一個古老的國家,叫中國。那個國家在東方,那裏面住著高貴的皇上和公主,他們有著黑色的頭髮。從那時起,他們都嚮往這個神秘的中國。
美麗光圈出現巨神
他們就這樣地長大,甜蜜而美好。但是在蘇珊娜十一歲那一年,和山姆一起遇見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那是一個夏天的傍晚,十一歲的蘇珊娜和十六歲的山姆在河邊捉螢火蟲。當山姆把捉到的螢火蟲放到蘇珊娜的口袋裏,讓她拿好的時候,忽 然,他看到眼前出現了一個從來都沒有看見過的光圈。那個光閃爍著異常美麗的顏色,柔和又明亮。
山姆驚訝極了!他輕輕叫了一聲:“蘇珊娜!” 這一刻,蘇珊娜也感到很溫暖,她問:“山姆,是甚麼,是光嗎?”一瞬間,山姆又看到這個美麗的光圈裏面出現了一個巨人。他是那樣的美麗,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就這樣站在光圈中,慈愛地看著他們。山姆和蘇珊娜沉浸在這樣的光芒裏。同時他們聽到一個聲音慈愛地對他們說:“你們是我的孩子。”這時候彷彿整個世 界都變得非常地寧靜。
約定來日東去尋訪
這是多麼神奇的一刻啊!直到那個光圈和巨人消失,他們仍然沉浸在這種神奇的氣氛裏,一動不動。這真是一個令人無法忘記的夏天。起初,蘇珊娜認為山姆看見的是上帝。但山姆肯定地說他看見的那個巨人不是上帝,因為他穿金黃色的衣服。
山姆回到學校,尋找有關金黃色衣服的描述,他回來告訴蘇珊娜,穿這種衣服,又站在一個大的光圈裏的,只有東方的神,他們尊稱他“佛”。但是他們不明白,為甚 麼這個巨佛說他們是他的孩子,他們不是上帝的孩子嗎?他們不敢把這一切告訴大人們。無論如何,這個夏天的秘密使得他們越來越嚮往東方。於是他們約定長大之後要去東方,尋找這尊東方的巨神。
豈知命運由不了人
時間真的是不會停留啊。轉眼之間,山姆和蘇珊娜都已長大成人。他們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他們互相之間不用說話都能相互明白。他們終於告別了小鎮,離開父母,到一個大城市裏謀生。山姆做了郵遞員,同時在一家餐館工 作,他努力地掙錢。他想先到印度,因為他非常地著迷印度的瑜伽。而蘇珊娜則在一家福利院工作,她想成為一名作家。當然,他們都沒有忘記他們那個夏天的秘密,也沒有忘記他們的約定。
但是,命運總是不由人啊。每個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不知道將來會發生甚麼。幸福的山姆和蘇珊娜也是一樣的。就在蘇珊娜二十三歲那年,她得了一場瘧疾。在那個年代,瘧疾會奪走一個人的生命,是非常可怕的。
雖然經歷了那個少年時代裏夏天奇妙的事情之後,蘇珊娜奇蹟般地能看見自己內心閃現各種奇妙的風景。她常對山姆說,對於光的記憶來自那個年少的夏天。她能看見內部的卻看不見外部,能看見另一個世界的,卻看不見這一個世界。儘管如此,她已經知道一件事情,也就是她一直生活在黑暗裏面。
這一場可怕的瘧疾整整折磨了蘇珊娜十一天。在最後一天黎明來臨之時,蘇珊娜死去了。她在臨終之前,對山姆說:答應我,下世如果我再度身處黑暗,請再給我幫助,答應我,下世一定要去東方,找到那尊東方的巨神。
喜逢今生共圓誓約
這是多麼讓人傷痛的生離死別啊!山姆流著眼淚不斷地點頭。他們都受到東方的精神影響,相信著來生。這對從小一起長大的親密伙伴,當他們面對死亡的時候是多麼的措手不及,甚至他們連一直埋藏在彼此心裏多年的一句話都來不及講。那一句話就是:我愛你!
今生今世,當年的蘇珊成了一名佛教大法修煉者。自己前生的故事就像一部電影在她眼前播放。她慨嘆道:“嗨,山姆,時光倒流,你曾給蘇珊娜的木頭玩具、彩色的 玻璃球,它們還在那裏,被鍍上一層時光的塵埃。也許你已經想不起來我們的過往,但是我仍然要感謝你,遵守了承諾,在我再次身處黑暗時,你真的再次給予了幫助。而我們都要感謝命運,因為我們都真的找到了主佛,這才是我們生命的最重大意義!”
(讀者推薦)
(英文版:
http://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2/6/17/23195.html)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2/6/17/23195.html)
一个改变未来命运的故事
作者:嘉琦道子
中国最早的有关催眠预知未来的记载
吕祖名岩字洞宾,唐河中府永乐人。(今陕西米脂县西),曾祖延,曾当河东节度使。贞元十四年(唐德宗年号,公元七九八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
洞宾少聪敏,日记万言。会昌中(唐武宗年号)三举进士不第。因游江湖间,始遇火龙真人于芦山,传以天遁剑法。后游长安酒肆见一羽士青巾白袍,长 髯秀目,手携紫筑,腰挂大瓢。书三绝句于壁。洞宾讶其状貌奇古,诗意飘逸,因揖问姓名,羽士曰:吾锺离其姓,(姓钟离,复姓),杈其名,云房其字也。洞宾乃随云房同憩酒肆中,云房自起执炊。授洞宾如意枕,洞宾枕之熟睡,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弟,始自州县小官而擢郎署,台谏给舍,翰苑秘阁及诸清要。升而复 黜,黜而复升。前后两妻,富贵家女。婚嫁早毕。孙甥振振。簪笏满门。如此几四十年。后又独相十年,杈势熏炙。忽被重罪。籍没家资。分散妻孥。流于岭表。一身孑然,穷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兴浩叹。恍然梦觉。云房在旁,炊尚未熟。笑曰: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洞宾惊曰:君知我梦耶。云房曰。子适来之梦升沉 万态荣悴多端。五十年间一顷耳。得不足喜,丧何足悲,且有大觉,而后知此人世一大梦也。
洞宾感悟慨叹,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愿求度世术!云房翩然别去,自是十试洞宾,洞宾终不为动。
此故事说吕洞賓遇其師父钟离杈被催眠后看見自己的將來,醒來立志济世度人,不再追求名利后來成為八仙之一。
从这故事看人不但可以改变将來,而且如果立志济世度人更可以成為一种灵体在人世間出没不受辆迴的支配,道家称之為神仙。
如要利用催眠改变自己将来的命运,可点击进入下地址,催眠探索前世今生的基础上自我引导自己进入将来观看自已的将来从而趋吉避凶。
有些人可能进入不了催眠的状怂,自已进入不了,并不等於别人也进不了。这好比运动员做体操,自己做不了的动作并不能否定别人做不了。或是不存在这种技术。
要虚心,耐心经过长期的训练也许可达到。
中共的党员高官,看了吕洞宾的故事应有所幡悟,支持新民主党,不要打压郭泉,就算今生成不了神仙,只少给你下世轮回做人时会得到个较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
(附一、自我催眠网站录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i_0Y30uVko/
(附二、嘉琦道子的博客)
qq 625456865
http://intlbiotech.blog.china.alibaba.com
http://blog.hc360.com/mao8341
|
[9/18/2008 10:40:29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