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中国的热钱到底什么性质?
赵玉峰
|
中国的热钱到底什么性质?
赵玉峰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外国资本为了赌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滞留在中国,近期甚至有加速的迹象,我们现在很危险、后果很严重!但是,热钱是从哪里来的?金额多大?专家们莫衷一是,无法统一意见,更不要说对症下药、针对治理了。我们不妨从参与者各方的动机和利益出发、结合一些资金现象判断一下这些热钱的性质。
热钱的涌入,首先要有动机、其次要有实际收益、再次还需要控制风险。
热钱的主体至少有7种可能:美国的各种资本、欧洲和日本的资本、中国大陆人自己的钱、港台的钱。其中美国的资本又可以分为公司资本、各类基金的资本、个人的资本等。
首先,我们简单看一下目前市场对热钱的恐惧状态:
信息1:截至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至1.76万亿美元,该数字甚至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美日英德法加意)的总和。(高兴还是恐惧?)
信息2: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额为1539亿美元,同期贸易顺差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之和为700亿美元,据此,有观点认为其差额即为流入的热钱,即一季度进入中国的游资超过800亿美元。(一个季度就800亿热钱,挺多的吧?)
信息3:国海证券最新报告分析认为,从 4月有关数据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约745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67.7亿美元,FDI为76亿美元。按照“外汇储备增量-贸易顺差-FDI”的热钱估算方法,4月份大约有502亿美元的热钱流入,按每月的流入情况来看,创历史新高,显示热钱流入速度加快。(一个月就是500亿热钱,恐怖吗?)
信息4:有报道称,Stone &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驻中国分析师Logan Wright指出,4月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在66亿美元左右,非美元外汇资产的账面重估为116亿美元,外汇缴存准备金为225亿美元。4月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达到令人惊讶的776.8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热钱正在加速涌入中国。(这里说一个月770亿的热钱,更加恐怖了!)
信息5:6月24日,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在社科院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在一定的经济学模型假设下,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我们的外汇储备都不够还人家的热钱!何止恐怖、简直要崩溃了!整个一个货币战争立刻要爆发的阵势!)
其次,我们还是站在博弈各方的角度,从动机、利益、安全性来看一看各方热钱。
一、美国的资本。这是当前学者最担心的目标,也是几十年来货币战争爆发的源头,不得不防。至少包括4种来源:美国企业的资本、美国各种基金的资本、英语系美国人个人的资本、美国华侨的资本。
1、美国企业的资本。除了正规的FDI之外,有学者认为美国企业通过假合资、假贸易、外币贷款和外债、向内地员工支付虚假薪酬、地下钱庄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些资本大多寄存在合资企业和房地产、股市里面。
先说安全性:我国实行外汇管制,美国的企业大多数都公开上市得到严格监督,这些非法的钱怎么向公司股东回报?这些钱怎样才能够从中国流出?借给经理层几个胆子,有几个人敢做这种要坐牢的事情?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几乎没有几个企业的经理人敢在中国洒热钱。安全性不够。
再说动机:美国企业资本在中国块进快出的动机何在呢?应美国政治利益集团的要求专门搞垮中国?一个上市公司,政治的动机就免了吧?以往的国际经验也不支持这种动机。企业多余的货币资本在中国炒楼、炒股?您看一看目前的局势,他们敢吗?除非真的是企业的真实投资,那就不是热钱了!你能够想象联想在美国投资是为了炒房炒股吗?!即便是一些短期的炒股行为,为什么不在自由贸易的香港进行呢?
最后一个动机,就是赌人民币升值?得存款利息?
再看利益:如果是博弈人民币升值及存款利息。那么,人民币存款利息比美国的美元高1-2个百分点,压赌今年10%的升值,就是安全收益11-12%。好像很不错哦!这也是专家们比较认同的看法。
可是,英明的美国企业家,为什么不把美元存成欧元、澳元或者俄罗斯卢布呢?那样的收益不是更大嘛!
5年来,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了1倍以上(从2002年的0.86升到了今年的1.60),同期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只升值17%左右,相对于欧元却大幅贬值,即便在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仍然低于欧元。欧元的基准利率(4.25%)也比美元(2%)高。存款为欧元远比人民币优越得多,而且可以自由汇兑、没有任何风险。
澳元相对于美元的升值与此相当(2002年的0.50上升到今年的0.96),同期的澳元基准利率是7.25%,比美元高5.25%,加上升值预期,比人民币的利益高得多!比欧元也要好!也可以自由汇兑,为什么不存澳元呢?
俄罗斯卢布也差不多,除了更好的升值预期之外,同期卢布再贷款利率是10.75%(存款利率高于此值),加上升值预期,存款利益大得不得了。为什么不存卢布呢?
所以,从动机、利益、安全性的角度看,具有全球视野的美国企业家,除了真实的企业投资、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的长期投资之外,不可能将多余的货币资金炒房炒股、存款为人民币!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国家有关机构调查的结果:
5月中旬,有关部门曾要求五家大型券商调查其三资企业客户的资金账户,以估算热钱流入股市的规模。"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等三类企业的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跟踪今年以来其户头规模的变化,并以此估算热钱流入股市的规模。"该知情人士称,决策层希望弄清热钱入境后流入的领域,从而判断其在影响着哪些领域的资产,以便于及时调控。本次调查规格很高,受命调查的券商在5 月中下旬曾派出高层到地区分部督办。截至5月底,调查基本结束,最终的结果并不令人惊讶。"汇总调查的结果发现,三资公司的账户规模没有明显的异动。"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这种盲目、简单的怀疑,是靠不住的。
2、美国的各种基金和投资银行。这类资金,是专门搞投资和投机的,也分好几类:投资银行、投资基金、对冲基金、慈善基金。
公开上市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除了直接通过QFII投资大陆股市以外,没有人敢偷偷摸摸地进入中国。
有一些慈善基金会,他们只需要向董事会汇报工作,所以通过慈善事业的掩护进入中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根据厦门大学张亦春教授的调查,部分海外捐助提出的要求可能是,承诺给某地无偿捐助3000万元,但要求当地政府帮助境外机构从银行再汇兑 3000万元。这种“有条件捐赠”的现象据说相当猖獗。
还有一些私募对冲基金(例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等),也不需要公布持仓结构,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他们需要承受快速的、合法的进出,这在当前中国的外汇管制前提下,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大。
投资银行,经受了次贷危机的洗礼,本身已经元气大伤,而且人家忙乎中国的风险投资、入股中国的银行这样的暴利业务还忙不过来呢!(这里不细讲了,暴利惊人!)哪里有心思赌升值这么一点小利益?如果有,也大多是合法的投资,寄居在房地产业的外资,据业内人士冯仑的估计,在万亿规模的房地产业,外资至多在百亿的水平上,形不成实质性的干扰。
股市中的外资,QFII是主流,也不过千亿规模,最近几个月还老是被赎回;另外一个就是B股市场和H股市场,大家都看到了:B股和H股被炒高了吗?没有。
所以,在历次热钱袭击的金融危机中大显身手的对冲基金和投机银行,这一次恐怕不是他们,有点可能性的是慈善基金。
3、 英语系美国人的个人资本。如果站在一个不懂中文和中国金融环境的美国人的角度看问题:
首先缺钱(借了亚洲人一屁股的债);
其次,美元是贬值了,但是,5年来,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了1倍以上(从2002年的0.86升到了今年的1.60),同期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只升值17%左右,相对于欧元却大幅贬值,即便在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仍然低于欧元。欧元澳元等自由货币和自由语言的环境更适合他们。
再次,如果羡慕存款利率,更不应该看好人民币了。欧元的基准利率(4.25%)比美元(2%)高。澳元基准利率(7.25%)比欧元还高,俄罗斯卢布的基准利率(10.75%)比澳元还要高,他们统统高于人民币存款利率(活期0.72%,1年定期4.14%)。
而且,将美元换成欧元、澳元和卢布,可以随时自由汇兑,而中国则是严格限制。
试问,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哪个美国人的脑子进水会进中国来冒险?换了你可能吗?
4、美国华侨。他们在大陆有很多的亲戚朋友,他们懂中文,熟悉中国的环境,他们大多数不懂国际金融,她们喜欢存款,他们的美元存款在不断贬值,他们在美国的房产投资不断缩水,每到一次中国就受一次刺激(美元不值钱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必然选择就是:想方设法通过亲朋好友把收入存成人民币,当然也不排除买房子买股票等行为。在我的同学里面、我的同事和认识的一些美籍华人里面,这种行为十分普遍。所以,不管从动机、操作可行性、利益、安全性各方面考量,美籍华人是热钱的一个重要来源。
也有人问了:为什么海外华人不存款为欧元、澳元或卢布呢?因为绝大多数的海外华人并不了解国际金融,也不习惯欧洲、澳洲和俄罗斯的人文环境与金融环境,即便有套利的机会,也只是留给了极少数的人。
据说,个人资金有两种方式:一是依据外管局规定的国内银行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以亲友的名义开立多个户头将外币资金化整为零兑换成人民币,;二是利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依据香港银行允许每天兑换2万港币至人民币和每天向国内银行汇款8万人民币的安排,将港币或其他货币兑换成人民币。
我国1月到4月,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居民储蓄从16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这部分存款中,美籍华人作了很大的贡献!
二、欧洲日本的资本。
近几年来,欧元对人民币持续升值,即便到了今年,人民币加速升值,但是仍然保持与欧元的相当的水平,有什么样的欧洲资本愿意冒着外汇管制的风险到中国搞热钱流动呢?
我的估计是比较少,到目前为止,也基本上没有听说有这种迹象。
日本人崇尚实业,经常搞合资套利(让合资企业不赚钱,通过材料成本等方式将利润留在日方的母公司)的勾当,但是没听说过日本的热钱在世界上胡闹的事情,包括东南业、墨西哥、俄罗斯和英国,还有最近的越南,都没有日本人的身影。现在也没有迹象发现有日本人的资本在中国大肆购买房产、股票、存款的事情。
所以,日本热钱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四、港台的钱。
香港、台湾人,对大陆很熟悉,文化语言都一样,自己兜里也有钱,港币也在不断贬值,也看中了大陆的投机机会,也熟悉不少的地下钱庄,所以,他们进入大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从事件上看,深圳的楼市被大幅炒高,可能跟香港资金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他们有过炒楼的伤痛,所以炒过就走,不会久留。
我认识的一个台湾商人,前几年在北京购买了6套房产,都升值了好几倍。
在香港的中资企业和在大陆的港资企业员工,都要求发人民币工资。
截至4月12日,港人在深圳的人民币存款达397.7亿元,较年初上升59.1%,香港居民在深圳的中资银行人民币存款账户数目亦急增42%。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香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33%,至766亿元,增加幅度大大超过港元存款0.3%和外币整体存款0.2%的增幅,大量的香港资金流入内地。
“随着港币兑人民币的持续贬值,现在人民币在香港越来越吃香了,”一位在香港某外资企业上班的吕小姐告诉记者,“身边不少同事都开始使用人民币汇兑渠道。”
日前德意志银行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证实,在所有个人热钱流入途径中,人民币汇兑渠道被20%的受访者使用。如果香港的银行每天允许8万元人民币电汇限额,在香港居住的受访者有34%会使用此渠道。
谢国忠建议收窄国内银行个人换汇额度,而对于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考虑关闭,"去年深圳的人民币现金使用量占到了全国的约一半已经可以说明这个漏洞有多大"。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港台资金是热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五、中国大陆自己的钱。
可以分为企业与个人。学者的说法是结汇。
我认为十分正确。作为企业或个人,原先在国外存了一些美元,一方面作为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也以为有很大的投资机会。但是,这种预期越来越没有价值了。
中国的外资来源地,第一位是香港,第二位是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的资金,其实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资金,为了享受外资税收减免的待遇,现在,外资待遇越来越少,企业去维京群岛周转资金的意义越来越小,所以,美元结汇大幅增加。
另一个诱因,是国内银根的收缩,小企业贷款困难,加快结汇是手段,回来的签发放高利贷,更可以获得暴利,为什么不做呢?!
原来没有结汇的企业和个人,看到美元不行了,赶紧结汇升值,也是理所当然。
在中国人能够看到的眼界之内、安全性之内、动机和利益之内,外资待遇的回归、人民币的升值、银根收缩、高利贷放款等因素,即是利益驱动,也是无奈之举!
总结:从动机、利益、安全性、可操作性等各个方面出发,中国当前的热钱,最主要的是中国大陆自己的结汇、港台的资本、海外的华人存款,少量的慈善基金,而我们重点关注的外国企业游资、基金投行游资,都不是主流。
恐怖了大半年,原来都是自己搞自己呀!搞清楚这些钱的性质,才能明白下一步的具体对策,建议国家有关机构对这些性质的钱的规模做一个详实的调查,也分析一下,这些钱,到底算不算热钱?算不算游资?金融战争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故事,东南亚的经济危机故事不断警醒着我们,但是我们更要认清形势、合理引导,将这些华人的财富高效利用起来,更好的促进国家的发展。
2008年7月6日星期日
|
[8/13/2008 4:17:50 PM] |
中国的热钱到底什么性质?
[#4038: 10837, 0/158] - 赵玉峰 (8/13/2008 4:17:50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