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一次较为成功的地震预报——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
田力
一次较为成功的地震预报——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
  田力

  来源:中国地震科普网  http://www.dizhen.ac.cn/uw/gateway.exe/dizhen/home3_disp.html?key=@17343|12|1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发生了7.2级地震。由于地震前,四川省地震部门做出了较好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了强有力的防震抗震措施,使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的损失大大减轻。

  此次地震的预报成功,赢得了中外地震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誉,在人类防震减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四川人民和广大地震工作者的骄傲。

  松潘—平武7.2级地震的预测预报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四川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地震局1984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6年是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曾经经历了松潘—平武地震的四川地震工作者们,对当时追踪监测捕捉大震的情景仍然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不眠之夜

  1976年8月16日晚,天气格外闷热,四川省地震办公室的办公大楼内灯火通明,电话铃声不断。

  21时左右窗外阵阵闪电划破夜空,有人报告,发现“地光”。晚上22时许,眉山505邮电器材厂地震测报站的高永福在电话中急促反映:“我们的自动记录电子电位差计,从下午开始不断出现脉冲,现在仪器指针摆动不停,摆幅很大,看来今晚过不了!”正说着,大地突然颤动起来,此时时针正指向22时06分45秒。

  根据观测和接收到的资料,地震分析人员很快确定出地震发生在松潘—平武,测算出震级为7.2级。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四川省委立即召开了紧急常委会议,成立了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并在地震灾区设立了3个前线指挥所,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活动拉开了序幕。

  “追踪式”预报

  早在1975年11月20~25日,四川省地震趋势会商会就根据全川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审议,着重对松潘、茂汶地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讨论,提出“1976年上半年松潘、茂汶地震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

  1976年1月,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肯定了上述意见;2月,国家地震局在“关于1976年地震趋势的意见”中指出:“在川、青、甘交界一带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背景下,尤为值得注意的地段是川北的松潘至茂汶一带”,将其列为全国第二个重点加强监视的危险区。

  1976年6月12日,四川省地震部门根据前兆资料、历史地震研究及宏观异常现象分析向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革委会、四川省军区呈报近期震情报告,提出“近一二个月内,四川省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即茂汶、北川—宝兴、天全、芦山一带可能发生6级地震”的预报意见。

  6月22日,在成都召开的“南北地震带中段近期地震趋势会商会”上与会专家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异常资料,进一步提出“近一二个月内龙门山断裂中南段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危险”的预报意见。

  中共四川省委根据省地震部门的汇报和会商,发出紧急通知:“我省龙门山断裂中南段近期可能发生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要求有关地区部门加强党对防震工作的领导,做好本地区的防震抗震工作;要求专业部门同群众测报一起加强震情监视,尽力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1976年7月31日、8月5-6日,四川地震部门连续召开专群结合的震情会商会,并于8月2日、7日接连发出“地震简报”,指出在8月份,特别是8月13日、17日、22日前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茂汶、北川或康定、泸定一带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甚至7级左右地震。

  这期间,地磁、地电、气象、水氡等手段资料均有异常出现,按震例经验,显示出临震信息。四川省革委会地震办公室两次紧急向上报告,中共四川省委立即指示四川省防震抗震指挥部和四川省革委会地震办于8月12日凌晨紧急电告绵阳、阿坝、温江、成都等地、州、市和各地震台站并转告地震危险区各县,自12日起进入临震戒备状态,要求作好人畜转移,邮电、交通、物资、卫生及有关部队作好应急准备和抢险救灾队伍的组织,一旦地震发生,立即奔赴灾区。

  8月16日22时06分,7.2级地震发生后,各种异常又继续出现,借助第一次预报的实践,各县地震部门、群测点和震区的平武台、松潘台及地震现场震情监视分析组等及时作出临震判断,较好地预报了22日05时49分6.7级地震和23日11时30分7.2级地震。由于三次强烈地震前有预报,现场指挥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了人畜伤亡和其它损失。

  松潘—平武地震的预测预报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追踪式”的预测预报过程。在预报松潘—平武地震的过程中,四川各级地震工作机构、地震专业队伍和群众业余测报队伍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

  安全教育家喻户晓

  松潘—平武地震前,四川省地震部门广泛开展了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1975年成立了地震电影放映组,经常深入基层巡回放映地震科教片,放映地震科教电影累计达5000多场(次),1976年上半年放映组先后到温江、崇庆、邛崃、平武、大邑、彭县等地放映。松潘—平武地震当晚,放映组正在绵阳地区安县放映地震科普片。成都市人民南路广场省展览馆连续举办大型地震知识展览,展览吸引了众多的群众前往观看。印发地震宣传资料30多万册,挂图1万多份下发到阿坝、绵阳、温江、雅安、成都各地市州的30多个县,上百个厂矿企业单位,宣传地震知识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

  防震减灾长足发展

  松潘—平武地震30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广大地震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四川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
  30多年来,四川省初步建成了专群结合,多学科综合结合,固定台站与流动观测结合,人工值守与遥测台网结合,并逐步向数字化与网络通信过渡的地震及前兆监测网,在地震预报方面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一些地震进行过较为成功的预测预报,为我国地震预报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应有贡献。对二滩水库、双流机场等50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完成了长江三峡、紫坪铺水库等10余个水库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共获科技成果奖630余项。

  “十五”期间,四川省地震局逐步引进并推广应用当今世界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健全完善了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提高了四川省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拓宽了地震科技服务于社会的途径。

  松潘—平武地震后的30年,是四川省防震减灾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也是四川地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30年。

  我们坚信,在中国地震局和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地震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四川防震减灾事业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5/23/2008 8:45:13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