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苹果》记者58公里徒步入震央炼狱行
记者


【本报记者映秀镇直击】大地震后第四天,《苹果》记者攀过几十公里乱石与泥泞,与逃亡的灾民迎面擦身而过,到达伤亡最严重的震央汶川映秀镇。眼前如战地、如死城。街上的楼房东歪西倒,乱七八糟,没有一幢完好。记者经过一所倒塌了的学校,旁边一位母亲正在替躺于地上的孩子洗脸、更衣,那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解放军的冲锋舟把灾民经水路送离映秀镇,快艇上有许多孤单的身影;一位女士,一家五口子,只剩她一人活,孤伶伶的离开这个人间炼狱。

灾后第三天,从政府人员口中得知,映秀镇灾情最严重。我雇用汽车,设法进入那里,但所有来往映秀镇的道路都被山泥与巨石砸毁了。我只得徒步攀山,前往58公里外、灾民口中的这座孤城。出发不久,就碰见一对从映秀镇逃出来的兄弟,二人合力扛父亲,走了十多小时路:“许多人都离开了,害怕瘟疫爆发。”

“你别进去了,那里有瘟疫,很恐怖!”我翻过一座小山,抵达了一条公路,沿路迎面而来的,都是满身泥泞的灾民,泥石流把道路封锁了,所有人都要徒步进出。好些人身上什么都没有,食水和干粮都耗光了,惟有沿途找水。他们连搁在路边的矿泉水空樽也不放过,只要里面有一滴水,都倒下来喝。

百人冲锋队两死八失踪

路上有逃亡的灾民,也有赶进入映秀镇的人家。有一家人,七口子,在60多岁的父母率领下,赶入传闻中的死城炼狱,说亲家在那里。晚上10时,经7小时步行48公里后,我抵达了白云乡。这时候,大批解放军开到。他们是隶属河南的部队,个个都轻装推进,只带备一些干粮和雨衣。入夜后山区气温急降,大伙儿利用倒塌了的木屋的木材做柴生火取暖。半夜里发生了几次余震,初时大家都慌忙逃跑,后来都惯了。翌日醒来,大家发现一名军人半夜逃跑时掉进水坑,跌断了腿。

清晨6时许,我跟解放军进入映秀镇。士兵都劝人别去了:“人死了,你去也没有用;活的,你也不能救。”他们说都准备没命回来,因为首批进入的100名冲锋队员,为了开路,有两人当场被山泥压死了,八人失踪:“不见了十分之一,你们不值得冒险!”

用胶樽来盛载雨水饮用

从白云乡进入映秀镇的山路,是灾民手脚并用踏出来的。山路都是泥泞,山下是又浊又急的江流,江的对岸是满布疤痕的山,不时有山泥与大石塌方,发出巨响,教人不寒而栗。接近映秀镇处,有一条断开了的高架桥,柱趸露出钢筋,充份展现了地震的威力。

连夜步行合共逾10小时后,早上9时,我到达映秀镇,镇口有一所中学,教学楼整座塌下,旁边的宿舍则陷进地底。几辆吊臂车在瓦砾堆上挖掘,在一所倒塌了的校舍外,有一位母亲身旁躺一个孩子,母亲替他洗脸、更衣。我走近看清楚,那孩子已经死了。

镇里的环境恶劣,大部份劫后余生的灾民都逃离了,留下来还相信家人尚未绝望、还想看一看亲人最后一面的,就在镇内两个大帐篷里度宿。他们很缺水,商店粮水都被掏空了,灾民又不敢饮用山水,怕有瘟疫,有人索性用胶樽盛载雨水饮用。

约2,000名解放军在现场展开抢救工作,他们分成多个队伍,分别负责照顾伤者、搭建帐篷、挖掘瓦砾。灾情最重的是镇内的商业区,一排一排多层商业楼房,东歪西倒,没有一座完好。较矮的住宅平房,更是乱成一堆,厕所、洗手盆都飞了出来。

“你们里面有多少人?”灾民碰面,互相问候,然后都是无奈与哀伤。镇里的人说,全镇大概有一万居民,灾后只有2,000人幸存。军方的搜索装备还没运来,只靠区内的几部吊臂车,军人要徒手挖掘。被挖出来的尸体,一堆堆横放在空地,数目不是太多,大抵是大部份被活埋的人,还在颓垣败瓦之中。

灾民托记者致电报平安

我访问了多名村民,我一问,她们就哭。有些失去了丈夫、有些失去了妻子,有些失了父母或儿女。午后,我乘坐解放军的冲锋舟,沿江返回都江堰。灾民知道我离开,纷纷上前给我留下在外儿女的电话,托我致电给她们报平安。解放军优先接载伤者及老弱妇孺,很少人能一家完整的离开。

与我同船的40岁女灾民陈敏芝,本来一家五口住在映秀镇,如今只剩她一人,她哭向我倾诉,还怪自己累了家人:“都是我的错,我的孩子想出外打工,我不许,是我把他们害死。”江水很凉,我想安慰两句,却一时找不出话来。返回都江堰,我打通了几个刚才灾民给我的电话,电话里另一端,听见自己的妈妈没事,激动得哭不成声。
------------------------------

明报 徐慧华
2008-05-16


--------------------------------------------------------------------------------

映秀人民抢物资争上直升机冲锋艇记者入震央灾民走不了

--------------------------------------------------------------------------------

 原有1.6 万人的汶川映秀镇位于岷江旁的山谷中,在5.12 一场地动山摇的浩劫之后,整个镇被夷为平地,不足2300 人存活。除了直升机可达外,映秀镇只有崎岖险要的山路与外界连接,本报记者覃纯健与何家达昨日越过群山,进入了这人间地狱。由于只能以卫星电话口述所见,以下报道由本报记者徐慧华整理笔录。

周四(昨日)早上9 时前,映秀镇再次发生6 级强烈余震,部分在上次地震中没有倒塌的房屋都塌了,附近更有山泥倾泻。我听到消息,但进入震央的计划没有因此打住。

早上都江堰阳光普照,我坐车向前往映秀镇的道路前进,车外颓垣败瓦的景象从未间断,通向映秀镇唯一一条大桥虽然是新建成的,但却经不起地震的威力,10 几米的桥面折断跌入河道,入镇的唯一办法,就只剩下水路。

走到岷江大桥附近,情景恐怖至极,两旁原是翠绿如画的高山全变为黄土,由山上滚下的巨石带来无比震撼。我不敢相信,眼前一边山受不住震荡, “崩”了一半,碎石全掉到江中,今次地震威力有多可怕!走至石滩,停泊了20 艘军方的冲锋艇准备运送救援物资,我混入其中一艘,朝映秀镇慢慢推进。

一步一步接近映秀镇,眼前的情景简直无法言喻。镇内侥幸生还的灾民站满岸边,一见冲锋艇接近,大批如蚁窝的人群向前冲来,吓得连解放军也不敢把艇靠岸,怕太多人挤上会翻艇,灾民你推我撞,场面混乱,部分人红眼苦苦哀求说: “我走了两天两夜,脚上的水也穿破,再也走不动了,你让我上船离开吧……”士兵搬下救援物资,恐慌的灾民便扑前去抢。

“求你带她上机她快饿死了”上岸后,我在灾民潮中逆流而上,途中遇上一行9 人的灾民队伍,他们来自9 个家庭,有的全家死剩一人,有的是为了拯救亲人而攀山越岭外出求救,有人说,是由直线距离逾60 公里外的龙徒步走来,沿途断水断粮,快要虚脱。

走至岷江下游位置,只能从大峡谷的山腰前进,最阔的路只有4 至5 寸,但路与江面距离却有50 至100 米高,稍有差池就会掉入江中,加上连日暴雨导致满路泥泞,可谓举步难行,解放x不断沿途抢修路面。抬头看,是断了一截的高架公路,巨石把桥下的车辆压扁,有车辆在桥上伸出半截,摇摇欲坠。

刚在太阳下山不久,终于抵达映秀镇,3 架解放军直升机刚停泊在眼前的空地,士兵一边从机内搬出救援物资,另一边有军人将重伤者抬上机,而被困4 日的轻伤灾民,就如见到救星一样,争相扑向直升机欲爬入机内,或伸出双手、带哀求的眼神望向士兵,只求有人可怜他、扶他一把,让他们早日离开这处人间地狱。

“我太太数天未吃过东西了,我求求你,带她上直升机吧!她快饿死了……”郭文紧紧地拥妻子,苦苦哀求,目光只停留在充满希望的直升机上。对于这类轻伤者,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呆等、嚎哭,跑去抢那空中掉下来的食水、食物及毛毡等救援物资。

灾民告诉我,眼前一大堆瓦砾,其实是一座有500 个学生的学校。地震一刻,100 个学生正在室外上体育课,他们较其他400 个同学幸运,没有被倒下来的石屎压住。灾民相信,乱石瓦砾下面埋有400 人,但我昨日在现场已经看不见一点生命象,亦不见有救援人员挖掘,400 师生,相信都已经罹难了。

镇中保留得“最完好”的建筑物是一座医院,但所谓完好,其实已经“矮了”一层, “二楼变一楼”,整座大楼齐齐整整的塌下,底层已经消失。但庆幸的是,医院有九成人生还,其中两个,就是女护士裴敏及她的男友陈俊。

陈俊告诉我,他在5 月11 日晚上到了医院找女友,到了5.12 的下午2 时许,突然间感到天崩地裂的震动,他即时拉起女友跳到墙角,两人的房间天花塌下,就只剩下脚下那片只有20 公分的丁方容身。拉罅隙中的一条电线,两个人好不容易逃出生天。

震动之后,陈俊有机会察看医院附近的环境。他只见周边的大楼绝大部分都消失了,他和其他生还者立即尝试救人,循呼救的声音,找到了一个6、7 岁的小孩子及一个20 多岁的青年。救了两个人,耳边还是不断传来呼救声,四方八面只有混乱,但眼睛可见的只是一片一片颓垣败瓦,喊救命的人声全部来自地下,此起彼落,却分不清方向,叫人昏得连抢险救人都不知从何入手。


瓦砾中找水死人身上取衣

直升机载一批批的救援人员来到映秀镇,再一批批的将伤者送走。留下来的灾民,连日来只能干啃军队派发的方便面,由于食水派发不足,有人唯有在瓦砾中找水解喝,但又有谁知道它们是否干净安全?除了食物,气温也是一个问题,映秀镇早晚温差大,晚上只有12 度,有灾民没有足够衣物,唯有在死人身上取衣保暖。

从医院逃出来的李春花,依然记得地震一刻的恐怖场面: “地板都被弹到眼前一样高,若我当时站错了位置,现在已经不能跟你说话。”5.12 的影像固然骇人,但看见眼前的景,她更是忧心忡忡。“我很害怕,这里四周都是尸体,我怕会有瘟疫。”看眼前的一切,李春花心里只剩下四个字: “等待,待命。”“这是一场噩梦……”李春花仍以战抖的声音对我说。

李春花在等待,映秀镇逾千名幸存者也在等待。等待救援,也等待命运的来临。晚上的映秀镇,大家静静围坐,双眼盯火堆,没一个人说话。

新华社报道,昨晚10 时20 分,中国空军空降兵部队首次向映秀镇通过降落伞空投大型装备。

逃难已被夷为平地的汶川映秀镇,因车路仍未通行,大批灾民仍然被困灾区,只有部分重伤者得以乘坐解放军直升机离开。在岷江旁的崎岖山路上,受伤的人由同伴搀扶,一步一步往前走,只望尽快逃离灾区。(法新社)

炼狱

原有逾万人口的映秀镇,震后只余2000 多人,如人间地狱。在倒塌的小学中,陆续掘出被压扁的尸体,一名母亲在死去的女儿旁痛哭。类似场面在灾区随处可见。(法新社)合力救援人员合力,把从水路救出的受伤灾民运往陆路,以便送往医院抢救。(美联社)

13.44 亿

10,000 灾区医疗救

援人员共约


10,000 人


四川境内各类


医院收治伤员

共64,040 人64,040 中国民政部统计,截至昨午3 时,全国

共接收社会各界捐


赠款物13.44 亿元
[5/15/2008 8:00:55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