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中国古时皇权时代,取人也有用人唯才唯贤的说法,怎么现在连皇权时代也不如?
孙文广
|
孙文广:以貌取人的公务员招考 ——大学生考公务员纪四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2月29日 转载)
孙文广更多文章请看孙文广专栏
来源:参与 作者:孙文广
中国招考公务员有"政治面貌"的要求,中央机关招1426人,其中526个职位 "政治面貌"必须是"中共党员","党员"仅是中国人口的绝对少数,这种以"貌"取人的公务员招考规定,古今中外大概仅此一家,中国知识分子为之咋舌。(注一)
(一)招公务员不该以"貌"取人
报考公务员必须填写登记表,表中有个栏目叫"政治面貌",可选写 "中共党员"、"共青团(全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或"群众"(即非党团员)。"政治面貌"是报考公务员时的铁门槛,很多公务员职位非共产党员莫属,被称为"金饭碗"的状元级中央机关公务员,招1426人,"政治面貌"要求必须是中共党、团员的有近800个名额(占全部招考人数的56%)。 而专属非党团员 "群众" 的只有3个名额(占全部招考名额的0.6%),中共党员可以报考几乎所有职位,而报考者中占绝大多数"非党员"只能报考有限的职位。
中国有句俗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中国的公务员考试怎么能够把政治"面貌",当做标准呢?中国古时皇权时代,取人也有"用人唯才""唯贤"的说法,怎么现在连皇权时代也不如?
在这里以"貌"取人,无非是要抬高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的身价。
在中共的延安时期,有个北大毕业生王实味,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1937年投奔延安,1942年在整风运动中因为批判当时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等级制度,结果遭批斗、整肃、关押,1947年被处死。这是六十年前的事。时间过去半个世纪,很多金饭碗只准"党员"去考,"团员"居其次,"群众"在最后,"非党团员"的群众成了第三等人,岂不还是人分三等?这真是欺人太甚,特权太重。
(二)中央机关招1426人 "群众"只有3个专位
中央97个机关1426个名额,给"中共党员"专设的职位有526个;给"群众"专设的职位只有3个(都是中国井岗山干部学院),"党员专位"是"群众专位"的175倍。按现代汉语的字面理解,"群众"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
中共在闹"革命"时期,自称是群众的代表,要走群众路线,中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凡是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中共在夺取政权时,极力吹捧"群众",现在招公务员,却一边倒向"中共党员",排斥、歧视群众,这大概是否因为当年闹革命,需要群众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把群众推到前面,捧到天上,而今天要做官当老爷了,却要"中共党员"优先,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些人的本质。当局在招录公务员中,维护少数党员的利益,保护一党专政的政权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歧视群众,不但在中央机关中有,其他城市也有,上海招3455名公务员,群众专位也只有3个,而中共党员却有462个专位。
(三)公务员不应排斥歧视中、壮年人
现在招考公务员严格的限制年龄,有的不准超过25岁。
最近我写了招考公务员的文章,美国夏威夷一位美籍华人给我打电话来,她自己就是该州政府的雇员(公务员),她说美国政府雇员基本上没有年龄限制,她在大陆工作了20几年才去美国, 50多岁考上了公务员,还说一位年近70的朋友也考上了美国的公务员。
据她说在美国,政府雇员的工资并不高,一般只有大企业平均工资的一半,所以很多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特别羡慕公务员的职务。
经网上查找,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政府都取消了强制性退休年龄。
中国为什么只在青年人中招公务员呢?很多中壮年人不是经验更丰富吗?为什么不可以考公务员?中国的国家主席最低的年龄是45岁,为什么有的公务员报考年龄不得超过25岁?为什么要排斥中壮年人?这是不是对中壮年人的排斥、歧视?
(四)借"户口"排斥歧视考生
很多城市招公务员借户口问题排斥外地考生。其中北京最明显,他们基本上只招两种人,一是有北京户口,到外地读书的的高校和中专应届毕业,另一类是北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中专毕业不可以报考)。也就是说你只要有北京户口,哪怕学习成绩不好,考到外地中等专科学校念书,毕业后也可以报考北京的公务员,而有外地户口者,即使北京中专的毕业也不准考北京公务员。
不少城市都规定了非本市户口不准报考该市某些职位。这是借户口歧视其他城市及农村户口。
上海2008招公务员,有一个考题问"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据说标准答案是:"城市,让生活更精彩"。外地考生没有几个能答对,这实际上也是在排斥外地考生。
(五)这是在培养精神贵族
近年不少青年根本没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只是为了考公务员而入共产党,现在以"貌"取人的公务员招考,中共党员的高官厚禄特权待遇,正在在腐化青年学子,把一部分青年人培养成精神贵族,把他们引领到为个人私利不惜一切的邪路上去,这种做法是要把中共演化成既得利益集团。这种做法,必将引起公愤。
公务员报考中把"政治面貌"做为条件的无理规定, 和户口、年龄歧视,必须废除。
今年凡是以"政治面貌"为由,排斥了众多学子报考资格的职位,应该重新报考录取。在2009年招录公务员时应该禁止填写政治面貌一项,以免引起"面貌"歧视。
(六)于宗先院士介绍台湾招录公职人员
今天上午台湾中央研究院于宗先院士打电话来,我问他台湾招考公职人员(公务员)是否会给执政党的党员专定职位,他说"绝对没有"。
我问:蒋介石时期国民党一党独大,当时是否有规定国民党员考公务员优先,或者指定某些职位必须是国民党员才能报考。
于宗先回答:"绝对没有。"
我问:台湾招考公务员有没有学历限制。
于宗先回答:没有。
我问:小学毕业能考公务员吗?
于宗先回答:"可以",一个名叫颜世锡的,小学刚毕业,初中没上几天,自学成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考上了公务员,最后当上了台湾警务署的署长,是台湾警方的最高领导人,他是自学成才的典型。
我问他:台湾考公务员有没有年龄限制?
于宗先回答:没有。
我问他:现在台湾政党中的党务工作者是公务员吗?
于宗先回答:不是。他还说:台湾允许自学成才的人考公务员,公务员考试分普考鉴定和高考鉴定,只要通过了这两种考试鉴定,根据成绩在官员有空缺时,即可受到任命;台湾的公职人员包括国立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们的工作比较稳定,一般只升不降。退休以后享受终身俸(即大陆的退休金)。工作比较稳定,但是台湾公职人员的薪资并不比企业高,一些不怕风险的人多去了企业,可以拿到高薪酬。
注一:见孙文广《大学生考碗遇非党歧视》
2008年2月28日于山东大学。0531-88365021,13655317356 _(博讯记者:杨逸) (博讯 boxun.com)
“西安事变”的最大受益者
近日,在央视八频道看了新拍的36集电视剧《西安事变》。
新剧和旧剧总是有点不同,也像挤牙膏似的与政治气候一样与时俱进——披露出一些接近事实的史实来,使我对此事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剧中宋子文坐在汽车里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在这最后五分钟......(意思就是红军马上就要被剿灭的时刻,被张学良给挽救了)。
历史不能假设。以当时的历史背景,红军处于陕北的贫瘠之地,几万人马,在东北军、西北军、晋军、中央军、宁夏马家军等百万军队的四面包围下,岌岌可危。难怪蒋介石此时坐阵西安要进行最后一战!但是结果却是功败垂成,此战略决策被兵谏所彻底改变。
从事变的后果看,东北军、西北军被分化、瓦解,蒋氏政府也没有立即宣布抗日,民主党派的七君子也没有马上被释放等等,各方都不是赢家(蒋介石没死,是因为张学良压根就没想让他死)。西安事变最大的、最直接的果实就是政府承认了共产党的存在,停止了剿共!
难怪乎,在上个世纪,毛、周多次表示要感谢两个恩人,一曰日本,二曰张学良。
对日本的答谢就是一句话:放弃战争索赔!
对张学良的答谢可就有点难度。最明显的姿态就是在蒋经国解除了对张的软禁后,多次派各方人才盛邀张学良回大陆,但都被张学良婉拒......!
历史的疑问只能留给后人去分析或者去猜测,我在想:张学良的拒绝是否就是自己理性思维的结果?对自己当初的行动符合逻辑的推论应该是有所检讨,否则,他就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了。
也许,张学良的不回来是暗示着另一种语言:请不要再在我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了!你们已经够本啦!
©Boxun New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
[2/28/2008 4:15:28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