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高智晟与圣人心态
东海一枭文章
高智晟与圣人心态

据说狗的眼睛构造特别,看到的东西都呈缩小状态,所以有狗眼看人低的说法。成语:管中窥豹,雅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俗话: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等等,表达的都是类似意思,我觉得还是狗眼看人低最为形象。在人类社会尤其是在中国,狗眼看人低的现象极为普遍。例如,把孔老二看成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反动剥削阶级的孝子贤孙,把刘少奇林彪彭德怀等看成什么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把老枭看成传统狂生,都是狗眼看人低的表现。当有人说高智晟等人“有他们的个人目的政治野心”的时候,狗眼看人低这五个字更是忍不住从我唇边滑了出来!

陆象山说:上是天,下是地,人在中间,要顶天立地作个人。高智晟不愧顶天立地一个大写的人矣;在郭飞熊因太石维权事件被广东当局抓捕后,高智晟曾给他的手机发过这样的一个短信:“真正的战士,无论地狱还是监狱都是我们的战场!”高智晟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战士;高智晟在接受希望之声采访时谈到:今天的中国需要有圣人心态的人。所有参与中国和平转型事业中的每个人,都不要抱着一种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什么的这么一种心态去做事。中国需要圣人,需要华盛顿…云云。枭眼看去,高智晟自己就是有这种圣人心态的人。

圣人,同为儒道两家的最高理想人格和境界,但标准有异。道家少私寡欲抱朴守真,故道家圣人是出世的;儒家圣人则是入世的,是拥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具有崇高的利他和献身精神者,是集智慧仁德勇毅于一身的模范人格。原儒特别注重实学实干实际实行,特别讲究责任感,要把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都担起来才算“成人”和君子,至于圣贤,肩上还有上天赋予的历史责任。儒家的道德要求和人格理想大俗又大雅,浅近又崇高,普通人都做得到,要做到圣人境界又很难。圣人境界太高,孔子犹自述不得而见,用儒家的道德高标准衡量,我不敢说高智晟已是圣人。但在这个道德水准普遍低下的时代,说高智晟有圣人心态则是毫无疑问的。儒家讲内圣外王,只有圣人,至少有圣人心态的人才有资格为王,所以,如果以后有机会选举自己国家的领导人,我或会投高智晟一票。

有人说,“个人主义才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价值基础和道德原则,基本伦理价值观还处于蒙昧状态的人最喜欢提圣人”,此言不确。以个人主义为形上基础的民主自由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基础和道德原则,起的是制度性防恶的功用,作为理想性“扬善”则不足,传统儒家道德在这方面正好补充之。只要禁止作为公共要求拿来“治国”,以利他、利群、仁爱、奉献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圣人心态或圣贤境界,正是我们这个道德崩溃的社会所严重匮乏而特别需要的。从事民运,尤其需要这种心态和境界。

对此,莫非斯网友说得好:一提到君子就想起伪君子,一提到圣徒就想起阴谋家,有些人恐怕神经有些过敏了。圣经上说不可论断人。我说起码不要轻易地论断人。圣人是什么意思,完全可以有不同理解,我的理解就是敢于自我牺牲,自我承担,却不要求别人牺牲的人。他们同样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是救世主,他们只是觉得不这样做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们是暴政下真正真实的自我主义者,他们将自己全身投入到中国的公共生活中去,这样的人我倒是觉得中国越多越好。

猜测动机很无聊,动机论往往与自身的鄙俗有关。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投射,意谓人们通常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或行为投射到他人身上。小人眼里没有君子,仆人眼里没有英雄,自己是臭狗屎看别人都是臭狗屎。有个苏东坡与高僧佛印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坡一日打坐,佛印说:“好象一尊佛。”印问:“我如何?”坡说:“好象一团屎。”坡自得。归家后与其妹说起。其妹说:“佛因看众生皆有佛性故其才能成佛。你心不净故有此说。”所以,那些误解、苛责或嘲笑高智晟君的人,未免有“心不净”之嫌疑。

圣人心态或者新时代的圣人标准,不一定非要大公无私有人无己、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不可。所以,纵然高智晟君上书胡温、为民维权等惊世壮举真含有什么“个人目的政治野心”在内,那也是正常的。只要个人目标理想利益与公众利益时代潮流社会理想相一致,就已经是难能可贵超凡脱俗了,就值得人们肯定、支持和敬仰。
2006-1-8东海一枭
首发《自由圣火》(《自由圣火》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自由圣火》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1/15/2006 2:34:55 A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