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巴黎公社社员墙前的反思 —— 与欧洲历史名人的生死对话(上)
小平头
|
巴黎公社社员墙前的反思
—— 与欧洲历史名人的生死对话(上)
小平头
平头按言:五月中下旬,由中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刘国凯、国际联络部长周延风、国内联络部长张国亭、丹麦党部主任萧虹、法国党部主任张健组成的中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分别访问了比利时、丹麦、荷兰、法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这是继去年中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首次成功访问了瑞典、荷兰、法国的社民党后,又一次卓有成效的外交出击。它标志着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已开始汇聚于世界社会民主主义潮流之中。它让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加深印象,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和组织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 —— 中国—— 不再是空白。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已行动起来,投入艰苦的奋斗。中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在欧洲这十多天里几近寻道取经者的颠簸奔走,体现了中国社会民主党人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绕的意志。这信念和意志必将迎来社会民主主义的朝阳在东亚大地上升起。中国社会民主党已得到了总部在伦敦的社会党国际和总部在布鲁塞尔的社会党欧洲联盟的极大关注。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已汇聚在世界社会民主主义潮流之中 !
(图 1)在丹麦社民党总部合影。左起: 萧虹、刘刚、丹麦社民党联络部部长玛丽雅、刘国凯、丹麦社民党 彼特、周延风。
拉雪兹神父公墓
巴黎著名的公墓有三处,一处在蒙帕那斯,诗人波德莱尔、汽车工程师雪铁龙、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夫妇等人葬在那里。另一处是蒙马特公墓,印象派画家德加、音乐家柏辽兹,作家大仲马、小仲马、左拉等人葬在那里。最后一处也是最出名的就是拉雪兹神父公墓,名人更加集中。
拉雪兹是高贵灵魂的栖息地,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最后归宿。
对于音乐迷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肖邦、比才和罗西尼;对于文学迷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巴尔扎克、莫里哀和普鲁斯特;对于美术迷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大卫、吉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对于摇滚迷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 美国 (60 年代嬉皮士) 摇滚歌星莫里森;对于中国人—— 至少是在小学或中学里上过政治课的中国人——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 " 巴黎公社 " 、《国际歌》和 欧仁鲍狄埃......
(图 2 )拉雪兹神父公墓大门
今年 203岁的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正式名称是 "东部公墓 "。占地44公顷,公墓划分为 97 个墓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12世纪时,拉雪兹公墓所占的土地是巴黎主教的领地,种着蔬菜、谷物和葡萄。 1626年,耶稣会获得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人们称其为 "封闭的路易山 " 。 1762年,耶稣会被解散, "路易山 " 也被拍卖。后来,号称 "太阳王 "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宠信的拉雪兹神父获得了这片领地及 豪华别墅。1804年这里改为公墓,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拉雪兹神父公墓。
巴黎公社社员墙
5 月20 日,初抵巴黎,正是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5 月流血周"136 周年之际,我们专程前往" 拉雪兹神父公墓 " ,在淅沥的春雨中凭吊" 巴黎公社社员墙" 。
七十年代上中小学的一代人或许对 " 拉雪兹神父公墓" 还存有依稀的印象。记得还是小学三年级时 ,1971 年文革中隆重纪念 " 巴黎公社" 一百周年。当时的官方宣传告诉我们,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梯也尔的政府军攻陷巴黎后,最后一批公社社员退入拉雪兹神父公墓,不肯投降,最后全部牺牲在一堵墙下。这堵墙就被人叫作 " 巴黎公社社员墙 " 。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的英勇尝试,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演习。虽然它只存在短短的 72 天,但却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云云。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文字,而是照片里社员墙墙上的一座浮雕:一个半裸着上身的女性形象,像一个安详的天使,又像一位悲伤的女神。她双臂展开,脸微扬着,两手扶在身后残缺的墙上,像是要把倒下去的人和这个世界隔开。在禁欲的七十年代,在那些漫长的、无所事事的夏天,这座浮雕像曾是一道炫目的启示。同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中那位袒胸露臂的女性形象一道,社员墙上的浮雕或许标志着我们那一代人不合法的性启蒙中的某个重要时刻。
拉雪兹公墓为中国人所了解,我想百分之九十九因为巴黎公社社员墙.这段历史中国人知道的多,法国人却不甚了解,问起来他们常张口结舌,后经公墓管理员告知 " 公社社员墙 " 在墓园东北角76 区的墙边。
曲径通幽,几番周折,终于来到巴黎公社社员墙。
(图 3) 巴黎公社社员墙
所谓巴黎公社社员墙就是拉雪兹公墓东北围墙约百米长的一段。每逢纪念日,都有一些政党和组织来献花。前几年中国游客还有组织的来参观,不过现在恐怕还是去红磨坊看艳舞的更多。 令我极感意外、极为错愕的是,在这堵再普通不过的墙上根本没有什么女神浮雕 !唯有矮墙上镶嵌着一块不大的大理石碑 。
我呆呆地盯着这块石碑,这分明存在的社员墙,同那个在记忆的幽暗中闪烁的拉雪兹神父公墓相去甚远!没有行刑队的排枪,没有高呼口号的就义者,没有悲痛的女神张开温柔的双臂,没有鲍狄埃的诗句随着《国际歌》的旋律在空中回荡。只有墙外紧贴着墓地的几幢毫无个性的现代公寓楼。
我怅然若失地站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一时无语。毕竟,没有女神浮雕的公社社员墙的拉雪兹就像是一出没有高潮的戏,让此前种种有意的延宕失去意义。以至我怀疑这堵公社社员墙是不是原来的还真的有待研究呢。难道在拉雪兹墓地有两座公社墙?
"5 月流血周 "
1871 年3 月 18 日, 巴黎工人发动武装起义,巴黎无产阶级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当时普法战争刚结束,法国战败,巴黎无产者趁机起义,占领了蒙马特高地,把梯也尔政府赶到了凡尔赛, 一度控制了巴黎,宣布巴黎公社成立并执掌政权。 但不出3 个月就被代表资产阶级势力的梯也尔率领的军队击败。 5 月21 日,为了保卫公社政权,巴黎公社的社员同凡尔赛政府军展开浴血奋战。 1871 年 5 月23 日,梯也尔的政府军攻入巴黎,公社面临失败, 军事领袖布朗基下令处决巴黎大主教达尔布瓦等 72 名人质,并焚毁巴黎的各主要建筑,包括杜伊勒里宫、卢浮宫、卢森堡宫、巴黎歌剧院、巴黎市政厅、内政部、司法部、王宫、以及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的豪华饭店和高级公寓楼。巴黎市政厅和杜伊勒里宫是彻底烧毁了,其他建筑尤其是卢浮宫奇迹般的幸存下来,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一批社员且战且退, 5 月 21 日撤到拉雪兹神父公墓作殊死抵抗,在墓园与政府军打起巷战,最后寡不敌众, 5 月28 日最后一批战士147 名社员被围在东北角的墙边,在这段墙下全部壮烈牺牲。 5 月20 ~ 28 日,在历史上遂被称为"5 月流血周" ,这面长近 20 米的围墙从此被称为" 公社战士墙" 。
布朗基( 1805 ~1881 )是十九世纪法国秘密社团领导人,第一国际内的暴力革命派,巴黎公社的军事领袖。布朗基主义的要义是坚信:不管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只凭革命暴力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
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在断头台上的一句名言: " 革命" 、 "革命 "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了。远在伦敦流亡的马克思立即就此事件写了一本小册子《法兰西内战》,宣称无产阶级觉醒了,这是他们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由此,巴黎公社起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人知。但巴黎公社 布朗基主义 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给日后列宁创立的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埋下伏笔。也给前苏联、东欧、中国、北韩、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了血腥暴力革命的灾难。
和平演变,告别革命
法国当年是资产阶级、劳工阶级互用暴力,而后资产阶级首先反思、省悟。巴黎公社运动后八、九年资产阶级政府主动与劳工阶级讲和,大赦起义参加者,监禁者一律释放,流亡者包括巴黎公社的军事领袖布朗基这样的首犯都可以回国。并在布朗基去世时,对二十万巴黎劳工群众为之送葬毫不干涉 --(这在中国还得了,据说某省一个文革造反派群众组织的头头坐了十年牢出狱,从前几十个朋友迎接他吃了一餐饭,就被定为反革命气焰嚣张,向党示威,不但该头头重新入狱,许多参与吃饭的朋友也被抓捕 ) 第二国际( 社会党国际) 1889 年 在 巴黎 开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 罢工 为 工人 斗争的武器。 同时资产阶级政府还全面开放政权,真正实行普选制、让劳工阶级成立政党,进入竞选程序,可以成立工会、举办报刊杂志等。劳工阶级也给予资产阶级正面回应,从此告别革命。和平演变的社会民主主义兴起并迅速成长壮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推翻和消灭的关系。这个真理已经为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闪亮崛起和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 黯然消失所充分证明。二十世纪末,社会民主党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竞选执政、使欧洲和平进入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 他们反对暴力革命,推行渐进的改良主义路线,主张通过议会民主来争取执政。从1919 年到 1949 年的三十年间,总共有德、英、法、瑞、丹等十几个欧洲的社会党先后通过多党平等竞选的方式上台执政,有的联合执政,有的单独执政。 社會黨國際 是主張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和組織的聯合體,截至 2004 年 2 月 ,有各類成員黨和組織168個,其中有50多個成員黨在約50個國家執政或參政,是當今世界上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國際性政黨聯盟。 社会党国际以红玫瑰为徽记,世人惊呼欧洲红潮涌动。
社员墙前的巧遇
现在,这段墙两端爬满长青藤,藤下是花圃,两行鲜艳的花朵正竞相开放。墙上,浅些的弹孔早已为岁月抹平,只余下三五个深深的弹孔依然历历在目。弹孔旁边,墙正中镶嵌了一块大理石碑,金色的碑文为: " 纪念公社死难者 1871 年5 月21 日—— 28 日。" 碑下供奉有署名 " 巴黎公社之友协会" 者 今天敬献的花圈、花篮,和红玫瑰、白菊和红石竹花, 花儿正鲜艳。看来,纪念正是为了铭记那一段血的教训。
刘国凯提议我们在此照张合影,恰遇一对法国老夫妇蹒跚而来。当他们看到周延风胸前佩戴的社会党国际的标志——红玫瑰徽章,(还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国际联络部长送的)尤其得知我们是中国社会民主党访欧代表团时,竟激动得语无伦次地紧握着我们的手——原来这对老夫妇是法国社民党同志!相互交换名片,法国老太太名叫 Anne WEIL. 结果,他们不仅帮我们照相,而且还与我们合影。并且兴致高昂地和我们一道握拳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高唱《国际歌》旋律的《中国社会民主党党歌》和《马赛曲》!
(图4 )握拳高唱《中国社会民主党党歌》左起:周延风、法国老夫妇、刘国凯、萧虹
于是,在墓园深重的暮色中,飘荡着一阵深沉的歌声:
起来!为正义奋斗的人们!
起来!全中国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民主而斗争!
独裁专制打个落花流水,
民众快起来起来!
只要我们众志成城 ,
一定能作中国的主人。
这是正义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民主自由公正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正义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社会民主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共产党人墓区
巴黎公社社员墙前面是一大块空地,走过空地,一排视野极好,占地也相对较大的坟墓安葬着法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墓群中安放着一块大石碑,碑上镌刻着著名诗人阿拉贡的一首小诗,歌颂他们为国捐躯,激励后人。原来,法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武装斗争,组织二三十万人的游击队在敌占区开展地下斗争,有 7.5 万党员在斗争中牺牲。无怪乎,紧挨着法共墓穴旁的就是抵抗运动烈士墓,再过去就是纪念纳粹大屠杀中死亡的犹太人墓区了。
拉雪兹神父公墓除了那些骚人墨客、艺术界名流,也有梯也尔之流的人物及王公贵族。此外,还有著名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丹东( 1759 ~1794 年),《国际歌》歌词作者、巴黎公社委员、诗人欧仁·鲍狄埃、法国共产党领导人加香( 1869 ~1958 年)、多列士( 1900 ~1964 年)、杜克洛( 1896 ~1975 年)以及抵抗运动中的烈士。
(图 5)法共总书记多列士之墓
在共产党人墓区中安葬的法共三任总书记中, 1964 年去世的总书记多列士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可是赫赫有名。正是在多列士的领导下,战后已经成为法国第一大政党的法共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截然不同的道路,搞议会政治,单方面交出武装,加入政府。 法共总书记多列士曾于1945-1947 年间参加政府任国务部长、副总理。(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也于1945 年后参加政府任不管部长、副总理、众议院议会党团主席。)后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的变化,此消彼长,法共逐渐不再拥有昔日的辉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共产党曾一度打算为布哈林平反昭雪,——布哈林是被斯大林打为党内反党集团头目后处死的。多列士知道赫鲁晓夫的打算后,急匆匆飞到莫斯科力诤道:匈牙利事件的发生,和你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关于反对个人迷信的秘密报告,已经使法共一半党员退党,再为布哈林平反,法共就要完全崩溃了。万般无奈,赫鲁晓夫只得作罢,并为此事抱憾终生。又过了三十多年,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布哈林才得以平反昭雪。
欧仁·鲍狄埃墓
(图 6 ) 欧仁·鲍狄埃墓
欧仁·鲍狄埃 ( 1816 年- 1887 年 ),《国际歌》的作者, 鲍狄埃出身于巴黎的一个工人家庭,很早就作了童工。曾参加1848 年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和公社战士一起在街垒浴血战斗,5 月公社失败后,他躲藏在工人家的阁楼中写了《国际歌》的歌词。 国际歌( 法文 L'Internationale ) 是国际 社会主义 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原文( 法语 )的歌词由 欧仁·鲍狄埃 在 1871 年 所作(当时用 马赛曲 的曲调演唱), 彼尔·狄盖特 ( 1848 年- 1932 年 )于 1888 年 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传统上,唱国际歌时常举右 手 握拳致意。
这首歌曾经是 第一国际 即" 国际工人联合会" 和 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 的会歌(注意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 的会歌并不是此歌)。这首歌被各国的 共产党 人、社会党人和 社会民主党 人广为传唱。 1989 年 中國北京市 天安門廣場 民主運動 時,也曾唱過。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唱的这首歌,文革中我们一边唱着 "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但却又迷信"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把毛当神来膜拜——这正是当代中国人的悲哀!
国际歌的歌词: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如今英特纳雄耐尔( 共产主义)没有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却在欧洲胜利实现! 它既演变了资本主义,又演变了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正在改变世界。二十世纪末,社会民主党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竞选执政、使欧洲和平进入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告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天之灵。
欧仁·鲍狄埃的墓地在95区,墓碑很特别, 鲍狄埃的墓碑底座是一整块长方形花岗石,正面镌刻着 "欧仁·鲍狄埃 1816 ~ 1887 "的字样。底座上斜放着一册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打开的书,左页铭文为: "献给歌手/欧仁·鲍狄埃/巴黎公社社员/ 1816 ~ 187l ~ 1887 /他的朋友和景仰者们敬献/ 1905 ";右页铭文为: "起义者/让·米泽尔/蛛网/面包的话/地球之死/国际歌 ",这是鲍狄埃所作诗歌的题目。整座墓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朴实无华中透出革命者的刚毅。
他因参加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两次被判死刑,后在贫困中死去。地图上的介绍说他是一个革命者。
圣西门墓
(图 7 )圣西门墓
在众多的墓碑中,第一次寻找圣西门(1760--1825)---这个法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可真是费了不少力气. 圣西门伯爵葬在 28 区。坟墓极其低矮简朴,看不出生前的富贵与声名。圣西门出身贵族,曾参加法国大革命,还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正是他看到了工业社会使千千万万的人们陷于孤立无助的地位,空前的富裕同时是极端的贫困。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花掉了他的全部家产。在他所设想的社会中,人人劳动,没有不劳而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他希望建立一个工作和产品有序分配的理想社会,首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后来,傅立叶、欧文们发展了他的思想,并且加以实践,创办了或大或小的乌托邦社会。再后来,马克思受其影响,通过对欧洲工业社会的研究、分析、批判,提出了自己理想的社会模式,对二十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也许是后人觉得他的设想基本无法实现吧,所以没什么人有勇气面对他.以至于他的坟前无比荒凉.
为了整个欧洲而哀恸
(图8 )纳粹大屠杀中死亡的犹太人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比较出名,不仅因为有巴黎公社社员墙,有法国和世界名人,还因为这里接纳了许多外国人。有专门的区域安葬 " 二战 " 中被杀害的犹太人。朗朗乾坤,春风轻拂 ,宁静的墓园里鸟语花香……一切劫难仿佛恍若隔世,似乎离二战时期的大屠杀非常遥远。然而顽强的犹太人和法国人并没有忘记死于贝尔森( Belsea )、特布林卡(Treblinka )、布辰钦沃德(Bachenwald )达索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六百万犹太同胞。
暴君斯大林曾言:杀一个人是杀人犯,杀一百万只是个数字而已。诚哉斯言!
……. 触景生情,教人联想起广西文革被屠戮的十几万无处话凄凉的无主冤魂。 四十年前,广西文革殉难者,一切的血迹都淡化为一串又一串冷漠的数字,而那十余万数字中的任何一个原来就是活生生的有体温、有亲人、有梦想的人。 广西文革大屠杀的名单将是长长的一串,如同长长一串鲜血,洒在广西城乡的街头巷尾,他们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一如你我生活中周围的单位同事,街坊邻居。他们的姓名不该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淡忘,大屠杀的血迹也不应该被岁月流水稀释漂白……
四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死者长已矣,生者难吞声。如果坐视罪证潜藏,罪犯消遥,与同犯何异?
中国何时才有自己的文革大屠杀纪念碑? 文革殉难者 何时才能有尊严地被后人祭奠凭吊?
两个社员墙之谜
次日上午(5月 21日)中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 与法国社民党对外联络部长托马斯会谈结束后,我们(刘国凯、周延风、萧虹、张健)一行在民运人士薛超青的山东小馆与法国人权活动家玛丽女士餐叙,同她一块来的有蔡崇国,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法国老先生。据蔡崇国介绍他是一位七十年代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还受到周恩来的接见。于是我把巴黎公社社员墙的疑问求教于他。不想"瞌睡遇着枕头"――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图 9 )刘国凯向人权活动家玛丽女士介绍他的著作《历史的潮流――社会民主主义》。左起:张健、玛丽女士、刘国凯、前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
他侃侃而谈,七十年代中国官方大肆宣传的 "巴黎公社社员墙 "那幅著名的浮雕照片其实是一个张冠李戴的错误。
你们昨天凭吊的是真的 "巴黎公社社员墙 " ,一八七一年五月二十八日那天,凡尔赛 政府军在完全占领公墓后,将最后一批公社战士逼至靠憩园街的夏洛纯白墙进行屠杀,一百四十七名受难者携手高呼 " 公社万岁! " 倒下。是年十一月一日万圣节,一些扫墓者在墙脚摆花,使之成了一座天然的公社革命纪念碑;及至一九○ 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来自法国各地的革命群众又给那平瓦墙镶嵌上了一块大理石板,在其上镌刻出: " 献给公社的烈士( 1871 年5 月 21 月至 28 日)" ,自此," 公社墙" 就有了鲜明的标志。
而有那幅著名浮雕的墙 ,法国人将它称为 "Le Monument de Paul Moreau Vauthier " ,即" 保尔·莫罗·沃蒂耶纪念碑像" , 由雕塑家保尔·莫罗·沃蒂耶 1909 年完成,就落在公墓附近 Gambetta 街上。(说着他还画了一张方位草图,并推荐相关网站。)沃蒂耶并非只为了纪念战斗到底的公社战士,而是纪念在 " 革命暴力之下" 死难的敌对双方,包括凡尔赛政府军士兵以及作为人质在流血周被公社处决的巴黎大主教达尔布瓦等72 人。雕像下刻有雨果的名句:" 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 ――这正是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告别革命,追求社会公正,和平演变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
1936 年,法国政府对这段历史所做的姿态调整就是以重新整修沃蒂耶的浮雕为表示。1942 年,有人在浮雕上妇女的胸前加了一面小红旗。 1945 年," 人道主义之友" 为支持在拉雪兹公墓举行的大游行发行一张彩色明信片,上面仍然使用了保尔·莫罗·沃蒂耶的" 墙" 作为公社纪念。
近些年,当法国学界——包括部分左派学者——对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开始重新审视之后,沃蒂耶的 "调和 "以及他所引用的雨果那句话又有了新的解读······
" 历次革命受害者墙 "
他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解开了两座公社墙之谜。当天( 21 日)下午,我再次来到拉雪兹神父公墓 。
我按图从墓地大门左侧向北绕到甘必( Gambetta ) 大街,进入设有木栅栏的花园式林荫路去寻找。它的一侧正好是拉雪兹公墓的西围墙。向前没走多远,怦然心动,哦,少年时代激动人心的浮雕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长约 6 米,高约 2米多的一座浮雕碑墙。墙上刻着一位袒胸的妇女全身像,她中弹后仰,两臂张开庇护着身后的受难者,周围弹痕累累。浮雕的左下角刻着几行法文字,由于紧贴地面,许多字都被绿苔遮盖,依稀可辩正是雨果的诗句 :" 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 " 。浮雕碑墙背后紧紧贴靠着拉雪兹公墓的高大围墙,是一座墙外之墙。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淋,这座墙外墙已经很破旧了,它的上沿和左右边缘已经部分地断裂和坍塌,人物的面目形象也已经不很清晰了。但至今仍不难看出它绝对是一件动人心魄的精美的艺术佳作。 从视觉冲击上,这面墙显然比里面那座公社社员墙更震撼,这也是很多中国、前苏联寻访者以假乱真的原因之一。
( 图 10)历次革命受害者墙
据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找到一本画册《二十世纪雕塑杰作》,里面有沃蒂耶的照片,雕塑家站在刚刚落成的 " 墙" 前面,照片下方写着" 纪念历次革命中的受害人" ——这才是沃蒂耶的创作本意:阶级调和、全民和解、告别革命!
( 图11 )中国的巴黎公社纪念铜币
他是把 3万多被屠杀的公社社员与被革命群众处决的巴黎大主教达尔布瓦等 72名人质共同纪念,换言之把法国历次革命被杀害的,不论是革命者还是反革命者一视同仁,都是 "受害者 " ! 以这种形式重整社会,告别历史。
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在断头台上的一句名言: " 革命" 、 " 革命 "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法国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曾互用暴力。当时在凡尔赛宫之外,资产阶级市民的力量不断 崛起,私人经济的增长与思想启蒙运动为 1789 年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铺平了道路。在巴黎公社前有 1830、 1832、 1834三次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48年 6月巴黎工人大起义。在暴力结束后,如何面对未来?法国的无产阶级(包括激进的法共)和资产阶级都作了深刻地反思,从而选择 了和平演变的社会民主主义 ,从此告别革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社会民主党和法国社会党都通过竞选上台执政)。
法兰西民族抓住了疗治民族心灵之创的最好时机,也就了抓住了民族精神健康复兴最好的机会!
民主论坛 首发
巴黎公社社员墙前的反思
—— 与欧洲历史名人的生死对话(上)
小平头
平头按言:五月中下旬,由中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刘国凯、国际联络部长周延风、国内联络部长张国亭、丹麦党部主任萧虹、法国党部主任张健组成的中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分别访问了比利时、丹麦、荷兰、法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这是继去年中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首次成功访问了瑞典、荷兰、法国的社民党后,又一次卓有成效的外交出击。它标志着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已开始汇聚于世界社会民主主义潮流之中。它让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加深印象,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和组织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 —— 中国—— 不再是空白。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已行动起来,投入艰苦的奋斗。中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在欧洲这十多天里几近寻道取经者的颠簸奔走,体现了中国社会民主党人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绕的意志。这信念和意志必将迎来社会民主主义的朝阳在东亚大地上升起。中国社会民主党已得到了总部在伦敦的社会党国际和总部在布鲁塞尔的社会党欧洲联盟的极大关注。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已汇聚在世界社会民主主义潮流之中 !
(图 1)在丹麦社民党总部合影。左起: 萧虹、刘刚、丹麦社民党联络部部长玛丽雅、刘国凯、丹麦社民党 彼特、周延风。
拉雪兹神父公墓
巴黎著名的公墓有三处,一处在蒙帕那斯,诗人波德莱尔、汽车工程师雪铁龙、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夫妇等人葬在那里。另一处是蒙马特公墓,印象派画家德加、音乐家柏辽兹,作家大仲马、小仲马、左拉等人葬在那里。最后一处也是最出名的就是拉雪兹神父公墓,名人更加集中。
拉雪兹是高贵灵魂的栖息地,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最后归宿。
对于音乐迷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肖邦、比才和罗西尼;对于文学迷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巴尔扎克、莫里哀和普鲁斯特;对于美术迷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大卫、吉里柯和德拉克洛瓦;对于摇滚迷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 美国 (60 年代嬉皮士) 摇滚歌星莫里森;对于中国人—— 至少是在小学或中学里上过政治课的中国人——来说,拉雪兹公墓意味着 " 巴黎公社 " 、《国际歌》和 欧仁鲍狄埃......
(图 2 )拉雪兹神父公墓大门
今年 203岁的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正式名称是 "东部公墓 "。占地44公顷,公墓划分为 97 个墓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12世纪时,拉雪兹公墓所占的土地是巴黎主教的领地,种着蔬菜、谷物和葡萄。 1626年,耶稣会获得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人们称其为 "封闭的路易山 " 。 1762年,耶稣会被解散, "路易山 " 也被拍卖。后来,号称 "太阳王 "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宠信的拉雪兹神父获得了这片领地及 豪华别墅。1804年这里改为公墓,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拉雪兹神父公墓。
巴黎公社社员墙
5 月20 日,初抵巴黎,正是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5 月流血周"136 周年之际,我们专程前往" 拉雪兹神父公墓 " ,在淅沥的春雨中凭吊" 巴黎公社社员墙" 。
七十年代上中小学的一代人或许对 " 拉雪兹神父公墓" 还存有依稀的印象。记得还是小学三年级时 ,1971 年文革中隆重纪念 " 巴黎公社" 一百周年。当时的官方宣传告诉我们,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梯也尔的政府军攻陷巴黎后,最后一批公社社员退入拉雪兹神父公墓,不肯投降,最后全部牺牲在一堵墙下。这堵墙就被人叫作 " 巴黎公社社员墙 " 。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的英勇尝试,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演习。虽然它只存在短短的 72 天,但却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云云。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文字,而是照片里社员墙墙上的一座浮雕:一个半裸着上身的女性形象,像一个安详的天使,又像一位悲伤的女神。她双臂展开,脸微扬着,两手扶在身后残缺的墙上,像是要把倒下去的人和这个世界隔开。在禁欲的七十年代,在那些漫长的、无所事事的夏天,这座浮雕像曾是一道炫目的启示。同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中那位袒胸露臂的女性形象一道,社员墙上的浮雕或许标志着我们那一代人不合法的性启蒙中的某个重要时刻。
拉雪兹公墓为中国人所了解,我想百分之九十九因为巴黎公社社员墙.这段历史中国人知道的多,法国人却不甚了解,问起来他们常张口结舌,后经公墓管理员告知 " 公社社员墙 " 在墓园东北角76 区的墙边。
曲径通幽,几番周折,终于来到巴黎公社社员墙。
(图 3) 巴黎公社社员墙
所谓巴黎公社社员墙就是拉雪兹公墓东北围墙约百米长的一段。每逢纪念日,都有一些政党和组织来献花。前几年中国游客还有组织的来参观,不过现在恐怕还是去红磨坊看艳舞的更多。 令我极感意外、极为错愕的是,在这堵再普通不过的墙上根本没有什么女神浮雕 !唯有矮墙上镶嵌着一块不大的大理石碑 。
我呆呆地盯着这块石碑,这分明存在的社员墙,同那个在记忆的幽暗中闪烁的拉雪兹神父公墓相去甚远!没有行刑队的排枪,没有高呼口号的就义者,没有悲痛的女神张开温柔的双臂,没有鲍狄埃的诗句随着《国际歌》的旋律在空中回荡。只有墙外紧贴着墓地的几幢毫无个性的现代公寓楼。
我怅然若失地站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一时无语。毕竟,没有女神浮雕的公社社员墙的拉雪兹就像是一出没有高潮的戏,让此前种种有意的延宕失去意义。以至我怀疑这堵公社社员墙是不是原来的还真的有待研究呢。难道在拉雪兹墓地有两座公社墙?
"5 月流血周 "
1871 年3 月 18 日, 巴黎工人发动武装起义,巴黎无产阶级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当时普法战争刚结束,法国战败,巴黎无产者趁机起义,占领了蒙马特高地,把梯也尔政府赶到了凡尔赛, 一度控制了巴黎,宣布巴黎公社成立并执掌政权。 但不出3 个月就被代表资产阶级势力的梯也尔率领的军队击败。 5 月21 日,为了保卫公社政权,巴黎公社的社员同凡尔赛政府军展开浴血奋战。 1871 年 5 月23 日,梯也尔的政府军攻入巴黎,公社面临失败, 军事领袖布朗基下令处决巴黎大主教达尔布瓦等 72 名人质,并焚毁巴黎的各主要建筑,包括杜伊勒里宫、卢浮宫、卢森堡宫、巴黎歌剧院、巴黎市政厅、内政部、司法部、王宫、以及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的豪华饭店和高级公寓楼。巴黎市政厅和杜伊勒里宫是彻底烧毁了,其他建筑尤其是卢浮宫奇迹般的幸存下来,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一批社员且战且退, 5 月 21 日撤到拉雪兹神父公墓作殊死抵抗,在墓园与政府军打起巷战,最后寡不敌众, 5 月28 日最后一批战士147 名社员被围在东北角的墙边,在这段墙下全部壮烈牺牲。 5 月20 ~ 28 日,在历史上遂被称为"5 月流血周" ,这面长近 20 米的围墙从此被称为" 公社战士墙" 。
布朗基( 1805 ~1881 )是十九世纪法国秘密社团领导人,第一国际内的暴力革命派,巴黎公社的军事领袖。布朗基主义的要义是坚信:不管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只凭革命暴力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
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在断头台上的一句名言: " 革命" 、 "革命 "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了。远在伦敦流亡的马克思立即就此事件写了一本小册子《法兰西内战》,宣称无产阶级觉醒了,这是他们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由此,巴黎公社起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人知。但巴黎公社 布朗基主义 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给日后列宁创立的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埋下伏笔。也给前苏联、东欧、中国、北韩、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了血腥暴力革命的灾难。
和平演变,告别革命
法国当年是资产阶级、劳工阶级互用暴力,而后资产阶级首先反思、省悟。巴黎公社运动后八、九年资产阶级政府主动与劳工阶级讲和,大赦起义参加者,监禁者一律释放,流亡者包括巴黎公社的军事领袖布朗基这样的首犯都可以回国。并在布朗基去世时,对二十万巴黎劳工群众为之送葬毫不干涉 --(这在中国还得了,据说某省一个文革造反派群众组织的头头坐了十年牢出狱,从前几十个朋友迎接他吃了一餐饭,就被定为反革命气焰嚣张,向党示威,不但该头头重新入狱,许多参与吃饭的朋友也被抓捕 ) 第二国际( 社会党国际) 1889 年 在 巴黎 开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 罢工 为 工人 斗争的武器。 同时资产阶级政府还全面开放政权,真正实行普选制、让劳工阶级成立政党,进入竞选程序,可以成立工会、举办报刊杂志等。劳工阶级也给予资产阶级正面回应,从此告别革命。和平演变的社会民主主义兴起并迅速成长壮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推翻和消灭的关系。这个真理已经为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闪亮崛起和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 黯然消失所充分证明。二十世纪末,社会民主党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竞选执政、使欧洲和平进入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 他们反对暴力革命,推行渐进的改良主义路线,主张通过议会民主来争取执政。从1919 年到 1949 年的三十年间,总共有德、英、法、瑞、丹等十几个欧洲的社会党先后通过多党平等竞选的方式上台执政,有的联合执政,有的单独执政。 社會黨國際 是主張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和組織的聯合體,截至 2004 年 2 月 ,有各類成員黨和組織168個,其中有50多個成員黨在約50個國家執政或參政,是當今世界上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國際性政黨聯盟。 社会党国际以红玫瑰为徽记,世人惊呼欧洲红潮涌动。
社员墙前的巧遇
现在,这段墙两端爬满长青藤,藤下是花圃,两行鲜艳的花朵正竞相开放。墙上,浅些的弹孔早已为岁月抹平,只余下三五个深深的弹孔依然历历在目。弹孔旁边,墙正中镶嵌了一块大理石碑,金色的碑文为: " 纪念公社死难者 1871 年5 月21 日—— 28 日。" 碑下供奉有署名 " 巴黎公社之友协会" 者 今天敬献的花圈、花篮,和红玫瑰、白菊和红石竹花, 花儿正鲜艳。看来,纪念正是为了铭记那一段血的教训。
刘国凯提议我们在此照张合影,恰遇一对法国老夫妇蹒跚而来。当他们看到周延风胸前佩戴的社会党国际的标志——红玫瑰徽章,(还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国际联络部长送的)尤其得知我们是中国社会民主党访欧代表团时,竟激动得语无伦次地紧握着我们的手——原来这对老夫妇是法国社民党同志!相互交换名片,法国老太太名叫 Anne WEIL. 结果,他们不仅帮我们照相,而且还与我们合影。并且兴致高昂地和我们一道握拳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高唱《国际歌》旋律的《中国社会民主党党歌》和《马赛曲》!
(图4 )握拳高唱《中国社会民主党党歌》左起:周延风、法国老夫妇、刘国凯、萧虹
于是,在墓园深重的暮色中,飘荡着一阵深沉的歌声:
起来!为正义奋斗的人们!
起来!全中国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民主而斗争!
独裁专制打个落花流水,
民众快起来起来!
只要我们众志成城 ,
一定能作中国的主人。
这是正义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民主自由公正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正义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社会民主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共产党人墓区
巴黎公社社员墙前面是一大块空地,走过空地,一排视野极好,占地也相对较大的坟墓安葬着法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墓群中安放着一块大石碑,碑上镌刻着著名诗人阿拉贡的一首小诗,歌颂他们为国捐躯,激励后人。原来,法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武装斗争,组织二三十万人的游击队在敌占区开展地下斗争,有 7.5 万党员在斗争中牺牲。无怪乎,紧挨着法共墓穴旁的就是抵抗运动烈士墓,再过去就是纪念纳粹大屠杀中死亡的犹太人墓区了。
拉雪兹神父公墓除了那些骚人墨客、艺术界名流,也有梯也尔之流的人物及王公贵族。此外,还有著名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丹东( 1759 ~1794 年),《国际歌》歌词作者、巴黎公社委员、诗人欧仁·鲍狄埃、法国共产党领导人加香( 1869 ~1958 年)、多列士( 1900 ~1964 年)、杜克洛( 1896 ~1975 年)以及抵抗运动中的烈士。
(图 5)法共总书记多列士之墓
在共产党人墓区中安葬的法共三任总书记中, 1964 年去世的总书记多列士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可是赫赫有名。正是在多列士的领导下,战后已经成为法国第一大政党的法共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截然不同的道路,搞议会政治,单方面交出武装,加入政府。 法共总书记多列士曾于1945-1947 年间参加政府任国务部长、副总理。(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也于1945 年后参加政府任不管部长、副总理、众议院议会党团主席。)后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的变化,此消彼长,法共逐渐不再拥有昔日的辉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共产党曾一度打算为布哈林平反昭雪,——布哈林是被斯大林打为党内反党集团头目后处死的。多列士知道赫鲁晓夫的打算后,急匆匆飞到莫斯科力诤道:匈牙利事件的发生,和你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关于反对个人迷信的秘密报告,已经使法共一半党员退党,再为布哈林平反,法共就要完全崩溃了。万般无奈,赫鲁晓夫只得作罢,并为此事抱憾终生。又过了三十多年,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布哈林才得以平反昭雪。
欧仁·鲍狄埃墓
(图 6 ) 欧仁·鲍狄埃墓
欧仁·鲍狄埃 ( 1816 年- 1887 年 ),《国际歌》的作者, 鲍狄埃出身于巴黎的一个工人家庭,很早就作了童工。曾参加1848 年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和公社战士一起在街垒浴血战斗,5 月公社失败后,他躲藏在工人家的阁楼中写了《国际歌》的歌词。 国际歌( 法文 L'Internationale ) 是国际 社会主义 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原文( 法语 )的歌词由 欧仁·鲍狄埃 在 1871 年 所作(当时用 马赛曲 的曲调演唱), 彼尔·狄盖特 ( 1848 年- 1932 年 )于 1888 年 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传统上,唱国际歌时常举右 手 握拳致意。
这首歌曾经是 第一国际 即" 国际工人联合会" 和 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 的会歌(注意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 的会歌并不是此歌)。这首歌被各国的 共产党 人、社会党人和 社会民主党 人广为传唱。 1989 年 中國北京市 天安門廣場 民主運動 時,也曾唱過。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唱的这首歌,文革中我们一边唱着 "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但却又迷信"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把毛当神来膜拜——这正是当代中国人的悲哀!
国际歌的歌词: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如今英特纳雄耐尔( 共产主义)没有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却在欧洲胜利实现! 它既演变了资本主义,又演变了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正在改变世界。二十世纪末,社会民主党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竞选执政、使欧洲和平进入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告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天之灵。
欧仁·鲍狄埃的墓地在95区,墓碑很特别, 鲍狄埃的墓碑底座是一整块长方形花岗石,正面镌刻着 "欧仁·鲍狄埃 1816 ~ 1887 "的字样。底座上斜放着一册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打开的书,左页铭文为: "献给歌手/欧仁·鲍狄埃/巴黎公社社员/ 1816 ~ 187l ~ 1887 /他的朋友和景仰者们敬献/ 1905 ";右页铭文为: "起义者/让·米泽尔/蛛网/面包的话/地球之死/国际歌 ",这是鲍狄埃所作诗歌的题目。整座墓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朴实无华中透出革命者的刚毅。
他因参加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两次被判死刑,后在贫困中死去。地图上的介绍说他是一个革命者。
圣西门墓
(图 7 )圣西门墓
在众多的墓碑中,第一次寻找圣西门(1760--1825)---这个法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可真是费了不少力气. 圣西门伯爵葬在 28 区。坟墓极其低矮简朴,看不出生前的富贵与声名。圣西门出身贵族,曾参加法国大革命,还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正是他看到了工业社会使千千万万的人们陷于孤立无助的地位,空前的富裕同时是极端的贫困。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花掉了他的全部家产。在他所设想的社会中,人人劳动,没有不劳而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他希望建立一个工作和产品有序分配的理想社会,首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后来,傅立叶、欧文们发展了他的思想,并且加以实践,创办了或大或小的乌托邦社会。再后来,马克思受其影响,通过对欧洲工业社会的研究、分析、批判,提出了自己理想的社会模式,对二十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也许是后人觉得他的设想基本无法实现吧,所以没什么人有勇气面对他.以至于他的坟前无比荒凉.
为了整个欧洲而哀恸
(图8 )纳粹大屠杀中死亡的犹太人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比较出名,不仅因为有巴黎公社社员墙,有法国和世界名人,还因为这里接纳了许多外国人。有专门的区域安葬 " 二战 " 中被杀害的犹太人。朗朗乾坤,春风轻拂 ,宁静的墓园里鸟语花香……一切劫难仿佛恍若隔世,似乎离二战时期的大屠杀非常遥远。然而顽强的犹太人和法国人并没有忘记死于贝尔森( Belsea )、特布林卡(Treblinka )、布辰钦沃德(Bachenwald )达索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六百万犹太同胞。
暴君斯大林曾言:杀一个人是杀人犯,杀一百万只是个数字而已。诚哉斯言!
……. 触景生情,教人联想起广西文革被屠戮的十几万无处话凄凉的无主冤魂。 四十年前,广西文革殉难者,一切的血迹都淡化为一串又一串冷漠的数字,而那十余万数字中的任何一个原来就是活生生的有体温、有亲人、有梦想的人。 广西文革大屠杀的名单将是长长的一串,如同长长一串鲜血,洒在广西城乡的街头巷尾,他们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一如你我生活中周围的单位同事,街坊邻居。他们的姓名不该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淡忘,大屠杀的血迹也不应该被岁月流水稀释漂白……
四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死者长已矣,生者难吞声。如果坐视罪证潜藏,罪犯消遥,与同犯何异?
中国何时才有自己的文革大屠杀纪念碑? 文革殉难者 何时才能有尊严地被后人祭奠凭吊?
两个社员墙之谜
次日上午(5月 21日)中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 与法国社民党对外联络部长托马斯会谈结束后,我们(刘国凯、周延风、萧虹、张健)一行在民运人士薛超青的山东小馆与法国人权活动家玛丽女士餐叙,同她一块来的有蔡崇国,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法国老先生。据蔡崇国介绍他是一位七十年代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还受到周恩来的接见。于是我把巴黎公社社员墙的疑问求教于他。不想"瞌睡遇着枕头"――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图 9 )刘国凯向人权活动家玛丽女士介绍他的著作《历史的潮流――社会民主主义》。左起:张健、玛丽女士、刘国凯、前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
他侃侃而谈,七十年代中国官方大肆宣传的 "巴黎公社社员墙 "那幅著名的浮雕照片其实是一个张冠李戴的错误。
你们昨天凭吊的是真的 "巴黎公社社员墙 " ,一八七一年五月二十八日那天,凡尔赛 政府军在完全占领公墓后,将最后一批公社战士逼至靠憩园街的夏洛纯白墙进行屠杀,一百四十七名受难者携手高呼 " 公社万岁! " 倒下。是年十一月一日万圣节,一些扫墓者在墙脚摆花,使之成了一座天然的公社革命纪念碑;及至一九○ 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来自法国各地的革命群众又给那平瓦墙镶嵌上了一块大理石板,在其上镌刻出: " 献给公社的烈士( 1871 年5 月 21 月至 28 日)" ,自此," 公社墙" 就有了鲜明的标志。
而有那幅著名浮雕的墙 ,法国人将它称为 "Le Monument de Paul Moreau Vauthier " ,即" 保尔·莫罗·沃蒂耶纪念碑像" , 由雕塑家保尔·莫罗·沃蒂耶 1909 年完成,就落在公墓附近 Gambetta 街上。(说着他还画了一张方位草图,并推荐相关网站。)沃蒂耶并非只为了纪念战斗到底的公社战士,而是纪念在 " 革命暴力之下" 死难的敌对双方,包括凡尔赛政府军士兵以及作为人质在流血周被公社处决的巴黎大主教达尔布瓦等72 人。雕像下刻有雨果的名句:" 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 ――这正是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告别革命,追求社会公正,和平演变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
1936 年,法国政府对这段历史所做的姿态调整就是以重新整修沃蒂耶的浮雕为表示。1942 年,有人在浮雕上妇女的胸前加了一面小红旗。 1945 年," 人道主义之友" 为支持在拉雪兹公墓举行的大游行发行一张彩色明信片,上面仍然使用了保尔·莫罗·沃蒂耶的" 墙" 作为公社纪念。
近些年,当法国学界——包括部分左派学者——对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开始重新审视之后,沃蒂耶的 "调和 "以及他所引用的雨果那句话又有了新的解读······
" 历次革命受害者墙 "
他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解开了两座公社墙之谜。当天( 21 日)下午,我再次来到拉雪兹神父公墓 。
我按图从墓地大门左侧向北绕到甘必( Gambetta ) 大街,进入设有木栅栏的花园式林荫路去寻找。它的一侧正好是拉雪兹公墓的西围墙。向前没走多远,怦然心动,哦,少年时代激动人心的浮雕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长约 6 米,高约 2米多的一座浮雕碑墙。墙上刻着一位袒胸的妇女全身像,她中弹后仰,两臂张开庇护着身后的受难者,周围弹痕累累。浮雕的左下角刻着几行法文字,由于紧贴地面,许多字都被绿苔遮盖,依稀可辩正是雨果的诗句 :" 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 " 。浮雕碑墙背后紧紧贴靠着拉雪兹公墓的高大围墙,是一座墙外之墙。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淋,这座墙外墙已经很破旧了,它的上沿和左右边缘已经部分地断裂和坍塌,人物的面目形象也已经不很清晰了。但至今仍不难看出它绝对是一件动人心魄的精美的艺术佳作。 从视觉冲击上,这面墙显然比里面那座公社社员墙更震撼,这也是很多中国、前苏联寻访者以假乱真的原因之一。
( 图 10)历次革命受害者墙
据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找到一本画册《二十世纪雕塑杰作》,里面有沃蒂耶的照片,雕塑家站在刚刚落成的 " 墙" 前面,照片下方写着" 纪念历次革命中的受害人" ——这才是沃蒂耶的创作本意:阶级调和、全民和解、告别革命!
( 图11 )中国的巴黎公社纪念铜币
他是把 3万多被屠杀的公社社员与被革命群众处决的巴黎大主教达尔布瓦等 72名人质共同纪念,换言之把法国历次革命被杀害的,不论是革命者还是反革命者一视同仁,都是 "受害者 " ! 以这种形式重整社会,告别历史。
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在断头台上的一句名言: " 革命" 、 " 革命 "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法国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曾互用暴力。当时在凡尔赛宫之外,资产阶级市民的力量不断 崛起,私人经济的增长与思想启蒙运动为 1789 年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铺平了道路。在巴黎公社前有 1830、 1832、 1834三次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48年 6月巴黎工人大起义。在暴力结束后,如何面对未来?法国的无产阶级(包括激进的法共)和资产阶级都作了深刻地反思,从而选择 了和平演变的社会民主主义 ,从此告别革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社会民主党和法国社会党都通过竞选上台执政)。
法兰西民族抓住了疗治民族心灵之创的最好时机,也就了抓住了民族精神健康复兴最好的机会!
民主论坛 首发
| |
|
[6/3/2007 1:04:27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