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外王摄民主,吾道通自由-----关于“东海之道”答客问(一)
东海一枭
|
外王摄民主,吾道通自由-----关于“东海之道”答客问(一)
前言
枭文《东海之道》发表之后,陆续有友人及网民请教或问难,有湖湘先生问道:一、东海先生之道其体用之系为何?二、东海先生内圣、外王之道与孔孟及程朱陆王有何不同?三、如何看待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界限?
三个问题密切相关,颇有意义和深度,相关义理虽在近几年枭文中皆有所阐述,但都比较零散,兹特答以一文。欢迎有识之士对“东海之道”进行质疑和批判,当择有一定意义的问题陆续作复。
另外我说过,我的道乃是发展了的孔孟之道,是孔孟之道在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复兴,可谓托孔孟之福,拜理学之赐,踏古人之肩,摘时宜之果,故虽有发展,并非“发明”,而且这发展也离不开熊十力牟宗三徐复观等新儒家的努力。这是要首先特别声明的。所谓东海之道,姑妄名之而已(在日前一次闲聊中,薛振标同道认为我的一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同,也与儒家不同,建议我用“东海思想”为名。可惜“思想”之名早已被毛泽东们败坏了,不宜。另外,严格地说,“东海思想”不是与儒家不同,而是与一些所谓的“儒家”不同,在大经大法方面,与孔孟及程朱陆王是一脉相承的。“东海之道”对于自由主义,则是在取精采华的基础上超越之。)
一
东海之道遥接孔子,直承大易。熊十力认为《周易》中的“生生”的观念,最集中深刻地表现了儒学固有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他心目中的宇宙万有本体是无形相、无质碍、绝对、永恒、全面、圆满、清净、刚健的。这一即心体即性体的绝对永恒的本体,是宇宙人生创化不已、生生不息之内在动力(见熊氏《新唯识论》)。
梁漱溟认为充盈孔学和宇宙的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生命精神:“这一个‘生’字是孔学最重要的观念,知道这个就可以知道所有孔家的话。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他认为宇宙总是向前生发的,万物欲生,即任其生,不加造作必能与宇宙契合,使全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他断言,儒家和佛家的根本不同即在与“生”与“无生”的对立(见《梁漱溟全集》)。
吾儒之道与道家佛家有同有异。都一样心物不二天人不二,都一样穷高极深圆融无碍,此为其同(诸家对人性的认识亦有相通之处)。但佛家归本于寂,其道体无为无造无生无灭;道家归结为虚,其道体离世俗离政治离社会离道德;儒家之道则立足于“生”,其本体是“天行健”、“动而健”、“剥极必复”、“否极泰来”(《易》)的,是生生不息、新新不已、大化流行、健动至善的,此为其异。
《诗经•大雅•文王》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佛儒两家的道在这一点上是相同,都是无形无声无声无臭离于言说的。但佛道止步于此,儒家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佛家的道体只有“寂然不动”的静寂而没有“感而遂通”生动,只有“无为”的消极而没有“无不为”的积极。《论语》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佛家的道只有“无言”的大寂灭而没有“四时行百物生”的生机勃勃。
老庄倡自然,释氏主寂灭,都含有消极意味,唯《大易》(儒家最高经典。道家亦宗易经,故与儒家颇多相通相契处,但道家偏于虚静雌柔,于《易》有所偏离)强调“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裁成辅相范围曲成”之诸功用,为儒家道体所特有。我对道体的认识,请参阅枭文《此是乾坤万有基!》及“中华文化大启蒙书”系列、“东海草堂讲经”系列中有关篇章。
二
内圣外王,皆道体的落实与功用。
孔子之道,圣王悉备,不足之处是于“性与天道”探索、揭示或阐述得不够;于外王之道,也多为原则性的指示而缺制度性的建构。故孔学虽广博,于圣王两道皆规模粗具而已。孟子继承了孔子理想主义的一面,发展了内圣的一面,程朱陆王则进一步把内圣学推向至高明至精微的境界。但程朱陆王于内圣之道,精深有余,宽广不足,于佛道的理解比较粗浅,排斥虽力,恰以自显狭隘。同时理学以内圣统外王,重内圣轻外王,在制度建设方面殊乏创意。
这里有时代局限问题,有历代专制强权的摧残扭曲的原因,也是儒学自身过于“内向”、政治客观精神不足所致。用牟宗三的话说,中华文化富有“综合的尽理之精神”(道德精神)、“综合的尽气之精神”(艺术精神)而缺乏“分解的尽理之精神”,故未能开出科学与民主。
《东海之道》云“我的道,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立足于儒,旁通佛道,融摄西学。”其实这一句话已很好地概括了吾道与孔孟及程朱陆王之同异。东海之道不仅具有道德精神、艺术精神,而且吸摄西学的“分解的尽理之精神”,所以不仅追求道德自由、艺术自由,而且进一步追求民主制度赋予的政治自由。
东海之道在个体生命中体现为仁义,最高境界为内圣,那是浩气的至充,良知的至彰,心性的明见,是道德修养的至善。关于内圣修为,可参阅枭文《儒者的力量从哪里来?》、《谁识圣人面目真?》;东海之道在政治生活中体现为仁政,最高标准为外王,最高社会理想为大同。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现时代,追求民主乃是最佳的“道援”,最高的仁德。因为民主乃天道仁德在制度层面的体现,作为王道政治的初级阶级,民主就是现时代最大的仁政。所以,就个体而言,东海之道以仁为宅,以义为路,以内圣为本,以外王为用,以道德修养为本,以社会实践为用;就政治而言,东海之道以王道为本,以仁政为用,以自由为本,以民主为用。
民主之道,世界各国可谓大同小异。其同处可用“六字真言”概括之:公开定期选举;其异处则因各国情况不同,戓有总统制内阁制之分,戓有“海洋法”“大陆法”之别。便是残留君主制的,君已虚置,有名无实,其实也属于民主国家。
在中国,具体应该实行怎样的民主(当然是在保证“公开定期选举”的前提下。如果有违这六字真言,民主就会变成伪,异化为专制),是采取三权分立还是五权分立制度,是依循大陆法体系还是海洋法体系?同时民主诞生以来,虽不断发展完善,其弊端仍不断暴露出来。作为后来者,我们如何更好而有效地抑弊扬优?这一切,尚待有识之士与我一起深入思考,进一步具体化和完善之。
三
判断一种制度、一个社会、一种文明的优劣的最主要尺度是:是否有利于人的解放和自由。黑格尔曾深刻揭示:人的历史就是追求自由的过程。黑格尔曾深刻揭示:人的历史就是追求自由的过程。伯林将自由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积极自由是指人在“主动”意义上的“做”的自由,消极自由指的是“被动”意义上的“不做”的自由。
儒典中虽没有自由一词,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由思想和自由精神。不过儒家的自由类似于或偏向于道德哲学意义上的积极自由,片面强调主体活动的主动性自治性,强调道德意志之自由。故在提升内在自由(道德自由,意志自由)方面,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的资源极为丰富,“手段”也最为高明,但对于如何保障“消极自由”即民众的外在自由,缺乏思考、认识和重视。
就社会而言,所有自由中最重要的是政治自由,包括思想、言论、信仰、游行示威、结社罢工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等。这些自由,要由宪法规定、国家保障、政府落实之;就个体而言,内在自由无限,外在自由有限,每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以不违反法律(当然是立足于宪政基础上的、符合普世价值的良法)的规定为界。
内在自由依靠个人的修养努力,外在自由(政治自由,消极自由)则有赖于社会制度的保障,靠领导者的道德自律是不够的,靠一般的文物典章制度也是不够的。儒家在道德建设方面成就卓然,在制度建设方面则做得很不够,古代儒家虽建立了一系列文物典章制度,但都是在治权上下功夫,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政权的民主”建设,未能通过法律、制度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约束和防范,在政权的产生和过渡问题上更未能从“家天下”的思想圈子里跳出来。
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代儒家没有足够的欲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制度问題。然复须知,儒家内圣学塑造的内在自由在精神本质上是逻辑地导向反对专制的,道德到了高处,仁义到了极至,必然不能容忍恶制苛政的狂獗,必然要维护他人与自己的人权和人格尊严,所以儒家开出民主、通向自由只是时机和条件问题,迟早的事,何况民主已成汹湧全球的时代大潮?
以外王之道吸摄民主之优,从内圣之道通向自由之路,把圣王之道制度化时代化,此乃中国社会当务之急、当代儒家应尽之职,也是吾道题中应有之义。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东海之道立足儒家通佛通道通古通今通中通西,通乎普世价值和时代潮流,通乎民心舆意天理人情,广大全面事理圆融,极富活泼性包容性人民性时代性。它是天地之道也是人类之道,是心性之道也是政治之道,是理想主义之道又是现实主义之道,总之是人类必由的和谐之道、正义之道、文明之道、真理和希望之道。只要假以时日,吾道必将大行于中华,惊艳于天下!
2007-2-3东海一枭
首发《民主论坛》2007-2-7 http://asiademo.org/
|
[2/8/2007 4:00:02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