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选择文化制度的运动
人的选择
|
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广义五四运动),是由中国知识界胡适、蔡元培、钱玄同、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和青年学生发起的的一场“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对抗北洋政府的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涵盖了文化制度政治经济新闻出版等领域的文学思想革命、文化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宣传与提倡的文化制度有哪些主要的内容呢? 新文化运动宣传与提倡的主要内容是西方文化文明与残暴主义,西方文化文明部分是学习、传播基督教、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反思华夏传统礼教文化,探寻民主和科学,探索强国之路;残暴主义是学习、传播欧洲中心主义和宣扬打着民主和科学幌子反民主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打倒中国文化制度,包括反君主立宪制、暴力打倒民国民主共和制度的专政文化制度。新文化运动的方式有,教育、新闻出版、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和暴力革命等多种方式对抗政府。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结果有什么关联呢?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过程、结果
在辛亥革命之前,一些身在海外的中国青年创办宣传新思想的刊物。1911年發生辛亥革命,清朝皇帝溥仪於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退位,结束了清朝帝王专制。清朝帝王专制制度是继承与发展了秦始皇创建的皇帝中央集权制制度。这也是与有些西方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同之处。共产党把皇帝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度发展成了党主中央专政极权连村制制度。这种专政制度武装到了牙齿,看似牢固的制度,然而维持它的物质第一性决定性的需求条件,是不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极度消耗物质,精神下降脱离世界普世价值,携带着不稳定、崩溃的结构,长期不可调和的国内矛盾危机、长期解决不了的国际危机。从1912年民国建立,到中国国民党1927年开始训政,中国言论极端自由。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1914年,章士钊在日本东京与谷钟秀、杨永泰、陈独秀等人创办《甲寅杂志》(欧事研究会的机构刊物),发表宪政民主思想政论时评。撰稿人有章士钊、陈独秀、李剑农、李大钊、高一涵、胡适、易白沙,吴稚晖,杨昌济等人。1914年,留美学生任鸿隽等人成立“中国科学社”,出版《科学》杂志,1918年迁回国内后设在南京高师,和批判《新青年》杂志的学衡社有密切关系。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传播欧洲中心主义,走向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是没有平等观念的,是反民主文明与科学精神的;另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民主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忽视了文化宗教信仰自由和科学精神的力量而失去了文化制度的主导地位。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的北洋政府的北京,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公民、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和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动。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当时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国人极度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对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北洋政府正式由国民政府取代。反对新文化运动者在运动中失败后,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专政文化运动进入了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暴力打倒中国文化制度的阶段。在专政文化运动中中国的马列主义者把一哭二闹三上吊发展到怂恿学生与政府以命相搏,坐收渔利,为以后争取共产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武器等等支持把学生工人农民当炮灰夺政权,分女学生,镇压社会运动,确定了搞党国运动的目的。仅仅说马克思主义者是狡诈与残暴的代表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权力与资本可以叫任何有权力与资本的人是爹妈,如中共喊斯大林慈父、认干爹干妈是普遍现象,为了权力与资本批斗自己的爹妈,如文化大革命中红后代揭发批斗父母,为了权力与资本"食子女",在历次运动中子女死了自己还活着的人大有人在。现在有人以为把子女送出国比这些人聪明,这是对因果作用的范围缺乏了解。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源于哪里?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是什么?西方文化中民主共和制的实质和技术形式是什么?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循着西方文化中平等的观念方法,从西方文化中民主共和制的起源开始进行了解,西方文化中民主共和制的起源包括中民主共和制的历史起源和理论技术起源,理论、技术的起源与文化宗教的关系。西方文化中民主的起源,最早的民主形式可能是源於史前的部落。古希臘文明是一種以神话为载体的多神信仰和城邦结合的文化。公元前12至8世纪,古希臘部落出现了以神话为基调的自然法思想的萌芽。这种信仰缺少人的终极关怀的证伪史料目前尚未发现。随着古埃及诞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考证的國家。在产生的国家中,雅典是古代歷史記載中最早而又最重要的民主國家之一;言論自由的概念可以回推於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公元前6至5世紀的雅典式民主时期;雅典人在西元前508年就發明了「民主」一詞(δημοκρατία - 「統治歸於人民」来定義他們的國家城邦制度。在之後的一個世纪裡,民主領袖厄菲阿爾特(Ephialtes) 推行通過了一項法案,嚴厲限制了雅典貴族會議的權力,除去了貴族們的特權。一套憲法制度被設立了,規定權力由羅馬元老院(公民領導們的集會)所掌握,每年則由百人會議選出兩位執政官一起服務,兩位執政官具有對另一位的裁斷的否決權。這些憲法制度法案都包括了一定的自由和民主形式的成分,由于军事化政治,崇尚军事教育,虽然公元前6世纪及前期的古希腊有市场经济萌芽思想的法律氛围和市场经济雏形形式但轻视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現代人所理解的民主相差甚遠,而且政局並不理想。基督教进入希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西方文化中共和制的起源,傳說在公元前753年建國的羅馬,在前510年貴族驅逐了國王後,这与多神文化的发展,不崇拜国王有一定的联系,一套憲法制度被設立了,規定權力由羅馬元老院(公民領導們的集會)所掌握,每年則由百人會議選出兩位執政官一起服務,兩位執政官具有對另一位的裁斷的否決權,創立了最早的有一些共和成分的形式。共和國的創立並沒有立刻解決羅馬面臨的問題,因為新憲法、法律尚有許多瑕疵,如虽然《十二铜表法》明确了古罗马私有制的渊源是土地私有制度,土地氏族共有与农户私有共存,以及氏族成员主要是通过男性成员互相继承财产。其中,自然法對法律具有無形的不是法律條文的间接約束作用。自然法對後世最為重要的影響,如人人平等,享有政府不可侵犯的基本權利,以及區分私人和公共領域的概念为现代民主制度限制国王政府党派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提供了思想元素和形式雏形,明确国际国家公共权力领域提供了借鉴思路等等。自然法理论包括道德理论与法学理论,旨在建立任何法律不得違背理性和自然法則的理论法治权威。这些是古羅馬市场经济萌芽的土壤。公元前二三世纪的古罗马制定了一些律师制度。西元六世紀時,查士丁尼大帝曾將這些法律加以整理,編纂成查士丁尼法典,奠定歐美大陸法系的基础,影响着普通法系。但是,早期的罗马法律文件屡见不鲜地规定,只有罗马市民才可享有罗马法赋予的权利,不是罗马市民即没有市民权。面对羅馬四周同时的強敵環伺,為了抗衡外敵而出現了統一的國家和強大的君主,由亞歷山大大帝起便以神的化身自居,亞歷山大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將希臘文明傳播至東方各国。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將領們內戰,亞歷山大帝國迅速瓦解。公元前54年,罗马帝国开始入侵不列颠岛,43年至410年佔領大不列顛島佔的範圍,包括英格蘭的大部分與威爾斯,西元407年撤離不列顛,結束統治。後来的羅馬帝國確立了皇帝是神的地上代表的思想,仍然避免不了羅馬帝國的消亡,而罗马人却建立了至今还在的罗马主教。
在7世纪东方和西方就有贸易往来,宗教、文明等各方面也随着贸易往来交流。在文藝復興之前,宗教机构已經掌握政治权力長達一千年之久了。那時歐洲各國国王皆與羅馬教皇合作,使其臣民相信其權力來自上帝。1218-1307年蒙古西征。文藝復興是14世紀末歐洲的一項文化運動,從義大利中部(尤其是佛羅倫斯)開始。文藝復興是近代天赋人权说的起源。天赋人权说是西方文化人权平等思想的启蒙,是自由民主共和制度的基石与文明发展的学说。让人困惑的是天赋人权说在基督教中找不到全面确凿的概念。在传播到西方的东方文化认为人是从天上来的,众生平等是关于众生和生命本性实相的平等,为西方天赋人权说的创立创造了前提条件。而西方文化中人权平等是通过发展古代文明,延伸出国王与平民的人权是一样的,是律法的遵行者,本身并不具有崇拜性,拓展出公民权利平等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国家公开透明的权力竞选程序获得使用国家权力的权力。反人权平等主義的论调,納粹主義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宣扬种族优越论,认为雅利安人種为最优秀的、对人类进步唯一有贡献的民族。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先进性:无产阶级的先进性表现为党性,人的个性从属于阶级性、从属于党性。没有人权的国家是奴隶制度国家。在西方社会运动、活动中丰富了人的权利概念,运用法治保障权利的内容和形式,实现人权平等。西方争取人权平等的文化运动史诠释了,多数人修正不良行为的文明效果,运动趋向天赋就会成功,趋向天堂更近。文藝復興運動不仅仅是根基於翻譯羅馬和希臘文字记载上的文明復甦,改善了對於古代語言(主要是拉丁語,其次是希臘語)、科學、哲學、藝術、和詩詞的研究,強調藝術和人的感覺,而且还进行人权平等的自由言论,丰富了羅馬和希臘的民主共和形式,改變了中世紀的謙卑、內省、和被動等價值觀,逐渐变成自由民主共和精神元素的價值觀。人道主義運動也試著朝向政教分离原則的社會探索,反對將政治權力集中在教會和国王、教會或国王的手上,并从教會机构中分离政府权力,从国王王室中分离文化宗教权。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反对的主流思想是反对政教合一、反对君主专制,反对教会君主阻碍科学发展、突破了公元前六百年至公元一千四百五十年宗教、哲學和社會制度大背景下的歐洲科學傳統,分离形成了近代西方科學、科技发展的起点。现在所謂的西方科學,就是指公元1450年之後的西方科學。人权平等中的财产权保障了科技人员财产权(知识产权)促进了科技社会应用。但是保护教会的权力包括保护于 年取消的保护国教不当的权力。它产生了宗教衝突與清教徒革新开拓,为虚化国教政教分离创造原則条件,而不是反对上帝、基督耶稣。当然了! 欧洲中心主义中反对基督教的非主流思潮,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予以自相矛盾的理论形式进行否定基督教、以及有神文化。文藝復興运动拓出通过国王贵族教會以外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工业、商业、司法,等等实现人生价值的渠道,亦即在社会自由市场形成的行业分工。
西方民主共和的典籍公约书籍,人类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民主观念在希罗多德的《历史》、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名著记述了古希腊历史的民主制度,在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自由大宪章》是英格兰国王约翰最初于1215年6月15日在温莎附近的兰尼米德(英语:Runnymede)订立的拉丁文政治性授权文件;但在随后的版本中,大部分对英国王室绝对权力的直接挑战条目被删除;1225年首次成为法律;1297年的英文版本至今仍然是英格兰威尔士的有效法律。这份由坎特伯里大主教史蒂芬·朗顿起草的大宪章是贵族、教会用来限制分离英国国王(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约翰)权力,保障贵族、教会权利的协议契约。订立大宪章的主因是教皇、英王约翰及贵族对王室权力出现意见分歧。大宪章要求王室放弃部分权力,保护教会的权力,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的限制。大宪章是英格兰议会接收国王的立法权、部分行政权(保留大选后的第一大党领袖出任首相的任命权)、分离司法权的协议契约,开启了近代西方文化中君主立宪制制度民主文明的端点。六十一条条款六十三条条款。1217年大宪章在1216大宪章基础上增加了保护贵族财产的条款、限制国王征税权的条款。大宪章开始具有"保障私有财产"的部分宪法作用。有些地区的人可能会说,英国国王真傻,怎么不学中国言而无信的帝王将相或者像共产党的领导人花言巧语把权骗到手权力到手后杀人毁宣言一样独裁呢? 有这样想法的这些人可能是来自莲藕合同中部地区。不了解英国国王王室、贵族、教会起草、签订、履行协议契约的精神是根植在“神人立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政教分权、人与国、国家权力分立之约,是当时英国的主流契约精神,其产生于深深的宗教信仰烙印,是西方宗教文明传统中独具的一种契约精神,详细到具体条款的履行性。莲藕合同中部地区为什么文明限制不了言而无信的帝王将相或20世纪中叶前的文明限制不了共产党的领导人呢?
“观点的自由市场”最早是由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在1644年《论出版自由》中提出。弥尔顿认为真理是通过各种意见、观点之间自由辩论和竞争获得的,而非权力赐予的。必须允许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在社会上自由的流行,如同一个自由市场一样,才能让人们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真理。将“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化的第一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1806-1873)。他在《论自由》一书中指出:“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所力图窒闭的意见是一个谬误的意见,假如我们确信,要窒闭它也仍是一种谬误”。“观点的自由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观点的自我修正”理论后来称为自由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根基,也是西方新闻自由的理论根基。尽管在1950年代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责任理论的修正,但至今仍对西方新闻界产生着强大而持久的影响。
1647年英国内战期间英国军队平等派代表根据约翰·李尔本的思想,签署《人民公约》政治纲领,提出了“人民主权”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政治要求就是实行普选,要求建立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一院制议会。提出“人民主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蕴涵了一个重大的民主制度与权力运行的原则,即多数决定。提出了立法权和行政分立,反对行政粗暴干预司法工作的主张,於1649年呈遞國會。约翰·李尔本是最早提出并实践“分权”学说的思想家之一。人民主权与統治歸於人民,与马克思主义提的无产阶级统治(一小撮人的专政)不同之处。
1689年洛克的《政府论》
英国的议会主权理论与戴雪的邦联主义理论伴随着17世纪英国议会成为行使国家主权、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构,议会主权理论诞生。19世纪的马克思分析过英国选举议会议员的过程吗?
1748年以27年的光阴出版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全面分析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国家权力分离的形式包括行政、司法、立法,解决一些在政治制度可能出现的问题。该学说为民主制度权力分离形式三权分立,以及三权分立技术的实践提供了原则、技术支持。
1762年雅克·卢梭写成一本书《社会契约论》(法文:Du Contrat Social,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憲會議。会议制定現在的美國憲法。
1795年康德出版《論永久和平—一項哲學性. 規畫》
近代西方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制度民主国家的产生
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當中,諾曼地公爵威廉打敗英王哈羅德二世,建立諾曼王朝。威廉一世下令編輯末日審判書,相當於現在人口、財產普查,透過此書他可以得到甫征服的國家的資訊,以便日後管理英格蘭。威廉一世引入分封土地制度,同時藉由領主骑士效忠、強化英王王權。1154年,玛蒂尔达皇后的儿子亨利二世继位,改革英格蘭司法體系,廢去不合時宜的審判方法,採用習慣法並首創陪審團制度。
近代西方民主君主立宪制缘起于中世纪英国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后确立议会制度,确立了西方民主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架构。英国议会制度确立后:大憲章(1215)限制了掌權者的權力、第一屆國會選舉(1265)。由于《大宪章》、《人民公约》在完善阶段缺少全面的保障少数人权利的文化理念和技术形式,英國在社会环境的趋导下(1642-1651)发生內戰,內戰结束后,英國制定了權利法案(1689)。法案规定了议会的一系列权利,如只有议会可以征税,议员可自由发表政见,议会应该定期召开等等,同时限制国王征税、招募军队等。另一个是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案》,规定了新教徒威廉死后英国王位的一系列继承人,限制天主教徒任国王。两个法案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初步建立了英国上院、下院和国王三位一体相互制约联系的权力机构的君主立宪制。随着后来内阁制和两党制的建立,国王的权力逐渐分离,议会、司法机构限制国王、政府、政党的权力机构,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法治才真正确立。虚化了国王国家财产所有权制,赋予国家公民拥有财产的权利。这并不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而是国家公民的财产所有制制度。
近代西方民主共和探索古希臘的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制的文化、理论和技术,並開始嘗試在現實世界運用它們:
1697年在波蘭的華沙市郊所進行的國王選舉,選舉結果是由奥古斯特二世擔任國王。推廣掌權者應該對選民負責的概念—英國的西蒙·孟福爾(Simon de Montfort),1265年。(雖然當時只有地主被允許投票)
在波蘭王國名為黃金自由(Złota Wolność)的貴族民主制度。
威廉·潘恩(William Penn)在1682年寫下了《賓西法尼亞政府結構》(Frame of Government of Pennsylvania)一文。向殖民地提出了議會制的立法機構和自由權利的概念。
民主共和制的里程碑
1760年代-1790年代美國發展並運用了共和政治的概念,為美國革命的基礎
1789年批准的美国宪法,和新的美国权利法案。美国宪法是世界上首部成文宪法,该宪法为日后许多国家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美国宪法第六条第二款将其本身的地位表述为“国家的最高法律”。美国宪法明确了由选举产生的政府具有唯一的合法性。美国宪法不立国教,使文化宗教科学技术自由发展。華盛頓堅持拒絕擔任第三任總統,因此寫下美國總統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的不成文慣例。這個慣例一直到1940年才被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所打破,但在羅斯福死後這個慣例正式的被寫進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裡面。美国创造了在政治家道德感召下建立國家元首任期制制度的现代关键性的政治文明。
1780年代:許多社會運動都運用了「民主」一詞:在比荷盧三國關稅同盟(Benelux)國家裡「貴族」和「民主」之間的政治衝突改變了「民主」一詞在歐洲代表的涵義,原本這一詞被當成和無政府狀態相等的貶抑詞,在這之後便成為反對「貴族」的正面用詞了
從1790年代晚期開始:英國新的憲法和法案,明確描述將限制掌權者的權力。
1791年:海地革命,成為第一個成功的奴隸革命,創建了自由的共和國。
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
1800年代早期:歐洲政党組織的崛起。
將政治權利擴展至各種社会等级:消除針對經濟狀況、性別、種族、和類似的投票限制。
1850年代,澳洲首先採納不記名投票的制度,美國在1890年。
不記名投票[编辑]不記名投票的概念是為了保護投票者的隱私,這在今天被視為是投票制度的基準。不過這種概念在19世紀時還尚未被廣泛接受。在鍍金時代美國是很常見利用記名投票來賄選的。
最早採用不記名投票制度的地區是澳洲,在1856年的選舉中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亚州都採用了不記名投票。 不過當時維多利亞州的投票依然沒有徹底保護投票者的隱私,因為選票上的特殊號碼是可以被追溯的。
第四权理论是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于1974年11月2日在耶鲁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所提出。第四权理论作为新闻自由的理论,使得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有所区别,此区别在于强调新闻媒体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系作为一种政府三权(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以外的第四权力组织,用以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权,因此第四权理论又称为“监督功能理论”。
第五权理论,世界古代神权高于王权的概况,王权、皇权对神权的影响,近代宗教权,现代文化权。
我们在这些西方文化民主共和制度中可以寻找出制度共性的理论和技术标准系统吗?西方文化宪政的实质内容是自由民主共和制度。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也讲宪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搞的是一党专政,连政党都不能共存,更谈不上国家层面共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章写没有私利,搞一党专政,是结党营私的极致代表。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国家有其它的党派的。请问这些党派执政过吗?我们看看民主共和制度的宪政与马克思主义讲的宪政有什么区别:民主共和制度的宪政保障文化宗教信仰自由,马克思主义的宪政是保障否定有神论文化宗教信仰自由。如果把宪政比成是模具,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宪政就是把活人的心、大脑当模具了。
20世紀的民主化浪潮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是歐洲民主的暫時勝利,由原先的法國延伸至德國。而1917年的俄國革命也出現了社會主義专政制度,到了1930年初期潮流開始轉變,蘇聯在苏共斯大林統治下社会主义专政國家成型。在歐洲,大萧条引發了大規模的社會和政治動盪,蘇聯和德國密约入侵瓜分波兰,最終使得法西斯主義和共产主义得以竄起,国家社会主义和共产(科学)社会主义杀人如麻,也因此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有效限制专政专制政党政府国家的权力的理论和技术成了当时政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成為西欧民主制度的勝利,戰後西歐國家都建立了代議制的政府以反應人民的普遍民意。《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签署生效,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侵占领土是违反联合国宪章和规约的,使一些热衷战争表现自我的人意识到,即使发动战争占领了地球,也是人们唾弃的恶魔、恐怖大王;使地区或国家的制章约规精神延伸到人类世界整体制章约规,成为世界逐步脱离丛林法则社会步入理性契约文明社会的方向和规则。这种进步是智慧和能量、信息的运作。她开辟了使人们通过规章制度在经济、教育、科技、民主政府等渠道提高生活质量的文明新秩序,通过文化宗教提升层次实现价值观,即属于规章和平文明竞争。不過,中欧和東歐、亚洲的大量國家成為了蘇聯的卫星国,即丛林法则国家;在非洲、南欧,一些獨裁主義的政權仍然繼續存在丛林法则。因此,当前世界仍然存在着专政野蛮政府制度与民主文明政府制度的国际冲突危机。
西方民主共和制度产生的方式与社会条件
日本在1920年代的大正時期曾短暫的朝向民主制度,但從1930年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日本政治都由軍閥所把持。在戰後的同盟國佔領期間,採納日本國憲法,並在1946年舉行選舉。
现代西方文明是由近代宪政自由民主共和制度发展出的文明
而欧洲中心主义是十九世纪时,在西方学术界风靡一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思想。欧洲中心主义是一种将欧洲人与非欧洲人区分开来的观念,其文化的核心是要使这一文化在欧洲内和欧洲外都获得霸权地位——认为欧洲民族和文化优越于所有非欧洲的民族和文化。欧洲中心主义者认为,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原因,欧洲人的领先证明欧洲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以黑格尔、赫尔德、马克斯·韦伯、利奥波德·冯·兰克为首的欧洲中心主义者把欧洲(主要是西欧)的历史看作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轴和主要动力,贬低和歪曲中国与其他非欧洲国家的历史地位和成就,主张19世纪的西欧民族是文明民族、理性民族,是人类理性思想的最高代表;而原始民族和非欧洲民族都是非文明民族和非理性民族,低于西欧民族的发展阶段。西方文明史教育致力于塑造一个本质主义的西方特性,通过建构国民的优越感区别于外部世界。薛纽伯(法语:Charles Seignobos)、弗朗索瓦·基佐对欧洲历史的论述中,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是分属不同时代的相互对立的国家制度。西方资本主义优越于封建主义,而封建主义则优越于奴隶制和原始氏族社会。因而“落后民族”要赶上“文明民族”,其任务就是要通过整体社会变革,将本民族的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为较先进的社会经济形态。
欧洲中心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欧洲中心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点是君權神(天)授。在中华神话传说太古时期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后的“帝王”是上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不是真正的帝王,後人追尊他们为三皇五帝。雷神与“龍祖”的神话传说。中华神话传说中华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稱爲“龍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説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黄帝龍轩辕氏龍图出河”(《竹书记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龙首”而生。以西方文化的上帝(神)起初創造了人,亞當(男人)和夏娃(女人)與神有親密的關係的观点来看伏羲、女媧是怎么来的呢? 西方人会回答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吗?女媧造人、雷神之后与上帝創造人有什么不同呢?中华上古時期的尧、舜禅让推舉制,是部落聯盟首领禅让讓位給贤能有德者有贡献和能力的人,由部落各個諸侯表决,以多數决定当选首领的一種抽象和平移交权力的民主政治文明。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时期的部落联盟选举制度有一些民主制度文明的逻辑形式。联合代议制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否借鉴了这个制度有待研究、考证。现在关于三皇五帝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大禹死后,启建立了夏朝(中华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氏族部落时期的部落联盟选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元前571年,也就是周灵王初年,老子出生,老君居三十三天之外离恨天。中华传统文化中三皇是三位天神。儒学中的五方上帝来源于此。道教后来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五帝神化后是道教里的神仙。中华人神(皇帝)合一的祖先崇拜观念的表现有,已考证在春秋时期王(天子)祭太一东南郊、祭祀女媧太昊;在《史記‧封禪書》载: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玉皇上帝又称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為全天之帝,俗称天公,别名太(泰)一。五方上帝緊隨昊天上帝並列為大祀,五行人帝亦有谓上帝,但不得稱天。昊天上帝与上帝(真神)是什么关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启是无仙位的。启是黄帝的后代,《史記》中黄帝是五帝之首。黄帝是神仙,启却不是。这一点与佛教的父亲是佛,儿子没有觉悟就不是佛了,异曲同工。据历史记载,早在夏、商、周三代时期有祭祀祖先,信仰神灵,君主提倡自己與天神有關,是由神賜天命,使他們統治天下的。有一种待考证的观念是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即「天子」的觀念),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而周的統治者首稱天子增强統治的合理性,但《诗经·大雅·生民》讲述了周族关于天生后稷的起源神话。诗中载周族的始祖母有邰氏之女,姜嫄(一作姜原),一说为帝喾高辛氏的正妃,本来无子,于是她祭祀上帝求子,而后她在野外踏到了上帝脚印的大指处,感到喜悦,不久便怀上了后稷。在《诗经》中所描述的上帝与《圣经》所启示的上帝的形象是相当一致的,那么东西方古代文化信仰的中心也是相当一致的,只不过是时间上有先后和持续的差距,所以后稷稱天子尚可。但是周的統治者稱天子与西方文化传统相违。西方文化中耶穌基督絕對未婚传《圣经》创立基督教;而东方文化中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有子,沿袭到周亡,周天子之政事剧终。伴隨古人的君權天授說產生了崇拜皇帝(君主)的思想,替天行道推翻某个帝王独裁也籍上天所賜。秦始皇的名号与此思想有关。后来的皇帝籍此摄取教权形成皇权至上的政教合一统治,苦于不通天理、不天人合一达天道。如,明朝的皇帝籍圖騰龙信仰获取皇帝(君主)权。随着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出现,一些皇帝籍宗教道统以道治国获得統治的的合理性,而另一些容不下的统治者就焚书搞运动镇压。14世纪末前歐洲信君權神授的各國国王皆與羅馬教皇合作,使其臣民相信其權力來自上帝。国王则与平民一样,是律法的遵行者,本身并不具有神圣性。国王的权力被认为是耶和华出于百姓现实需要的一种宽容,而不是一种皇权至上,不可能出现必然的拥有绝对权力(教权与皇权合一)的国王。东方文化传说的皇帝追求的是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成神仙。西方文化中的国王追求的是什么呢?英国的国王追求的是基督教所言的荣耀。
不同点是产生冲突的历史渊源吗?
人伦人格化的神文化,神的人格化文化,高低一目了然。神的自然化。自然规律化。
君權神(天)授不同权力下的人权状况与财产权法。
下面举几例摄取教权和皇权的皇帝党主元首,元首核心领导们从来都是主动用手段搞政教合一的,如教权可以发展成文化理想科学等内容的统一,皇权可以发展成最高国家权力与友好国家相联系。
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在民间禁绝法家之外的各家学说。它是中国君主专制皇权暴力统一文化思想的皇权暴力文化思想的开端,与後人追尊三皇五帝后稷用权力作贡献背道而驰。《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王朝? 这种思想远远大于三皇五帝后稷没有私自占有部落权力和领土的文化思想对自封始皇的影响,而秦始皇的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马克思主义领导人喊解放人类也如同这般掩耳盗铃。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节选的儒家思想为正统与主导地位,作为一种“大一统”的皇权专制礼教思想文化。
1933年5月10日,褐衫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受到第三帝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
尔的鼓动,在柏林的倍倍尔广场举行焚书仪式。
专政(共产党)政党统一文化思想文艺,统一文化思想的方法是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党专政的方式政教合一集国家五权。统一这个词早期出现在政治上是鼓吹秦始皇暴力灭六国的统一,它容易使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产生误区,占的地盘大、价值就大,山大王扩大版的观念不易产生地方自治价值观和国家体制制度。当然啦!共产党占的地盘比成吉思汗小得多,占地盘比不过怎么办呢?用统一来比占思想去占地盘。思想占得了吗?有人说共产党讲结果平等,是这样的吗? 在延安的王实味揭露中共衣分三色、三灶食分五味,就被中共暗杀了。在战争时期,中共分好一点的衣食给下级就意味着下级单位必须去冲锋阻击,极少数人才可以活下来。拿共产党讲的没有私利来说,就知道是占不了的。这些皇帝党主否定了儒学的人性本善之说,那么他们就代表不了文化宗教,但他们用权力影响着文化宗教产生反作用力。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是掌握国家权力的人的人性恶残暴的问题。文化中就有去人性恶的问题的办法,主动去人性恶,被动去人性恶。然而一些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皇帝党主元首制造灾难的工具是什么呢?国家权力。绝对的权力是灾难。一些崇尚暴力的皇帝党主元首被暴力反噬。怎么文明限制掌握国家权力的人?
許多現代民主國家所採用的制度都存在已久。幾乎所有文明都曾在某些改朝換代的時間點上由人民認可他們的新領導人;並且只有在與人民的代表們召開大會協商後才能改變法律。這樣的制度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年代前便已存在,而現代民主國家往往是源於這些傳統。不過,這些制度產生的結果並非總是普選民主或的,時常是寡头貴族制的,甚至是如佛羅倫斯一般的專制君主制。
有记载的人类文化的上升始终连续到现代文明,有一个要素是万物有灵。灵在什么地方呢?文化逐步深入揭示了人与宇宙的关系,这些关系发展的出现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应的论调。人与国家的关系包括国家是谁的?古希腊文明中的統治歸於人民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没有深入到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有哪些权力?国家权力有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新闻媒体权、文化宗教权。马列国家是五权集中在政党党主或挟持党主的手中,持枪的党员通过政治局常委会或小组分一些权,任命其他的常委到相关权力机构任职,逐级任命到连、村,暴力占有国家。它与民主共和政府三权鼎立权力体制对比的劣势有哪些呢?国家权力机构属于谁行使与公民的权利。国家文明的形式。
欧洲中心主义与纳粹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人类文明的下降都与否定万物有灵论有关。下面要介绍的是否定万物有灵论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通过什么想颠倒文化宗教民主文明的?用最高理想颠倒文化宗教信仰。马克思为什么说,宗教是鸦片呢? 宗教不革命嘛!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鸦片是有害健康的。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借此禁止消灭宗教。禁止消灭宗教地区会留下什么呢?取代宗教的拟教马克思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借鉴其他文化来的自由是相悖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自由是没有自由的内涵的,更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有实现自由的原创理论技术和技术形式了。马克思主义否定宗教信仰,就是否定宗教里的正义与邪恶、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佛与魔、神仙与妖怪、天使与魔鬼等道德观、规范观与人生价值观,使马克思主义者为物质决定性的权钱色而活在不讲道德观、规范观与人生价值观的观念中,形成秘密组织多数为邪恶的集体行为,企图用野蛮暴力主义战胜世界文明,那么用权钱色扩大这种行为的范围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禀性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者为夺与保权钱色丢性命也就不足为奇了。灵魂深处闹革命。它们颠倒的理论是什么呢?没有财产上的平等权利,会有政治的自由。 反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呢?禁止革命消灭。
新文化运动标志著中国知识分子颠覆中国中心主义,否认自身的文化价值,认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而没有认清西方文化中民主共和制的实质和技术形式,使中国走向了欧洲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思想革新、文学革命、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诱导中国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暴力改造社会和推进国家暴力革命的思想武器,成了暴力夺权并建立马列主义专政文化制度的先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苦果。
导致这个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從滿清反基督教闭关锁国後期到民國初期,清政府为什么反基督教呢? 因为起源於西亞的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大秦国(其实是来自波斯而非古罗马)有大德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由历史名相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基督教教义是信奉耶和华,不崇拜偶像与滿清崇拜君主(帝王)的思想相悖。清朝政府和义和团是怎么灭洋教的呢? 灭洋教从表面看是义和团与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的冲突。而冲突之法源是传教士在西方传教自由与清朝政府禁止传基督教的冲突,实质是专制政权制度与民主政权制度的冲突。胜利方是民主制度。共产党继承与发展了清朝政府和义和团灭洋教的手段。共产党是领导专政势力文人和民粹主义中的流氓地痞黑社会以及一些有原始宗教信仰的人。共产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物色利用这些人的?小学。近些年来发展到利用职业杀手和海外职业杀手。当然啦!共产党会把一些军人、警察、专政势力文人和民粹主义者等编成秘密小组成员打扮成平民群众,一旦这些人暴露身份,就地消化。中國經歷著巨大的外來衝擊和侵略战争与國內變革力量的产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基督徒的以暴制暴,在社會處於混亂和痛苦之中产生了中国的政党。2,1894年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10月10日經孫中山改組後更為現名中國國民黨。其間許多知識份子和仁人志士,滿懷濟世救國的憂患意識。但在國難和混亂中,他們中有些人由希望變成了对民國政府的絕望,转而加入共产党。3,1920年,蘇俄成立了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負責中國等國共產黨的建立工作,主管為舒米亞茨基,維經斯基做副手,和陳獨秀等人開始籌建中國共產黨。1921年6月他們向共產國際提交遠東書記處中國支部計劃表明,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領導下的一個支部。 1921年7月23日,在尼科爾斯基和馬林的組織下,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政党。從此,君主(帝王)崇拜、以吏为师与反宗教民主共和制、反崇拜祖先中的拜物教者和马克思主义合流了,君主(帝王)崇拜改头换面成党主崇拜的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中國。共產國際领导中共分裂祖国,武装夺取政权进行文化政治经济和武装支持,開始給中國帶來一場無休止的运动浩劫。有些人诧异了,种族人神崇拜怎么会下流到了政党的个人崇拜?
新文化中的残暴主义运动对世界、大陆文化制度遗祸至今。
|
[2/23/2017 12:48:33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