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期盼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
发展前提还是维稳
|
多维社论:期盼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
作者:多维|来源:多维评论|日期:2013-11-22 04:38:53
30
评论
我来说两句>>
分享
作者博客电子报字体大小aaa|
大力推进改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中外媒体纷纷从各自的立场对全会的报告作出解读。但遗憾的是,当前舆论却鲜有关注报告中一个对未来中国会产生深远意义的重要提法,即习近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设定,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的含义十分明确,不仅是国家机构、官员素质的现代化,也是执政党的现代化。相较于之前提出的“四个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全可以称之为“第五个现代化”。这是中国经济实力、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可以预知,这一现代化的推行将真正使中国走出以往人治的阴影,使治理国家变得规范、文明,也将使从山沟、窑洞走出来的中共成为全面现代化的执政党。
从字面上看, “第五个现代化”的主张至少包括两个维度:第一,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第二,执政者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前者主要指赖以完成国家治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设计,在思维和精神上要有现代属性;后者又可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进行细分,要求执政者不仅要建立现代思维,还要有现代的、与时俱进的手段和措施。“第五个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重要补充,不会也不应该取代或贬低“四个现代化”的地位。“第五个现代化”是要帮助人们认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并非现代化的全部,帮助人们把对现代化的认识从器物层面延伸到“形、神”具备的“道”的层面。
《易经•系辞上传》有“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的解释。这里的“形”,指的是可认知的存在,“形上”与“形下”,分别指无形的存在和有形的存在。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朴素辩证法。它将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分解为两个视域,分别从物质的和精神的规律去掌握。这当然不是说事物真的就能分解为物质与精神两种东西,而是让我们把从器物层面去认识事物的单一角度,提升到从整体性去认识,这种结合了不断发展的整体性认识是对“道”的科学理解。
参照这种辩证思维去认识中国的发展,在毛泽东时代提出、经邓小平时代背书确认的“四个现代化”显然属于“器”的层面,而不久前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主张,可以说属于从“道”的层面去讲述中国下一阶段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要从物质存在的视角来认识世界发展规律,而不是提倡物质主义。中国传统思想里对“器”与“道”之间的和谐共生弥补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纯物质认识,有些观点认为中国人没有遭遇到苏东剧变的风险,就是因为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不会有这么僵化和教条的理论认识。
周恩来在中共十大提出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四个现代化”,一直以来被中共当作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准和目标。但这 “四个现代化”都只在物质文明的范畴,体现的是生产力的属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个被贫穷落后折磨了一百多年、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却深陷“革命斗争”的国家,“四个现代化”不仅寄托了人民大众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共这个理想主义政党对国家富强的急切渴望。“四个现代化”激励了一代人心,也体现了中共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
中国今天已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四个现代化”已经步入世界前列。现代化是无止境的,因此“四个现代化”在今天没有过时,依然会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性质,就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11/26/2013 3:23:20 AM] |
期盼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
[#17960: 3085, 1/179] - 发展前提还是维稳 (11/26/2013 3:23:20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