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徐文立:“倒扁”的施明德先生实际上是在“保扁”更是在 “保民进党
刘因全
“倒扁”的施明德先生

实际上是在“保扁”更是在 “保民进党”

——我看台湾目前局势三则

美国布朗大学

徐文立

(2006年8月24日)

作为资深的民进党的元老洪哲胜先生在发表中国大陆一位先生的近作:“台湾政治力量逐鹿
中原必将多方共赢”的时候,加了一个很中肯的“编者按”,可能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自谦、反省和深思。

洪哲胜先生的“编者按”诚恳地忠告我们:“台湾的中华民国已经是一个民主国家。政治
家、政客、以及政党要问政,只能采用‘民主’的逻辑、力争每位选民的前往投票所,并且
给自己‘惠赐一票’。一个不符民意的政策,不会被台湾选民所接受,因而也不会被任何正
经的政治势力所主张。这注定了民进党的拥抱‘中华民国’,不把改国号当作今天的工作;
也注定了国民党把谈统一想象成非常非常遥远的、将来的事情。认识了台湾如此这般的民意
现状,采用台湾的‘民主’的逻辑进行推论,民运才有可能拿出一套具有实质意义的建议,
来提供给台湾参考采用。”当然,可能有些朋友不认可“台湾的中华民国已经是一个民主国
家。”但是,现在台湾的“政治家、政客、以及政党要问政,只能采用‘民主’的逻辑、力
争每位选民的前往投票所,并且给自己‘惠赐一票’。一个不符民意的政策,不会被台湾选
民所接受,因而也不会被任何正经的政治势力所主张。”却是事实。所以,我个人认为洪哲
胜先生慷慨地送了我们一把判研、解读台湾现时政治的钥匙,我们应该谦虚地接受。因此,
我对台湾的现时政治有以下三则不成熟的看法,供各位先进批评纠正。

一. “倒扁”的施明德先生,实际上是在“保扁”,更是在“保民进党”

施明德先生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民进党的前领袖,从他掉着眼泪公布了他情真意切地致陈
水扁的信那一刻始,就开始成功地吸引了台湾人、大陆人和世人的眼球和紧追不舍的媒体的
镜头。倘若,他真得只是为了规劝他的前好友阿扁,他不必这样高调地公开。紧接着,智慧
的施明德先生又更为成功地开始了,发起极为理性、极为有序、极为文明的百万人静坐“倒
扁”的街头运动的预备式。街头运动,从来是民进党的拿手好戏。从此开始,“扁”那边就
做出了一付要出访逃避的动作,让街头“倒扁”的好戏迟迟不必开场。二年时间并不长,六
百天一拖就过;何况2008的大选战又必然提前。

接下来:“施”这边号召捐款,“扁”那边就要提起捐款不合法的诉讼;“市府”这边准备
最现代锋利无比的“拒马”,“施”那边就一招一式地训练队伍如何理性和平抗争……。

不管你用多么鄙视的眼光来看待陈水扁家庭弊案,也不管你的眼球将会有多疲劳,你也不得
不被施明德先生主导的民进党“自扫门庭”的大扫除所吸引。这样一来,作为反对党的国民
党就变得没有什么好戏可唱了,就不得不被迫作壁上观。

一个要拉下马,一个绝不下台。时日一久,在观众的眼球不得不被牢牢地锁定的同时,民进
党从困境中走了出来,陈水扁也就有可能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因此,不论“倒扁”能不能合
情落幕,“倒扁”之役的赢家都是民进党,而不是国民党。可不能低估了长期在野艰苦奋
斗、刚刚执政不久的民进党。

二. 台湾民主的希望在于法制化

这些年来,台湾的政坛不能不说有许多不文雅的乱象,对中国大陆民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但是积极的影响却是主要的。至少让人们看到,陈水扁家庭的弊案能得以这样彻底的曝光和
揭露。然而比这严重千万倍的中国大陆政府官员、特别是中共军队官员的贪腐,哪怕一件,
能作到这样彻底的揭露和曝光吗?就说一小点,中共那么多的高干,哪个家庭不是用国库里
的人民的血汗钱在雇佣保姆和勤务人员呢?!好在现在在台湾,开始有了一点法治下的民
主。国民党的罢免案在法律的程序上败了下来,作为国民党主席、同时又是台北市市长的马
英九先生也只能按法制的要求,为民进党人主导的百万人演出的完全可能是“双簧”的大戏
搭好台子,治好安。因此看来,民主制度要真正在台湾扎下根来,从乱象民主走向文明民主
,非走法制化道路不可,别无他途。

三. “逐鹿中原”既不是国民党也不是民进党当前可能的选项

既然,台湾目前至少已经做到以人民的选票来决定何党何人执政。不论是百年老店的国民党
,还是死保政权的民进党,那他们只有以民生的问题拉拢住台湾的选民,他们既无挑起国际
事件争取选票的能力,更无大陆民运朋友指望的“杀”向大陆“逐鹿中原”的实力和魄力。
当代已不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以谋略取胜的“小政治”在当今时代是越来越不灵验了;
指望一口辩才,就能六国挂相的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正义、公义、仁义的“大政治”
早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越来越占有了主导的地位。

从中国大陆实现民主化的大义出发,台湾的民进党、国民党和亲民党能有一个多党一致的促
动大陆民主化的政策,而不被中共分化、统战,就自求多福了;指望他们的远见卓识和实际
支持曾害了多少大陆民运人,还殷鉴不远。

 ——————————————————————————————————————

在紐約法拉盛遭遇“李鬼們”

 

中國民主黨海外流亡總部召集人

 

徐文立

 

前幾日到美國華盛頓DC公幹。8月12日晚經過紐約法拉盛,為了給老友一個驚喜,就突然造
訪了。沒想到這位老友卻讓我更為吃驚,他問我,你們中國民主黨是要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
吧?你是來開會的?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發現原來是“李逵碰上了李鬼”。

 

13日深夜回到家中,一查電子郵件,居然看到某位“中國自由民主黨主席”效法中共中央檔
,發了一個“中發(組)字016號”併吞中國民主黨的檔。事後知道,其實是他一個人於8月
5日召開了他一個人主持的、一個人參加的“本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緊急會議”
,並煞有介事地研究了“美東地區民主黨組織面臨的組織混亂,隊伍渙散,黨心動搖的嚴重
局面”,於是由他和一個非法移民,在開會的數小時前,挾持一位方先生,在幾十位不明就
裏的尋求移民客戶的“錢擁”下,騙來兩位老外和一兩位元剛剛出道的記者,就堂而皇之地
召開了“中國民主黨第一次代表大會”,8月20日他又花了幾千美元在《世界日報》的廣告
頁,登了召開“中國民主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整版的公告,又那麼輕易地被“民主選舉”為
“中國民主黨主席”了,就這樣精彩地自編自導了一出中國民運第一搞笑的政治鬧劇,成了
第一“李鬼”。難怪他的“暴力革命”在他的家裏就可以完成。

可能這位主席迷先生萬萬沒有想到,正是要追隨他併吞中國民主黨的所謂的籌委會成員把他
現在想抵賴的、他親筆簽字的信,用電子掃描到了我這裏。信箋的下方還赫然標明:紐約曼
哈頓五大道350號帝國大廈5121—5124室,就是樓上某位先生曾為你、也準備為他自己開的
那個房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去年這位主席迷不是早已被帝國大廈掃地出門了嗎!未成
想,這位政治破落戶前幾日又被他自己任命的“執行主席”掃地出了門。既然他自己的“黨
”後院起了火,怎麼會拉攏幾位謝氏民主黨人,去救謝氏後院的火呢?說來也不怪,他任命
的“執行主席”斷了他的生路,他又有短,掐在人家手中,他不鋌而走險,又怎麼辦?他不
做出這等瘋狂的舉動,又怎麼辦?何況,未必不能夠把他所負的那個刑事嫌疑案政治化,何
“樂”而不為,何“樂”而不鋌而走險呢!否則,也難以擺脫一屁股的爛債,也難以擺脫辦
不成移民的客戶們的追訴。

這種人總以為他的敵人是批評他的人,豈不知,他的“敵人”正是那些被他們的欺騙逼急了
的人,正是號稱“世界同盟”的那些政治庇護生意中的競爭對手們,正是那可能要追訴、懲
治他們的那個美國法律。然而,更是他們自己。

說起美國法律和美國政府,我們的一些朋友總是很失望,抱怨它們不識好賴人。在美國幾年
下來,我更瞭解了美國人、美國法律和美國政府的“無為閑定”,自有他們的道理。他們長
期以來就是在這種善惡相鬥、惡惡相克的自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發展到不可收拾的時候,
自然由法律去仲裁它,法律的仲裁只重事實而不重什麼理念。他們認為什麼道德、信仰、理
念,那是你私人的事情。行政干預越少越好,特別不允許去干預有關道德、信仰和觀念的問
題。有了事實犯罪,終有一天法律會找到你的門上。前些日子,美國那鬧了十年的幼女被殺
案,兇手不終落法網了嗎?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我知道,這次在法拉盛遇到的民主黨李鬼,並不是全部,他們至少有四五家,洛杉磯也開始
有了分店,打著中國民主黨旗號的組織在美國、特別是在紐約地區活動,他們經常組織以照
相為目的的遊行示威和公開集會,為該組織成員辦理政治難民身份。有的還闊氣得很,囂張
得很。可是那闊氣的已經闊到拆東牆補西牆、電話不敢接應的地步,囂張的也囂張到在法拉
盛街頭大打出手了,幾近達到了在美國搞臭“中國民主黨”的目的。那麼,離美國法律找到
他們頭上的日子,還會遠嗎?

說到那些人是民主黨的李鬼們,仿佛我們是李逵不成?常識告訴我們,是不是李逵不是自封
的,至少現在還遠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可是看到這麼多李鬼紛紛跑來冒充李逵,看到當
年那些明裏暗裏不准李逵出世的人們也開始對中國民主黨趨之若騖,倒也讓那些既無錢又無
權,癡心不改,仍然坐在監牢中的李逵們聊以自慰:清貧並非罪過,奉獻只是本分。

 

2006年8月21日于美國羅德島家中

 

[8/26/2006 12:16:23 A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