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贴/删贴 |
zt:毛泽东执意抗美援朝四个真实动机
刘因全
|
毛泽东执意抗美援朝四个真实动机(1张图)
[博讯论坛]
2013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0周年纪念日。朝鲜半岛的南北争端,就是从1953年7月27日开始从战火纷飞走向逐渐平静,以后虽然一直敌对,一直摩擦不断,但总的来说没有规模性战事发生。【相关资料:抗美援朝战略遗产:中国奠基大国地位】
而当初停战协定的签订,却不是当事的朝韩双方主导的,朝韩双方甚至不同意停战,停战最终由参战的中美双方促成。说到这,则不得不说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所谓“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伤亡巨大,官方给出的数字是40多万——这还是有争议的数据,有分析人士称有近百万的伤亡。其实无论哪一个数字是真实的,这都是一场令无数家庭破裂,引无数人伤心的战事。
那么,在中共刚刚得到政权,国力不强、百废待兴的1950年代初,为何还要打这场战争?如今的人们都知道这场战争并不是什么保家卫国,也并不是中共宣传中的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
因为这场仗打的是攻不是守,中国把军队开到朝鲜国土纵深,打的主要也是朝鲜人。更别说唇亡齿寒,金家父子至今也不承认是中国人帮他们打赢了这场战争,就连如今朝鲜的宣传和教科书中都只字不提中国军队的战争贡献,甚至朝鲜国内对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约的画面上也不曾有中国人的身影。
在这场战争中,打响第一枪的是北朝鲜,南朝鲜是反侵略,中国出师无名。所以只好将正规军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另外,志愿军入朝时也不是中共教科书中宣传的那样:“战火已经烧到鸭绿江边”,而是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攻占平壤时。“三八线”距中朝边境还远着呢,这个“江边”至少有600多公里宽。有史料记载,联合国部队1950年10月7日越过“三八线”,中国次日就决定了出兵,10日,彭德怀与高岗研究出国作战计划。16日志愿军的先头部队第42军就开始从辑安(今集安)渡过鸭绿江。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策抗美援朝的会议
那么,既非正义之战,又师出无名,中共决策者毛泽东却力排众议抗美援朝,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分析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动机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史实:
一、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几次要求派兵去朝鲜,北朝鲜后防空虚,提防敌人从仁川和元山侧后方登陆,均遭金日成拒绝。
二、1950年10月1日晚,斯大林给毛泽东发电报,请毛出兵。毛当即起草电报,同意出兵。并向斯大林指出,我不是派几个师的兵力,而是要派几十万军队进入朝鲜。但第二天,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所有人都反对,这封电报没发出去。于是毛泽东召见苏联大使罗申,告诉他,中国现在很困难,不能出兵,但这不是最后的决定。
三、1950年10月4日,毛泽东又召集政治局会议,说服大家一定要参战。
四、会后,毛泽东派周恩来和林彪到苏联找斯大林要援助,斯大林给予了援助,但拒绝派空军。彭德怀听说大骂,要辞职。
所以,首先,抗美援朝决不是为了保家卫国。
当时很多中共领导人都反对出兵朝鲜,如果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什么这么多中共领导人都反对?难道他们想当亡国奴?林彪、刘少奇等一大批人,都是经历战火考验成长起来的优秀高级领导干部,其胆略、见识不凡,决策水平颇高,而且身居高位,他们都反对抗美援朝。他们不想保家卫国?可见这保家卫国只是后来为了宣传而提的口号而已。
再说,当时美国没有打中国的计划,所以也就不存在美帝侵略一说。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美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如果和中国开战,中国面积太大,必将陷在中国这个大泥潭里,那样苏联就会得利,欧洲必将不保。
其实在1949年,当中共即将占领全中国时,美国军方一再要求美国出兵中国,打击解放军。军方认为,中国内战开始时,我们就从青岛一直退,再退下去,台湾就也丢了,台湾绝对不能丢给共产党人。但国务卿艾奇逊坚决反对。他说:你们是从军事的角度看问题。要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要搞清楚美国的敌人是谁。美国的敌人是苏联。如果美国和中国打仗,那我们从战略上就输了。如果能够把中国拉拢过来,或者让他保持中立,防止中苏结成同盟,这样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不至于被动。他积极建议放弃台湾,让中共感谢美国,从而不要倒向苏联。
杜鲁门采纳了艾奇逊的观点。于是就有了1950年初,杜鲁门和艾奇逊先后发表声明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如果台湾海峡发生战事,那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和台湾没有关系。
艾奇逊的讲话明确指出:美国历史上没有侵略过中国一寸土地。他通过媒体提醒中国人,你们外蒙古哪里去了,东北在谁手上?外东北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里去了?谁在东北烧杀抢掠,强奸妇女?中国人应该搞清楚,谁是你们的朋友,谁是你们的敌人。意在拉拢中国人,离间中苏。
所以,美国并没有要侵略中国的意图,而朝鲜战争初期,麦克阿瑟在旗开得胜时,曾忘形地说过一句话,“圣诞节前结束战斗”。这句话,通常被中国媒体拿来证明麦氏的狂妄和自大,他不知道中国人已经参战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如果美军要打中国,圣诞节无论如果是不可能结束战斗的。
实际上,后来的美国档案解密后证实,美军军方决定,朝鲜战争中一旦碰上苏联和中国军队,美军就将后撤。只是中国人不知道这一消息,采取了秘密入朝的办法,一下子和美军搅在一起,美军和中国人打了起来,就不可能撤退了。
再说,如果美国想打中国,根本用不着通过鸭绿江,也用不着以朝鲜为跳板。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几千架飞机,完全可以不用通过朝鲜半岛,再费力地打一场朝鲜战争,他们可以通过第七舰队,可以通过韩国,可以从日本、菲律宾、关岛等军事基地,不分昼夜地轰炸中国北京、上海、南京、广州、东北重工业,也可能会扔下许多核弹。
所以说,抗美援朝根本不是为了反美帝国主义,也不是为了保家卫国。
也不是为了以此换取苏联老大哥斯大林的援助。
有人说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为了换取苏联的援助。而事实上,苏联对华援助在斯大林时期有一部分,但绝大部分发生在赫鲁晓夫时代。
中国当时对苏联请求援助的东西比较多,但斯大林并不买账。朝鲜战争,斯大林给中国的军火,是苏联军队自己要淘汰的那一部分,半价卖给中国。
其实,赫鲁晓夫时代的前期,他不断提升中国在社会主义集团的地位。1954年,赫鲁晓夫当时刚刚击败几个竞争对手,坐稳总书记位置。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巩固社会主义阵营,他决定全面加强同中国的关系。
原本在苏联外交部,中国事务交由远东一司处理,地位和日本朝鲜差不多。为了加强与中国关系,赫鲁晓夫掌权后,苏联外交部专门开辟了一个司,处理中国事务,以提升中国地位。当然,这是后话。这里表述这些主要是讲,苏联对中国大力援助的时期,并不是中国抗美援朝的斯大林时期,而是以后的赫鲁晓夫时期。
更不是斯大林逼迫中国出兵的。
也有人说当年毛泽东出兵,是因为当时斯大林逼迫。其实在当时,斯大林确实给毛泽东发电报要求中国出兵,但当周恩来和林彪在苏联和斯大林会谈得不顺利,开始说不出兵时,斯大林也没有坚持让中国一定要派兵。对抗美援朝一直表现得非常主动的是毛泽东本人而已。
1950年10月1日晚,斯大林发电报给毛泽东,要求毛出兵,毛当即决定出兵,但第二天,政治局开会讨论时,遭到委员们的一致反对。毛于是发电报给斯大林,说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财政,比如武器,比如全国还没有统一,所以不能出兵,但这还不是最后决定。
就是因为政治局委员大多数不同意,于是毛泽东在10月4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把彭德怀等人都召集过来,他坚持要出兵。由于毛泽东的坚持,他有最后决定权,于是会议通过,中国决定出兵。
毛泽东随即派林彪和周恩来赴苏联寻求斯大林的帮助,要求武器援助和空军支持,但会谈进行得很艰难,林彪和周恩来在黑海见到了斯大林,斯大林宣称,中国先出兵,苏联空军二个月后再出动。于是周恩来在会谈后给毛泽东发电报,说斯大林不愿意出动空军,建议中国也不要出兵。
毛泽东把彭德怀调回北京,又召开政治局会议,经过商量,决定同意周恩来的建议,并发电报给斯大林,正式决定放弃朝鲜,不出兵。斯大林接电报后,立即给金日成发电报说:本来中国人要出兵,但现在他们自己又决定不出兵了,斯大林要求金日成撤退到沈阳建立流亡政府,由苏联驻朝鲜大使史蒂柯夫制定撤退计划,帮助撤退。
但是,毛泽东经过反复思考,还是决定出兵。于是又发电报给周恩来,说“我们还是决定出兵,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在朝鲜埋伏两个月,待苏联空军出动后再正式和美国人交火”。周恩来又找到莫洛托夫,转达毛泽东的意见。斯大林闻讯后,说:“两个月后,苏联空军即使出动,也不过鸭绿江。”这也表明斯大林并不信任毛泽东,他担心毛泽东出兵转一圈又回来了,让苏联空军单独和美国人打仗,这也是他最初就不答应金日成出兵的原因——不愿将苏联直接定位在美国的对立冲突位置上。
周恩来转达斯大林意见后,但毛泽东还决心要出兵。当毛再次把彭德怀从鸭绿江边调回北京,彭德怀听说苏联不出空军,大骂,并要辞职。
更无关乎国威尊严。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抗美援朝是因为尊严。因为有人在你家门口耀武扬威。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苏联从中国人手中拿出了外蒙古,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美国打朝鲜比,哪个更关乎尊严? 1950年,苏联还驻军在旅顺大连,和中长铁路。和朝鲜战争比,哪个更有损尊严?因为抗美援朝,中国又要求苏联继续驻守在旅顺大连,哪个更有损尊严?
毛泽东说过,“朝鲜战争,打败了也要打,打败了也说明我们出兵了”。如果是关乎国威的事,打败了怎么树立国威,树立尊严呢?
还有,朝鲜战争也是在苏联家门口打,人家苏联以当时的大国姿态都没想着要树国威保尊严,中共一个刚刚建立政权,国力羸弱,刚刚历经十几年战争的国家却说要出兵他国以树国威?这只是一个太难取信于人的借口。
如上所述,这场战争既然不是为了保家卫国,更无关国威尊严,又不是用来交换些什么,更没有人给压力、被逼迫,既然付出那么大代价又未能换来被援助国家的感激,还深陷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为敌的国际关系,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被拥毛派们顶礼膜拜的伟大领袖的毛泽东为何还是极力主战?
其原因也许有以下几点:
首先,任何历史条件下的“攘外”,都是统治者安内的强硬理由,中共刚刚以武力取得政权,也要靠武力来巩固,那么把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实行极端手段镇压民间的反抗就是最好的游戏规则。所以伴随抗美援朝的,是国内一系列的镇压运动,肃反镇反,三反五反,以血腥屠杀清洗了一大批旧政权留下的对抗势力,也震慑了人民的潜在反叛意识。
这个动机符合中共的整体利益,只要毛泽东把这个动机提出来,就再不会有人反对出兵朝鲜,可以说它促使了中共高层内部对朝鲜战争的意见达成统一。因为刚刚结束了内战的中国,“保家卫国”这一口号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加上阶级斗争的恐怖,所以抗美援朝战争是有其历史动力的。这个动力就是:“工人和农民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为战争提供了560万吨的物资。”(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在“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个杀气腾腾的口号下,中国人民被中共长期奴役,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共也是一直以“帝修反亡我之心不死”为借口,将国家置于准战争状态,实行半军事管制维持它的专制政权。
其次,借机剥夺彭林的军权,彭德怀和林彪是中共武力夺取政权的最大功臣。林彪坐镇中南,拥兵150万,彭德怀坐镇西北,拥兵150万,这二人对毛泽东最忠实,恰恰也令毛泽东最不放心。狡兔死走狗烹,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皇帝都是在取得“天下”后大杀功臣,毛泽东更不能例外,但他不是像宋太祖那样怀酒释兵权,也不是朱元璋那样火烧梧凤楼,而是临阵易帅,巧妙地使了个换头术,将林彪与他的四野分离,将彭德怀与他的一野分离。
本来林彪已经和下属开始积极备战,但毛泽东在高层最后决策时却突然宣布林的“病况”,说他见不得光听不得水天天拉稀,建议他去苏联疗养,林彪一听立刻就明白了,只好顺坡下驴的放弃了四野。被火急秘密从大西北催回来的彭德怀还蒙在鼓里,以为毛泽东格外看重他。临阵易帅本是兵家大忌,将领们只有指挥自己的军队才能得心应手,不然就会造成巨大的牺牲,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个兵家大忌从“万岁军”那里得到了验证。但毛泽东在意的是自己的权力,人民会付出多大生命代价,他是不在意的。后来的大饥荒、文革,都证明了毛泽东这一本性。
再次,借朝鲜战争消耗原国军兵员。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杀俘是个规则,这是因为战俘能构成反叛因素,商王朝就是被驱赶到前线的奴隶(战俘)起义断送掉的,秦朝的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也是惧怕战俘造反。毛泽东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肯定也想消灭战俘,但现代战争需要炮灰,毛打内战的高招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即以几倍的兵力搞人海战术围歼打援,大量的兵员空白只能以战俘来填补,好在国民党军队的士兵都是农民,在整编过程中进行洗脑和教育后就迅速投入前线,所以,中共军队在内战中迅速膨胀壮大,是大批国军投诚和收编俘虏的结果。
特别是四野,它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野战军,是1945年从山东军区和冀热辽部队调进的八路军6万,新四军3万,连同党政军干部总共才13万余人。到年底时,总兵力就发展到27万。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间,辽沈战役结束,歼国民党军47万,大批俘虏士兵补入部队,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37万。至此,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已超过百万。其建制是:第38、39、40、41、42、43、44、45、46、47、48、49军,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整编为第50军。平津战役后,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6月,歼白崇禧部主力21万余人。在向中南进军过程中,又以80%的兵力清剿收编土匪。7月,以国民党军第19兵团起义的4个师改编为第51军。10月,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改编为第52、第53军。至1950年1月,成立中南军区时,四野兵力已达150万人。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主力是以四野为主的部队,先期入朝的是38军、39军、40军、42军以及66军,和东北边防军炮兵司令部所属地炮兵第1、2、8师。但实际上,早在金日成南犯时,一支中国军队就已经加入战争了,这支队伍是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士兵组成的3个师,是金日成组建人民军时向毛泽东讨要的,成为人民军的主力。
那么解放军哪里来的这么多朝鲜族士兵呢?原来,他们是四野收编的日本关东军余部。关东军在投降前尚有70万人,但并非全部是日本军人,这是因为太平洋战场几度抽调其主力,不得不从朝鲜和台湾征集兵员,所以后期的关东军组成,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是“满洲国”伪军、朝鲜军和台湾军,老一辈人东北人都知道,甚至在伪满警察中,也有很多朝鲜人,被称为二鬼子。苏军出兵东北后,关东军全面崩溃,其中8万多被击毙,60万投降。投降的日军一部分被苏联人押解到苏联境内服苦役,其余被遣返日本,非日本籍的俘虏就被四野前身——东北民主联军收编了。这些非日本籍的原关东军士兵,受过严格的正规军训练,所以战斗力很强,和日本军人也差不多少,虽然打不过苏军机械化部队,但打国民党军队和南韩军队还是没问题的。
原国民党军队投诚起义,一小部分是因为将领被中共策反统战,或者本身就是中共的人,而大部分都是在形势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前者是可以继续带兵的,比如曾泽生,就要带着他的50军亲自上朝鲜战场。而后者是不能带兵的,比如陈明仁,只能给高官厚禄养起来,他的52军、53军也全部开进朝鲜。中共为防止军队反叛,保持党指挥枪的高度原则,在原国民党投诚部队被整编后,加入了大量政治干部和党员骨干,所以在朝鲜战场就能有效地挟持士兵或战俘。
显然,比较有政治头脑的原国民党军士兵,特别是青年军这类知识化的国军士兵,四野中早期收编的国军兵员,大部来自国民党青年军,还有原关东军的中国籍士兵,都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他们对两种社会制度会有明确的比较,即使是农民出身的士兵在朝鲜战场被俘后,也会很明显地认识到:吃炒面和吃罐头绝对是不同的生活,联合国部队的飞机大炮与步枪刺刀也是绝对的武器差别,两相对照的结果,自然要选择投奔自由这条路,甚至百分之八十的志愿军战俘都是这个选择,这可能是中共始料未及的。毛泽东不怕志愿军战士被炮火炸飞,怕的是他们被俘,更怕他们反叛,他的本意是将那些原国军战俘们从肉体上消灭在朝鲜战争中,和白起坑杀赵卒是一个用心,所以他要力争将战俘弄回国内管教,不能让他们跑到台湾去替国民党反共。
尽管两万多战俘有近15000人投奔了自由,毛泽东发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这三个险恶动机还是如愿以偿,特别是第三个动机,他免去了内战后裁军的风险,因为裁军通常是军队反叛的主要原因。当然,在政权稳固的条件下是没有这种危机的,比如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也大量裁军,但没有造成军队的激烈反弹,因为一部分军队改编为武警部队了,一是降低了常规武器的军备投入,二是没有影响军人的切身利益。
最后,毛泽东想搞毛家天下,但唯一可能接班的儿子毛岸英却阅历太浅,除了当翻译和搞了几天土改,没有一丝战功和太多政治资本,“太子亲征”应该是毛泽东想让儿子得到资本的渠道。如果真的想保家卫国,他应该命毛岸英下连队去当普通士兵,一级一级地靠本事、靠战功获得提升,但却直接安插在司令部里,显然一方面是为了监督彭大将军,另一方面是战功的起点高,这个资历不是从士兵开始,而是从指挥官开始的。因此此战的所有英明指挥,都应该有毛岸英的一半,料他彭德怀也不敢不承认。怎奈人算不如天算,毛岸英此战牺牲,从此埋下了除彭后快的仇恨种子,也就有了后来的庐山会议彭被打倒并折磨致死的后话。
作者:甄嫣
2013-07-26
|
[7/26/2013 7:45:52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