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改贴/删贴
刘国凯 社会民主主义简介
刘因全


社会民主主义简介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来源

   社会民主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它没有明确的创立人和创立时间。当今蔚为壮观
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洪流系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里由许多溪流逐步汇聚而成。它的源头可
上朔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宪章运动”、四十年代法国的路易.勃朗主义以
及五、六十年代法国蒲鲁东主义、英国工联主义、德国拉萨尔主义。八十年代英国费边
社思潮、法国可能派观点。九十年代德国伯恩斯坦主义给社会民主主义注入了充满活力
的内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国考茨基主义、英国麦克.唐纳主义、法国勃鲁姆
主义和瑞典汉斯新政表明着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和走向实践。五十年代社会党国际的
“法兰克富声明”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标志着社会民主主义日臻成
熟。然而,社会民主主义并不固步自封,它仍然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之中。七十年代德国
勃兰特主义、法国密特朗主义和九十年代英国布莱尔的新英国.新工党理论都充份说明
了这一点。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要素及其更新

   十九世纪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要素是对早期资本主义的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
判。 十九世纪在政治领域中,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以财产拥有量来限定选举权和被选举
权,从而把大量的中下层民众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让资产阶级垄断政权。在经济领域
里,任由资本主义法则主导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从而造成社会财富不公正的分配。导致
贫富两极分化。广大劳工群众生活在朝不保夕之中。十九世纪的社会民主主义在对此进
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主张以和平渐进的手段予以改革。在政治上它要求实行真正的
普选制,让工人阶级和底层民众能把代表自己利益的人们选进各级议会和政权机构。在
经济上,它要求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改变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私有制来剥削劳工群
众的社会现实。二十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大都实施了完善的普选制,劳工阶级不但能把
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士选进各级议会和政府权力机构。甚至还能把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选
为执政党。这表明在欧洲民主政治业已实现。国家政权已经开放,不为某个阶级所垄
断。十九世纪社会民主主义奋斗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取得执政权的欧洲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无不在不同程
度上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憧憬付诸现实。公有制固然不无长处,但其弊端是明显的。经
过一段时期的实践,诸执政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逐步了解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施会
造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真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官僚主义泛滥等。于是它们逐步放
弃了企业“国有化”的做法,转而实行混合经济、社会市场经济。以充份发挥私有经济
的活力与创造精神。社会民主主义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百年憧憬画上休止符,标志着社
会民主主义不因循守旧,勇于更新的开拓精神,这也就说明了社会民主主义理念在不断
发展之中,因而有着无穷的生命力。

三、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两次大论战

  按照共产党人的说法,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份之一,是有着明确的创立
人和创立时间,那就是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与社会民主
主义没有明确的创立人和创立时间是明显不同的。
   在十九世纪,社会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均系欧洲工人运动中的思想流派。两者的
相同点是都揭露批判早期资本主义的罪恶,不同点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大相径
庭。社会民主主义主张和平改良。共产主义主张暴力革命。
   十九世纪末叶以前,尽管有马克思与蒲鲁东、拉萨尔,恩格斯与杜林的笔战,和法
国可能派与盖德派的争执,但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主要还是各自表述自己的观点。
直到十九世纪末叶,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才爆发全面深刻的交锋。这就是伯恩斯
坦--恩格斯的学生和手稿继承人、集十九世纪社会民主主义之大成者,创立了伯恩斯坦
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的“修正”,从而引起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猛烈抨击。两
者交锋的焦点在于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政治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通过和平改良还
是通过暴力革命。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通过暴力革命取得了政权。稍后,二十年代英
国工党通过竞选取得执政权。再稍后,三十年代瑞典社会民主党和法国社会党也通过竞
选上台执政。共产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各有按照自己推崇的方式取得政权的成功例证。
关于应走什么道路去取得政权的论战已成过去的话题,在新的形势下,它们两者之间的
论战有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对对方政权性质的评判。
   诸共产党政权攻击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是资产阶级的走狗,是美帝国主义的帮凶。是
在实行虚假的资产阶级民主,是欺骗工人阶级的政客,是出卖劳动人民利益的叛徒。诸
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则指责共产党政权反民主,践踏最起码的民主准则。实行最残酷的政
治歧视和政治迫害,奴役人民,复话专制制度。
   两者之间就此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论战,乃至互相抨击贬斥。

四、社会民主主义的现状与展望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欧洲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还逐步调整了自己的阶级定
位。它们不再强调自己的阶级属性,转而宣称关注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它认为社会
各阶级之间不应通过斗争来强化自己的利益,而应通过协商来协调兼顾各个阶级的利
益。这是它们继放弃生产资料公有制后又一理念上的重大创新。 在政治上,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主张完善的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多党竞
争、议会政治。民众享有充份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并且,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还主张尽
可能地实行直接民主以增进民众的主动精神减少政客的负面作用。 在经济上,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主张尽量发挥市场经济的活力,而同时又以适当的国
家干预去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以防止或减轻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正,保
障普罗大众的基本生活,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当今,社会民主主义的潮流早已越出了欧洲,冲向了全世界。一百四十几个信奉社
会民主主义的政党遍布世界各地。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十五个欧盟国家中经常保持
11-13个是由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单独执政或为主联合执政。可以预期,不但二十世纪
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世纪,而且二十一世纪将更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世纪。尽管由于中国共
产党的刻意封锁,目前中国各阶层人士、民众对社会民主主义还缺乏了解,但真理的声
音终究封锁不住,历史潮流终究不可阻挡。社会民主主义终将为中国人民所了解、所接
受。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也终究会成长壮大起来。社会民主主义一定会为我们的国
家带来新的希望。为中国各族人民造就最大的福祉。

  2001年10月

   备注:关于社会民主主义笔者已著有十八万字的专论,书名为<历史潮流--社会民主主
义>。2000年由“明镜”出版社出版。由于不少朋友建议,为有利于社会民主主义的宣
传,应另写一篇短小精干的简介文章,故作此文。





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区别

一、阐明这一区别是现实政治的要求

   我一直认为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而有些民运朋友则在没有
作充份论证的前提下坚持说:“社会民主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是原教旨
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是修正了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这个观点上的分歧如果只停留在学术层面上,那确实不必为之多花精力。但在中国
社会民主党成立以后,它就具有政治操作层面上的意义。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中国社会
民主党宣告它信奉社会民主主义,中共宣称它信奉马克思主义,如果社会民主主义与马
克思主义基本是一回事,那中国社会民主党岂不是奉行着与中共基本相同的政治理念?
中国社会民主党岂不与中共是同类项了。试问,这样一来,中国社会民主党还怎么能去
凝聚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进步力量去终结中共的一党专政呢? 有人说,中共搞的那一套,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意。是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了。
七、八十年代,我们在国内与中共政权作面对面斗争时,常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字
句为凭借去批判中共的某些作法。其实,当时双方心里都明白,这是在“打着红旗反红
旗”。因为在最根本的一点上,中共的一党专政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
论。岂有歪曲可言? 今天,如果有人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要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好的,共产党
国家之所以弊端重重,只是因为共产党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所至,那我们可以尊重他们的
马克思主义情怀。但我们再也用不着“打着红旗反红旗”了。我们大可高举社会民主主
义的旗帜去批判和终结中共的一党专政。而在此过程中,郑重阐明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
思主义的原则区别就尤其具有政治操作层面上的意义了。 在我的拙著<历史潮流--社会民主主义>中,有几个章节就是围绕着这个区别作阐
述。但由于此书的印刷量有限,并且还由于此类书籍的枯燥,即便获得了此书的朋友也
未必会细心地把它读完。故有朋友建议我为此再写一篇短文,用通俗的语言简单扼要地
乃至提纲似的把问题阐明。

二、泾渭分明的源流

  马克思主义有明确的创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明确的创立时间。(以1848年<共
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这是思想界和史学界的共识。社会民主主义则没有明确的创立
人和创立时间。有关的说法是见仁见智的。笔者倾向于这样的看法,即:19世纪三、四
十年代英国的宪章主义、四十年代法国的路易勃朗主义可视为社会民主主义的萌芽。
五、六十年代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六、七十年代德国的拉萨尔主义使萌芽了的社会民主
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八十年代法国的可能派观点、英国的费边社思潮以及九十年代德国
的伯恩斯坦主义则是社会民主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初年德国的考茨基主义、英
国的麦克唐纳主义和稍迟的瑞典汉斯新政使社会民主主义初步走向成熟。五十年代社会
党国际的建立及<法兰克富宣言>的发表,尤其是198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柏林纲领>的问
世,标志着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经过一个半世纪的磨炼已基本成熟。然而它还会继续发
展。其生命力就在于它永远不会宣称它已臻于完美,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社会民主主义不是由某一两个天才人物独创。它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思想结晶
,汇聚了千百万人的智慧、追求、实践和献身精神。它是由许多条小溪逐步汇集而成长
江大河,终究成为历史潮流,流域遍及世界。 宪章主义、路易勃朗主义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之前,在它们之后一系列的社会民主主
义的思潮、观点都与马克思主义发生过激辩,在这种泾渭分明的历史记录下,还要认为
“社会民主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一个流派”,那实在是对欧洲近代、现代思
想史和社会运动史缺乏基本的了解。

三、原则区别之所在

   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区别究竟何在?在于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造
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作法。 无论是萌芽期、初步发展期抑或其他时期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都不主张用暴力革命
的方法去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宪章主义者发动的和平请愿,路易勃朗设计的社会
工场,抑或蒲鲁东的人民银行,还是拉萨尔的国家资助工人工厂以及后来的种种方案,
都贯串着同一个思想线索--以和平的手段改造资本主义。 对这种思想脉络的产生和发展,即使你可以作各种解释。如,畏惧惨烈的流血牺牲
,被资产阶级的让步政策所软化等等,但都否认不了社会民主主义者对由资产阶级所开
创的民主自由的认同。他们认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并不需要把原有的社会砸烂,而是要
在经济上约束资产阶级的贪婪,在政治上把资产阶级开创的却又阉割的民主精神和制度
重新进行充实和发扬光大下去。 马克思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它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把资本主义的社会机器全
部砸烂,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尽管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对“无产阶级专政”作具体
的设计,尽管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恩格斯的思想为代表的“晚期马克思主义”已有向民
主自由靠拢的迹象,但马克思开了这个“无产阶级专政”之门,就让列宁、斯大林、毛
泽东等可以进去为所欲为。因此,如果说十九世纪的社会民主主义者的行为方式主要是
基于对民主自由的认同,那么,二十世纪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就还从苏联和中国大陆所实
行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恐怖事实中,取得了反面教材,从而使他们更坚定地走民主自
由之路。 有必要顺便指出的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上半期法国里昂工人几次起义时,社会民
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尚未产生。1848年法国工人六月起义带有相当的突发性、仓促
性。并不在任何一个“主义”的领导之下。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主要是在布朗基主义
者、新雅各宾派、独立革命派的主导下。蒲鲁东主义者也卷入其中,是公社委员会中的
少数派。而马克思主义者尚不见踪迹。这一事实亦可作为马克思主义对欧洲工人运动影
响力相当有限的佐证之一。

四、产生误解的原因

   稍加分析可知,产生误解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当然有的并非出入误
解,而是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其他原因硬要把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拉在一起,这
就当作别论,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了。)

  1、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严厉地批判过资本主义。

  评判一个思想体系不但要看它批评什么,还应看它主张什么。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
思主义都批判过资本主义,这是事实。但它们一个主张和平改良,一个主张暴力革命;
一个皈依民主自由法则,一个推行“无产阶级专政”,这岂能混为一谈?法国社会党主
席密特朗曾作过这样的表述;“社会党必须绝对根据选票多少决定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
民主替代。在选票不足的情况下左派宁可尊重人民的愿望而丢掉政权,也都不可为保住
政权而违背人民的意愿” 。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有截然不同的作法。它是由自称代表工农利益的共
产党以军队和警察为保镖来铁定执政。从不允许其他政党以选票与它竞选执政权,到根
本不允许其他政党合法存在,再至监禁和屠杀公开或秘密组织民主政党的人士,这与社
会民主主义的彻底民主理念是有着多么尖锐的对立。

  这里有三点要顺便指出的是:

  (1)、十九世纪社会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严厉批判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那个时代资
产阶级主导的政权在政治上并没有真正实行民主自由。如,普遍以财产拥有量为限制来
剥夺一部份中、下阶层民众的选举权,不允许组织工会,实行书报检查制度等等。在经
济上则罔顾劳工阶层的疾苦,任由企业主盘剥工人,社会保障措施单薄乃至付之厥如。
从而造成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

  (2)、当代乃至现代的欧美社会早已不是典型资本主义社会了。尤其在欧洲,社会民
主主义已取得极大成就。15个欧盟国家中经常保持11-13个由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执政
,或为主联合执政。即使由保守政党执政的国家形态也不是典型资本主义,而是在不断
地向社会民主主义的趋同之中,演变为一种人道资本主义。以至在欧洲已比较难对它们
加以严格区分了。(在北美尚可区分)

  (3)、中共政权现在还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这是极为荒谬、无耻的。因为欧美
社会早已不是典型资本主义了。而恰恰是中共自己的所谓改革“改”出一大堆在欧美社
会早已绝迹了的早期资本主义的弊端--贫富悬殊,工农群众在毫无社会保障的恶劣生存
条件下挣扎。此外还有一党专政下固有的贪污腐化,中共还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别人?事
情的实质是中共借批判“资本主义”为名,来诋毁拒绝人类社会的普遍真理--民主自由
的原则。

  2、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曾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十九世纪所有的社会民主主义流派都认为资产阶级之所以能对劳工阶级进行剥削,
是由于资产阶级掌握了生产资料的缘故。故此它们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与马克
思主义似乎一样。但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的区别。 由于社会民主主义坚持民主自由的原则,它实现公有制的手法是民主政府出钱向私
人企业主购买。这截然区别于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对资本家实行剥夺。同样由于社会民
主主义坚持民主自由原则,使社会民主主义体制下的公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成为官
僚。而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公有企业”(实则党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则
成为共产党官僚阶级的组成部份。 二战以后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纷纷通过民主选举取得执政权。它们都在不
同程度上把公有制的设想付诸现实。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它们逐渐发现公有制不但不
是改造社会的灵丹妙药,而且还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于是它们纷纷对私有经济的利弊
重新进行全面客观的考察评估。经过反思和研究他们认识到,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无疑会
拉大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差距,甚至达到贫富悬殊的地步。但是私有制和市场机制对社
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公有制无可比拟的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其积极作用应予以发挥,对其
负面作用应予以消除或减低。经过许多理论家的深入钻研,社会民主主义在理论上有了
重大的突破和发展。欧洲各社会民主党陆续修正其纲领,扬弃公有制理论,改变“公有
化”的作法。只让极少数社会性很强的项目由国家去办。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交由私人经
营。同时,又以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险体系来防止贫富过度悬殊和保障广大中、下阶层的
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有必要予以指出的是,中共政权现在也在搞所谓“经济改革”,其内容之一就是部
份“私有化”。但由于其坚持一党垄断社会公权力的政治格局,结果就是“画虎不成反
类犬”。重演了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而没有当代资本主义的人道和文明。

3、某些社会民主主义大师,如伯恩斯坦、考茨基等都曾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民主主义的洪流由许许多多溪流汇集而成。伯恩斯坦主义、考茨基主义只是众
多溪流中的两条。把它们误认为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部内容,从而得出“社会民主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一个分支”无疑又是出入对历史事实缺乏基本的了解。 比恩格斯小30岁,被恩格斯视之如子,被指定为他的手稿继承人、遗嘱执行人的伯
恩斯坦,在恩格斯去世后的次年就展开了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工程。这是一个极
大的历史讽刺剧。一个人思想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理念的形成更决非简
单。“恩”师遗骨未寒,伯恩斯坦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他宏大的“修正”工程,说明他在
对马克思、恩格斯毕恭必敬的时候已在酝酿思想上的全面反叛。只不过碍于情面和情势
,伯恩斯坦始终晦韬到了两个老人都去世之后。反对暴力革命,尤其坚决反对无产阶级
专政的伯恩斯坦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已彻底分道扬镳。“根本原则”被“修正”了的马克
思主义就不再是“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而汇入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洪流。在这种情况
下,还要把伯恩斯坦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一个流派” 。这不但是对历
史的无知,也是逻辑上的混乱。 在伯恩斯坦开始他的“修正” 作业时,考茨基站出来批判他。然而,当列宁布尔
什维克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付诸现实时,他终于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谬
误和残酷,并坚决予以抨击。考茨基又与伯恩斯坦携手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队伍之中。

   考茨基与伯恩斯坦的区别在于后者已与马克思主义彻底决裂,而前者还一直以马克
思主义者自居。对此,人们应予以谅解。这只不过是一个人不愿否定自己过往足迹的怀
旧情结罢了。就象当今有些出自中共的民主老前辈,他们的思想明明已在民主的轨道上
,并对中共专制深恶痛绝,但却总不愿否定“四九年”。人们难道不应该谅解他们吗?
难道还可以把他们的思想与中共专制主义相提并论吗?同样道理,难道还可以把考茨基
主义视为“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吗?退而论之,就算一定要抓住考茨基自己的表白不
放,硬要把考茨基主义归类于马克思主义,那也仅此而已。考茨基主义只不过是许许多
多社会民主主义溪流中的一条。如果把一条小溪等同于整个洪流,把考茨基主义等同于
整个社会民主主义,再以此把整个社会民主主义洪流都归到马克思主义的旗下,那就实
在是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

  4、“第二国际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

  这个结论根本不符合事实。马克思主义并未真正在第二国际中居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对英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十分微弱。宪章主义、工联主义、费边思潮一直
主导着英国工人运动。法国工人运动由于一向有激烈倾向,再加上路易勃朗未能深化其
学说,蒲鲁东较早去世,可能派理论不够系统,遂使马克思主义在八、九十年代的法国
工人运动中有部份影响。德国则由于拉萨尔过早骤死,使势力较大的拉萨尔派不得不与
爱森纳赫派合并,曾与拉萨尔龃龉的威廉李卜克内西为能驾驭合并后的组织,遂向马克
思主义寻求精神武器。但即便如此,马克思主义也并未完全取得主导地位。即使李卜克
内西本人也说:“德国社会民主党不是拉萨尔主义者,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是社
会民主党人” 。 第二国际三个主要政党中,英国工党从来不买马克思主义的账。宣称信奉马克思主
义的法国工人党盖德派一直是法国整个工人运动中的少数派。而且,即便是盖德派也对
“无产阶级专政”避而不谈。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二国际成立(1889年)到恩格斯去世
(1895年)的几年间,确实开口闭口都称马克思主义。但其理论和实践完全脱节。其具体
行为方式全部运行在议会斗争和平改良的轨道上。1896年,伯恩斯坦的“修正”作业搅
起了轩然大波。1899年的法国社会党人米勒兰入阁事件为大波火上加油。第二国际中的
马克思主义者出来大加伐挞。在1903年的德累斯顿大会和1904年的阿姆斯特丹大会上,
他们确实热闹了一阵。但好景不长。马克思主义的气势急剧式微。就连所有共产党的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科书都不得不承认:“第二国际后半期的领导权落到修正
主义者的手中”。然而这其实只是他们为自己硬找回一点颜面的说法。因为真实情况何
止如此,纵观全局,应该说,社会民主主义才是第二国际的主导思想。 而且,就算第二国际确实曾受马克思主义某一程度的影响。那也只是整个社会民主
主义运动长河中的一个短暂插曲。因为“第二国际”远非是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全部内
容。在它之前,社会民主主义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它之后还有1923年的“社会主义
工人国际”和1951年成立至今的“社会党国际”。这两个“国际”,尤其是“社会党国
际”才全面翻开了社会民主主义辉煌的新篇章。

五、中国共产党的“心病”与中国社会民主党人的职责

   多少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放肆地咒骂资本主义。直到现在它的所谓“改革”把
早期资本主义中最恶劣的东西都重新制造出来了,竟还要去咒骂资本主义。但它却从来
不咒骂社会民主主义。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为何竟然如此宽厚? 社会民主主义在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快“心病”。
它明白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都批判过早期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有着完
全不同的发展线索。推崇民主自由的社会民主主义真正在为社会中、下阶层谋取福祉。
而强调专政的共产主义则造就了一个高踞民众之上的共产党官僚特权阶级。它们的“工
人阶级为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不折不扣的谎言。共产党官僚阶级垄断着社会
公权力,贪渎享乐。而广大工农群众则处于政治上无权和经济上受榨取的地位。这和社
会民主主义在欧洲创造的大片乐土相比较,货色的真伪怎能不一目了然?面对这一切,
中国共产党感到最聪明的作法就是对社会民主主义绝对不予提及,仿佛世界上根本没有
这回事。 中国共产党不会害怕你宣扬资本主义,而绝对害怕中国广大民众了解到社会民主主
义的理论和成就。然而,它的讳莫如深其实也只有驼鸟政策的效用。戳穿中共“社会主
义”的伪劣。把社会民主主义的一切“真善美”都告诉人民,让人民去弃伪图真,这就
是我们中国社会民主党人的职责。




          中国需要社会民主主义

“中国需要社会民主主义”,这个命题若要成立,首先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准确把
握中国的现实状况,二是正确了解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内涵,然后再看看社会民主主义
这剂药是否合适医治中国社会的疾病 。

一,中国的社会现状

  中共政权建立至今已有五十一年,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期中,一九七九年是一个
分界点。七九年以前中共政权对国家的治理“业绩”可以高度概括为这样十二个字:政
治高压统治,经济普遍贫穷。
  七九年中共展开了一场改革。改革首先在政治层面上展开,其主要内容是放弃全面
政治高压。停止在人民中划成份,取消“四类分子”的名目,“右派”先是脱帽,很快
又实行“改正”,宣布不再搞政治运动,并对过去政治高压中所判定的大量“反革命”
案件进行甄别平反或减刑,在这期间虽然也发生了八一年对七九民刊民主墙运动的镇压
行动,但并不可因此而全盘否定那些政治改革措施,因它的确使中国社会从此走出了最
恐怖的政治高压。八一年镇压是有选择性的小范围镇压。而从前的镇压是全面全社会性
的,是“深挖细找”,人为地制造大量的“阶级敌人”来进行虐杀以树“无产阶级专政
”的威严。在七九年的政治改革中,持顽固反动态度的“凡是派”被改革派削夺其政治
权力。
  比政治改革稍迟,经济改革也展开。其内容在工业方面是给予企业一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实行奖金制度或计件工资,以刺激企业及劳动者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业方
面是分责任田,联产计酬,包产到户等等。
  相对于 政治改革,经济改革还算是不断有所深化,企业从扩权发展为承包,再至允
许私人企业出现,取消指令性计划经济,引进市场机制等等。
  政治改革使原先紧张的社会空气得以缓和,经济改革使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特别是
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产品生产的增加,使民众生活得到普遍的改善,应该洞悉的是,以
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改革派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文革期间受到
了冲击,即那疯狂的政治高压一度也把他们压入社会底层之中,使他们得以亲身体会到
政治迫害狂和经济生活贫困无着是怎么回事。换言之,邓小平们之要改革并不是来自于
一种高层次的改革理念。同时,还应洞悉的是,严格地说这场改革并不算是真正的改
革。因为在政治上它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政治布局和权力结构,在经济上也未能摆脱许多
束缚生产力的羁绊,说到底,这场改革只不过是政治上减轻高压和经济上实行松绑的开
明施政而已,故其所谓“改革派”其实也应正名为“开明派”和“务实派”。
  然而人民并不满足于“开明”,人民向往真正的民主,更何况经济改革的积极作用
很快就枯竭而其副作用----官倒贪污腐败却迅速泛滥起来,人民的不满在增加在积累,
而邓小平却坚拒真正的改革, 统治集团与民众的矛盾在不断激化之中,终于,八九年
仲春,具有深化改革倾向的胡耀邦在备受由“开明派”、“务实派”蜕化而成的“顽固
派”的压制下,忧愤之极突然去世,以悼念他为导火线,一场八九民运骤然而至。这场
运动矛头指向了“顽固派”的总代表----邓小平。
  邓小平残酷地镇压了八九民运,其血腥的程度令昔日的政治高压都望尘莫及。镇压
的亢奋过去后,邓小平也陷入了思索。他明白这场大流血在历史上是抹不去的,多少年
后,人们都会对此进行复查评判。为了冲淡他名字上的血腥气味,为了用其他业绩来抵
消大屠杀的罪责,为了让从他的施政中得到利益的人们淡忘他的暴戾行为,他又祭起了
改革的旗帜。正如他女儿提醒他的:若不继续改革,您今后的评价就只会钉在“六四”
这一点上了。邓小平出于自赎的“改革”,完全回避了政治内容,而在经济领域掀起狂
潮,或许邓小平的原意会是让更多的人得到利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他自赎的动机相
吻合,但结果并不如此,在一党独霸社会公权力,社会监督机制荡然无存的情况下多好
的经济改革方案都会在实施中走样,更何况有许多方案本身就漏洞百出。于是,这场改
革的“成果”是占全人口百分之几的人暴富,而百分之几十的人陷入贫困或无改善可
言。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都只能致富,不能暴富。暴富者除使用走私贩
毒、绑票抢劫 之类的纯粹刑事犯罪手段外,更经常、更安全的则是使用权力转化为金
钱一途。共产党的官员和能搭通官方路数的私营业主才会是这条路途上的健步如飞者。
在这场“经济改革”中,共产党官吏阶层迅速地高度腐化。其程度大大超过“八九”之
前。其毒素熏污了整个社会。
  撇开邓小平为他自己身后评价的深谋远虑不谈,而从社会宏观上去考察,那么可知
,经过九十年代初至今近十年的所谓“改革”,中国已建成了一种最恶劣的政经组合模
式。那就是在一党垄断社会公权力,党营经济仍居正统地位的同时,允许私营的存在。
由于相当一部份具有实力的私营经济系由党营经济嬗变而来;或与政治权力有着种种关
系,使之能应心得手地对劳工进行压榨盘剥,故其深具早期资本主义的诸种恶劣表征,
于是当今中国大陆社会的政经组合,就是集共产党制度与资本主义两者最恶劣的因素于
一身。其社会效应有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公正荡然无存,人际关系空前紧张恶劣等等。


二,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尽管历史上欧洲诸国的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专制和主导政权后,并没有真正兑现建
立完善民主制度的承诺,但经过一两个世纪的社会变动,二战以后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
已巩固地确立了健全的民主体制。因此,就政治层面而言,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没
有冲突。换言之,无论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者或信奉社会民主主义者都反对共产党
的一党专政,都有建立民主政体的要求。
  然而事情并不仅此而已,它起码还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究竟是资本主
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更易于发动中国的民众投入终结中共一党专政的运动。二是,究竟
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更适合医治民主转型后中共政权所遗留下来的的社会沉
疴。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不能不先探讨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差别了。
  资本主义对民主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资本主义主张民主政治,具体内容
涵盖公民个人的诸项政治权利,如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等,和宏观民主架构
,如多党竞选、议会政治、三权分立、直选各级行政长官等。对社会其他领域,如经
济、文化等,资本主义主张采取自由放任的做法,不赞成政府进行干预。资本主义的价
值观突出推崇自由,它认为,在经济领域内,自由主义所体现的以私有经济为基础的市
场竞争机制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创造出日新月异的生产效率。就此而言,资
本主义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它妄顾了纯粹的市场竞争机制实质上是非人道主义的,是
把森林法则移植到人类社会,资本主义标榜机会的平等,这较之封建等级特权制度固然
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然而,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的运动程式下,机会并不能平等。譬如
,当名牌大学不再为豪门子弟所专享而只以分数决定录取与否时,你可以说机会平等
了。但若仅此而已,家境贫寒的优质生却又会因付不起高昂的学费而被拒之校门之外。
又譬如作某项投资可获丰硕回报,这个投资的机会是向任何人开放的,但这个开放,仅
仅是名义上的,因为只有已具备相当财力的人才有可能去把握这个机会。故此,自由资
本主义的运动程式,在创造效率的同时又在拉大社会成员之间拥有财富的差距,直至造
成贫富悬殊。
  社会民主主义对民主的理解比资本主义广泛得多、深刻得多。它认为民主精神应该
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资本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虽然都主张民主政治,但内在驱动力
却各有不同。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阶级垄断社会公权力,制定各种束缚工商业发展的陋
规极为不满。他们要求进入政权,以政权的力量限制封建特权的横征暴敛,并制定另一
套保护工商业自由经营的法律制度,这就促使他们反对封建特权,要求建立民主政治。

  而社会民主主义者(这其中既有出身于资产阶级也有出身劳工阶级和其他阶级的)之
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并不仅仅为解除封建特权对工商业发展的束缚,而还希企建立一种全
新的社会制度。在这个社会里,除了作为基础的民主政体外,还应使社会财富在全体民
众中作相对公正的分配,使社会不但免除因封建特权的横行而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也
免除因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而导致阶级关系的紧张,从而建立起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态。

  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观除推祟自由外还推祟公正、团结、互助。为了实现社会公正
和人们之间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社会民主主义在经济领域中实行适当的政府干预和员
工参与企业管理。这个干预非但不与民主原则抵触而且正是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
有力扛杆。因为这个政府本身就是民选产生,并较为关注中下阶层的利益,民主原则在
经济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就是要尽力使机会平等真正得以实现并且从机会平等进而争取结
果的相对平等,也就是把贫富差距控制在相对合理的程度之内。社会民主主义当然也重
视发挥人的潜能和肯定效率对社会发展的正面意义。鉴此,它认同市场机制的运行。扬
弃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张而推行混合经济。但同时它又深刻认识到市场机制的放任膨
胀必然会造成财富与劳动量不成比例地集中到少数社会成员的手中从而与社会公正的理
念发生尖锐冲突。于是,这就需要有另一种机制来予以制衡,对市场机制带来的效率让
其发挥,而对其造成的贫富分化则予以消除或减轻。
  显然,说到底,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对美好社会的内涵有不同
的理解。资本主义认为民主政治加自由经济这就够了,而社会民主主义则认为在此之上
还应辅以适当的国家干预。通过民主政权的干预来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
  资本主义的信奉者持有强者心态。他们感到在这种社会模式中自己超群的能力可以
为自己拓展灿烂的前程,造就富裕生活。社会民主主义者则真正继承了“自由、平等、
博爱”的精神遗产,并发展为更易于实践的“自由、公正、相助”的基本价值观,社会
民主主义者就个人而言,未必是生活的弱者,但社会民主主义明显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
境遇,社会民主主义绝不追求平均,它认同能力超群者的生活水准相当地超过社会中位
值,但它又清晰洞察由于能力差别而导致财富的差别,任其发展下去再加上资本的介入
,这差别不但愈来愈与能力无关,甚至与劳动都无关,以致某些不劳而获者会过上极为
优裕豪华的生活,而大量的辛勤劳动者却挣扎在生活线上。有这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实
在难冠以美好的评价。在封建专制走入历史以后,就轮到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作长
期的和平较量,较量的结果在二十世纪中期已初见分晓。今天则棋局已定。证据之一是
一百四十几个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遍布世界各大洲。十五个欧盟国家中经常有十一
至十三个由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单独执政或为主联合执政。证据之二是典型的自由资本主
义日益式微。撒切尔夫人下台,工党以高票重新入主唐宁街十号。资本主义不得不调整
自己的运行模式逐渐地向社会民主主义趋同。可见社会民主主义已成历史潮流,不可阻
挡。社会民主主义者宣称他们所选择的道路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这条道路日益拓展,毫无疑问地已成为康庄大道。

三,中国需要社会民主主义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劳动阶层实质上是处于农奴一般的境地。农村生产队里
的农民自不待言,工矿企业的员工亦是如此。国营(党营企业)对其员工有着强大的人身
束缚力。通过人事档案制和主宰其工资福利乃至婚姻生育和子女就业等等,企业牢牢地
控制了员工的人身,使之类同中世纪庄园里的农奴。
  “改革开放”以后,党营企业怪异地与市场机制联姻,从而诞下怪胎。那就是企业
的领导者仍然具备共产党官员的身份、级别、待遇,但他们对员工的统率管理则逐渐嬗
变为资本主义模式。具体表现是人身档案制度威严式微,企业领导不再能以卡档案来否
决员工“不合则去”的要求,但同时又解除了不能轻易开除员工这一规矩的束缚,即企
业领导可以制造“理由”开革员工。工资福利的规定也不再只是照章执行中央文件的条
文,而可以自行制定有关的规定指标。于是,劳工阶层从农奴境地爬出来却又落到自由
资本主义的雇工地位。然而,企业领导则不完全转变为资本家,从某一角度来考察,他
们比资本家更惬意,因为共产党官员的身份保障了他们优裕的生活待遇。企业营运不佳
,他们待遇依旧,更不需像资本家那样忧心忡忡乃至上吊仰药。企业营运佳绩,他们当
锦上添花,美不胜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他们又不如资本家,因为企业毕竟不是
他自己的,不能传及子孙,而且退休制度的建立使之在其位谋其政的时间有限,于是这
就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急迫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企业领导人员的贪污受贿
,挥霍浪费,安插亲信等恶劣现象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如果说,从前的中国劳工阶层并
不真正了解自由资本主义是怎么回事,那么现在他们就逐渐知晓了,当然,这个自由资
本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那就是它拒绝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而只采纳其
经济营运程式,并坚持一党垄断社会公权力,党和行政权力渗透在经济营运中,从而使
这个“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离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更为遥远。在这个“主义”的实施
下,最受损的阶层除了多少代来一直压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外,就是非技术性的中年工
人。这代人年轻时当成螺丝钉拧在农奴般的地位上,没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而以工龄
界定工资级别的规定又使那时年轻力壮、眼明手快的他们并不能因此多挣工资。当岁月
的流逝使媳妇熬成了婆时,“新经济政策”降临了,工资级别不再以工龄长短界定,而
只视其技术能力的高低和生产量的多少。“螺丝钉”没有更多的技能,青春耗尽再也不
眼明手快,他们蹇促的命运不仅仅是工资低微,更可怕的是被勒令“下岗”,从此踯躅
街头。这些饱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又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的苦头的
劳工群众对这些主义 都会有说不尽的怨恨和憎恶。号召他们起来为实现资本主义而战
,行吗?
  年青一代,由于年轻力壮或有机会学到一些技能尚可维持生活水准。但当他们看到
父辈的可悲遭遇,当他们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人到中年时,他们又将如何?或许这都与
他们无关,但只要他们怀有良知,从更理性的角度来观察了解社会,既知晓底层民众的
艰辛,又洞悉上层人士的优裕,他们就不会赞成这种“中国特色” 的资本主义,甚至
共产党中良知未泯者也会如此。
  当今中国的社会现状是政治层面上的专制和经济领域里的极不公正交织在一起。资
本主义制度固然要求民主政治,但它本身却缺乏建立社会公正的 机制。用它来取代共
产党制度无助于解决其制造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只有既推崇民主政治,又重视社
会公正的社会民主主义才有能力医治这些病患弊端,从而也最具备发动民众起来终结一
党专政的感召力。
  社会民主主义实现社会公正的方法途径并不固定,它应视各国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最
适当的方案。譬如税务法规的制定,要考虑全社会各收入层次的实际分布。社会福利保
障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力和民众的思想水平。然而无论如何,社会民主主
义实现社会公正的宗旨决不可有丝毫的背离,不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还是中共的“中国
特色”的权贵资本主义所制造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都在社会民主主义要予以扫除之列。

  目前在为中国民主事业而奋斗的营垒中,有人推祟资本主义,有人信奉社会民主主
义 。这很正常,也不要紧。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侧面上为中国的民主转型出力。
尽管笔者信奉社会民主主义,但并不否认以资本主义为召仍可在中国聚集到一些终结中
共一党专政的民主力量。只是一旦民主转型基本完成以后,在面临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
时,社会民主主义与资本主义就难以搓合,到那时,我们就只好把各自的理念向广大民
众和盘托出,由民众作选择弃取。但笔者深具信心,只要我们社会民主主义者作锲而不
舍的努力。争取民众的理解,那么,民众选取的会是 社会民主主义 而不会是资本主
义。


 
 
[5/1/2006 9:06:17 PM]


 
姓名: 密码:
电子信箱: 主页地址:
来自何方:
主题:
内容:
This Is CAPTCHA Image
(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