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
天華修院
|
論壇規則
|
美國國際出版社
|
友情鏈接
天華修院
新帖
|
查帖
|
刷新
张三一言
3/21/2010 5:01:20 AM
标题
内容
王希哲的“中共阵营第九个花瓶党”高论 张三一言 [一]、王希哲“与你什么关系”的高论 王希哲很受用“与你什么关系”来反对别人对某人某事某观点发表意见。例如他批说徐水良:“就算人家愿做‘中共阵营第九个花瓶党’也是人家的事,人家的权利,与你什么关系,没人要你去做,你“揭穿”什么?” 这是实际是第一个王希哲反对第二个王希哲。人们可以用王之矛击王之盾。” “就算人家批评‘中共阵营第九个花瓶党’也是人家的事,人家的权利,与你什么关系,没人要你去批评,你说这这些话做什么?” [二]、“中国民主化启动的第一步可能还真从“第九个花瓶”开始”高论 王希哲的理由:如果出现第九个花瓶党,就表示中共终于不得不让步承认它合法组党存在的政党的权利。我倒想说,王希哲的可能性不可以说没有,只是小到可以不考虑而已。就现实政治而言,中共派人组第九花瓶党可能性远比体制外组党大千万倍。在中共派人或渗人的绝对现实下,第九花瓶党与前八花瓶党竞忠比赛可能性远大于争取权利。不可否认的是在民意高状和网络提供方便的今天,共产党很需要一个可以蒙骗民众也可以取代想监督权力的民间力量与它合演“监督戏”的新花瓶党。基于这个要求来个第九个“在野的监督党”是极可能的事。事实上现在早已经出现第九和第十个“在野的监督党”了,这就是极左派的甚么毛党和工党;若再出现也只是第十一党了。所以,当第十一个花瓶党出现时,不但不会是“标志了中国政治生态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相反,它是标志了中国政治生态大大向后倒退了一步。 王希哲又说:“承认中共的执政地位,仅以一个在野的监督党活动,从这方面看,它有“花瓶党”特征,但另一方面,它超越旧时代那8个花瓶党,经济上独立而不依附共产党,直接向人民负责,真正肩负起在野监督共产党,改造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这根本不可能,因为它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概念上都是矛盾不两立的。做花瓶党就只有摆设添美的作用,绝对没有监督的能力和作用;有任何监督能力或作用的党就绝不是花瓶党。 并非世界上任何进了一步的事物总要带有旧事物的特征的,它只是新事物其中的一种而已。这种事物若能出现,当然要支持,问题是,现在还不是出现这样的政治事物的时候。问题更是,今天体制外的第十一花瓶实无可能。花瓶党民主路是一条死路,现在还想蒙骗人们往这条死路走,只会让更多人被自由被民主被死亡。 现在发第十一花瓶党梦,梦想走花瓶民主路,还是醒醒吧! 必须堵死十一花瓶党民主路! @@@@@@@@@@@@ 树犹如此 谈徐水良先生所谓“中共阵营第九个花瓶”党 谈徐水良所谓“中共阵营第九个花瓶”党 --------------------------------------- 作者: 徐水良 “事情有真假,反共也有真假。不是一个阵营,道不同不相与谋。” 揭穿中共阵营包括第九个花瓶的诡计,理所当然。本来就是对中共这个大敌的斗争的组成部分。有的朋友说是人民内部矛盾,是胡涂。 ---------------------------------------- 树犹如此: 反共有什么真假?你有什么资格定人家“真假”?就算人家愿做“中共阵营第九个花瓶”也是人家的事,人家的权利,与你什么关系,没人要你去做,你“揭穿”什么? 我看,中国民主化启动的第一步可能还真从“第九个花瓶”开始。一方面,这个中共终于不得不让步承认它合法组党存在的政党,声称它不以取代中共统治权为目标(起码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承认中共的执政地位,仅以一个在野的监督党活动,从这方面看,它有“花瓶党”特征,但另一方面,它超越旧时代那8个花瓶党,经济上独立而不依附共产党,直接向人民负责,真正肩负起在野监督共产党,改造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从这个角度看,它又不是“花瓶党”,它的存在标志了中国政治生态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世上任何进了一步的事物,往往总要带有旧事物的特征,但只要进了一步就好。就应该欢迎,争取。只要进了一步就有了再进一步的必然性和内在的轨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允许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一步步前进? 当然,现在连这一步都还遥远,还有待努力争取。但为什么我们现在就要把这条路堵死?污名化这条路就是要堵死这条路。我倒希望中国民主党能走通这条道路。 徐水良的极左,他所谓“揭穿中共阵营第九个花瓶”,就是企图先行把这条路堵死,只让你们去走一条根本无法操作走通的“革命”道路去(没人反对他自己去走给我们看看!),将民运永远淹没在网上的口水里。
改帖
删帖
提帖
压帖
封/解帖
删改者姓名
删改者密码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