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
天華修院
|
論壇規則
|
美國國際出版社
|
友情鏈接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新帖
|
查帖
|
刷新
东海一枭
3/14/2006 5:55:39 AM
标题
内容
东海一枭:高扬儒家理想主义旗帜!---中华文化大启蒙书之一 前言 有人问我中西学之别,我戏言:西方最高神格为上帝,用佛教里的果位衡之,也就罗汉而已,大不了菩萨一级吧,何足道哉(一笑)。而中华儒佛道三大文化系统,无不博大精深各擅胜场,若要深造贯通,除了苦学精进,还要具备上上根大智慧。儒门淡泊,已是奥义非凡;佛道玄妙,更是高不可极。 遗憾的是当今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多成了西方文化本位者,甚至纷纷投入基督门下。我称他们为捧着金饭碗乞食的文化难民。西肴固有佳者,食之本来应该,但对自己的金饭碗态度轻蔑随手扔弃,岂非买椟还珠之举? 清顾炎武有"亡国"与"亡天下"之辨,《日知录》"正始"条谓:"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改朝换代或丧失主权,谓之亡国,文化传统消亡,谓之亡天下。现在中国就是亡天下,道德、信仰、文化都丧灭了!以传统文化之正道和大道,清算现实丑恶,并对中华文化人进行文化大启蒙,已是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传统文化中,佛道远离政治,是出世法,姑置不论。本文从道德和政治两个方面对儒学的理想主义品格略予论述,希望有助于广大文化难民找回文化自尊,返回精神家园;更希望以儒家理想主义的火炬去照耀人心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去驱逐中共专制的阴毒邪气,挽救人的价值与尊严,并为中国民主运动提供道德能量和思想资源。 一、经权结合 儒墨法三家都是入世的哲学,但文化品格各异。墨家无视"礼崩乐坏"的现实,讲天志,讲兼爱,要实现一个绝对理想的社会,无异于空中造楼,是极端理想主义者;法家刻薄寡恩,重刑酷杀,专用威势,不择手段,是极端现实主义者。只有儒家既现实主义又理想主义,两者圆满统一。 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完善地结合在一起的是经权思想。经,大道也,常道也,天道也,基本原则也,普遍的规定也;权,权巧、权变、变通也,是对经的灵活运用。孔子很重视权道,在《论语》、《易传》中都表达了经权的思想,在《春秋》中更是将经权思想贯穿在历史事件中来表达,形成了公羊家完整的经权学说。(蒋庆先生在《公羊学引论》中对儒家经权说作了详细论证和阐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原儒认为"权"是很高的人生修养和政治艺术,强调在把普遍规定和基本原则落实到具体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去的时候,需要通权达变,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但权不离经,仁义道德的大经大法和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在行"权"之时也坚持理想主义不变。"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春秋-传》)。这是儒家的权道与法家的权术本质的不同。儒家在政治上理想与实践并重,其理想主义是一种"现实的理想主义",其现实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现实主义"。 "理想的现实主义"毕竟是道德的现实主义,仍有"迂腐"的、不切实际的一面,实质上仍是理想主义,故在社会秩序逐渐崩溃、天下行将大乱的世界,在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的时代,照样行不通,碰上法家那种反道德、反理想的极端现实主义,难免败下阵来。孔孟一生栖栖皇皇终无所成,主要原因在此;汉武帝以来,儒家虽上升为"王官学",但也是表面风光,历代王朝往往阳儒阴法、外儒内法,主要原因亦在此。 二、道德理想 在道德上,儒家始终坚持和高扬理想主义。儒家学说,内容丰富,义理兼赅,涉及道德、政治、制度、教育等各大方面,但根本上可以是一种道德学说。它主张以一定道德原则来统率一切,把政治、法律等都视为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体现。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公制礼作乐的本意是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孔子以"仁"为核心辟内圣外王之道。《论语》把中庸、礼、义、智、信、勇、忠、恕、孝、悌、温、良、恭、俭、让、宽、敏、惠、敬、和、爱、友、善、逊、廉、正、聪、庄都划归"仁"的谱系之中。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中,自由、平等居核心地位,而东方传统的人道主义的基础主要是博爱、仁爱。 孔子死而儒八分,曾子、子思传之孟子的思孟学派和子夏、曾参兴于魏的西河学派,将孔子思想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层面发扬光大。孟子代表儒家理想主义一翼,荀子代表儒家现实主义一翼,但两翼异中有同,对道德理想和基本原则的坚持是一致的。 荀子隆礼重法,追求外王,他倡导的礼制,基以仁德,扩而为礼,散而为法。法为具体刑法规章制度,仁和礼为政治原则。荀子传之商鞅、吴起、李悝,由儒入法。韩非子与李斯虽荀子弟子,却根本上违背了孔子仁道的核心和荀子礼制的大本。故法家虽受过原儒影响,但与儒家断绝了关系。是否坚持仁义原则与道德理想,是儒法最根本的岐异。后儒张纯一曰:"法无礼则失本,礼无法则易弛"。韩非子推崇的"法"就因不"仁"无"礼"而入了魔道。 儒家的道德伦理信条,有的为它所特擅,有的为所有主要文明奉行而具有普世意义。据胡治洪先生介绍:1993年以来,经过世界宗教议会(芝加哥199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普世伦理研究计划讨论会(巴黎1997、那波里1998、北京1998、汉城1999)、东西方伦理讨论会(汉城1998、北京1999)以及一批世界知名政治家联合发表《责任伦理宣言》,各大文明思想家得出了人类社群可以共同奉行的两个基本原则。杜维明认为,这两个原则可以把它归结为儒家原则,也就是说,可以用儒家的语言来概括。两个原则之一可以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加以表述。另外一个原则直接采用康德"人是目的"这一命题,即人道原则。"把人当人看,而不当作手段,这与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是同构的"。 除了上述两个原则之外,在生态环保这一关涉整个人类从而也具有全球性的课题研究方面,思想家汤玛士-别瑞为《地球大宪章》提出两个直接出自于儒家资源、有利于改变现代人类基本态度以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即"差等之爱"和"一体之仁"。如果说"恕道"和人道原则展示了儒家在建立人类社群伦理方面所拥有的普世性资源,那么"差等之爱"和"一体之仁"则突出了儒家在构设持久和谐的天人关系方面所特擅的宇宙观。(见胡治洪《文明对话:多元现代性与新轴心文明背景下的儒家论说--杜维明"文明对话"观述论》) 三、理想人格 孔子不一般反对利益追求和物质满足,但强调"义然后取",取之有道,并认为追求物质的满足在人生中是最基本和低级的。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是精神、道德的而非物质物欲的。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就是说一个人拥有了德、智、勇等品质,再加上"艺",才是真正地"成人",即在人格上成为一个完备成熟的人。 但如此高的标准,在那"言利之风遍天下,偷生之徒满海内,反复狙诈不知羞耻者比比皆是"(钱穆语)的时代,一般人难以企及,因此退一步说,如有一定的道德操守,言行一致,久处穷困而不忘平日诺言,也算得一位完美的人。 孔子提出圣人、君子、成人、仁人等理想人格,内圣外王是儒家最高的人格理想,这样的理想人格非常人所能企及,这样的理想政治在据乱世也难以出现,所以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也"(《论语述而》),退而求其次,君子人格则是常人可及的。君子人格的地位次于圣人人格,却有更强的现实性。 君子人格具有上达仁义、克己复礼、慎言敏行、文质彬彬等基本特征。《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这些言论涉及君子人格的界定、培养、修为等方面。孔子将"仁"作为"君子"精神的最重要的内容,要求任何时刻、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违离。 "君子怀德。"《论语》将"德"作为"君子"的最重要的特征,要求统治者成为道德表率。《论语 宪问》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君子以修己始,以安人终,安百姓是安人的极至,连尧舜都未必做得很好。修己安人,是孔子对君子理想的最高概括。 四、政治理想 儒家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春秋》以孔子诞生为基点,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十二世分为孔子所传闻世,孔子所闻世、孔子所见世。《春秋》是孔子托事明义之书,托鲁十二世的历史来表达孔子王心所加之义,所以托孔子所传闻世为据乱世,托孔子所闻世为升平世,托孔子所见世为太平世。 小康是原儒为当时的"据乱世"所设计的最高社会理想:"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壑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 小康社会,有尊卑等级之别,但制度设置相对合理,上下和睦,君主仁民爱物,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百姓安分守己,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种次一级的社会理想,孔孟未能实现,到了汉朝董仲舒手里差不多算实现了。升平,也是开明专制的特征。开明专制在历史上有其合理性先进性,对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全和民众的安居乐业,都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谷洪君总结孔子的政治思想理路曰:克己复礼是对当时行政权的矫正,尧舜禅让要比周礼来得正义,而氏族社会的公天下是更大的社会正义。所以,孔子首先"宪章文武",以克己复礼约束国君大夫们,其次"祖述尧舜",以禅让制否定三代家天下的政治合法性,最后追求氏族社会的一人一票的、"尧舜其犹病诸"(尧舜都未能做到)的公天下形式。孔子复古诉求的是社会正义,而不是为了回头再过茹毛饮血、钻燧取火的日子。 我赞成谷洪君的总结,但所谓孔子复古,亦属误读。"宪章文武""祖述尧舜"云云,不过是孔子借事明义而已,就象借《春秋》十二世为人类社会演进之三世一样。历史上的春秋战乱频仍,全都是据乱世,哪有升平、太平可言?但孔子作《春秋》并非纪载史实,而是"缘鲁以言王义",即托鲁史以明新王治世之义。 原儒为人类社会设计的最高理想是大同世界太平制,这一理想首先体现在《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也就是太平世。儒家的太平理想集中体现在《春秋》经中。蒋庆先生曰:《春秋》托昭、定、哀三世为太平世,表明孔子对人类历史演进第三阶段的看法与治法。在孔子看来,太平世是人类历史演进的最高阶段,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也是人类最终的希望。在太平世,人类的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人有士君子之行;文明程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天下不再有大国小国的区别,也不再有文明落后的区别,即消除了国界与种界,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人类达到了普遍的平等。在此阶段,王道大明,王化普被,是一天下归仁,万国崇义的世界。 《论语》《孟子》《诗》《书》诸经中及孔门后学言论,无不贯穿三世思想和政治理想。 五、民主精神 儒学不仅蕴藏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政治资源。对此现代新儒家诸公已作了很多阐析,尽管各人观点并不一致,每个人不同时期也可能看法有异,但大体上都强调儒家思想中有浓厚的民主自由原素,有的干脆认为儒家思想完全符合民主(如钱穆)。 儒家经典中民主思想之光在所多有,兹不详述,只举孟子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证。很多人将之解读、定位为民本思想,岳伍君指出:"民贵君轻"不仅是民本思想,还是民主思想!岳伍君认为,按照民本思路去解读、定位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固然也能解释得通,但是严格说来,那是断章取义式的解释,是将"民贵君轻"一语和后面的文字割裂开来进行单纯解释,不符合孟子原义。 整句话是这样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意思是说,得到百姓拥护才可以成为天子,得到天子器重才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才可以成为大夫。 孟子的原义非常明显,民是主体力量、决定力量,是权力主体,民就是本,就是主,而不是被人家"以为本"或者"以为主",民不是"以"的对象,不是被决定对象!民是第一位的,不是从物的角度看是第一位的,而是从权力的角度看,民也是第一位的!民这个主体决定天子的产生! 孟子接下来仍然毫不客气地坚持民主思想,得到民主出来的政治结果之后,更得寸进尺地要进行民主监督,他说:诸侯危害了国家,就要改立别人。祭祀用的牲畜已经长得肥壮,祭祀用的谷物已经处理洁净,就要按时致祭,但是仍遭水旱灾害,那就改立社稷的神祗!在那个天命观念严重的年代,孟子对神祗毫不妥协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对待神祗尚且如此,也就难怪对国君等统治者那么不客气了! 联系到孟子充满民主精神的其它言论,我认为岳伍君言之有理。 孟子有"主权在民"的思想。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孟子》) 意思是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在孟子看来,天子的权力来源于天与民两方面,但 "天"与"民"实际上是合一的,天虚而民实,天意民意两位一体。所以,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主权在"民",民意才是政治权力的来源。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 孟子赞成"汤武革命"。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介,则臣视君如寇仇。" 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回答:"于传有之。" 齐宣王问:"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 纣矣,未闻弑君也。"如果君不君,弑之并不是不忠,因为君的所作所为不合"道"在道德上就不是君了,按孔子正名之说,他只是"一夫"。"贼仁""贼义"的独夫,人人得而诛之! 孟子强调尊重民意。"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这是他与齐宣王之间的一段对话,要求君主在进行政治决策时要参考、听从民意把参考、尊重、听从民意。 六、公羊家言 这里我要隆重地提一下蒋庆先生的大著《公羊学引论》,该书阐明公羊学是一种区别于心性儒学的政治儒学、制度儒学和儒家政治智慧集大成者,为儒家研究、发展别开一生面。蒋庆认为,公羊学关注的重点是政治社会的形上根基问题(大一统问题),政治秩序的合法性问题(改正朔、易服色、设官法天问题),政治制度的变革存废问题(通三统问题),历史中的公正问题(大居正、大复仇问题),行为规范与政治制度重建的问题(新王改制立法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制度性的焦虑。公羊学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这类政治的价值问题,制度的意义问题,规范的设立问题和政制的改进问题。 例如,公羊家的天子一爵说,就极富民主性和现代性。天子一爵,是指天子为统治秩序中的一个等级位列,而不是离开此等级位列超然独在的神圣存在。天子一爵说创自孔子,传自公羊,是公羊学中极为精彩的思想,但因天子一爵说有损于天子--君主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所不喜,故公羊家未能在《春秋》经传中畅宣此说,另外,公羊家在春秋五百多年的乱世中迫切渴望出现一位有威望的王者来统一混乱的中国,故大一统而尊王,而天子一爵说则是属于《春秋》贬天子的太平说,不利于提高天子的威望,并与尊王大意相矛盾,故公羊家亦甚少发挥此说。蒋庆先生不忍古义湮灭,特搜寻扒梳,将碎义只言串联贯通,使公羊古说复明于今日。 从公羊家天子一爵说的性质来看,天子一爵说将最高统治者世俗化,用理性所设计的制度(爵制)来安排、限制政治权力,非常符合政治现代化的要求。现代民主政治中的总统、总理、首相,不外就是世俗统治秩序中的一个等级位列,在这一点上与天子一爵说中"执位至尊"的天子没有区别。公羊家所设计的天子一爵的理想制度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和民主性,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建设中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公羊家常言孔子为万世立法,为百代张义。孔子创天子一爵说即是为二千年后的今天所立之法,所张之义。由于历史的机缘未熟,天子一爵说在中国历史上未能实现,但是,这并不影响天子一爵说深藏的意义和价值。(见蒋庆《公羊学引论》) 七、尊重历史 儒家经典中有不少维护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言论,如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其事上也敬"等,因时制宜当机说法,可以视之为原儒政治现实主义和经权思想的一种体现。 同时,如果尊重历史,就得承认儒家在历史上为君主专制服务并将之导向开明专制,乃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历史选择。在现代民主制度出现之前的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开明专制作为一种"善的等级制",无论对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无论对民众还是民族,都是最佳制度选择。所以,儒家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言行有其历史合理性。 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但在君主面前原儒的头最低也有其限度和条件,君臣各行其"道",各尽其责。所以从君主的角度看,许多时候儒家的服务是很不到位的。孔子曰"士志于道",孟子曰"道尊于势",道与势之间,也就是儒家道德政治理想与专制政治现实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相当的紧张。这正是儒家文化品格的优秀所在。 当然也要承认,儒家文化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思想体系,在思想与社会历史的复杂关系中,在君主专制的政治实践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理想主义品格难免受到深度磨损,甚至,或因受到法家的玷污而迷失本性,或因受到权力的强暴而蒙尘涂垢。这一切一切,都是特权专制的罪孽,纵然是开明专制,也难免存在罪恶,何况历史上许多君主未必开明?但把君主专制的罪恶算到儒家头上,非持平之论也。 孔孟试图以道德,董仲舒试图以"天"来限制君权,效果都有限。正如徐复观所说:"两千年来的历史,政治家,思想家,只是在专制这副大机器之下,作补偏救弊之图。补救到要突破此一专制机器时,便立即会被此一机器轧死。一切人民,只能环绕着这副机器,作互相纠缠的活动;纠缠到与此一机器直接冲突时,便立刻被这副机器轧死"。 世易时移,民主大潮汹涌全球,任何专制都失去了合理性合法性,在中国实践民主的历史条件早已成熟,为儒家学说刮垢磨光并从中开出现代民主制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践行原儒天下为公的政治大道,此其时矣。 八、理想之光 儒家最高人格理想是成德成圣,内圣外王;最高社会理想是选贤与能,天下为公。儒家因时制宜设计的一些道德规范和文物典章制度或已过时,但它的道德原则和政治理想,在在闪耀着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儒家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对于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批判和完善人性,提升下堕的道德,对于批判和改革政治,实现民主自由,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愿一切有志于中国民主正义事业的有识有志之士和健康进步力量,紧密团结在儒家理想主义旗帜下,弄潮击浪,拨乱世而反之正,去迎接自由的旭日! 2006-2-28东海一枭 首发《自由圣火》半月刊第十五期《自由圣火》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改帖
删帖
提帖
压帖
封/解帖
删改者姓名
删改者密码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