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
天華修院
|
論壇規則
|
美國國際出版社
|
友情鏈接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小王观世~
1/1/2012 7:55:23 AM
标题
内容
《实证天机图的天人合一观诠释》 作者:金钵法王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我是如何实证天机图的: 从美国传来消息,师父的遗体经友人从亚利桑那州运至洛杉矶,并将于2006年12月21日安葬在玫瑰冈墓园。如果我之前还对师父的在世仍有一丝侥幸的话,这个消息又在我心上扎了一刀似的难受。 晚上洗了澡,穿白色上练功服,晚深人静后,坐在床上,万念俱灰。意已决,心想师父不在了,我也没有留下的必要,随师而去吧。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出神直向上冲,速度极快,耳边侯有风声。慢慢的速度减慢,来到混沌的境界中。这里没有光,没有物,没有人我,一片淡淡的灰白色。 此时感觉似在一无形的轮上,顺着时针再轻悠的旋转,向来的下方望去,遥远的那边有一白绿相间的点 心想到,我还有使命,然后迅速朝这个坐标点下冲。突然,眼前现出一个是蓝白相间的光的圆盘, 我自上向下飞驰正欲穿越它的中心,越来越近,突然在这个圆盘的中心,生出五颜六色的光,相互交织, 在穿过这个中心的瞬间,突然来到一片白色的光的境界里,在这里只有光。 继续再往下冲,看到了太空中的白云大海绿色大陆的地球,非常的漂亮 再下冲,看到北美洲 此时,在北美洲大陆再次显出那个绿白相间的标志,再往下接近时,看到绿色的方块上有字, 是上下方位一面,左右方位一面,都写着“中功”两个字。再往下,看到是师父平平的墓上搬放的绿白色的两组花圈,绿色的是新摘种的草,白色的是花,我出定来,已经是凌晨了。 我把这个过程,编写在《麒苑文集》第30期中,因为当时不能讲得太实,只是在文档中粘了几张图,这是门内最早一个实证天机图的经过,大家可以分析,其中有很多的意味,那就是你若想证天机图,得师父这个心传,需要什么个条件,好好琢磨。 描述:梦中的安息地 图片: 和 玫瑰园坐标 12时轮圈 五行 光的境界 地球 这整个是天机图的实证境界 这个 图标是定位在洛杉矶玫瑰园 时轮 张晓解释为十二时轮,有人解释为佛家的舍利圈,依我实证的体验,解释为十二时轮更确切一些,因为在回归的瞬间,是先见到定位点,然后回归,由于有了速度,产生时间概念。 在这个时轮之上, 以生命 永恒的形态存在。 在这个时轮之下,马上由时空的交错产生 五行 生命通过最小粒子 的支撑,以波和波群 的形势存在 充满, 无穷大的虚空 五行 这张,中间的五色是天机图中那个五角星,以及变化远动的相, 空白 这一张是生命元神回归穿过五行后的一片白光境界,下面接着出现的是地球 那么在五行属性或者说“三”与实态世界之间有个过渡带,就是这个白光世界。这个过程在天机图上应该是阴阳的中心区域, 白光又相对于黑,阴阳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我们看天机图在与密宗的生死轮回图对照时会发现,密宗的生死轮回图更注重层里上文字的表达。 左为(密宗的生死轮回图) 比如: B和C也就是中阴的境界,与天机图里的 对应,与实证中一片白色光明的境界比较接近 ; A也就是“三毒” 与天机图里的现实世界对应, 实证中是地球 ; DEFGHI是六道轮回,与天面图里的五角星对应,与实证中时轮中心五色光的境界对应; (实证中时轮中心五色光) 密宗的生死轮回图中如下部分对应天机图里的最外层,对应于实证中恍有一念的灰色虚空。 (实证中恍有一念的灰色虚空) 生死轮回图的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7触、8受、9爱、10取、11有和12老死与天机图里的12时轮对应。 又与实证中的 是同一层含意(实证中的12时轮) 天机图在这里的表述,更接近与实证的境界。密宗的生死轮回图在文字与结构细节上突出。 值得赞美的是“密宗的生死轮回图”把“12时轮”详细的每一格所代表的内容表述了出来,从实证看,12时轮这个境界在低层的实证中,比如炼神还虚的境界,没有12格的个相,只是一体的蓝白溶合的光明境界。其清净的一面对照“老死、无明、行-----生”的元神白光之相,意义则是“老死、无明、行-----生”溶于清净虚空,炼化阳神老成。 这是实证中的12时轮,从上往下看,炼神还虚的蓝白溶一的光明境界,是执着炼神还虚境界所显现的境界,在圆法中属于虚空大定的层次。把这些联系起来后,一个较完整的内证体系有望建立起来,从而实现生命科学的可重复性实验。 下面蓝色内容是引述 所谓天机,就是宇宙难以窥见的本质、原理和运作规律。一代“哲圣”张宏宝先生在关岛监狱炼狱444天灵悟出的天机图,是反映了天华文化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模式图,它是在集中了人类修炼技术精华的“圆顿大法”的基础上凝炼出的“大丹”,是张先生献给世人的大礼,给我们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宏宝先生灵悟和绘制出的天机图是由6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和几种似曾相识的符号组成的一幅神奇的图形,它们内部各个部分按照自己的运行轨迹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着,概括了宇宙生成以及人类的起源和归属,是一部完整的宇宙动力模型。 一片神秘的黑色中,突然一个白色混沌团在中心爆炸,形成了宇宙。由道产生了混沌一体的宇宙,“道生一”。开始分离出两种基本物质: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一生二”。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在不同的时空点上组合产生了不同复性物质的万事万物,这就是“三”,而这万事万物的“三”,归结起来,只有五大类:金、木、水、火、土。 大类复性物质构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五类就是老子宇宙创生说中的那个“三”。“三”生万物,即是五类化生万事万物。 用十二时轮图形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在全维旋极时空观中,时间为“宙”。 用八卦图形代表天道、地道和人道的空间。在全维旋极时空观中,空间为“宇”。 用数字符号中的“∞”,代表数学。 用微观的“粒子”符号代表阳性物质。阳性物质的实存在方式是粒子或粒子的组合态,无论怎么分解或分割都仍然是粒子态,分解至最后均成为化学元素。 用微观以外的“波”或“波群”符号代表阴性物质。 从“道生一”到五类化生万事万物。马上接着说到十二时轮图形,让我看这中间需要有个说明才好,五类化生万事万物了,当然人也就产生了,那么人再来练功修道,以时间为突破口,逆炼到把我这个人充满空间,最后与道合一的,波或波群,实现从阳性生命向阴性生命存在的过渡,在与道合一境界里,天机图的最里层,所谓黑色的天空,与其最外层的(我表达的灰色)同是一个层面,这是最容易让人悟不透的地方。合与道的生命,仍然是生命,因为有生命意识存在,是活生生的,不是空寂的,尊师把背景表达为淡蓝色,是表示智慧成就,无上智慧成就。 对"波和波群"的认识和理解,从上面这张图,已经可以看出, 波和波群的意思,也就是个人成就与集体成就的关系。 所谓合于道的生命是粒子态的,无限极小的粒子,小到甚至可以说是"无",微妙到是"无",而不是无,下面这个数学符号"无穷大" ,并不是简单的说一句"数学"就完事了,这里是表示"无穷",粒子无限的分下去, 微妙到是"无",而不是无,波的存在一定有粒子作为载体, 否则波也不存在。 现在争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 如果用天华哲学来指导,很容易得出结论, 波与粒的争论无非就是鸡与蛋的争论之翻版, 师父在北京科学会堂说到这里就一笑,不说了。阴阳规律是宇宙的根本律,法于阴阳,你若被时空所限,永远搞不懂,粒子分到最后是什么状态。但我们有答案, 粒子无限的分到最小,仍然是粒子,不会是无, 但那个时候,以波和波群的形式显现, 阴性占绝对的主体, 阳性的粒子小到甚至可以认为是"无",那些搞粒子加速器的科学,他们会一步步地往小里认识粒子,也就会更深一步的捕捉到不同的波的特性。 用十字符号代表“人际通则”,讲述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和规律,而非简单的人际交流、交往或公共关系。一个人的智商不管有多高,如果情商不高,他是无法获得成功。 这句说的好。情商---就是与师父的情缘,无上密法靠心传,此心传又非一个什么通灵,而是佛佛唯传本体,师我合一的状态,情与师父相通,感与师父同感。上面这段话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 看佛家对这个十字的看法,认为是“连接”的作用。受灭即爱灭,即缘起止,受缘爱,即缘起转,业轮转。业有而行,行而业轮转。因爱爱取而无明,由无明而烦恼轮转。 “十字”«龙华经»上讲的“十字佛”指的是能够传授经纬之学的“尊佛”。再明确地说应该是指证得天机图,并能重入三界行菩萨道的人,但从实证中看,中功是立体两个面的交叉 说明中功单就功法而是觉悟的中功人依托地球环境,全方位在宇宙传播的格局。 “天机图是用简单的图示道破了宇宙的本质、原理和运行规律,超越了语言文字,是我们人类对宇宙揭秘成果的象征。它是哲学界珠穆朗玛峰上的皇冠宝珠,亦是向宇宙深层各种智慧生命体传达人类智慧信息的最凝炼成果和结晶。” 最后这个评价是合适的,但并不是只有中功证得了这个境界,佛道两家早就证到了,只不过,没有图型化的总结,作为一个图腾的符号来表达,尊师的总结是卓越的。 这是《全真七子得道传中》王重阳的观点 话说重阳先生对丹阳、孙不二曰:“性本先天一物,圆陀陀、光灼灼,虽有其名而无其形,不识不知,难画难描,有何所似。吾今为汝等勉强图个形像,汝当自诚。”先生说罢即取笔在手,向红漆凳儿上先画了一个圈圈“○”,后又画一个圈圈,于圈圈之内点了一个“⊙”。画毕,即白马丹阳孙不二曰:“汝二人可识此义理么?”马丹阳与孙不二齐声答曰:“弟子等心性愚昧不能识此义理,望师父指示。” 重阳先生曰:“头一个圈儿,是浑浑沌沌,天地未分,日月未判之象,名曰‘无极’。无而生有,故于圈内生出一点,是名‘太极’。这一点生天生地生万物,这先天由太极而生,这一点即为一气,故曰先天一气。这性从先天而发,发于未有其身之前,着于己没其身之后。这一点灵性,是不生不灭
改帖
删帖
提帖
压帖
封/解帖
删改者姓名
删改者密码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