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
天華修院
|
論壇規則
|
美國國際出版社
|
友情鏈接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赵梓龙
12/21/2011 2:22:43 AM
标题
内容
【台湾中台禅寺云游感悟】 赵梓龙 台湾,从很小的时候起,在心目中就像是一个远在天边的神秘宝岛。一旦有机会两岸开放,自然要报名参加观摩的。 台湾很美,我说的美,不是说风光,而是美在其文明的素养,一种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的综合素养。 别的如民主文明,环保等,在此我就不多赘述,相信大家可以从其他很多途径了解到,我想说的是此行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中台禅寺的经历。 旅游行程的第二站是台中南投县的中台禅寺。行前听导游说中台禅寺建成于2001年,我心里就有些失望,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国内很多景点之仿古建筑的内涵尽失。 可是,到了禅寺之后,让我大感震撼,原来台湾的佛教是如此的弘法! 中台禅寺属于佛教禅宗道场。该禅寺由开山方丈惟觉老和尚亲自领导,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台北101大厦的设计者)历经3年规划设计,7年施工兴建,于2001年9月1日正式落成开光启用。 中台禅寺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寺庙的印象,其建筑风格有别与我所见过的任何一座寺庙,是一座现代的寺庙。传统寺庙都是平面布局的院落式建筑,而中台禅寺在结构上彻底改变了这种格局,是由一幢主楼和若干裙楼组成,远看像一个五星级酒店或是一座城堡,庄严宏伟令人赞叹。中台禅寺建筑风格为垂直立体化,建筑高度从地面到塔尖高度达140米,共37层,据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寺禅院。 中台禅寺也是唯一的一座不烧香上供的寺庙,这里见不到以往寺庙中香烟缭绕的情景,为了避免香火对环境和建筑造成损坏,中台禅寺内外不允许上香,烧纸。信众们在中台禅寺供佛的都是盛在小瓷碟里的鲜花,显得清雅别致;双手合十,佛在心中。进入这里,人的心灵是宁静的。 高科技材料和技术在中台禅寺随处可见,比如,九楼大光明殿的天花藻井就是由光纤营造成的北斗七星,由激光所营造的星光效果又映照在晶莹剔透的玻化地面,使人立身殿内俯仰都可见星光点点,宛如飘浮于无垠无际的虚空之中,有一种融入天空的体验。中台禅寺在设计建造时,放眼全球选用最能传达其理念的建筑材料。一楼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墙壁与地面都采用了灰色石材,而佛像采用了来自释迦牟尼故乡南亚地区的红色花岗岩,营造一种“红尘世界”的象征。五楼的大庄严殿则以金色为主色调,佛像以来自巴西的纯净白玉精雕而成,象征功德圆满。九楼大光明殿是一片清净无染的纯白,白玉雕琢而成的15米高的佛像端坐正中,殿堂各面皆用结晶化玻璃筑成,置身殿内,仿佛有一种氤氲的幻觉,一种诚敬之意油然而生。种种精巧构思与现代科技将中台禅寺打造成了一座建筑精品。中台禅寺于2002年获第23届台湾建筑奖和第20届国际灯光设计卓越奖。 与中台禅寺建筑风格石破天惊的创新如出一辙的是,住持惟觉大和尚所倡导的面向二十一世纪佛教弘法方向——佛法五化: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也令人耳目一新。 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中台禅寺更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兴办了普台中小学和高中。这里的学生采取全寄宿制,从小学习开设英、日、法、西班牙四种语言,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语言沟通能力,开拓宏观的国际视野。同时熟读中国传统的经典国学,可谓学贯中西。 惟觉大和尚要求在这里修行的1600多位僧尼要广泛涉猎一切先进知识。禅寺图书馆有宽带互联网和先进的影音设备接收世界最新信息,还有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门类的最新书籍。现在中台禅寺在台湾岛内设有80多家精舍,在全球其他地区设有90多家精舍,所有这些分支机构的佛事活动和人、财、物都由总部统一管理。中台禅寺的目标是在岛内开设108家精舍,在全球开设1080家精舍!其视野和气魄由此可见一斑。 台湾第一代法师慈航长老曾提出教育、文化、慈善是复兴佛教的三条生命线;这三条生命线的实质就是要求佛教界要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利益众生,服务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比如星云法师的佛光山始终坚守“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四大宗旨。在慈善事业方面,佛光山作出了很大成绩,据统计,以帮助低收入户及贫困患者为主的佛光施诊所,平均一年要为三万人诊疗。云水医院下的辆义诊车,巡回于全省县市,多乡镇,一百多个村落,为交通不便的患者服务,一年要耗资五千多万。在慈善事业方面,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功德会影响最大,台湾现有人口两千多万,而慈济功德会的成员就有三百万人之多。慈济的四大工作专案是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它的慈善事业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凡是有天灾人祸的地方,就有慈济功德会的救助人员。慈济功德会的慈善事业向社会证明了佛教的力量和价值。 应该说,台湾佛教事业的繁荣发展应证了慈航长老的这一夙愿正在变成现实。 在中台禅寺的参观是个缘起,让我开拓眼界,更让我进一步的思考,要把天华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在全球广建弘法道场,发展的思路,也必然是要走现代化的入世发展道路,修炼和实业两条路同时走,教育文化慈善齐头并进。 牛顿曾说 “如果我已经看得更远,这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天华文化是开放吸收,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天华人亦是如此,走到哪学到哪,我感受着台湾的文明民主,感受着台湾的浓浓中华传统文化包围的气息,更是从中学习和吸收优秀的知识信息能量,把它们绘就在我心目中天华事业发展的蓝图上。
改帖
删帖
提帖
压帖
封/解帖
删改者姓名
删改者密码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