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
天華修院
|
論壇規則
|
美國國際出版社
|
友情鏈接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tre
7/12/2011 2:11:38 AM
标题
内容
[转]不错不漏不走样地传播天华文化 “不错不漏不走样”地传播天华文化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错不漏不走样地传播尊师的思想精髓,特别是99后的思想,如我们天华文化网首页右侧一栏“新的使命”的内容。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天华人根据你自身的使命,通过各种途径完成了这一块的修炼任务,才是“最高修炼层次”。第二,不错不漏不走样地传播尊师的理法,当然这是狭义的提法,仅指单纯的“中功”养生益智这一块内容。虽然中功本身包括了尊师的全部思想,但由于当前绝大部分中功弟子已片面地、狭隘地把单纯的强身健体的气功锻炼作为了中功的全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才有了这样的提法。这一点要求我们天华人在传播尊师的功理功法时,一定要做到“不错不漏不走样”地传播。这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弘法原则和识别真假的标准。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年跟随佛祖修炼时所经历的种种困难、挫折和多次的生死考验。我们其中的很多同修就是当年的十大弟子或五百罗汉之一。 我们的佛祖大彻大悟后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主张就是“四姓平等,同为释氏”,站在社会学的角度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平等、自由、民主”。彻悟了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使命使他只有对所有众生的平等慈爱。而处于当时印度的社会现状是“四种种姓”等级森严。当时,就连工商阶层的民众甚至最底层的奴隶们也不见得赞同佛祖这一“不识时务”做法。不难想象,佛祖和他的十大弟子、五百罗汉们遭到了小乘佛教和王公贵族们怎样的打击和政治迫害。 佛祖的49年说法,多少场“千二百五十人俱”的听经壮观场面,听过佛祖说法的人数、场数已无法计算,但能够面对无穷无尽的政治迫害和磨难而成就正果的只有“十大弟子”和“五百罗汉”。 《释迦牟尼传》里也仅列举政治迫害的极少数事例,这是后人在编写时的慈悲和善巧,为的是怕因此吓扒下信众而断了种善根的机缘。 “不错不漏不走样”地传播天华文化,应该很好理解。我们看看佛教各门各派,他们至今2500多年了还在念佛祖的三藏大经。而我们尊师1987年代出山至今才20多年就只用传弟子们的悟道经验了,尊师的理法只做个幌子开开路、做做招牌了,而大传特传根本就没有大彻大悟的弟子个人的小道道了。这正常吗?!这合乎历史规律吗?!这合道吗?! 我们连舍财都很难做到,舍亲情、舍命恐怕就更难做到了。不舍不得,不磨不成佛,这就是大道无情的规律使然。 古人云:相由心生。看看我们身边的同道,因为放不下,因为恐惧害怕,放弃了自己真正的使命和成道的捷径。心理的变化必然带来身体的变化。心不正则不能与宇宙正气场相合,所以邪心招邪气。家里或自身身体悄悄发生了变化:不顺利、不健康等等接踵而来。我们很多同道不因此反省自身——这是你与大道还有缘,这是大道对你的警告和关爱,反而更加畏缩,甚至心生怨恨.。可怜可悲。 然而,尊师的“万朵金莲”正在悄然崭露。一批有特殊悟性、有大根基的同道正直面政治,直接传播尊师的大道之理。可喜可贺。 他们历经种种磨难和打击,仍坚定不移地弘扬尊师的思想精髓。在弘法过程中,不光要面对生命的危险,还要面对门内的许多猜疑和顾虑,艰难地代师找寻一粒粒“金子”。虽然,在找寻中遇到的不理解是大多数;虽然,在找寻中遇到的多数同道仅仅是同情的舍财“供养”心态。他们坦然面对,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这一双双铁肩担道义肩膀,这一颗颗契而不舍的精进心,难道还不能点燃我们觉悟的心灯,难道还不能敲醒我们昏睡的心灵。 什么是傲骨和媚骨?尊师在成道的历程中已给弟子们和世人作了很好的解答:尊师的演道过程把傲骨体现得淋漓尽致。 傲骨是宇宙正气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在民族气节上和做人的道德准则上。她是古今中外大成就者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和不同凡响的志气。但绝非傲气。 变通可以由显变为隐,隐身民间继续弘扬师道,引度有缘;变通不等于媚骨,更不等于变节。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很多同道把摇尾乞怜视为变通,把歪传邪传师道视为变通。把尊师99时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所作的一些特殊规定应用于现在时空点,为自己发师难财找借口和欺瞒同道。 更有甚者,被人家所利用,充当尊师当年在“杀手锏”中“人战术”的急先锋,被“以夷治夷”的策略所运用,为瓦解我们队伍而不遗余力。 我为真正得道的傲骨者、不遗余力、不错不漏不走样地传播尊师思想精髓的同道击节而歌,并向他们顶礼膜拜。
改帖
删帖
提帖
压帖
封/解帖
删改者姓名
删改者密码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