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
天華修院
|
論壇規則
|
美國國際出版社
|
友情鏈接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刘因全
10/18/2008 8:50:43 PM
标题
内容
孙中山原形毕露 -------------------------------------------------------------------------------- 万维读者网 作者: 傅芮岚 2008-10-04 互联网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给世界带来了一场信息革命,人类在资讯、信息、沟通、交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方便。对于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西方世界,它是一场锦上添花,但对于言论禁锢、新闻审查的东方专制国家如中国,它则是一场雪中送炭,近十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启蒙历程,可媲美于当年的新文化运动。 10多年来,中国读者从互联网中获取了被蒙骗的真相、中国思想家们在互联网上推广了不受官方钳制的思想,中国社会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阅读自由和交流分享自由,取得了近百年来国共宣传文化之后的一场觉醒和一次启蒙。许多被专制政党所遮掩的历史真实被揭露,许多被专制政党所神化的领袖丑闻被曝光,毛泽东在贴身御医李志绥和众多史料的揭露之下,走下了神坛,孙中山在历史学家和历史评论者的深究之下,也开始原形毕露。 近百年来,由于国共两党作为孙中山借助苏联卢布一手抚育长大的执政党的限制,对孙中山历史事实的研究基本上是个禁区、雷区,对孙中山历史作用的评价,则更是被局限在国共两党的立场上:“国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就变成普通中国人必须跟着国共两党当孙中山孝子贤孙的尊称。 互联网的降临,终于让历史学家和普通中国人能够逃离党文化的洗脑,使孙中山的真面目逐渐暴露在世人面前,让世人能够逃离国共两党的立场,独立的看待辛亥革命近百年来中国的苦难和领袖们尤其孙中山的罪责。近10年来,历史学家、历史评论家和网络名人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孙中山的历史和责任,做出了独立、客观的研究和评价,把一个爱国卖国、民主独裁、有功有过、有血有肉的真实孙中山,呈现在世界的面前。 在原形毕露孙中山的过程中,“南袁北杨”两位中国近代史专家,为海内外的历史评论家提供了孙中山的历史真相。“南袁”是指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袁伟时,中国近代史专家,在他的各种近代史研究著作中(如《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和访谈录《回首百年共和路》等),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和孙中山的负面作用。“北杨”则代表北京大学历史教授杨奎松、博士生导师,他在《 孙中山与日本关系再研究》、《孙中山与共产党——基于俄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等研究论文中,介绍了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与日本和苏俄及共产国际的交往过程。 同样,多年来被国共两党限制发行出版的民国时代梁启超、章太炎等人批评孙中山的文章,也透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而被后人所知,梁启超在1927年评论国共北伐和国共内讧的《与令娴女士等书》一文中,则直斥孙中山勾结苏联、乱我民国,他在文章中说: 民国十二三年间(1924),国民党已经到日落西山的境遇,孙文东和这个军阀勾结,西和那个军阀勾结——如段祺瑞、张作霖等——依然是不能发展。适值俄人在波兰、土耳其连次失败,决定“西守东进”方针,倾全力以谋中国,看着这垂死的国民党,大可利用,于是拿八十万块钱和一大票军火做钓饵,那不择手段的孙文,日暮途远[穷],倒行逆施,竟甘心引狼入室。孙文晚年已整个做了苏俄傀儡,没有丝毫自由。 自黄埔军官[校]成立以来,只有共产党的活动,那里有国民党的活动。即专以这回北伐而论,从广东出发到上海占领,那一役不是靠苏俄人指挥而成功者!(说来真可耻,简直是俄人来替我们革命。)党中口号皆由第三国际指定,什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资本阶级”等等,那一句不是由莫斯科的喊筒吹出来。 除了历史学家澄清真相、历史文献展现真实以外,还有一大批历史爱好者和历史评论家,对于被圣人化的孙中山做出了批评和揭露。著名历史文献片《河殇》作者之一谢选骏就曾经撰写了多篇评论文章,指责孙中山枪杀政治对手和新闻记者,比袁世凯更独裁,并导致了中国民主与共和的陷落。著名网络作家芦笛、草虾等人则站在独立于国共两党的立场上,透过各种历史文献,追踪发掘被官方掩盖的孙中山丑闻,并进而指出孙中山是导致20世纪中国社会灾难、民众苦难的一大罪魁祸首。 孙中山作为严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政治领袖、历史人物,功过本该留待后人说,然而国共前后统治期间,却钳制民意不允许后人评,并通过官方宣传手段“圣化孙中山”,使亿万国民跟着国共两党被迫当起了孙中山的孝子贤孙。今天孙中山被独立的、觉醒的知识分子奋起“鞭尸”、进行历史功过评述也实属历史的必然,否则,辛亥之后百年中国的累累白骨,向谁诉说? 谨以此文纪念辛亥革命97周年。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二 07, Oct 2008 12:20 am 标题: 孙中山是魏忠贤 -------------------------------------------------------------------------------- 章太炎是上世纪中国学术界、政治界都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关于他的传奇和故事很多。 孙中山逝世,章太炎送上一副挽联: 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 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上联骂孙中山是假共产党,把苏联势力带进中国,但自己却不很了解什么是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不上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下联直骂孙中山是魏忠贤;魏忠贤是明朝末年宦官,祸国殃民。 1925年,孙中山逝世,灵柩暂存北京西郊“碧云”寺;无独有偶,李自成攻进北京前夕,明朝最后皇帝崇祯收葬魏忠贤遗骸于香山“碧云”寺。 山林 发表于: 星期二 07, Oct 2008 8:46 am 标题: -------------------------------------------------------------------------------- 中国人爱说屁话骗话,这从他们出版的数不尽的出版物中,随手都可拿出证明。 他们也曾说岳飞并不是甚么民族英雄等等。好像卖国才是英豪。哎呀,中国满街老千,文坛上基本没几个人真懂甚么叫客观。 我想应该是某些饱喝三漉牌牛奶后,文革式的特级奇想。他们应该也没搞懂甚么是“时空错位和对位”。当年民智未开的中国,要推动一种现代化民主政治运动的困难,特别是处处民智低劣,众多“阿Q”的年代;根本就难如登天。 孙中山当然会有错判红色苏俄的可能,请告诉我们,谁可以准确预测未来世界!当年的社会主义的苏俄早创初时,列宁领导时代下,也并不是后来演变发展成极端史大林专制的那个经济政治模式。要知道列宁的战友M,TROSKY,BUKANIN,大多也被史大林所屠杀。 僵硬愚蠢的计划经济的弊端,也要等几十年后被经济学家哈亚克HAYEK等人,研究得出其科学的理论证明其中荒谬性,不科学性。 总体的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和他的一生政治生涯和努力奋斗,不能否认的是往推行美国式现代民主为目标。 这是其伟大先进之处。在这意义上说,还有谁的供献比他大。共产党人?根本就是笑话。 山林 修改于 星期三 08, Oct 2008 8:23 am, 共改过 1 次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二 07, Oct 2008 7:21 pm 标题: 孙中山造假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节录) -------------------------------------------------------------------------------- 万维读者网 2008-10-06 万维记者傅芮岚评论文章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共两党党父孙中山先生,在100多年前亲力而为、亲自实践“造假”艺术,一举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从而也成为中国人民伟大的“造假”先行者。 国共两党在孙中山先生的履历介绍中,从来没有提及孙中山先生的美国公民身份,只是介绍他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14岁到夏威夷,18岁后回国再转至香港读书,并开展革命活动,此后足迹遍布美欧等地。至于他为何能够如此容易获得签证走遍世界各地,则是国共两党官方所不愿提及、也不为人知的丑闻:中华民国的国父、革命先行者竟然是个美国公民?而且这个美国公民的身份获得竟然是靠“造假”获得的? 工作在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机构(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NARA))的內欧(Neil L. Thomsen)在“没有孙逸仙这个人---一个档案业的成功故事”(No Such Sun Yat-sen --- An Archival Success Story)里(网址:http://www.asianamericanmedia.org/separatelivesbrokendreams/sunintro1.html),叙述了他发掘孙中山1904年入境美国旧金山时的珍贵历史档案,从这份历史档案中,可以发现孙中山造假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历史记录。 在这份被美国移民和归化署(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INS))排号为9995的档案文件中,没有包含完全的孙中山出入夏威夷和美国本土的文件,主要包含了1904年4月6日孙中山持身份为美国公民的夏威夷地区护照乘韩国轮船抵达旧金山入关受阻、却最后骗过移民官员而入境美国的各种文件和照片,在这些历史档案资料中可以看到,孙中山使用了造假的手段,修改了自己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址,最终获得了入境许可和维持了美国公民身份。 山林 发表于: 星期三 08, Oct 2008 7:14 am 标题: -------------------------------------------------------------------------------- 连这也大作文章,根本就是极端幼稚和愚蠢。 当年孙中山是反朝廷的叛乱革命党人,当然需要以各种名称,各种伪装出现,方便行事。这样的007,显露智慧。设想革命年代,谁可以大摇大摆的,行不改名坐不该性的干革命?共产党人就伪装更甚,无人不如此!周恩来就改名“伍豪”。鲁迅就有百多个笔名。这样也感觉奇怪? 这些中国人真是喝了大多三漉牌奶水。 转贴文章的,大慨也是大白兔糖果的爱好者。 山林 修改于 星期三 08, Oct 2008 8:32 am, 共改过 1 次 黄仕寿辰II 路人 发表于: 星期三 08, Oct 2008 8:20 am 标题: 是非黑白,一样道理. -------------------------------------------------------------------------------- 和阿扁开海外银行户口说是为了建立台湾国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败者为寇.孙中山赢了变国父,阿扁失败变吃钱!古往今来,一样规则. 将柯嘉逊打倒,他就是新纪元的灾祸.让他胜利了,他是救世主.叶新田及其董事会就是汉奸! 山林 发表于: 星期三 08, Oct 2008 8:25 am 标题: -------------------------------------------------------------------------------- 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理横节曲的歪曲事实。 特别还耍弄个人主观猜想,代替客观事实的论证。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三 08, Oct 2008 12:39 pm 标题: 谁杀了章太炎的同志兼好友陶成章? -------------------------------------------------------------------------------- 孙中山在革命的时候拿了日本的钱,这个内幕被陶成章抓到了,陶成章把它公布了,陶成章要求改选,就是我们革命团体里面不要孙中山做同盟会的总理了,所以孙中山跟陶成章结了梁子。 到了陶成章在上海又要招兵买马的时候,上海的都督陈其美派他的手下的小哥们,小老弟蒋介石,趁着陶成章在住院的时候,到医院里面去,朝陶成章头上开了枪,当场把陶成章打死,然后蒋介石就逃到日本。孙中山发表通电抓这个凶手,陈其美也说抓凶手,大家都喊抓凶手,原来凶手不是别人,就是孙中山手下、陈其美手下的蒋介石,整个是一个骗局。 日本人在孙中山到日本的时候,每天登记他的交游的情况,这些资料都出来了,所以呢我们看得很清楚。大家看《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日本外务省的档案,这个书呢南开大学把它翻译出来了。我给大家看看,这就是一九一四年六月十三号,蒋介石来访。注意啊这年六月是陈其美把蒋介石找到日本的,所以蒋介石来访孙中山。看到没有,孙中山步行去看陈其美,和蒋介石他们面谈。再看蒋介石来访,蒋介石再次来访,再看蒋介石来访,再看蒋介石来访,我把这些资料一天一天都找出来,把它排出来告诉大家一个记录,告诉大家什么记录呢?告诉大家,六月十三号到八月三十一号,见面二十九次,其中七月六号蒋介石去东北还离开了日本一个多月,八月十七号又开始见孙中山。换句话说呢,从六月十三号到八月三十一号,扣掉了蒋介石去东北的一个多月,前后三十七天以内,两个人见了二十九次。请大家想一想他不知情吗?难道这种态度是努力抓凶手的态度吗? 蒋介石杀陶成章的时候只是中校,刺陶以后升为上校。蒋介石到了日本以后,日本人调查与革命有关的中国人来往一览表,看到没有?蒋介石变成了陆军少将,谁给他升的官?孙中山。蒋介石在日本士官学校根本没有念,他在日本的位阶只是个士官,为什么一个士官摇身一变就变成陆军中校,摇身一变变成陆军上校,摇身一变变成陆军少将,为什么?因为替孙中山干了这么一票生意,杀掉他的眼中钉,杀掉他的宿仇----陶成章这个革命先烈,蒋介石干的。孙中山说抓凶手,你跟凶手三十七天内见面二十九次,请问你为什么不检举啊?为什么不抓凶手啊?凶手就在你身边啊,不是吗? 摘自《李敖有话说:蒋介石捏住了孙中山的小辫》 山林 发表于: 星期三 08, Oct 2008 1:22 pm 标题: -------------------------------------------------------------------------------- 干革命,没钱怎能活动。当年的军阀混战的年代,那一个军阀不找日本人帮助?个个都不找所谓帝国主义撑腰;都有幕后交易。 孙中山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环境中。也找日本人谈交易,找苏俄人帮忙,找金钱上支援。完全是正常做法。 周恩来不是有句名言说:为了革命,当娼妓。他毫不犹豫。 同样的,为了民主革命的顺利进行。为了大局,孙中山采用在某时期中,暂时来个政治交易,完全可理解的。合符理性的。 在刀光剑影下铁与血的拼命时期中。这些不完美,根本就不算甚么!! 或者,在有些人的认识中,认为“革命,不过是”请客吃饭:! 或者,就如林良实大儿子一样说:政治不就是“吃喝玩乐”。 那些人当然,就理解不了革命的苦和困难。今日,有些人吃饱了肚子,享受着前人的奋斗成果;可以无所事事了,真经大事又干不了,只能说说风凉话。好显出他们才是大英雄。 鲁迅不是有篇文章说:有些苍蝇,只能在伟大的历史人物身上嗡嗡叫,好像显示,他们比伟大人物,更伟大。。 其实苍蝇还是苍蝇。不管他们怎样嗡嗡叫。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三 08, Oct 2008 5:52 pm 标题: 蒋介石在日记中承认暗杀革命同志的罪行 -------------------------------------------------------------------------------- 自美国胡佛研究院所藏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以来,海外及两岸三地的学者闻风而至,研究蒋介石从1915年到1972年的日记。 蒋在日记中提到几件事情显示,蒋早已是孙中山心目中的接班人选。例如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四日蒋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除掉了孙中山最主要的政敌。 蒋日后在日记中自白:“余之诛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余一人自任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意。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刺陶当时没有日记。多年以后他在日记中提及。 根据蒋介石,他暗杀陶成章,孙中山(总理)事前不知情,事后也完全没有提到。然而,他感觉到孙中山能够信任他和器重他,不可能和此事全然无关。换句话说,孙中山虽然没有命令蒋介石杀人,但蒋介石肯替他消灭眼中钉,孙中山还是由衷感激。因此,蒋介石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平步青云,越过孙中山早期的老同志,成为黄埔军官学校校长,成为孙中山权力的承继人。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四 09, Oct 2008 8:59 am 标题: 引致孙中山和陶成章结怨的“赠款门”事件 --------------------------------------------------------------------------------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孙中山从事反清活动的大本营。1907年6月,迫于清政府的压力,日本政府不得不把孙中山“驱逐出境”,同时限定他三年内不得返日。 出于在中国培养亲日势力的考虑,日本政府也并不情愿孙中山的势力就此消沉下去。由于政府不便直接与孙中山接洽,于是请与孙中山关系十分密切的右翼组织“黑龙会”首领内田良平与孙中山交涉。 日本政府主动提出给孙中山七千日元的离境费,当时日本普通工人的月薪不过十几日元,所以七千日元是一笔很大的款项。孙中山接受了日本政府的条件,同意立即离境。于是内田良平交给孙中山六千日元(事后孙中山称收到五千日元),剩下的一千日元用于给孙中山召开一个盛大的欢送会。除此之外,对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作法不满的日本巨商铃木久五郎,也赠给孙中山一万日元。 日本政府和民间给孙中山的赠款,其本意并不是赠给孙中山个人之用,而是给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革命组织,同盟会的成员们也认为这笔赠款应该作为同盟会的经费使用,可是孙中山却把这笔赠款存入个人帐下。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孙中山只告诉大家铃木久五郎的一万日元赠款,隐瞒了日本政府的六千日元赠款。而他只把两千日元留给《民报》作经费,自己带走其余全部赠款,这让同盟会成员们十分不满。 孙中山离去后,日本政府透露出曾向孙中山赠款一事,在同盟会东京本部引起一片哗然。很多同盟会成员认为孙中山私受日本政府的赠款,是被日本人收买贿赂了,有损同盟会的声誉。章太炎、张继、刘师培等人更是发起了撤消孙中山总理的“倒孙运动”。 章太炎称:日本人向孙中山赠送的赠款,本来是赠送给革命党的革命经费,孙中山却把这些钱当作赠送给他个人的私人赠款使用。孙中山这种作法“实在有损我同盟会之威信,而使日人启其轻侮之心”。他撕下挂在《民报》报社的孙中山像片,旁边写上“卖《民报》之孙文应立即撤去”,拍成照片邮寄给孙中山。接着他和陶成章发表《伪〈民报〉检举状》,印成传单散发。 最后,同盟会第二号人物黄兴出面,提出顾全大局,才化解了这场风波,保住了孙中山总理的位置。不过此后孙中山在日本同盟会本部中的声誉一落千丈,威信扫地。 摘自《刘利民的博客》 http://liulimin.blshe.com/post/965/114474 山林 发表于: 星期四 09, Oct 2008 11:16 am 标题: -------------------------------------------------------------------------------- 不能随便认同那个作者的观点。孙中山不是简单政治人物,他所处理的事物非常复杂,肯定的他不可能私吞那些所说的钱款。他应该是把钱用在其它,当时不被那小部份人所认同地方,特别是他爱搞其武装起义,黄埔军校建军等等,还要各方方面面打点。假如一个人的革命生涯,面对各方长期无比的压力,假如说只为贪钱,那根本是恶毒,超愚蠢的诬蔑。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四 09, Oct 2008 2:49 pm 标题: 孙中山不是辛亥革命的发动者和领导者 -------------------------------------------------------------------------------- 明天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97年周年。两年前,一位署名“退而不休之人”在凤凰博客发表了下列的文章,后来这篇文章广泛流传。 事实上,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只是中国国民党的宣传和谎言。那一年,孙中山真的在马来亚槟榔屿策划一项起义。不过刚策划好了,他因为反清活动被英殖民地政府驱逐出境,回到他已入籍的国家(美国)。 黄花岗事件发生在4月27日,由黄兴带领,孙中山没有直接参与。辛亥革命跟孙中山完全没有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 *********************************************** 今年是辛亥革命95周年。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纪念活动骆绎不绝。然而,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这个问题就是:孙中山不是辛亥革命的发动者和领导者! 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已经有长达17年多的时间,几乎没有踏进过中国的国门(不包括处于殖民地状态的香港、澳门)。 1879年6月,孙中山还在13岁时候,就跟随其母亲离开中国去了檀香山。自那时以后,至1911年12月25日以前,在32年半的岁月里,孙中山有30年不在中国。 尤其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参加兴中会,开始从事职业性的反清活动以后,到辛亥革命爆发以前,他在长达17年的时间内,几乎从不进入中国本土从事反清活动。他从国外指挥或者遥控过的几次武装暴动,均把起事地点选择在靠近中国东南的边陲地带,规模微小,没有社会基础,没有中国社会各界的同情和响应。这种单纯的军事投机,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辛亥革命,与孙中山发动的各次暴动则完全不同。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当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根本没有在国内,他甚至连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一点儿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参与此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当天,曾在致黎元洪副总统的电报中说:“武昌举义,四海云从,列国舆论歌诵民军无微不至,而尤钦佩公之坚苦卓绝,文于中国革命虽奔走有年,而次此实行并无寸力,谬蒙各省代表举为总统,且感且愧!”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在上海召集的一次国民党会议上也曾说:“武昌革命成功的快,原来也是出人意外的。”由此可见,孙中山本人也承认,他在辛亥革命中不仅没有出力,而且连想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场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10月12日,他从报纸上获悉此事后,没有把武昌起义当作重大事变,依然像往常一样,继续滞留在美国。10月26日,孙中山在纽约与日本人鹤冈永太郎的谈话中,介绍他的活动计划时说:“本人将于最近期内经由伦敦转赴欧洲,此行之目的地是德国。因德国留学生中有不少革命同志,尤以日前德皇曾通过留学生暗示对我国革命运动怀有好意。此次前往,意在取得协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日本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辛亥革命》第181—182页;转自《孙中山年谱长编》第564—565页)11月2日,孙中山离开纽约,前往英国,于11月11日抵达伦敦。孙中山到达伦敦后,通过各种关系,寻求英国政府对他给予资金支持,并写信给英国外相格雷,恳求与英国结盟,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英国外务部官员还讥讽孙中山是个“理论性的与喜说大言的政治家”!(第576页)11月21日,孙中山又从英国跑到巴黎,恳求法国人对他给予支持,同样遭到拒绝。11月24日,孙中山只好两手空空地离开巴黎,非常失望地踏上回国的路程。1911年12月25日上午,孙中山乘船抵达上海。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爆发以后70多天的表现充分表明,他把自己夺取国家政权的希望,始终寄托在世界强国的支持上,而不是紧紧地依靠国内的力量;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中国同胞,他对国内如火如荼、生死攸关的革命战争,采取了极其漠视的态度。当他踏上中国的土地时,辛亥革命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国内大局已定。他什么未干,就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摘自《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kz=143789103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四 09, Oct 2008 2:56 pm 标题: 黄花岗起义 --------------------------------------------------------------------------------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经3个月的筹划准备,黄兴于8日在香港召开统筹部发难会议,将在广州举事的时间定在13日,并拟分10路进攻。由于温生才行刺孚琦,广东当局加强了戒备,加之部分款项、枪械未到,原定计划被迫延期。 23日,黄兴潜入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广东当局已风闻起义,加强了防备,并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变得越来越不利。26日晚,黄兴召集会议仓促间决定起事。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队亲随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严重不足而溃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逃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被捕杀,死难的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取自《历史上的今天》 http://www.rongwp.com/today/today448.htm 山林 发表于: 星期四 09, Oct 2008 4:26 pm 标题: -------------------------------------------------------------------------------- 任何政治运动都是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不可能是一个人单独的行为。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努力。当然,出于众多的原因如需要一个共同领导,象征性核心和以方便集中人民的力量,把一个人推出来代表,这是很正常的。旗帜鲜明,形象化。但是,当然不应该圣化,神化!要知道时代已经进步了。不是那曾经是的封建时代。 这和苏俄列宁所谓领导十月革命类同。十月革命发生时,列宁还在欧洲流亡。革命骚乱发生后,列宁看准时机,马上搭上火车,回到莫斯科才正式领导那场革命。我们可以说十月革命和列宁毫无关系? 近代伊朗的回教革命,不也说科米尼领导。时事也是这样,革命骚乱发生时,科米尼人身还在法国流亡。当然不可能直接领导事变。不过人人还是尊循他为革命精神领袖。 很多事,很多社会和政治运动,很多最高领导人没有直接身在火线前方拼斗,不能就这样说,某某革命行动和某最高领导层没有关系。 现在有个慨念叫遥控。不也就是可以相应的理解。 当年黄兴是国民党老二,掌管武装。这样意义上肯定的黄兴不是孤独,单独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孙中山全球华侨中走动,搞宣传,去搞钱去买枪买炮和弹药等的武器给革命军。这种政治运动中的分工是重要的。 作者可能认为,革命军只使用“水枪”,就可以了。 对问题,看全面一些,比较清晰。 http://myboooks.googlepages.com/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五 10, Oct 2008 10:04 am 标题: 《中日盟约》事件 -------------------------------------------------------------------------------- 1913年2月,孙正式访日。18日大隈出席日本邮船会社的招待会,并发表演说,称孙“为政治革命之大成功者,而愿献身于铁道事业,此虽世人所泽,而余之敬服惊叹孙君,谓其有英雄非凡之眼光,即在于此。”孙致答词,宾主至为欢洽。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流亡日本。1914年,第二届大隈内阁成立,孙为联日反袁,对大隈寄予厚望。5月11日,孙致长函于大隈,促其“助革反袁”。 早在30年代初,后来任《大公报》总编辑的著名报人王芸生就在其名著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中,全文公布了孙文1914年5月11日给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这封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对日本,可以起到比印度之于英国更大的作用。孙文说:“英国之区区三岛,非甚广大,然人莫不知其国力膨胀日加者,以其得印度之大陆,为母国之大市场,世界列强始莫能与争。日本之发展已尽,殆无回旋之余地,中国则地大物博,尚未开发。今日本如英国之于印度,无设兵置守之劳费,而得中国之大市场,利且倍之,所谓一跃而为世界之首雄者此也。”也就是说,中国可以提供给日本比印度这块殖民地之于英国更廉价和利益更大的作用。具体说来是内政、外交、军事、实业、司法等等均靠日本帮助,且“可开放中国全国之市场,以惠日本之工商,日本不啻独占贸易上之利益……日本制造品销入中国者免税,中国原料输入日本者亦免税。” 二、袁世凯政府实际上是反日的。袁氏及其政府“佯与日本周旋,而阴事排斥……或政府依违其间,而嗾使民间反对,或其权利已许日本,而翻授之他国。彼之力未足以自固,又惮民党与日本亲善,故表面犹买日本之欢心……设其地位之巩固过于今日,其对待日本必更甚于今日”。 三、国民党掌握政权之目的未达到之前,中国不可能安定。信中的原话是:“夫惟民党握中国之政柄,而后中国始有治安可言也。‘民党’抱有主义,为求其之必达,生死以之……民党之志一日不伸,即中国一日不能安。” 四、“日本能助革命党,则有大利”,所以要敢于超越常规,帮助国民党。孙文坦言“中国革命党事前无一强国以为助,其希望亦难达到”,但“助一国之民党,而颠覆其政府,非国际上之常例。然古今惟非常之人,乃能为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窃意阁下乃非常之人物,今遇非常之机会,正阁下大焕其经纶之日也。” 孙中山抛出如此筹码,竟也难打动日本首相。因为在日本看来,依靠已经统治着全国的袁世凯,比起指望形单势孤的孙文一伙显然更加实惠。孙文暗通款曲,唯一的作用是日本在压袁世凯就范时多了一个筹码。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这个秘密不慎被泄露出去,中外报刊广为登载,还说是黄兴揭露的。此事不但进一步损害了国民党人的形象,也加深了国民党人之间的分裂。从黄兴当时的一封信,可见一斑:“近得各处党员通告,并读中外各报登载弟所宣布中山先生之函,此事从何说起,党德败坏,竟至此极,殊可叹也!此事之有无,弟不必加辩,请足下函询中山先生,即知其真相。中山先生是否有此函件与日本当道,尚属疑问,袁贼阴险,派侦离间吾辈,亦时时有之,即令有此函件,中山先生从未与兴阅过,兴又何从宣泄?此种卑鄙手段,稍有人格者不为。内外疑谤丛集,真伪莫辨,亲痛仇快,而祸根却在孙文的作为。” 山林 发表于: 星期五 10, Oct 2008 10:19 am 标题: -------------------------------------------------------------------------------- 当年孙中山早已经有全球化思想,实在是令人敬佩。他超越了时代近一两百多年之多。 说孙中山全球化思想开创者,甚不为过也。当年的阿Q们,只懂的非理性的谩骂有具现代化思想的人为甚么假洋鬼子。其实他们早就跟不上时代。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哎呀!还甚么袁世凯甚么甚么的,不想这袁世凯只梦想着当其洪宪皇帝的美梦的封建余孽。 Spymaster 发表于: 星期五 10, Oct 2008 2:07 pm 标题: 孙中山国父的爱情生活 -------------------------------------------------------------------------------- 根据孙中山的友人所说,孙中山最喜欢谈的两件事,一件是革命,一件是女人。他的爱情生活多姿多彩,令人羡慕。生命中的女人不计其数,其中人们知道的共有六位: (1)原配卢慕贞 1885年5月16日,孙中山与香山县外沙村出身的卢慕贞结婚。当时孙中山18岁,卢慕贞17岁。1891年,孙中山的长男孙科出世;1895年, 长女孙金炎出世;1896年,次女孙金婉出世。 1895年10月的广州起义失败后,清廷悬赏1000块银元捉拿孙中山,于是孙中山留下故乡的娇妻,逃至日本,从此孙中山与卢慕贞的一段情缘就此结束。此后孙中山遍历女性,不过也似乎未与卢慕贞正式离婚。 (2)革命伴侣陈粹芬 陈粹芬是孙中山的革命战友,原籍福建同安,1873年出生在香港新界屯门。原名香菱,又名瑞芬,排行第四,故人称“陈四姑”。陈粹芬身材适中,眉清目秀,吃苦耐劳,颇具贤德,由于家贫,父母早亡,未曾读过书,因而有人说她不识字。由于早年在南洋活动的时间相当长,因而一般被误为南洋人。孙中山和陈粹芬结成革命伴侣时孙中山26岁,在西医书院尚有一年才毕业。 从1891年起十余年,陈粹芬追随孙中山,足迹遍及日本、新马一带,陈粹芬是孙中山先生倡导革命初期的亲密伴侣。孙中山在日本和南洋从事革命活动时,陈粹芬一直追随左右。她常常替革命同志洗衣做饭,传递革命密函,甚至从事运送军火等危险的地下工作。孙中山在日本流亡期间她做孙中山的联络员,掩护革命同志。后来因患了肺结核,怕传染给孙中山而离开了孙中山。 (3)日本妻子大月薰 1898年秋,孙中山住在横滨市山下町期间,认识一家因房子失火被烧,来此暂住的11岁女孩大月薰。孙中山爱上了这个女孩。1901年,孙中山通过翻译温炳臣向大月薰的父母求婚,对方以“大月薰还是个孩子”为由,拒绝了孙中山 的求婚。 1902年大月薰年满15岁(当时够结婚年龄了),孙中山再次向大月薰父母求婚,结果对方同意了这门婚事。在大月薰父母的主持下举行了简洁的结婚仪式,孙中山与大月薰正式结婚。大月薰为孙中山生了一个女儿。大月薰为女儿起名音“富美子”,因为在日语中,“富美”的发音与孙文的“文”字的发音相同。 1907年日本政府迫于清廷的压力,将孙中山请出日本,孙中山再次抛下娇妻奔 赴南洋越南。大月薰见孙中山久不回家,就改嫁他人。孙中山与大月薰所生的女儿现名宫川富美子。 从这个爱情故事我们知道,孙中山的爱情不受年龄限制,十一岁起的小女孩都会令他产生强烈的兴趣。 (4)日本情人浅田春 孙中山在日本还有一位情人浅田春,经常陪同孙中山到日本各地活动。据说1912年浅田春死时,孙中山还伤心了一段时间。 (5)富婆宋霭龄 1894年,孙中山与美国华人实业家宋嘉树相识,两人是广东同乡,所以一见如故。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改任全国铁路总督办,此时孙中山采用了旧友宋嘉树的长女宋霭龄作英文秘书,不久两人就处于同居关系。 宋教仁被刺案发,孙中山等人发起二次革命,结果兵败逃日。宋霭龄陪同孙中山一起逃往日本,同居于日本实业家梅屋庄吉的别墅。在此,孙中山又爱上了梅屋庄吉的女儿梅子,并向其求婚,结果被梅子拒绝。据梅子本人后来的回忆,她是因为孙中山身边有宋霭龄这样一个情人,所以拒绝了他。 (6)国母宋庆龄 1914年宋霭龄的妹妹宋庆龄从美国来日本度假,与姐姐和孙中山一同住在梅屋家别墅。结果孙中山一见宋庆龄,便堕入情网,一时间爱火焚烧,老夫聊发少年狂。据梅屋夫人回忆说,孙中山曾向她表示:“我自从遇到庆龄,才知道什么叫爱。” 宋霭龄敌不过妹妹宋庆龄的攻势,只好中途退出。经孙中山秘书陈其美介绍,嫁给当时在日本的山西富豪孔祥熙。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在梅屋家别墅举行婚礼,媒人是梅屋夫妇,日方宫崎滔天、犬养毅、头山满等五十余人出席了婚礼,但中方的革命党人均极力反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事,只有孙中山秘书陈其美一人出席婚礼。 *********************************************** 孙中山国父对宋霭龄和宋庆龄两姐妹有点“超过”。她们的父亲宋嘉树和孙国父是老朋友,宋嘉树还出钱出力支持革命运动。宋嘉树本来要委托孙中山照顾他的女儿,岂知所托非人,大女儿成为孙的情妇,遭他始乱终弃;二女儿却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的国母。后来蒋介石为了和孙中山拉关系,抛弃糟糠娶了他的三女儿美龄,使她成为中国第一夫人。宋嘉树因祸得福,三个女儿又富又贵。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参考林思云与马悲鸣所著之《策马入林(七)国父的爱情生活》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52223 山林 发表于: 星期五 10, Oct 2008 3:52 pm 标题: -------------------------------------------------------------------------------- 自古英雄都爱美人。美人爱英雄。没有美人可爱,只怪自己不是英雄。 心理学家DR FREUD 对这问题,就特别爱研究。有甚么“性启动力”,造就人类伟大的事业。 西洋人对这样的事,基本都认为情爱合符人性。还多着赞美。 法国战神拿破轮的爱情韵事,都让人赞颂。更认为是美谈。哲学家罗素就结个四次婚,一次比一次美满幸福。没人说三道四。文学家哥德也有很多爱情韵事。 一些假道学的东方人,表现的就是大惊小怪,他们认为某伟大政治家正常性情爱是丑恶的坏事;还多作无聊愚蠢的批评;不想根本他们就是歪曲正常人性。或者,他们认为不能正常人道的才是好事。我想怀有这类思维的人应该是适合当太监。这样的太监哲学,身体上的不能人道,应该保留给他们自己。新时代年青朋友,千万不要给这样太监性无能哲学愚弄,不要让一些不能人道,性无能的人,没有“伟哥”就不行的人的思想影响。 他们应该做的就是当个堂堂正正,合符人性的现代人。 特别是那些要当英雄的。当然,这不是鼓励人乱乱来。 甚么“始乱终弃”;根本就是荒谬。尚未结合男女分手,根本就平常。把平常事当恶行,根本就是不可理喻的可恶。结合也可合法离婚,再说双方同意,根本就是常事,每年世界上就有无数这样的事。个个人都干坏事吗?荒谬。
改帖
删帖
提帖
压帖
封/解帖
删改者姓名
删改者密码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