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
天華修院
|
論壇規則
|
美國國際出版社
|
友情鏈接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刘因全
6/15/2007 11:52:27 PM
标题
内容
谢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 > > >作者: 《炎黄春秋》 2007-05-03 14:03:04 (阅读:24) >谢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中国《炎黄春秋》杂志发表后,引起巨大争 >论。现全文刊出。 > > >谢韬,四川自贡人。194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社会学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 >庆《新华日报》记者、延安新华总社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 >学》杂志编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会科 >学院研究生院第一副院长。撰有《论墨子哲学思想》、《西藏宗教问题史略》等论文。 > > > >------------------------------- > > >二十世纪是人类理论的高峰。各种思潮、各种主义都有一批信徒和追随者,打着他们所 >信奉的旗号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一场评选最优社会制度的“模特大赛”,供人类在较长 >时段内,听其言,观其行,通过理性的比较作出判断和选择。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主义灭亡了,帝国主义衰落了,世界上剩下三种社会制度 >展开了和平竞赛。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第二种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共 >产主义制度(辛子陵在书中称之为暴力社会主义),第三种是以瑞典为代表的民主社会 >主义制度。竞赛的结果是民主社会主义胜利,既演变了资本主义,又演变了共产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正在改变世界。辛子陵在本书《结束语》中生动而深刻地讲述了这个历史 >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推翻和消灭的关 >系。这个真理已经为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闪亮崛起和前苏联暴力社会主义的黯然消失所 >充分证明。二十世纪末,社会民主党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竞选执政、使欧洲和平进入民 >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告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天之灵。欧盟十五国中英国、法国、 >德国、瑞典、芬兰、奥地利、葡萄牙、荷兰、意大利、丹麦、希腊、比利时、卢森堡等 >十三个国家是社会民主党或工党执政。社会党国际以红玫瑰为徽记,世人惊呼欧洲红潮 >涌动。二○○三年四月十六日,欧洲各国首脑云集希腊雅典。在卫城遗址见证下,欧盟 >成员国以及十个新成员国的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一项入盟条约。从此,捷克、爱沙尼 >亚、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马耳他、波兰、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 >东欧国家加入了欧盟大家庭,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欧分裂局面的终结。一个经 >济繁荣、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新欧洲的出现,给纷扰的世界平添了几分亮色。全世界 >那些企图保留他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前途的改革者们,都把目光转移到民主社会主义运动 >上来。社会民主党人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化解了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共戴天的仇恨,化解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不共戴天的 >仇恨,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和平的、理性的进化过程。社会民主党人成功地创造了在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框架内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过去我们局限于暴力革命的 >狭隘经验,指责人家是“修正主义”,现在看来应给修正主义恢复名誉。因为社会民主 >党人不是对资产阶级没有斗争,不是单方面让步,不仅“修正”了社会主义,而且“修 >正”了资本主义。 > > >一九六五年,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长处,克服自身发展的困难,曾聚 >集美国费城召开过一次震撼全球的“世界资本主义大会”,并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 >:“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 >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 >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卞洪登:《资本运营方略》,改革出版社一九九七 >年版,第二二七页)我们习惯称之为发达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都已成为新资本主义, >不同程度地民主社会主义化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英、德、法、瑞典、挪威和美 >国纷纷出现全国性的劳资协调,以阶级妥协取代原先誓不两立的劳资对立,若干人士开 >始提倡用公共建设来解决失业问题,也就是说以国家的积极介入来解决市场经济失灵的 >危机。领导美国走出一九二九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罗斯福总统就大胆引进了民主社会主义 >政策。 > > >以英国工党首相布莱尔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为代表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是修订版的民 >主社会主义。二○○○年六月三日,克林顿参加了在柏林召开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次)首 >脑会议,他在会上说:“我们要经济增长又要社会公正。我们不相信自由放任主义,但 >我们也不相信单靠政府能解决这些问题。”会议公报强调:“我们相信市场经济必须同 >社会责任相结合,从而创造长期的经济增长、稳定和全面就业,而国家必须在宏观经济 >政策方面维持稳定,支持健全的公共财务措施,坚决制止通货膨胀;国家也应促进金融 >市场稳定,提高透明度和提倡公平竞争。”(阮宗泽著:《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东 >方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二九○~二九一页)最近点算结果,美国参众两 >院有六十一名议员(全是民主党)是“美国民主社会主义”的会员。美国民主党的经济 >理念,植根于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主张政府引导市场经济,适度的国有化,实 >行全民医疗保险,政府办学校,减免穷人税收,提高福利,提高最低工资,更多地关怀 >弱势群体。共和党上台也不改变民主的社会政策。民主社会主义把美国“赤化”了。民 >主社会主义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在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生产力的大发展和调节分配,基 >本上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体脑劳动的差别,铸就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辉煌。这一 >成就使苏联模式的暴力社会主义黯然失色。这是促成苏联和东欧国家“和平演变”的根 >本原因。社会民主党人用团结资产阶级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办法,实现了差别日益缩小的 >共同富裕。在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没有农村和农民了。据二○○三年九月一位旅行者 >随机采访的资料,在法国小城波尔多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普通市民月收入约一千五百 >欧元(欧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一比九),在郊区和乡间工作的人(原来的农民)月收入 >为一千至一千二百欧元,白领阶层月薪为一千八百至二千欧元,医生、律师、教授更高 >些,有的月薪达八千欧元,大企业的股东、上层管理人员、葡萄庄园主的收入则远远高 >于这个水平。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队伍的构成也 >在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阶层急剧缩小,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 >迅速扩大。二十一世纪初,德国蓝领工人只占工薪阶层的百分之六。被《宣言》当作革 >命主力军与资产阶级对峙的工人阶级变成少数了,这少数人的生活水平也超过了罗马尼 >亚总统。工人阶级用不着起来革命,随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这样“解放”了。三大差 >别的缩小,不是寄托在资本主义的彻底灭亡上,而是寄托在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上。 > > >中国没有在苏东巨变中垮台,这要归功于邓小平在这之前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当改革 >开放路线得到大多数人支持取得主流地位以后,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平和 >他的主要助手胡耀邦和×顶住“复辟资本主义”的压力,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 >,废止近乎单一的公有制(一九七八年公有制比重占百分之九十九点一),实行多种所 >有制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把资本家请回来了,把先进生产力清回来了。 >读者可以看到,这一系列新政策属于民主社会主义,但为了避免“修正主义”之嫌,我 >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主持下,又迈出了关键 >性的一步:废止计划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二年加入WTO,与世界经济 >接轨。胡锦涛主政伊始,二○○四年三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护私有制的重要条文载入宪法,这标志着中国走上了民主社会主义 >道路。 > >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是足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的“硬道理 >”。温家宝总理在世界扶贫大会上宣布:“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 >一九七九年到二○○三年,国民生产总值由三千六百二十四亿元,增加到十一万六千九 >百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八点四倍;同期,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百分之七 >;按现行汇率计算,二○○三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九十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 >到小康水平。”二○○三年,创造了高于一九七八年三十三倍的劳动生产率(据国家统 >计局计算,一九七八年一年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二○○三年十一天的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新制度战胜旧制度、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民主社会主义战胜 >暴力社会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 > >无庸讳言,改革开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贪污腐败、国资流失和分配不公。特别 >是分配不公导致的两极分化,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浮动。由此引发了对改革开放的回顾 >和检讨。大多数人是怀着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善意献计献策,以期纠正偏差,发展大好 >形势。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党内“左派”空前活跃起来,他们利用部分群众对改革开 >放不满的形势,从根本上否定改革开放,鼓吹回到毛时代去。像文化大革命初期那样, >先把知识分子推上祭坛,点名批判一些对改革开放建言献策、作出过贡献的“主流学者 >”,说他们推动市场经济的主张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又把领导主持改革开放的各级 >领导干部分成“资改派(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派)”和“社改派”,鼓吹在党内外开展 >一场大斗争,向“资改派”夺权,打倒“资改派”。他们对国内政治形势是这样表述的 >:“即将到来的这场决战,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资改派掌权 >还是社改派掌权、作美帝国主义附庸还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两种前途、两种命 >运的生死搏杀。” > > >“左派”的外交主张很骇人听闻:“必须以社会主义国家为小核心,以中国、巴西、委 >内瑞拉、伊朗等第三世界国家为中核心,以中、俄、印为大核心,结成在某种程度上包 >括欧盟、加拿大等在内的最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同霸权主义进行不可避免的斗争,是 >我们党和国家外交路线的基轴。”(二○○五年十月张德勤网文:《庸俗发展观是“百 >病之根”》。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此文)当胡锦涛向世界宣示对内建设和谐社会 >,对外实行和平崛起的战略构想时,“左派”要通过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改变中央的内政 >外交路线。他们认为现在的改革开放是改变社会主义方向,是和平演变。“是受到了老 >修正主义的‘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新思维’之类谬论 >的影响”。 > >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理论上的失误,是没有分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究竟在哪里?“反修防修”的极左理论时时回潮,干扰改革开放, >逼得执政者只能采取“打左灯,向右拐”的策略,改革开放是在政治上受保护、意识形 >态上受非议的状态下推行的。中央主要领导人,从邓小平、*到胡锦涛,只有执政权没 >有话语权。“不争论”的政策只是取消了自己的答辩权,“左派”对改革开放的攻击和 >非难一天没有停止过。今日极左理论大回潮,“左派”要发动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夺权, >是二十七年来在意识形态上妥协退让的必然结果。 > > >正当我“杞人忧天”之际,老友陈叔平教授(他是研究欧洲社会民主党的专家)向我推 >荐辛子陵的书稿《千秋功罪毛泽东》,我读了一些重要篇章,特别是画龙点睛的理论部 >分《导言》和《结束语》,兴奋不已。我们两个共同认为,无论在历史事实上,还是在 >意识形态上,这是一部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彻底完成拨乱反正 >的书。作者以精湛的马克思主义学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为改革开放争得了历史正统地 >位,建立了改革派在马克思主义领域的话语权。首先,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历史考证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民主社 >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辛子陵书稿的《结束语》指出: > > >一八六六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危机过后,资本集中有了惊人的发展。大规模投资银行 >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随着一个新的银行制度的出现,资 >本积累不再依靠企业家个人的节俭、储蓄来自我筹集资金了,而是依靠全社会的储蓄。 >吸收社会的资金办企业,股份公司就应运而生了。在欧洲大陆,首先是钢铁工业,接着 >是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和纺织工业,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变成了股份企业。马克思 >非常看重这一变化,认为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私有产 >业实行扬弃”。“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以内的扬弃,因而是 >一个会自行扬弃的矛盾,那显然只是作为一个过渡点,以便进入到一个新的生产形式中 >去。”(《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第二版,第五○四页)资本家不再 >拥有私人企业,而只是拥有私人财产,这份私人财产是用货币量化的企业资产的一部分 >;他们不再是企业主,而只是企业的股东、公司利润中一定部分的合法债权人。股份公 >司造就了组织和指挥生产的经理、厂长阶层,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管理者 >阶层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权,使资产阶级的统治虚幻化。这一项分离是一场和平“革命” >,使和平过渡到一种新制度成为可能。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在股份公 >司内,职能已经和资本所有权分离,劳动也已经完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 >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一个必经的过渡点,以便资本再 >转化为生产者的所有,不过这时它已经不是当作一个一个分立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 >是当作共同生产者共有的财产,直接的社会财产。”《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一 >九六六年中文版,第五○二页)资本主义就这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资本 >论》第三卷推翻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结论,不再需要“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 >了。马克思心目中的曼彻斯特资本主义(原始的资本主义)灭亡了。其后资本主义在《 >资本论》的冲击下逐渐社会主义化。《资本论》第三卷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皓首穷经研究 >资本主义几十年的最终结论,经恩格斯十年的编辑和修订,于恩格斯逝世的前一年—— >一八九四年六月出版。马克思一八八三年逝世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达十二 >年之久,并于一八八九年成立第二国际。恩格斯具体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进行合法斗争 >,强调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选举中获得成功对整个国际工人运动有很大的意义:“可以设 >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 >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 >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二七三页)一 >八九五年三月六日,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 >体系进行了最后的反思和修正:“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 >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 >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引者注:指《共产党宣言》中说的暴力 >革命),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仔细地加以研究的。历 >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 >…… > > >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袭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旧式的起义 >,在一八四八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 >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实行突然袭 >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产阶 >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原来,在资产阶 >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 >作斗争的。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选举;他们开始同 >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只要在该职位换人时有足够的工人票数参加表 >决。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 >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在罗曼语国家里,人们也开始愈益了解到对旧策略必须 >加以修改了。德国所作出的利用选举权夺取我们所能夺得的一切阵地的榜样,到处都有 >人模仿;无准备的攻击,到处都退到次要地位上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 >十二卷第五九五、五九七、六○三、六○七页)说完这些话不到五个月,一八九五年八 >月五日他就去世了。如果盖棺论定,这是恩格斯对欧洲各国革命策略问题的最后意见。 >他期待得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取得政权,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过渡到社 >会主义。应该说,这是恩格斯对欧洲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后遗言,是对《宣言》“旧 >策略”的重要修改。 > > >由此可见,不是伯恩施坦(1850~1932)“修正”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提出 >了和平过渡理论,伯恩施坦只是重复恩格斯的话,继承和发挥了恩格斯对马克思和他共 >同创立的革命理论的反思和修正。倒是列宁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在先进资本 >主义国家共同胜利的思想,提出了在落后的东方国家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主 >义是布朗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布朗基(1805~1881)是十九世纪法国秘密社团领导人 >,第一国际内的暴力革命派,巴黎公社的军事领袖。布朗基主义的要义是坚信:不管生 >产力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只凭革命暴力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 >界。 > > >毛泽东没有读过《资本论》,没有读过恩格斯晚年的著作(恩格斯晚年最重要的著作《 >〈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一九三○年才在苏联出版,一九五六年才在中国出版),他 >读得比较多的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是列宁主义,而 >不是马克思主义。他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完 >全正确的;但建国以后,不顾中国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国情,放弃新民主主义即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坚持要搞共产主义,所凭借的是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 >造反。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布朗基主义——列宁主义对他的影响。毛泽东走上暴力社会主 >义道路不是偶然的。 > > >在马克思恩格斯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承认一八四八年的错误以后,保留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才是《资本论》的最高成果,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才 >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这个正统叫做民主社会主义。 > > >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社会民主党就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从事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统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列宁标新立异,一九一八年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改名,成立第三国 >际(共产国际),分裂了国际工人运动。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才是最大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把恩格斯摈弃的“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当作旗帜挥舞,从“左”面修正了马 >克思主义。 >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是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础。差别、贫富和社会分化 >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结果,因而总体说来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又包含着退 >步,出现了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统一体,这是人类告别野蛮 >时代进入文明门槛社会存在河发展的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着眼点是前者,这是唯物 >史观的基石;过分强调后者的是空想社会主义流派。 > > >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等,是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操纵这个杠杆 >,有一个合理的“度”(现代经济科学称之为“基尼系数”),超过了这个“度”,社 >会就要爆炸;消灭了这个“度”,社会就失去了活力和前进的动力。其结果都是矛盾统 >一体的破裂,让位给新的王朝或新的制度。领导者或统治者的全部艺术就是掌握好、调 >控好这个“度”。*人为理想社会奋斗几十年,政策上最大的误导就是企图消灭这个 >“度”,用“大锅饭”的办法“均贫富”,只要公平,不要效率,甚至以“均贫”而自 >豪,造成几十年来生产的停滞和衰退,所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老也发挥部出来,砸 >了“社会主义”的牌子。 > > >在小生产占优势、工业不发达的前资本主义国家,用变动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以来*人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错误。列宁在晚年认识 >了这个错误,并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他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 >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 >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 >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道路、方法和方式。”( >《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第三四二页) > > >毛泽东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完成了他引为骄傲的“三大改造”之后,迅速认识到了这是 >个错误,提出过他的新经济政策。他说:“上海地下工厂同国营企业也是对立的。因为 >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三个月,合 >作工厂做的衣服袖子一长一短,扣子没有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 >,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做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 >了。只搞两年,退却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足。我们保留了私营工商业职工二 >百五十万人(工业一百六十万,商业九十万),俄国只保留了八、九万人。还可以考虑 >,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定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 >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 >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稿资本主义。”(《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 >来重要文献汇编》[1953~1956年]第三○八页) > > >这是毛泽东认识到了但没有勇气实行的一项政策。这些对自己错误的反思仅停留在嘴上 >,正确思想的火花一闪很快就熄灭了。现在我们要把毛泽东认识到但没有勇气改正的错 >误改正过来,实行他的新经济政策。不要因噎废食。看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就 >惊呼:“大事不好,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了!”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近代的欧 >洲。没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社会主义在这个永远是空想,永远是“大锅饭” >的水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 >更有利于各种生产力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一个高级新社会形态 >所需的各种要素的创造。”(《资本论》第一卷,一九六六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九六二页 >) > > >如果把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和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所建立的社会制度比作两种类 >型的社会主义实验的话,后者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它没有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这样一 >个条件,而且连资本主义的萌芽都消灭了。正如辛子陵所说:“一场以消灭私有制为结 >局的革命,一种以排斥先进生产力为特征的社会制度,无论以什么堂皇的名义,都是没 >有前途的。”由此可见,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都是“左”倾 >修正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社会民主党人所作的那个实验,以瑞典模式 >为代表,影响了整个西方工业国家,改变人类历史的方向。我们要更加重视、更加尊重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民主社会主义。 > > >其次,辛子陵以令人信服的历史考证说明,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所谓“共产主义”的最高 >理想。他在《导言》里指出:没有什么“共产主义”大目标,这是一个被马克思主义创 >始人早年提出来晚年抛弃了的命题。一八四七年十月恩格斯写了《共产主义原理》一文 >,勾画了这位二十七岁的青年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一八九三年五月十一日恩格斯七 >十三岁时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发表谈话,否定了年轻时设计的未来社会模式。恩格 >斯说:“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 >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 >找不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六二八~六二九页) > > >前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侄女柳芭发表回忆录,其中谈到,勃列日涅夫当年曾对自己 >的弟弟说:“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听的空话。”前苏联领导人的错误不在 >于放弃共产主义目标——一旦发现这是不能实现的空想自然应该放弃—而在于拿自己不 >再相信的理论继续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欺骗人民。一个带领人民前进的政党必须像恩格斯 >那样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奋斗目标作出调整,并郑重地告诉人民。 > > >设置终极奋斗目标是基督教的文化传统。相信耶稣基督降生后一千年,基督要复活,要 >在世界上建立天国。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从这里衍化而来,是基督教天国理念的现代 >版。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都相信,人类社会的进化不是无限连续,永无止境,而是 >要达成一个终极目标,完成一个社会形态。在这一点上,黑格尔和他的弟子马克思、恩 >格斯都违背了辩证法。对黑格尔而言,这是自由国家;对马克思、恩格斯而言,则是共 >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成了乌托邦的旗帜。当伯恩施坦主张扎扎实实地改良社会,切切 >实实地为工人谋福利,提出“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时候,他理所 >当然地成了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的列宁的敌人。 > > >建立天国的想法,表现了科学尚不昌明时代人类对具体地改善处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无 >奈,把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事情推向遥远的未来。所谓“共产主义”大目标在各个历史时 >代是不同的,是具体的,变化的。马克思说“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时候,不会想到 >人人需要一部电脑;恩格斯曾说人人都住上有暖气的房子就是共产主义了。我们在延安 >时代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事实上,我们今天所拥有、所享 >受的物质文明,早已超过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想象,超过了他们所制定的共产主义标准。 > > > >用所谓“长远利益”否定“当前利益”,用未来共产主义天堂的幸福生活安抚人民,叫 >人民忍受现实的饥饿、贫穷和苦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欺骗人民的把戏。这一切都应该 >收场了。反“右派”以后仍然没有停止思考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顾准说:“我对 >这个问题琢磨了很久,我的结论是,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矛盾永 >远存在。所以,没有什么终极目的,有的,只是进步。”(《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 >版社一九九五年版,第三七○页) > > >我常常想,德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得马克思,俄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得列 >宁,就像我们比外国人更懂得孔夫子一样。为什么德国人扬弃了的马克思主义不适合现 >实生活的部分,为什么俄国人抛弃了的列宁主义,我们要当作神物供奉着?当作旗帜高 >举着? > > >民主社会主义剔除了马克思主义中的空想成分,使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作为 >活着的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生根的马克思主义,是给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高 >工资、高福利的民主社会主义,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上写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人既代表 >工人阶级的利益,又代表全社会的共同利益,有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是挑起 >阶级冲突,激化社会矛盾,而是把社会各阶级团结起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社会财富 >总量的不断增加中,调节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 >共同富裕不是让有产者变成无产者,而是让无产者变成有产者;不是让富人变成穷人, >而是让穷人变成富人。这是社会民主党人治理国家的总的思路。这个崭新的思路比毛泽 >东的“阶级斗争”劫富济贫的思路高超百倍,前者是共同富裕,后者是共同贫穷。 > > >就在暴力社会主义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民主社会主义在西北欧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贫 >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专制腐败也不是社会主义。普通民众的富裕和政府官员的廉洁 >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两大亮点。民主社会主义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 > >辛子陵从历史大视角回顾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为批了多年的所谓“修正主义” >翻案,为民主社会主义正名,为中国*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变扫清了障碍。他指出,瑞典 >社会民主党的执政经验对我们度过难关、解决面临的棘手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瑞典虽是 >小国,瑞典社会民主党虽是小党,但它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它的经验具有普世价值 >,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在民主宪政框架内,瑞典社民党依靠自己政策的正确,代 >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得以连选连任、长期执政的经验;在经济建设中把效率和公平统 >一起来,实现同向分化、共同富裕的经验;正确处理劳资关系,调动工人和企业家两个 >积极性,实现劳资双赢的经验;有效地防止特权阶层出现,杜绝官员以权谋私、贪污受 >贿,长期保持廉政的经验,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民主社会主义道 >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辛子陵新书《结束语》)构成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是民主宪 >政、混合私有制、社会市场经济、福利保障制度。民主社会主义核心是民主。没有民主 >的保障,其它三项都会异化和变质。“四大法宝”我们学了后面三样,就是不学民主宪 >政。 > > >晚清以来,中国学习西方文明有一条祖训:“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学工业,学科学 >,学教育,这是所谓“用”的部分;至于“体”,即政治体制,那是祖宗家法,不能变 >的。祖宗传下来的专制独裁,是最好的政治体制,改进一下都不行,君主立宪都不行, >结果清朝亡了。 > > >孙中山创立民国,有了宪法,有了国会,但蒋介石强调一个党,一个领袖,党在宪法国 >会之上,领袖在党之上,还是专制独裁。 > > >毛泽东取代了蒋介石,各党各派,全国人民,希望毛泽东兑现延安时的民主诺言,成为 >中国的华盛顿,开民主国家新纪元。住进中南海,毛泽东变了脸,宣称他是“马克思+ >秦始皇”,而且比秦始皇还要厉害一百倍,成为不穿龙袍的皇帝。他设计的权力结构和 >政治制度是保证和不妨碍毛泽东乾纲独断的一种制度。由于不受任何制约,不听任何反 >对意见,三年大跃进,饿死了三千七百五十万人,成为古今中外最大的暴政。 > >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好得很,决不学西方民主、三权分立那一套。一个制度好不好,不是 >个理论问题,而是个实践问题。实践是检验真民主和假民主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制度不 >能阻止把五十多万知识分子打成右派,不能阻止公社化和大跃进的疯狂发动,当法西斯 >式的文化大革命废止宪法、停止议会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制度没有任何反抗。说这个制 >度在保障民主、保障*、保卫宪法尊严方面,形同摆设,丝毫不起作用,难道不符合事 >实吗? > > >二○○四年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郑重昭告世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 >义现代化。我们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保证人民充分 >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给中国的民主政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 > >政治体制改革再也不能拖延了。企图保留毛泽东模式的政治体制,只在经济上改革开放 >,会重蹈蒋介石国民党在大陆走向灭亡的官僚资本主义道路。只有民主宪政才能从根本 >上解决执政党贪污腐败问题。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 >现在正在酝酿通过党内三权分立(将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分离:党的代表大会及其 >常设委员会行使决策权,党委会行使执行权,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监督权)、实现领导 >体制民主化,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并在一些地区试点。由绝对排斥到结合实际 >地探索三权分立的实现形式,这是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突破。 > > >要造成这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党的领导人错了,在党内能够得到有效抵制和纠正;作 >为执政党的官员错了,能够得到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有效抵制和纠正。共 >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运作方式要作根本的改变,要在宪法之下活动,而不是高居宪法之 >上。要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切实行使民主国家议会的职权,在政权体系中建立防止独 >裁、防止腐败、防止失误的纠错机制。有意识地设置和强化这样一个对立面,将保证我 >党成为民主决策、清正廉洁、领导正确的执政党。从执政党领导体制的改革到国家政治 >体制的改革,这种两步走的战略,可能是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 > > >我的入党介绍人张友渔在一九九四年弥留之际曾对我说:“抗战胜利后,我们目睹国民 >党专制独裁贪污腐败,最终失尽人心丢掉政权。我们这些老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眼睁睁地 >看着我们党也走上这样一条路。”当时相对唏嘘,并无良策。读了辛子陵的书,兴奋之 >余,写下了上面一席话,算是执行张老的临终嘱托。耿耿救党之心,同志朋友亮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享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邮件系统— MSN Hotmail。 http://www.hotmail.com >Subject: 国内民主社会主义探讨动向 供参考 Date: Sun, 06 May 2007 09:20:29 +0800 >“谢韬的文章引起的震动超过真理标准讨论”—— > >-------------------------------------------------------------------------------- > > >作者: 专题研讨会发言纪要 2007-05-05 15:49:24 (阅读:97) >——民主与社会主义专题研讨会发言纪要 > > >【转贴编者按】谢韬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之后,在大陆引起广泛争论。许多 >学者参与讨论,被认为“谢老的文章引起的震动和争议,在当代历史上的意义超过真理 >标准讨论。因为它所提出的是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即所谓‘挖祖坟’问题”。这里刊登 >李洪林、徐友渔、何蜀、冯兰瑞等多位学者的发言。 > > >---------------------------- > > >徐友渔: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正在兴起。我很早就关注过这个问题,八十年代就出 >了不少介绍北欧各国社会民主党政策的书,也看了改革开放初期于光远他们到南斯拉夫 >去考察回来作的报告、写的文章,那时候我正在读研究生。2001年我在瑞典的时候,瑞 >典方面请了曹思源去讲演,曹思源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大力主张中国应该走社会 >民主主义道路。我对他的一个思路还是比较理解的,我觉得中国搞改革,像我和一些中 >年学者与老一辈人的思想还是有差距的。我自己最欣赏的是宪政民主,就像美国宪法或 >孟德斯鸠、洛克主张的那样,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政府的权力应该有制衡。曹思源 >说得很清楚,这套东西离中国的现实,还差得太远,不但最高领导人接受不了,知识分 >子主体,包括党内非常进步的老同志都接受不了,你不可能转那么大一个弯,现在中国 >这种情况你能转到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他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在理 >论上是错的,但要拿到中国现实来也许还有益,他说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个根,一边可 >以开出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边又可以开出社会民主主义,所以我们两家人是表 >兄弟。他的意思是,既然我们这个根是不能改变的,那么与其开出斯大林、毛泽东那一 >套,不如开出民主社会主义。 > > >所以基于对中国现实的考虑,我支持任何讲民主社会主义的东西,现在这是比较照顾到 >现实的路。从这种意义上,我对谢老的文章持理解和赞扬态度。我对文章中的以下观点 >,尤为看重和赞同。 > >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民主社会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而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学说和专政理论 >,是从左的一面修正马克思主义。 > > >社会民主党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竞选执政,社会民主主义在欧美成为制定公共政策、协调 >社会矛盾、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政治思想资源之一,使得全世界那些企图保留他们国家 >的社会主义前途的改革者们,都把目光转移到民主社会主义运动上来,这值得我们认真 >思考和对待。 > > >作者在文章中说:“我常常想,德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得马克思,俄国人是不是 >应该比我们更懂得列宁,就像我们比外国人更懂得孔夫子一样。为什么德国人扬弃了的 >马克思主义不适合现实生活的部分,为什么俄国人抛弃了的列宁主义,我们要当作神物 >供奉着?当作旗帜高举着?”我为这雄辩和动情的语言所慑服,这个问题的的确确值得 >人们深思。 > > >我对谢老的文章不满意的一点就是,在他的心目中,不言而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是一 >个绝对真理,他想证明的是“你们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所以,他对马克思主义丝 >毫没有批判性思考。其实马克思主义是会导致暴力革命这一套东西的。我们为什么一定 >要搞“托古改制”这一套,一定要说现在追求自由、民主、现代化是符合我们老祖宗的 >教条?就像当时中国搞市场改革的时候,很多理论家一定要从《资本论》里面找根据, >说市场经济符合马克思的主张,其实是说不通的,马克思太反对资本主义那一套了。最 >后邓小平赶紧拦着说“不争论”,现在很多人反对当年的“不争论”,我觉得邓小平是 >清醒的,承认老祖宗的教条是天条,一争论他就要输,干脆就实事求是搞就是了,不要 >再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教条里寻章摘句。 > > >在理论研究的层面,我要指出的是,宪政民主的基本原理都是洛克、孟德斯鸠等自由主 >义思想家提出的,社会民主党开始是反对这一套的,特别是把在宪法和法律面前平等当 >做虚伪的东西,最后反对不动了,才认可这一套,他们对奠定宪政民主在理论上毫无贡 >献。社会民主党实际上是到了一九五九年才明确地在纲领中放弃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的。对于宪政民主基本原理来说,社会民主主义是流而不是源,是器而不是道,是枝叶 >而不是根。社会民主主义是在自由民主的宪政平台已经搭建好了之后登台活动的,离开 >这个平台,没有这个平台作为生存的前提,它不能存在,更不能发展。 > > >宪政民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制约政府的权力,是奉行三权分立原则。自由主义对宪 >政思想最早、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分权思想。古典自由主义追求的首要目标 >是免除暴政,其方法是防止权力的集中和垄断。洛克明确提出,为了保护个人权利,应 >当限制政府的权力,为此,应当划分政治权力,使立法权和执行权得以分立。孟德斯鸠 >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他认为,立法、行政、司法权如果不分别由不同的机关和人 >来掌握,公民的自由就完了。麦迪逊说得更生动:用分权和制衡的方法“来控制政府的 >弊病,可能是对人性的一种耻辱。但是政府本身若不是对人性的最大耻辱,又是什么呢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 >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当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制约权力的必要性时,除了上述自由主 >义的经典阐述之外,我们能从社会民主主义那里得到同样有益甚至更好的思想学理资源 >吗?恐怕不能。 > > >中国为什么要走宪政民主的道路,为什么只能走宪政民主的道路?除了认识到这是历史 >证明了的人类文明的共同之路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民受专制压迫的苦太长 >太深了,古代受这种苦,近现代也受这种苦。固然,中国历史上、思想传统中,我们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教诲,有“替天行道”的口号,有“揭竿而起”的壮 >举,但完整、系统的反抗专制暴政,并以宪政民主体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理论学说, >我们却没有,至少,还可以向外借鉴学习。遗憾的是,社会民主主义在这方面能提供给 >我们的资源甚少,远不如自由主义。 > > >自由主义是在与封建的神权、君权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拼杀中,是在提出和捍卫“天 >赋人权”学说的过程中成长发展的,而社会民主主义从一开始就把自由经济制度和民主 >政治制度作为自己的对立面,二者自由信念的坚定性和对极权专制的抗拒性、敏感度自 >然不同,不少社会民主主义者对待斯大林在集体化中的暴力,对大清洗和随之而来的 >“莫斯科审判”的暧昧、纵容甚至辩解的态度,就是证明。对比一下萧伯纳、萨特和雷 >蒙?阿隆对斯大林主义的态度,就很说明问题。在自由主义者大力抨击专制极权,维护 >自由民主的时候,许多社会民主主义者攻击的是他们所在体制的民主自由的“虚伪性 >”。由于他们的坚持,长期以来这种所谓“虚伪性”的说法在我们这里深入人心,成了 >抗拒自由民主价值的普适性的最为老生常谈的说辞。 > > >最近若干年来,中国思想界学术界不断有人主张,要重视和学习社会民主主义,参考借 >鉴瑞典、北欧模式,这种声音和思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谢韬先生最近的主张 >,是其中最明确、最坚决的。可以预料(现在已经有事实表明),出来猛烈批判和凶狠 >阻击这种主张的,是僵化、教条、左的所谓“马列主义”。熟悉马列主义发展史和共产 >主义运动史的人都知道,左的思潮、力量和领袖不太在意和重视他们认为真正右的东西 >,他们最在乎的是在同一传统中的“修正主义”,虽然到底谁是修正主义本身就是问 >题。他们中有人倒是半真半假地喜欢“交右派朋友”,因为他们认为右派离得太远,对 >他们的地位没有威胁。对他们最要命的,是同一传统和阵营中有人出来比纯正、争正统 >,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说到正统,我在理论上也承认没有 >一个真正的正统。不过相比较而言,我认为如果左派挑起论争,谢韬更接近马克思主义 >正统,在理论上占有优势。毛泽东、斯大林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那套东西,更 >不够资格当正统。在中共跟苏联进行九评论战的时候,在关于和平过渡等问题上,即使 >没有太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可以发现,苏共的理论就比毛泽东、康生、陈伯达 >的理论好一些,用那些观点就可以打破现在左派的主张。 > > >为什么从理论上说,谢韬占优势呢?我仔细研究过,马克思主义本身有很多自相冲突的 >东西,比如他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当一个社会还能容纳自身发展生产力的时候,就不 >应该被取代和推翻,但马克思又主张暴力革命,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他毕竟是欧洲人 >,有人权、自由的思想,又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和自由有虚伪性。我发现一个现象, >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强调马克思这种生产力的观点,而在现实政治中间,取得成功 >的政治领导人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就刚好用的是马克思暴力革命的主张。从这一 >种意义上,如果只是在理论上进行平等论战的话,谢韬比那些人更接近正统的马克思主 >义,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所抛弃的正是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要的就是生 >产力发展那个阶段论学说。 > > >所以也可以预料,除了自命为正统的左派,持其他思想观点的人不会对谢韬先生等人的 >主张进行批判,有的只是同情和尊敬。我在上面提出一些商讨,是自以为和谢韬先生的 >价值目标一致,只是理论上更彻底。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去法其中仅得其下 >”,我以为社会民主主义对于我们的宪政民主只是“中”而非“上”。 > > >总的看来,不论是反对还是支持,能够形成公开讨论的势头,就是好事。 > > >冯兰瑞:“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谢韬同志这篇文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问题 >,引起争论,我觉得这是好事。这个问题过去谈论过,但没有展开。谢的文章这次能引 >起这么大的反响,活跃了学术气氛,经过讨论能够提高大家的认识,这就很好。 > > >但是从文章整体来讲,我认为有些观点是不准确的。以下谈几点我的不同意见,供大家 >参考。 > > >1、谢韬同志说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认为这仅仅是一种期望。不能说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社会民主主义。中国现在政治上实际是专制制度,离民主还有相当 >的距离,尽管现在比过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进步,但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民主制 >度。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即专政,民主的前提是自由。我们还在搞“四个坚持”,哪 >有什么民主和自由? > > >2、“马、恩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民主社会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这个观点新,但不符合实际。马、恩从来没有提倡和平长入社会 >主义,而是一贯主张暴力革命。只在个别地方讲过像英国那样君主立宪国、美国和法国 >那样的共和国,才有可能不通过暴力和平进入社会主义。谢的说法是误解了。 > > >3、谢文引了《资本论》三卷第二十七章上的话,说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 >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实行扬弃”。“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本身以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会自行扬弃的矛盾,那显然只是作为一个过渡点,以便进 >入到一个新的生产形式中去。”我查阅了原书(《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1966年 >版),其中,上述所引“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以内的扬 >弃……,”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来读,就很清楚,说的是:A、资本的所有权和经 >营权分离。资本家委托经理代他经营,只是一种资本家职能的转变,资本的所有权并没 >有转变。B、在股份制度下,所有权存在于股票的形式上,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 >了证券交易所的赌博。这种生产资料从个人的财产形式向股份形式的转化,还是局限在 >资本主义界限之内的。股份制并没有克服财富当作社会财富和当作私有财富的性质上的 >对立,却不过在一个新的形式上发展了它。(前书第506页)这就是C、股份制在一些工 >业部门内形成了垄断,它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寄生虫, >并由公司的创立、股票的发行和股票的买卖,引出了一整个体系的欺骗和诈欺。(同上 >504页)D、结果怎样呢?恩格斯说:“在英国,竞争就已经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痛 >痛快快,为社会全体即全民将要实行的剥夺做好准备。”(同上) > >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将谢文中的引语置于原著二十七章中来读,即可以明白,前面所引 >“以便进入一个新的生产形式中去”中“新的生产形式”并不是指社会主义,这种股份 >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以内的“扬弃”,不可能是“以便”于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 >会主义,而是“以便”为社会全体剥夺剥夺者做好准备。在马、恩的词汇里,“剥夺” >即暴力革命之意。4、民主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是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也是它的思想资源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民主社会主义赖以产生 >的思想资源较庞杂,主要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改良主义思潮,正如他们标榜的,是一 >种“意识形态的多元主义”。如:蒲鲁东主义、费边社的改良主义、拉萨尔主义、伯恩 >施坦主义和考茨基主义等等。 > > >至于欧洲自由宪政传统:1215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1689年《权利法案》、1789年 >法国《人权宣言》等等自由主义思想,社会民主主义者开始并不接受,后来才转而维护 >自由宪政制度。二战后,欧洲社会民主党在一些国家执政,对完善发展民主社会主义作 >出了贡献。5、最后,我们不主张再搞暴力革命,中国要走和平的自由民主宪政的道 >路。这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需要,更是历史实践中提出的要求, >没有必要到马克思那里去找理论根据。 > > >总之,谢韬同志的文章提出了许多问题,活跃了学术气氛,引起广泛的讨论。相信经过 >讨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奋斗的方向。因此,是应该欢迎的。 > > >林京耀:谢韬同志的文章《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后 >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拨乱反正。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列宁的暴力夺权和暴力执政才 >是社会主义的正宗,这种以暴力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模式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其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模式都是异端邪说,都没有资格称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尽 >管是许多由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执政的欧洲国家所实行的社会制度,并实行了一系 >列的社会主义政策,但至今仍被一些人硬说是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其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在内的制度和政策也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立场和态度显然是违背事实的。在全球化 >的大环境下,如果还漠视、甚至否定已被证明是很成功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这对我们 >的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很不利的,也无法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谢韬同志突破 >列宁以来为民主社会主义所设的框框,全面论述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它在现代 >社会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作用,这个拨乱反正非常必要,而且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到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 > >李洪林:对现实政治的考虑与理论上的彻底性,确实是两个问题。按我自己的经验,即 >使从现实政治考虑,路子也往往走不下去。我在八三年以前,偶然的还可以公开发些东 >西,但以后就不行了。我那时候确实是诚心诚意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给党的政策找一 >个道理,说那些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都是社会主义的。我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最 >后一篇文章,说竞争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有人就提出选举也要竞争,竞选。结果碰 >到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行。我写的《我们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我们坚持什么 >样的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坚持什么样的党的领导》,就是想把四项基本原则怎么能 >够说圆,说得使它再往前走一点儿。我有一次去哥伦比亚大学,南希挖苦我,挖苦得很 >正确。她说:“你说马克思全是对的,怎么都是真理”,“你把现在共产党所做的事情 >,都给贴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我说我现在做的就是这个事情。但是说到底,党不需 >要你这种理论。 > > >我看到谢韬这篇文章,就直接感觉到他努力在马克思主义之下再加点民主,无非就是这 >个东西。他讲的就是民主,社会主义要民主。不管是什么民主,一定要贴上这个标签才 >行,问题是他贴的标签太多了,把“三个代表”都给贴上去了。但是,他的心里想说的 >是什么一看就明白,所以,左派反对,绝不容忍的。说到理论的彻底性与现实的可能性 >的矛盾,我觉得,提起来千斤放下四两,讲民主就是讲民主,民主就是一面旗帜,现在 >就是不民主,甚至连自己的宪法都违背了。 > > >恩格斯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叫科学社会主义,其实也是空想,社会主义全是空想 >的。列宁有一个说法是对的:按照一个图纸来建造一个社会是不行的。社会主义就是按 >照一个图纸来建造一个社会,绝对是失败的。我在考虑这个问题,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概 >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谁第一个把这个社会叫做资本主义社会?所谓五种社会形态是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概念。谁把那些社会叫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 >主义就是私有制,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了,《共产党宣言》里最 >核心的——建立公有制。如果现在连公有制都不要了,还谈什么社会主义?可现代民主 >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没有私有制,哪里有现代民主?根本就没有民主。你连饭勺 >都是党给你,你要吃饭我拿饭勺给你舀,你要不听话饭勺就没了,这是什么民生主义? >什么民主主义?没有确认的所有权,哪里来的股份制?你只要一社会化,一公有化,我 >代表社会,我代表公家,就归我管——还是长官支配。 > > >马克思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绝没有想到在中国有人会为反对马克思主义而掉 >脑袋,大概他会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我现在不同意什么正确的都往马克思主义里 >装,没有必要。马克思本人也不至于这样。我以前也是什么对了,啊,这是马克思主义 >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吗,只要对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不过是发展了的马克 >思主义。它有一个前提,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我觉得应该打破这个前提。我们好不 >容易把两个凡是打破了,现在出来四个凡是——凡是碰到四项基本原则,都不行。所以 >是什么就是什么,民主自由在西方是很完整的一个体系,就在这个体系之下有了西方的 >繁荣,人家是发源地,我们要在理论上举旗帜,就举这个,理直气壮的。 > > >我们回过头来再审视一下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石、一个结论,就会发现新的问题。按照 >恩格斯总结的,一个唯物史观,一个剩余价值学说,因为马克思发现了这两条,所以就 >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了科学,推演出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诞生的结 >论。历史唯物论至少在四个方面需要反思:1、它过于强调社会存在而轻视社会意识的 >作用。历史是人类的历史,人是有思想的,用思想指导行动,才创造历史;2、主张人 >民群众创造历史,而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但你无法解释没有毛泽东怎么会有文化大革 >命?八九年不是邓小平拍板,怎么会出现六四那样的结局?3、强调必然性,轻视偶然 >性。断言历史的发展是五种社会形态的递进,似乎到了一定阶段一个社会必然代替另一 >个,而当这一公式无法解释东方的历史过程,他就创造出一个“亚细亚生产方式”,以 >“不典型”来解释;4、强调革命、暴力、突变,否定渐变、改良。马克思说“暴力是 >新社会的助产婆”,列宁说“革命是人民群众盛大的节日”,毛泽东更简化为“阶级斗 >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 >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学说,是对唯物主义的一个运用。他讲 >的生产力三要素都是“物”: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工人拿着生产工具对原料 >加工,这就是生产力。产生的社会财富呢,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一部分是剩 >余劳动。工人付出的劳动那部分是必要的劳动,他取得了自己的工资。一个产品扣除了 >工人的工资、原料和机器的损耗等等,就是剩余劳动,剩余劳动创造的就是剩余价值。 >就这么简单一个换算法。经营管理者的报酬,科学技术人员的劳动报酬,都是资本家在 >得到剩余劳动后分出一部分残羹剩饭给这些人的,其余的都是资本家无偿剥夺了的工人 >的劳动。他只承认体力劳动创造物质实体是有价值的,接着就只承认工人是劳动,否定 >一切经营管理、科学、文化教育,否定这些是劳动。用现在的电脑语言说就是:只承认 >硬件不承认软件。前后论证就是这么个道理。 > > >根据这个剩余价值理论,资产主义社会就是资产阶级用资本工具剥削工人的这么一个社 >会,也就是资产阶级获得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这个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社会性和占 >有私人性,无法克服,就必然灭亡。你社会化的生产就得社会化的占有,所以就得搞公 >有制,就出现社会主义,这是顺理成章的。马克思没有看到的是,市场的盲目竞争,固 >然导致经济危机,但并没有病入膏肓。每逢一次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力进行一次结构性 >的调整,就激发出新的生产,新的技术,新的东西,实际上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这一 >面他忽略了。但是他又有一个结论,经济危机之后,财富向一处聚拢,贫穷向一处聚拢 >,财富要进入到资产阶级这里,贫穷要进入到工人无产阶级那里,两极分化,工人不但 >是相对贫困化,而且还是绝对贫困化。这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确实是那个样 >子,但是他不能够解释以后的这个社会。现在发达国家里财富的分配差距已经是越来越 >小(相对来说中国的分配差别却是越来越大)。 > > >那么社会主义怎么诞生的呢?就是阶级斗争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 >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样一个公式,然后实行公有化啊,搞计划经济,这样就可以消 >灭阶级建立一个新的社会了。这个理论到了东方,虽然中国、俄国资本主义不够发展, >但是穷人多,马克思主义就成了穷人造富人的反,吸引了很多群众,反正你只要穷,你 >就革命,只要能共产就行了,所以恰恰在越落后的地方越容易得到响应。在资本主义发 >达的国家,马克思所预言的那个丧钟始终没有敲响,而革命胜利的这些国家呢,都是资 >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而且在实践上,建立的这个政权,叫做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掌 >握政权的是共产党,是党的领袖,所谓公有化也并没有象马克思说的,把社会的还给社 >会,共产党掌握着全国的经济资源,掌握着所有的政治权力,建立了空前极权的国家, >就是所谓一元化。完全变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社会,并不是原来所设想的什么平等的、 >自由的社会,政治上的平等不用说根本就没有,经济上的平等就是捆在一起穷。它把人 >的所有的个性都消灭了,整个社会也就丧失了活力。(注:本段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 >经李洪林先生审核) > > >何蜀:谢老的文章引起的震动和争议,我觉得在当代历史上的意义超过真理标准讨论。 >因为它所提出的是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即所谓“挖祖坟”问题。有人一说“挖祖坟”就 >认为不得了,其实应该冷静想一想,那“祖坟”里到底埋的是什么?那里面的东西到底 >是真是假?到底有多大价值?到底给许多政治家时时挂在嘴边的“人民”带来了多少好 >处?……在这里,用得上鲁迅那段话:“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 >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 >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 > >九十年代以来,我也曾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反复思考过,苦恼过:为什么世界各国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都未能成功?为什么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却反而给人类(或 >至少是给本国人民)带来灾难?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放之四海而皆不准?我想,这不能 >只责怪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经,是“播下龙种收获了跳蚤”,而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本身去考察、检讨,这个理论本身一定带有某种根本性的缺陷。我重新阅读并且回 >想了过去多次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共产党宣言》时留下的印象,从我粗浅的理 >解中,我认为至少在两个根本问题上,《宣言》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了,这就是鼓吹暴 >力革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和鼓吹消灭私有制。从这两个核心理论 >出发,就派生和发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动乱之源,灾难之源。波尔布特的“红色 >高棉”就是把这两方面的理论发挥到极致的罪恶实践(然而对“红色高棉”的教训似乎 >并没有严肃对待,认真总结,甚至还显得有些讳莫如深)。以前我们常常听说“私有制 >是万恶之源”,现在回过头去审视历史走过的轨迹就会发现,恰恰是“消灭私有制”的 >号召和追求才真正成了万恶之源。现在世界上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破坏社会和谐、摧残 >人性、给民众带来灾难的罪恶、暴力、杀戮、恐怖主义,几乎都与这个看上去似乎很高 >尚很“无私”的理论相联系。实践已经证明,“消灭私有制”的结果,只是消灭(或剥 >夺)了某一部分人的“私有”,而变成新权贵特别是其领袖的“私有”。只是把一种 >“私有”转换成为另一种“私有”罢了。 > > >此外,在革命党已经转换角色成为执政党之后,继续宣扬、赞美暴力革命学说,其实是 >挺滑稽的事。我常常想到一些“红色经典”在今天面临的尴尬,比如这三个例子可算是 >典型:小说《红旗谱》,电影《燎原》,和战士作家高玉宝自传中的那个著名段落《我 >要读书》。 > > >小说《红旗谱》中描写的那场农民武装暴动,是因当局征收过年杀猪的“割头税”而引 >发的,农民认为,连过年杀头猪都要上税,日子没法过了。在共产党人的鼓动下,“于 >是就反抗,就斗争,就……”(近年居然还有人把它搬上电视荧屏,我没看那部电视剧 >,不知它是怎么改编处理的,但不管怎么处理,也无法改变农民为抗税而在共产党领导 >下实行暴动这个主干情节。) > > >以刘少奇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为原型的电影《燎原》,中心情节是因一起矿难引发 >劳资冲突,共产党人雷焕觉(寓意像春雷一般唤起工人觉悟)深入工人中进行发动,帮 >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组织工人俱乐部(可不是唱歌跳舞打牌玩的那种俱乐部),要他们 >与黑心矿主和支持矿主的政府当局斗,自己起来做主人,于是工人们高唱着“我们不是 >牛马,我们是人……”实行大罢工并且取得了胜利。 > > >高玉宝的《我要读书》,则通过穷孩子读不起书的遭遇来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教育 >人们:只有干革命推翻旧制度才能让穷孩子读得起书…… > > >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农民税费负担,矿难,穷孩子失学……这类社会问题,并不是 >靠暴力革命改朝换代就能圆满解决的。真正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还是得靠民主与法治, >像谢老文章中所举的那些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就解决得很好。如果遇到这类问 >题都像《共产党宣言》号召的那样“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那么世界就永 >无宁日,永无和谐之时,只会出现一轮又一轮的以暴易暴恶性循环。 > > >我觉得我们过去在理论上有太“僵化”与太“灵活”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太僵化 >,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了宗教,使之神圣化,教条化,视之为“绝对真理”、“终极真理 >”,不容质疑,不容思考,不可修正,更不可批判。另一方面却又太“灵活”,对马克 >思主义采取“各取所需”(或只取所需)的实用主义态度(就跟文革中造反派对待“最 >高指示”的态度一样),只宣传和运用自己需要的那些内容,而对另一些明明对人民有 >利、对社会进步有利的内容(如马克思对新闻检查制度的严厉批判)则视若无睹,置若 >罔闻。 > > >我很赞同杜光老师总结的现阶段民主革命有改革、维权、启蒙三个主要形式的说法。而 >且我的理解,这个启蒙不仅仅是对大众的,也应该是对自己的。我们都有必要让自己在 >民主、自由、公民、人权、宪政、人道主义等许多常识性的问题上进行重新启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享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邮件系统— MSN Hotmail。 http://www.hotmail.com >Subject: 内部讨论,民运对反共与民主的认识是否存在误区?落后于民主发展的趋势? Date: Tue, 08 May 2007 11:33:51 +0800 >送交者: 信天歌 于 北京时间 05/07/2007 (25 reads) > >主题:答曾节明:美国对中共和平演变为何至今难奏寸功?兼议反共与民主误区 > >[博讯论坛] >曾节明:美国对中共的“和平演变”为何至今难奏寸功?文章摘要: > >美国对中共十五年的经贸至上路线,不仅丝毫没有“和平演变”中共,而且造就了今天 >的、更为强大、更为狡诈的中共政权——一个新型的超法西斯国家恐怖主义政权:今天 >的中共政权仇美反美的立场,比之十五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力却远远超过十五年 >前,其对内对外欺骗、“统战”、渗透手段的狡诈和精致化,远远超过了十五年前 >...... >发端于老布什、成型于克林顿的对中共的“接触政策”,实际上是一条远东版的绥靖政 >策,是英美当年对纳粹绥靖政策的新形式延续,十五年来,在中国问题上,西方资本主 >义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再次弱点暴露无遗,也被中共牢牢地抓住利用,十多年来,利 >用外资的输入,中共国在残酷榨取中国廉价劳动力和严重污染中国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 >经济腾飞、大幅增强了国力和军事实力,同时其专制政权的邪恶性质却丝毫没有改变, >现在的中共剑指台湾、射毁卫星、对西方世界比过去更具威胁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绥 >靖政策十多年来,造就了一个比前苏联更为狡诈邪恶的强大的流氓政权,诚可谓是养虎 >遗患,自食苦果。----------------- > >曾节明的潜台词是:美国必须结束对中共的绥靖政策,必须联合民主国家对中国这个最 >后的共产堡垒作终极打击,瓦解中共,保卫民主台湾,否则,美国的失败还将继续,养 >虎遗患,自食苦果。 > >笔者在海外碰到不少持此观点的人,他们对美国总统大为不满,认为自己更高明。甚至 >认为在韩战时,美国就该用核武器消灭中共,美国历任总统都犯了对中共绥靖的错误, >落到如今深陷反恐泥潭,眼看中共坐大而无可奈何........最终将败于中共....... >他 >们对此的洞察是实际和真确的。 >他们甚至扬言在未来的中美终极对抗中加入美军抗击 >中共,战死疆场在所不惜..... 这些人大都以异议人士或民运人士自居。 > >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不是美国统帅部不想用战争扼杀消灭中共,非不为,实不能 >也!韩战、越战、伊战、阿富汗,美国主要几次单边主义军事行动政治上都是失败! > >为什么? > >美国既是以民主为立国之本,就不能己所之欲强加于人,而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 >家利益不是单边独行,不能霸王硬上弓!各国有各国的国家利益,有各自的意识形态和 >信仰文化、宗教源流,不能强行一统。不能将自己的信仰当作普世价值而强加于其他国 >家。否则就陷入文明冲突中不能自拔。 > >如果美国在上述单边主义战争中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三光政策”,单 >纯军事上美国当然是胜利(对中国除外)。但是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不允许这样做。 >“恐怖分子”就隐藏在平民中,无法区分,他们随时袭击美军,而且是以自己的血肉之 >躯。如果美军不能杀光这些平民,就没有希望实现和平。因此美国奉行单边主义的结果 >就是继续失败!伊拉克、阿富汗就是鉴证。这是美国的悖论。 > >奉行民主、自由、人权、独立至上的美国,对外奉行的单边主义政策与立国之本相违背 >,这是美国失败的必然。单边主义与民主是背道而驰的,? > >民主的真谛是: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美国如果对内对外 >做到这点,就不会犯下许多曾节明批评的错误。这个世界就太平许多。 > >优胜劣汰,不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必然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那么奉行“劣”制 >度的国家必然要落后和失败,被丛林法则淘汰。比如历史上消亡的文明古国,当今没落 >和解体的苏联和东欧等国。美国犯不着为“拯救全人类”而奋不顾身,到处献身。 > >如果共产主义的理想不崇高,当年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道德情操不 >高尚,就不会有共产中国的建立。但是人性的本质是恶的,自私的,因此共产主义的崇 >高只是无法实现的理想,而且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他们都是人,不 >是神,他们都会犯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因此共产主义从《资本论》开始就有严重错 >误,在源头上理论上就有不可弥补的原始缺陷--与人的本性相悖,因此注定不能成功。 > > >共产主义如果行不通,它必然退出历史舞台。因而产生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中 >国共产党不是已摸索改良30年?中共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阶级斗争,放弃了计 >划经济,允许资本家入党,成为全民党,出台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物权法,正在探讨三权 >分立,权利制衡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最佳道 >路和政治体制。 > >多党制难道这么难?三权分立,权力监督和制约不就是这么回事。北欧多国实践社会民 >主主义几十年,效果很好,政局很稳 >,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修正了马克思的错误,真 >正实现了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这些都是中共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分为二,开创多元政 >党的民主政制难道中共做不到?假以时日,中国的民主是会实现的。例如社会民主主义 >或(民主社会主义)。 > >需要强调的是,民主是多元,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融,不是你死我活。民主运动的目的 >首先不是要得到政权,而是要对权力实行监督,实现民选政府和政党抡替。民主运动不 >是推翻哪个政党取而代之,不是打倒,不是消灭。而是平等共处,良性竞争。所以“反 >共”所反对的只是一党专制,而不是反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本身拥有的权利。开放 >党禁,实现多元政党竞争,民选政府,轮流执政是民主运动的目标,推翻、打倒、消灭 >中国共产党不是民主运动的目标。 > >“反共”的标准是什么?反到什么程度?这是需要清晰界定的。是推翻打倒取而代之? >然后继续实行政教合一的独裁?譬如法轮功的“天灭中共”?再譬如国共两党为争夺 >政权江山而惨烈地内战?那是暴力革命,是阶级斗争,是王朝的更迭,与民主政制丝毫 >没有共同之处。 > >“亲共者反,反共者亲”,“反共是真假民运的试金石”,这些海外民主运动流行的潜 >意识、潜规则,统统似是而非。统统不是真正的民主标准。统统是民主运动的误区。统 >统是仇恨、狭隘、不理智和不成熟的表现。仇恨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列宁、毛泽东暴 >力革命实践的恶果。在阶级融和,平等共处的21世纪,在自由民主的国度中,在海外民 >主运动的人群里,如果带着仇恨推动民主运动,那绝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暴民政治! >如果不清理这些阶级斗争的余毒,不理清民主的基本概念,中国的民主不可能实现。 >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我们追求民主的人群,不要把美国或其他什么的利益当 >作是自己的和国家的利益。不然就是十分可笑可怜的寄人篱下的伪孙子,中国人民不会 >选择这样的人去谋取和捍卫他们自己的和国家的利益。 > > > > > >-------------------------------------------------------------------------------- > > >所有跟贴: > >海外民运在思想认识上每前进一步都非常不容易啊! - 精卫 ( 0 字节) >05/07/2007 (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享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邮件系统— MSN Hotmail。 http://www.hotmail.com > 党刊大胆吁民主未受惩 众说纷纭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7 【看中国报道】据中国时报7日报导,由中共党内民主派创办的月刊《炎黄春秋》最近不断发出民主的呼声,不但载文要求中共开放媒体监督,甚至呼吁中共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但该月刊却至今未受惩处,其背后原因众说纷纭。 据报,该刊在今年二月号中发表前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的文章,大胆倡言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改循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三月号刊载"没有民主就没有共产党"文章,四月号又刊载中共前中宣部长陆定一之子陆德整理的《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一文,称陆定一主张公众及媒体对共产党进行监督,还谈及对他自己错误追随毛泽东的忏悔等内容。 其中,造成最大反响者是谢韬题为"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这篇文章激励了许多大陆自由派。"冰点"前主编李大同认为,这篇文章碰触到了中共一党专政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赋予之权利的事实。大陆自由主义学者徐友渔也表示,这篇文章从根本开始检讨起中共统治的合法性问题。 但另一方面,中共许多党政部门官员对这篇文章则大加声讨,认为"这是对我们国家政治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危险攻击", 导致《炎黄春秋》二月号被从网页上摘除。 在刊载这篇引起议论的文章后,《炎黄春秋》在其三月号、四月号再接再励地刊载呼吁民主的文章。此间两个不同来源指出,目前为止,并没有听说《炎黄春秋》遭到惩处的消息。 对于中共官方如此"宽待"《炎黄春秋》的原因,此间一名分析家指出,这可能与中共党内近期的某些动向暗合。据指出,自大陆青年学者俞可平公开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文章之后,大陆各界讨论民主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但另有消息来源指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对近期《炎黄春秋》刊载的言论并没有表示意见,而中共党政官员对此则陷于两难。有消息指出,为避免破坏"十七大"前的政治气氛,中共宣传主管机关已经决定不公开谴责。 炎黄背景 个个"老革命" 据报,近年来,大陆许多关于"老革命反革命"的文章,都是出自《炎黄春秋》。这本由"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月刊,现任社长为杜导正,副社长包含杨继绳、吴思等四位大陆资深媒体人,个个"老革命"。 现任《炎黄春秋》社长杜导正曾任广东《羊城晚报》、北京《光明日报》总编辑,还曾经担任中共新闻出版署署长。有消息说,他是中共现任主管意识形态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老上级,这是近期《炎黄春秋》虽然多次出格,但仍安然无恙的原因之一。 《炎黄春秋》的其中的一个副社长杨继绳,原《新华社》高级记者。他年前出版《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一书,其中包含他在一九九五年与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针对"六四"事件的对话,引起海外嘱目。 据悉,大陆许多自由派"老革命家"也都支持这份刊物,包括李锐、胡绩伟、杜润生、于光远、朱厚泽、阎明复等人。 自一九九三年创办至今,《炎黄春秋》也并非一帆风顺,前年底该刊公开以专版方式纪念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九○诞辰,一度遭到中共中宣部批评,并被短期封禁。 ================== 中国黑心糖浆 全球数千人丧命 2007年5月31日中午,国内的新浪网站转载了《南方周末》的文章——社会主义的百年分合 ,但是到下午5点半左右就删除了。当时本人正在网上阅读,却突然无法打开此文。现从其 他网站COPY转发给各位。此文主要谈到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分合。 沉舟 2007年5月31日 南方周末:社会主义的百年分合 社会民主党认为社会党执政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比如丹麦、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时 都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把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叫做共产主义国家,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执政 的国家则称之为资本主义国家。 编者按:中国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但中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可以而且必须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其中就包括了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有益的 经验。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高放先生集中论述了民主社会主 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百年分合。如何正确对待民主社会主义,应不难从中得到启示。敬请垂 注。 ◎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这两类社会主义政党、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这两种政治 社会思潮,本来同宗、同根、同义、同党。 ◎2004年2月古特雷斯主席率领高级代表团访华,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会见,这标志着社 会党国际与我党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加强与社会党国际及其各成员党的合作,有利于 共同构建和谐世界。 ◎当今世界是民主资本主义(又称自由主义或者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 主义鼎足三分。其中,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最为世人所关注。 本是同根生 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这两类社会主义政党、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这两种政治社 会思潮,本来同宗、同根、同义、同党。回顾百年国际共运史,就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来龙 去脉。 从1869年起,欧洲很多国家先后成立了社会党或者社会民主党,这时成立的工人政党都 不称共产党。社会党就是社会主义党的意思,我们在翻译时省去了“主义”两字,就类似共 产主义党省去“主义”二字而简称共产党。凡是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国家则称社会民主 党,意即肩负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双重任务。社会民主党的指导思想当时通称社会民主主 义。马恩从1873年起自称“科学社会主义”,但他们也同意使用“社会民主主义”的提法。 当时马恩的战友——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认为科学社会主义跟 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是一回事。他有过这样一段名言:“民主社会主义深信政治问 题和社会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力求为社会争取一个民主的国家,以便在社会主义的原 则上组织社会。”“未来将属于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这 是对民主与社会主义互为基础、不可分离的精辟说明,同时也说出了社会党人的奋斗目标。 从这段名言可知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同祖、同根,是一回事,是同义语,科学要以 民主为基础,民主要以科学为指导。 这种社会主义将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按照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社会主义只能通 过社会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阶级斗争,平时利用资本主义议会民主,而在关键时刻要通过暴 力革命夺取政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新型国家机器。第一国际于1876年 解散后,1889年各国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又组成第二国际,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 但是在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之后,随着欧洲形势的变化,马恩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尤其 是1895年3月6日恩格斯写成《〈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即随着西方 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发展,将来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国家可以利用议会民主和平过渡到社会 主义。这个新观点并没有否定暴力革命,恩格斯特别声明无产阶级“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权 ”。晚年的恩格斯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灵活策略。 从同室操戈到分道扬镳 恩格斯过世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派,根据恩格斯晚年思想,片面强调可能利用议 会民主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认为不可能再搞暴力革命,因此主张德国社会民主党应该变为 “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遭到左派的批判。卢森堡等人在批 判伯恩施坦时提出,平时可以利用议会民主,但最终还是要靠暴力革命才能通往社会主义。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党内两派完全分裂。工人政党对德国政府所发动的战 争是支持还是反对?右派认为应该支持,要保卫德意志国家民族利益;左派则认为应该加以 抵制,因为这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与势力范围的战争,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应该联合起 来,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当时绝大多数社会党掌权的右派 首领都支持本国政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在政治上破产了!当时还出现过以考茨 基为首的中派,力求调和左右两派,但后来中派也与右派合流了。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领袖列宁感到社会民主党的右派 在战争期间支持本国政府,使得各国工人互相残杀,战后他们又继续推行和平改良主义政策 ,这完全背叛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此,在191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党七大上,列宁主张恢复 马恩1847年的建党原则,把社会民主党的名称改为共产党,把社会民主党这件“肮脏的衬衣 ”换掉。其他国家社会民主党左派普遍响应,纷纷另建共产党。 初次较量,共产党大胜 从1918年俄共改名到1949年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为止,世界上总共建立了80个共产党 ,其中有20个党是从原来第二国际中社会民主党的左派转变改名的。 这三十多年间各国共产党都奉行科学社会主义路线,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就。在社 会主义阵营最强大、科学社会主义最鼎盛之时,其领土、人口和工业总产值都约占世界总量 的三分之一,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共产党成就也较突出。例如法共总书记 多列士曾于1945-1947年间参加政府任国务部长、副总理,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也于1945年 后参加政府任不管部长、副总理、众议院议会党团主席。 社会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有所发展,到1949年社会党在世界范围有34个,党员总共 约有900多万,但实力远不如共产党。与1919年共产党建立的国际组织第三国际相对应,社 会党在1923年也建立了一个国际组织,名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其意图旨在表明他们也代表 工人阶级,也响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但他们反对暴力革命,推行渐进的改良主义路线,主 张通过议会民主来争取执政。从1919年到1949年的三十年间,总共有德、英、法、瑞、丹等 十几个欧洲的社会党先后通过多党平等竞选的方式上台执政,有的联合执政,有的单独执 政。本来缺乏执政经验的社会党在初步执政、短期执政中还是力争通过并且执行了一些增进 工人权益的法律,如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增加了工人的工资等等。虽然总的来说他们在 这个时期的执政成效不大,却迈出了通过议会民主合法斗争上台执政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共产党与社会党、共产国际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处于对抗状态,双方都想 吃掉对方。其结果起初是两败俱伤(值得注意的是,法共与法国社会党曾于1934-1935年间一 度合作,但是未能坚持下去),为德意等国法西斯政党上台执政创造条件,然后双方都遭到 了法西斯暴政的镇压;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于1940年被迫停止活动,共产国际于1943年解散。 二战后双方有过短暂合作,随着冷战开始,双方恢复对抗;最终到1949年共产党取得大胜, 社会党遭受严重挫折,其主要标志是东欧八国由共产党取得政权,而其中六国的社会党均被 合并到共产党中去了。 再起风云,社会党快速发展 从1949年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到1991年苏联剧变,四十多年间双方继续对峙。共产党 从大起转为大落。大起时,共产党由原来的80个发展到150个左右,党员人数由2000多万发 展到9000万之多,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3国增加到了16个国家(后来新增加的3个国家是 1959年建国的古巴、1975年建国的柬埔寨和老挝)。然而这时共产党执政国家已出现很多动 荡,大伤元气。最严重的是从1989年到1991年,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垮掉了11个。总之,这一 阶段起初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继续获得大胜,最终却遭受重大挫折。 相比之下,社会党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稳步、快速的发展。社会党于1951年建立了社会党 国际,取代战前的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成为各国社会党的国际组织,协调各国社会党之间的 方针政策,为民主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这个时期的社会党已经由欧洲扩展 到世界五大洲,到1991年社会党已经达到了151个,党员总数有2500万。尤其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先后有四十多个社会党上台执政,而且是较为长期的连续执政,并且成效显著。 比如瑞典社会民主党累计总共执政六十多年,在它执政期间,没有像苏联那样急于实现公有 制,而是通过高额累进税、高额遗产税的办法,加强第二次分配的调整,逐步限制了资本主 义的剥削。第一次分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第二次分配即是把资本家剥削的剩余 价值以高额税收的方式索取回来,由国家重新分配,使之回归全社会,实现了“从摇篮到坟 墓”全民性费用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的福利政策,执政者廉洁奉公,不搞特权,权力依法广受 监督和制约。因此,社会民主党执政所推行的福利政策,不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又是 羊毛用在羊身上。虽然没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对资本主义 制度作出了局部的调整,生长出?簧偕缁嶂饕逡蛩亍? 更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现象是,苏东剧变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绝大部分都改名换姓, 改变旗号,最终都转变为社会党或者社会民主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原来共 产党中的很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未能真正实现感到失望,但是又不愿意回到资本主义,因 此就转向了民主社会主义,认为这不失为另一条可供选择的现实出路。还有一些西欧共产党 也改变为社会民主党。 苏共失败是自掘坟墓 这个阶段之所以共产党大受挫折,其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几十年之中,在 很多方面实际上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特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既反“苏”又反共。 “苏”者苏维埃,就是苏联工人、农民、士兵创造的工农政权机关。1917年布尔什维克 党就是依靠工农创造的苏维埃顺利地掌握了国家政权,在掌握了政权之后,又在宪法当中规 定了苏维埃是苏联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苏共长期以来凌驾于苏维埃之上,国家的重大 决策、重大人事安排全部是在苏共政治局几个领导人作出决定后再强加给苏维埃,有些决策 甚至瞒着苏维埃。 除了反苏,苏共还反共。共产主义的内涵本身就包含民主,恩格斯在建党时就指出: “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664页),共产党的组织原则 理应是民主制。十月革命之初,苏联还是存在民主的。但1924年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就处 心积虑地开始个人集权,到1941年终于把党政军三大权力集中于一身,之后又推行了职务终 身制、指定接班人制等等,这些做法带有浓厚的沙皇君主专制主义色彩。斯大林确立的这些 政治体制,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共产党与社会党的关系趋于缓和,从1976年社会党国际十三大后 ,社、共两党开始了超越意识形态的联系,1980年代双方开始对话合作。1991年苏东剧变后 至今,更是进入了密切合作的新阶段。双方各自总结前两个阶段的经验教训。当前大多数共 产党对待社会民主党,都改变过去的对抗做法,不能再把社会民主党看成为共产党的敌人, 而视之为另一种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流派,看成共产党应该联合团结的对象,看成值得共 产党人借鉴学习的朋友。在当今世界,共产党和社会党、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只有 求同存异,加强合作,才能增强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实力,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目前社会党国际已经拥有169个成员党,4000多万党员,资本主义世界的各国共产党共 有122个,党员总数约300多万。绝大多数国家社会党的力量远比共产党大得多。以瑞典为例 ,当今瑞典社会民主党约有120多万党员,而瑞共只有3000多人。各国共产党要赶超社会党 ,科学社会主义要赶超民主社会主义真是任重道远。首先必须善于与社会党合作,善于借鉴 社会党,不断更新观念,善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赶超民主社会主义。法共和法国社会党从 1995年起在大选中开始结盟合作,并于1997年组成左翼联合政府。意大利重建共产党从1994 年起与左翼民主党开始竞选合作。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共产党也都开始与社会党合 作。南非共产党从1994年起就有三人参加以“非国大”(非洲人国民大会、社会党国际成员 党)为主的民族团结政府,担任部长,“非国大”领导层中近1 / 3为共产党人,两党已实行党内合作。 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也总结了国际共运史上的经验教训。胡乔木同志于1980年7月7日在 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成员的谈话中讲得相当精辟,这里摘 录如下: “共产国际犯了两方面的错误:一、对第二国际没有留一点余地,把它说成是反革命, 是社会帝国主义,列宁这个判断也是不正确的,把社会民主党完全等同于帝国主义,结果弄 到现在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很难合作。这么大的问题这么简单地处理,留下后遗症是不小 的。二、建立了一个集中制的共产国际,这可以说是列宁关于共产党建党思想的扩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俄国要变成全世界的统治者”,“这就把共产主义运动完全引到绝路 ,引导到它的反面。这是非常不好的”。“我们要奉行的社会主义,在国内是民主的,在国 际上也是民主的。如果没有这种民主,社会主义搞不成,共产主义也搞不成”。“共产主义 是最高纲领,民主难道就不是?到那个时候民主是否就消亡?我是不大同意民主消亡这种观 点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3页)。 从1980年代初起,我们党与越来越多的社会党建立联系。1982年社会党国际开始与我党 直接接触,1984年5月社会党国际主席勃兰特首次访华。1987年4月6日邓小平在同瑞典政府 首相、瑞典社会民主党主席卡尔松会谈的全文记录稿中说:“我们都是左翼”。肯定社会民 主党和共产党都是左翼,这就改变了以往唯我独左、把社会民主党视为右翼的传统看法。当 今我们党已经同几乎所有的社会党都建立并发展了友好交流关系。2004年2月古特雷斯主席 率领高级代表团访华,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会见,这标志着社会党国际与我党的关系发展到一 个新阶段。看来加强与社会党国际及其各成员党的合作,有利于共同构建和谐世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社会民主党认为:“在当今世界上存在三类政党,三种国家,三种社会制度”。他们认 为社会党执政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比如丹麦、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时都自称自己是社会 主义国家),把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叫做共产主义国家,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国家则称之 为资本主义国家。据我个人研究,当今世界的确是三大政治思潮,即为民主资本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但是当今世界上的社会制度则只有两种,民主社会主义还没有能 够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民主社会主义执政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但是民 主社会主义这个模式在西方还没有完全实现,还在探索当中。比如,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时 间最长,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这就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是瑞典国家94% 的生产资料还集中在一百家大资本家手中,17个大财团还支配着瑞典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 股票的三分之二由占瑞典人口2%的富豪控制,而98%的平民百姓则只占有股票的三分之一, 可见瑞典还是私人资本占有优势,占有统治地位,因此很难说瑞典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实 还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我们应该改变一个观念,我们过去认为资本主义就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然而在当今世界,已经不存在这样一种纯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之所 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局部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制度,生长出了一些社会主义的因素。当今尽管还有垄断经济的成分,但是竞争超越了垄断 ,当今我们不宜再用垄断或竞争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应从社会整体的变化来透析 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场 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从传统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到了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现在的西方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它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了;第二,它的社会主义因素在不断增加。我用21个字来界定“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以 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用这个定义来分析当今资本主义所出现的 种种新情况。比如在瑞典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下,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 会民主党通过高额税收的办法把社会化劳动成果中的相当一部分掌握在国家政府手中,用于 全民福利。瑞典的劳动者所得(工资加雇主为其支付的相当于工资总额约40%的社会保险金) 与资方所得(利润加折旧费)相比,在二战后初期为1∶1,1960年代为2∶1,1970年代为3∶1 ,1980年代为2∶1,有些年头甚至超过4∶1。可见瑞典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是逐步提高的。因 此瑞典既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可以说当今瑞典是一个社会资本 主义国家。即使在没有社会民主党执政的西方国家(如美国)也有高度的社会化和有所增长的 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国家也属于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即便是曾经发生剧变的原苏东国家,尽 管他们都转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但是也仍然保留了一些原来社会主义时期的全民福利 的社会主义因素,因此这些国家?彩鞘粲谏缁嶙时局饕骞摇? 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不再搞纯粹的社会主义,也允许非公经济的发展,也出现 了资本主义的因素,因此,我们是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为主体。从当今 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发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各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 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借鉴,加强各国之 间的团结合作,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世界而努力。 社 论 中共十七大前夕民主争论的来因去势 【社论】在中共十七大紧锣密鼓筹备的政治背景下,对民主问题的讨论,5月间出现一个小高潮,实际上出现了不叫论战的论战。要不要民主,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开启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成为议论的焦点。这场讨论,无论有无结果,有何结果,对中共十七大都将有重大影响。中共胡温领导层决定,在今秋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加以总结,令之成为中共未来五年执政的指导思想,也由之来勾勒未来五年乃至一个时期,中国大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也被解释为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具体而言,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扩大党内民主和强化监督为主的共党建造,以和谐世界为目标的国际战略等等。而这一系列思想,无论涉及到党内、党外,国际、国内,都可由二条线串连起来,一是科学,二是民主。 中共十七大的政治报告,将集中表述中共新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这一报告的起草已到关键时刻,预期7、8月间就要拿出草案,作为征求意见稿寻求各方意见,以求达成会前共识。也因为此,各方都在此时最后出击。 科学和民主,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议题,有关科学的讨论不能说没有歧见,有关民主的争论更是激烈。这次民主论战,由俞可平去年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而起,引发了对中共实施民主政改的期盼;又由前人大副校长谢韬的文章「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引入「民主社会主义」概念,也引发中国大陆应否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讨论。 到5月间,在官方背景的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以及一些新闻网站,纷纷开设有关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专题讨论;5月中旬,中共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在理论版连续发表「如何看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文章。不点名地对谢韬的文章作出委婉批判,强调民主社会主义不适用于中国大陆。 争论发展到此时,已有两个焦点,一是恩格斯是否晚年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由之争论共产主义还是不是奋斗目标;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何在,有没有模式,中国大陆的民主化道路可否加以借镜。而代表官方立场的意见,当然是说作为共产党鼻祖之一的恩格斯晚年没有放弃共产主义理想,民主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不能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提并论,其模式不适用于中国大陆。由中共主管意识形态机关精心部署的这些温和反击,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共党内强大势力的意见。 除了中共十七大的紧迫背景,这场有关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论战,还有两个主要的背景。一个是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改革,在长期迟滞之后,已到必须作出抉择之际,政改如何再起步,中共党内党外都有争议;而今天中共两个主要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当年都直接间接参加了胡耀邦、赵紫阳主导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事务。体制内外的所谓「左派」和「右派」,都在试图影响他们。 另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共早就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极表关注,自胡耀邦年代就有专门研究,在「苏东波」社会主义阵营崩溃后更加重视,今天中共中央联系部还设有专门的局级机构处理相关事务。这些研究中特别提到「瑞典模式」,认为可资中国大陆的政改和社会发展中借镜。 今天有关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争论,其实既是百年中国民主道路争论的延续,又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改道路之争的延续。于此,中共十七大上,胡温试图有所理论创新,总结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以之来重启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新的民主政治,为构建和谐社会获取强大的推动力,也面临著一个抉择关头。目前胡温仍抚左慰右,最后结果,尚待揭晓。 2007-06-10 ~ |
改帖
删帖
提帖
压帖
封/解帖
删改者姓名
删改者密码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