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功總會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自由論壇
|
中國反政治迫害同盟
|
天華修院
|
論壇規則
|
美國國際出版社
|
友情鏈接
自由論壇
新帖
|
查帖
|
刷新
雨文周
12/30/2005 12:10:00 AM
标题
内容
—— 重返伊甸园—— 记新泽西富兰克林教会的中国精英 圣诞前夕,应好友姚华夫妇的邀约参加新泽西富兰克林教会的圣诞聚会。好友的这次邀约多少出乎我的意外,记忆中,姚先生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而姚女士早年也曾信奉佛教,是什么颠覆了他们早先的信仰,皈依教会的呢?我一路带着疑问,踏上了新泽西之旅。 与费城接壤纽约比邻的新泽西州以高科技产业闻名于世,生物医药和电脑科技是它的两大支柱产业。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誉为美国的第二个硅谷。 享有全美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华人教会之一的“富兰克林华文教会”位于新泽西中部以南普林斯顿小镇内,这里环境幽雅,人杰地灵,距离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不过十多分钟的车程,因此富兰克林华文教会每年吸引着无数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的华人学子前来受浸。这些华人学子很多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他们或者在此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数年,或者长期从事生物医药和电脑芯片等尖端科技的研究。在这群高科技精英中,半数以上是大陆学员,其中年长的一代曾经经历过六十年代末期中国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较年轻的一辈曾经遭受过八/九/六/四/天/安/门/事/件/的冲击,更年轻的一代在改革开放的后十年里在东西方的文化分歧中挣扎过。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但是却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们从小接受“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无产阶级专制教育,通晓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是共产主义热烈的追求者,九成以上曾经加入少先队共青团,7成以上曾经是或者曾经有过加入共产党的愿望,而今,他们聚首在这里,不分老幼,不分彼此,以兄弟姊妹相称,在他们的脸上没有忧郁没有愁苦没有彷徨,有的尽是喜乐满足和安详。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他们的关系由“同志”转为“兄弟姊妹”?又是什么力量将他们曾经引以为豪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整个改变了呢? 在富兰克林教会受洗信主已一年有余的陈先生告诉我们:“当你遍览全书却发现人力在宇宙面前是如此渺小的时候,你不得不改变初衷,信奉有一个奇妙力量的神的存在。”陈先生是六四前期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清华才子,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博士后学位。他自叹倘若当初他的签证晚了半个月的话,也许他的结局会如同他的同学一样成为天/安/门/血/案/无辜的牺牲者。陈先生8岁加入少先队14岁加入共青团,进入大学第二年申请加入共产党,六四前夕也曾和他的很多同学一样参加过“反对腐败,振兴中华”的秘密聚会,现在的他回想当时已然平静,只是他不否认当他每天以祷告的形式匍匐在十字架前的时候,他唯一的希冀是祈求民主和自由会降临在中国,因为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才会让更多的中国人挣脱捆绑,还以信仰的自由,才会让他们的灵性彻底得救! 在美国,像陈先生那样有着特殊经历的信徒不在少数,当他们知道:某些事情并不是任由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时候,他们皈依神,希望一种更伟大的力量可以扭转乾坤。也许他们的行为在外界人看来未免太过消极被动,难以接受。可是倘若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在广袤深邃的宇宙面前,人类是那么微不足道,如是尘沙与蝼蚁,我们浅薄的认知又怎能定夺孰是孰非?又怎可枉断这不是另一种寻求得着真理的捷径呢? 同陈先生相比,罗女士的经历在留学生中相对广泛。她是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以托福成绩650的高分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医药公司负责数据库的工作。当她谈起初来美国时的那段经历时,她依然忍不住泪如雨下,当她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的时候,她的贴身衣袋里只有仅仅的180美金,由于语言障碍,她无法找到工作,当她濒临绝望的时候,是教会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用慕道得来的捐款资助她,帮她从低谷中走出。教会朋友无私的付出令她感动,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她只能将他们唤作“雷锋”—一个伴随了她整个青年时代的光辉形象来形容他们,只是令她困惑的是“雷锋”这个名字在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几乎绝种,但是却让她在一个“将要被掘墓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遭遇,她对自己曾经笃定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之后,她在教会朋友的引领下,最终选择了入教,因为她觉得教会带给了她更多更充实的对于生命的认知和生活的意义,而这些远远多过她过去三十多年里所要领受的。她说现在的她已经完全抛却了先前的信仰全身心地融入了教会,因为在这里她切实地感受到她就像生活在梦想中的伊甸园。 如是陈先生和罗女士这样经历的信徒在富兰克林教会不胜枚举,也或许正是因为教会独特的功效使得它的肢体不断在庞大。据随行的姚女士介绍,教会的创办者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基督徒,初来普林斯顿的时候,因为苦于找不到一所华文教所,所以倾尽所有建立了这所会馆,之所以称之为“会馆”而不是“教堂”,是因为建筑的本身并没有通常以为的歌德式尖顶,幻化的玻璃幕窗,庄严的十字架。单从外表看整幢建筑更像是一座牧屋,也许建造者的本意是不拘于形式上的膜拜,更在乎心与圣灵的接壤。或许也正是因为它的不拘一格才令它在众多的信徒面前更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已在教会事奉经年,从事刊物编辑的姚女士很诚恳地告诉我,她之所以走出佛门而入教,并不是因为她对佛教存在异议,而是因为经历了这么些年之后,她觉得《圣经》整篇充满“爱”的警语更能感化她灵性的长进,所以她义无反顾地加入教会,一旁的姚先生更是直言不讳,他坦言他现在已经退党,因为他觉得“共产主义”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构想,是一个虚幻的辞藻是被蒙蔽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鼓动每一个人为目标而斗争,为理想而献身,而这种盲目的斗争和献身已经葬送了多少代奋进有为的青年,他觉得人更应该从《圣经》中吸取精髓,以“爱”对人,以“爱”服人。以“爱”信人,才能让人类达到更深沉的境界,较之用血凛凛的“斗争”换来的共产主义,充满“爱”的伊甸园似乎更能令人信服。 伊甸园——一个多少人为之心驰神往的东方乐园,据《创世纪》记载:当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为受了蛇的的引诱,吃了耶和华神吩咐不可吃的分别善恶的果子后,被耶和华神驱逐出伊甸园后,人类由此断绝了重返伊甸园的路,从此走上了遍布劳苦艰辛邪恶诱惑暴力和罪恶的不归途。而今天当我怀揣一份崇敬之情享受富兰克林教会内浓郁的圣诞之神光的时候,我耳闻之音仿佛来自天籁,我周遭所遇满是诚信和善良,我感受陌生的微笑和熟悉的问候,感受心灵的空间被圣灵逐渐充满,我忽然觉得我身之所在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幻想中的伊甸园了——。
改帖
删帖
提帖
压帖
封/解帖
删改者姓名
删改者密码
Home
|
Freedom Forum
|
Chinese Poets Forum
|
Culture Forum
|
Wen Ji
|
Books
|
About Us
|
Links
|
backend
Copyright ©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